石室中学高2008级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与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34分,填写在机读卡上,第Ⅱ卷116分(其中 作文60分),填写在答题卷上。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34分)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租赁(lin) 虐杀(nue)颠来倒dao)去 否(pi)极泰来 .. B.自诩(x) 攒(zan)射殒(yun)身不恤 将(qiang)子无怒 C.洞穴(xue) 踟(zhi)蹰淇水汤(shang)汤廿(nian)四桥 D.蹊(qi)跷 庐冢(zong)纤(xian)纤细步桀(jie)骜不驯 2.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谍血 阴谋密计 泣涕连连 言笑晏晏 B.弛骋 委屈求全 豆蔻年华 冥顽不灵 C.执著 和霭可亲 门可罗雀 混混沌沌 D.倾泄 劈荆斩棘 苟延残喘 坚如罄石 3.对下列文言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⑥忧劳可以兴国 ⑦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⑧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D.①⑥/②③/④/⑥/⑦⑧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C.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则其至又加少矣 其孰能讥之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及凯旋而纳之 D.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语文试题第1页共13页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3 页 石室中学高 2008 级 2006—2007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与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34 分,填写在机读卡上,第Ⅱ卷 116 分(其中 作文 60 分),填写在答题卷上。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4 分) 一、基础知识(20 分,每小题 2 分) 1.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租赁.(lìn) 虐.杀(nüè) 颠来倒.(dǎo)去 否.(pǐ)极泰来 B.自诩.(xǔ) 攒.(zǎn)射 殒.(yǔn)身不恤 将.(qiāng)子无怒 C.洞穴.(xué) 踟.(zhí)蹰 淇水汤.(shāng)汤 廿.(niàn)四桥 D.蹊.(qī)跷 庐冢.(zǒng) 纤.(xiān)纤细步 桀.(jié)骜不驯 2.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谍血 阴谋密计 泣涕连连 言笑晏晏 B.弛骋 委屈求全 豆蔻年华 冥顽不灵 C.执著 和霭可亲 门可罗雀 混混沌沌 D.倾泄 劈荆斩棘 苟延残喘 坚如罄石 3.对下列文言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⑥忧劳可以兴.国 ⑦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⑧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D.①⑥/②③/④/⑥/⑦⑧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C.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则其.至又加少矣 其.孰能讥之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及凯旋..而纳之 D.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将(将要)子无怒 ②渠(他)会永无缘 ③虽与府吏要(要求) 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 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日月忽其不淹(停留,久留)兮⑧余自齐安舟行适(合适)临汝 A.①③④⑦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⑧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后秦击赵者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无穷无尽的稿约使他疲于奔命,应接不暇,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 B.早期的高乔人居无定所,习惯了风餐露宿,他们纵马走天下,在广阔的潘帕斯草原 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荣耀。 C.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 情言志,表达他远大的抱负。 D.有一幅名画,画的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因为慈悲的观音愿为芸芸众生负担所有的痛 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9.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了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 论文再审校一遍。 B.国家的三大措施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大胆推行兼并和破产的做法,创 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 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举措,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 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由西汉刘向辑录,收集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共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B.苏洵,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六国论》选自他的《嘉祐集·权书》苏洵的 文章以语言明畅,笔力雄健著称,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皆被列入“唐 宋八大家”。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读孟尝君传》《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是 他的代表作品。 语文试题第2页共13页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3 页 ①将.(将要)子无怒 ②渠.(他)会永无缘 ③虽与府吏要.(要求) 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 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日月忽其不淹.(停留,久留)兮 ⑧余自齐安舟行适.(合适)临汝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⑧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后秦击赵者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来,他夙兴夜寐 ....,笔耕不辍。无穷无尽的稿约使他疲于奔命,应接不暇,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 B.早期的高乔人居无定所,习惯了风餐露宿 ....,他们纵马走天下,在广阔的潘帕斯草原 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荣耀。 C.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 ....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 情言志,表达他远大的抱负。 D.有一幅名画,画的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因为慈悲的观音愿为芸芸众生 ....负担所有的痛 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9.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了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 论文再审校一遍。 B.国家的三大措施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大胆推行兼并和破产的做法,创 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 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举措,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 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由西汉刘向辑录,收集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共 370 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B.苏洵,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六国论》选自他的《嘉祐集·权书》。苏洵的 文章以语言明畅,笔力雄健著称,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皆被列入“唐 宋八大家”。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读孟尝君传》《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是 他的代表作品
D.欧阳修,以“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翁 一人”而自号“六一居士”。他作《伶官传》目的在于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后唐 亡国的教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8分,每小题2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数人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 指“乌鸦”。“乌”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 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 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 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 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舻干 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响,在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 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 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 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 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 语文试题第3页共13页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3 页 D.欧阳修,以“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翁 一人”而自号“六一居士”。他作《伶官传》目的在于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后唐 亡国的教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8 分,每小题 2 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数人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 指“乌鸦”。“乌”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 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 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 28 页,中华书局 1980 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 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舻千 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响,在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 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 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 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 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
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 《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 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 意图是明显的。 11.本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 12.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13.以下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 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 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6分,每小题2分)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语文试题第4页共13页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3 页 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 《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 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 意图是明显的。 11.本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 12.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13.以下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 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 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7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 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 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 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 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 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 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 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 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 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遭受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经得起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被命名为“快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③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不可久视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 快世俗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试题第5页共13页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3 页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 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 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 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 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 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 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 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 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遭受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经得起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被命名为“快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 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