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高考-—2006年高考模拟与预测 语文强化训练卷(二)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缅怀腼腆沉湎偭规越矩B.蠕动濡湿糯米孺子可教 C.拮据倨傲锯齿龙蟠虎踞D.麋鹿羁縻糜烂望风披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痼疾黯淡掂量标新立意B.乖戾矫情讫今恪尽职守 C.遐想更迭熔化蝇营狗苟D.首饰臆测谄媚相辅相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但如果假冒伪劣商品还着农 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的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②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 罗斯“和 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 达11.3米 ③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 雾 中悬。 A.充斥汇合蔓延B.充溢会合曼延 C.充溢汇合蔓延D.充斥会合曼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5—2006赛季速度滑冰世界全能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于12月30日在黑龙江省哈 尔滨冰上基地速滑馆鸣金收兵,中国选手王霏获得女子全能冠军。 B.王医生医术高明,能够准确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手到病 除,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C.雅典奥运会上一飞冲天后,刘翔作为中国竞技体育划时代的人物自然受到了媒体全方 位的关注,但一直忍受这种置于放大镜下的生活,他能不烦吗? D.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批评,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胸 怀,实乃君子虚怀若谷的体现,必然赢得批判者的敬重,旁观者的肯首。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 的大无畏精神 B.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看到月亮湾的珠玑, 看到无数来自外地采撷珠宝的客人们。” C.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我们伟大的祖国呀,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 目标高考—2006 年高考模拟与预测 语文强化训练卷(二)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缅怀 腼腆 沉湎 偭规越矩 B.蠕动 濡湿 糯米 孺子可教 C.拮据 倨傲 锯齿 龙蟠虎踞 D.麋鹿 羁縻 糜烂 望风披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痼疾 黯淡 掂量 标新立意 B.乖戾 矫情 讫今 恪尽职守 C.遐想 更迭 熔化 蝇营狗苟 D.首饰 臆测 谄媚 相辅相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但如果假冒伪劣商品还 着农 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的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②1995 年 2 月 6 日,在距地面 395 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 罗斯“和 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 。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 达 11.3 米。 ③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 ;九转十八盘,山雨 雾 中悬。 A.充斥 汇合 蔓延 B.充溢 会合 曼延 C.充溢 汇合 蔓延 D.充斥 会合 曼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5—2006 赛季速度滑冰世界全能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于 12 月 30 日在黑龙江省哈 尔滨冰上基地速滑馆鸣金收兵,中国选手王霏获得女子全能冠军。 B.王医生医术高明,能够准确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手到病 除,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C.雅典奥运会上一飞冲天后,刘翔作为中国竞技体育划时代的人物自然受到了媒体全方 位的关注,但一直忍受这种置于放大镜下的生活,他能不烦吗? D.闻过则喜,虚心接受批评,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胸 怀,实乃君子虚怀若谷的体现,必然赢得批判者的敬重,旁观者的肯首。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 的大无畏精神。 B.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看到月亮湾的珠玑, 看到无数来自外地采撷珠宝的客人们。” C.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我们伟大的祖国呀,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 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 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 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 能活至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熊寥先生《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第四章“颜真卿、陆士修云门教院诗会与景德镇唐代 白瓷”,论证唐代建中年间颜真卿、陆士修在饶州浮梁县新平镇①云门教院诗会所咏“素瓷”, 实际上是景德镇白瓷,宣称“由此解决了陶瓷学界围绕景德镇唐代黄泥窑场等所产的白瓷和 青瓷,究竟是唐代还是五代产品的争执问题”。这一论证事关重大,有必要认真考究一下。 熊先生的考证,主要依据颜真卿、陆士修联句中的“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一联, 引清代吴极《昌南历记》云:“唐陆士修,官太子宾客。颜鲁公建中时郡守,行部新平,修 与公友善,游新平,同止云门教院数日。中宵茗饮联咏,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载云 门教院断碑。”又引龚鉽《景德镇陶歌》“云门教院读残碑,静夜闲庭品素瓷。记得新平行部 日,鲁公诗酒建中时”,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他考证颜真卿官饶州刺史在建中元 年至二年间,又查到颜真卿、陆士修联句收在《全唐诗》卷778,题作《五言啜茶联句》, 以为诗的内容与颜真卿生平行迹皆符,最终得出该诗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首咏唱景德镇白 瓷之作的结论。 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这是另一个问题。但熊先生以为颜、陆联句在饶州,“素 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则显然是判断有误的。首先,颜真卿牧饶州并不在建中年间 宋留元刚撰《颜鲁公年谱》明确记载乾元元年(758)十月任饶州刺史,赴洛阳拜扫先墓, 翌年六月调任昇州刺史,实际在饶州任没有多少时间。其次,颜真卿和陆士修联句也不在饶 州,而在湖州。颜真卿于大历七年(72)九月除湖州刺史,翌年正月抵任,至十二年(777) 四月离任。其间他集文士三十馀人编纂《韵海镜源》一书,经常觞咏联唱,今颜真卿《文忠 集》和皎然《杼山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句之作。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陆士修 时任嘉兴县尉:李崿时在颜真卿幕中任团练副使;张荐尚未出仕,从其兄右卫兵曹张著居湖 州:昼即诗僧皎然,时居湖州。贾晋华《皎然年谱》将这次联句编于大历八年,确凿无疑 既然颜、陆等联句不作于饶州,“素瓷传静夜”与景德镇白瓷也就没有直接关系了 熊先生所以取颜、陆联句这一孤证,显然是轻信了云门教院断碑。该碑出自元代僧人之手, 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掠前贤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颜真卿联句题无时地可考,则饶州之附会,又何讥焉。以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故不得不予 以辨正。 (蒋寅《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 [注]①新平镇:景德镇的前身 7.以下不属于作者写作《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的动机的一项是 A.熊寥先生的考证关系到黄泥窑场白瓷生产时期的认定。 B.熊寥先生的论证关系到唐代景德镇能否产白瓷的认定。 C.熊寥先生用以支持材料的论据因为是孤证,故不可信 2
2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 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 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 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 能活至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熊寥先生《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第四章“颜真卿、陆士修云门教院诗会与景德镇唐代 白瓷”,论证唐代建中年间颜真卿、陆士修在饶州浮梁县新平镇①云门教院诗会所咏“素瓷”, 实际上是景德镇白瓷,宣称“由此解决了陶瓷学界围绕景德镇唐代黄泥窑场等所产的白瓷和 青瓷,究竟是唐代还是五代产品的争执问题”。这一论证事关重大,有必要认真考究一下。 熊先生的考证,主要依据颜真卿、陆士修联句中的“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一联, 引清代吴极《昌南历记》云:“唐陆士修,官太子宾客。颜鲁公建中时郡守,行部新平,修 与公友善,游新平,同止云门教院数日。中宵茗饮联咏,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载云 门教院断碑。”又引龚鉽《景德镇陶歌》“云门教院读残碑,静夜闲庭品素瓷。记得新平行部 日,鲁公诗酒建中时”,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他考证颜真卿官饶州刺史在建中元 年至二年间,又查到颜真卿、陆士修联句收在《全唐诗》卷 778,题作《五言啜茶联句》, 以为诗的内容与颜真卿生平行迹皆符,最终得出该诗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首咏唱景德镇白 瓷之作的结论。 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这是另一个问题。但熊先生以为颜、陆联句在饶州,“素 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则显然是判断有误的。首先,颜真卿牧饶州并不在建中年间。 宋留元刚撰《颜鲁公年谱》明确记载乾元元年(758)十月任饶州刺史,赴洛阳拜扫先墓, 翌年六月调任昇州刺史,实际在饶州任没有多少时间。其次,颜真卿和陆士修联句也不在饶 州,而在湖州。颜真卿于大历七年(772)九月除湖州刺史,翌年正月抵任,至十二年(777) 四月离任。其间他集文士三十馀人编纂《韵海镜源》一书,经常觞咏联唱,今颜真卿《文忠 集》和皎然《杼山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句之作。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陆士修 时任嘉兴县尉;李崿时在颜真卿幕中任团练副使;张荐尚未出仕,从其兄右卫兵曹张著居湖 州;昼即诗僧皎然,时居湖州。贾晋华《皎然年谱》将这次联句编于大历八年,确凿无疑。 既然颜、陆等联句不作于饶州,“素瓷传静夜”与景德镇白瓷也就没有直接关系了。 熊先生所以取颜、陆联句这一孤证,显然是轻信了云门教院断碑。该碑出自元代僧人之手, 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掠前贤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颜真卿联句题无时地可考,则饶州之附会,又何讥焉。以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故不得不予 以辨正。 (蒋寅《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 [注]①新平镇:景德镇的前身。 7. 以下不属于作者写作《一条景德镇唐代白瓷史料的辨正》的动机的一项是 A.熊寥先生的考证关系到黄泥窑场白瓷生产时期的认定。 B.熊寥先生的论证关系到唐代景德镇能否产白瓷的认定。 C.熊寥先生用以支持材料的论据因为是孤证,故不可信
D.熊寥先生举的材料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不可不慎重 8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素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时所用材料的一项是 A.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经常与文士们觞咏联唱,他的《文忠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 句之作。 B.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差不多都生活在湖州。 C.贾晋华《皎然年谱》将颜真卿、陆士修等人《五言啜荼联句》编于大历八年,材料确 凿无疑。 D.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剽取前代名人的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9.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考证“素瓷传静夜”不作于饶州,并不认为景德镇在唐代不能生产白瓷 B.作者认为云门断碑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是以前人所修方志为证。 C.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均为湖州当地名士,与饶州没有关系 D.熊寥考证颜真卿建中元年至二年任饶州刺史的依据是《昌南历记》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鉽的《景德镇陶歌》,并不能直接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 B.《五言啜茶联句》没有标明写作的时间地点,为饶州附会提供了可能ε C.从作者和熊寥各自持论所引用的史料看,宋代人治学远比清代人更为严谨。 D.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现在仍没有找到确切可考的文献资料。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应元起掾史,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豫王大军渡江,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士民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 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饷无所出 应元至,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 布及它物者听。”捐者麇集。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而城上 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乃架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裏门板,贯铁絕 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隕处。又攻北城,北城穿。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 坚垒。”一夜成。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 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城中死 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大雨如注,至日中,城陷。大军从 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者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 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遂被缚。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 贯胫,胫折踣地。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选自清朝邵长蘅《青门集·典史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乘:登上。 B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薄:迫近。 C.已乃劝输巨室劝:劝阻。 D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听:随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百里内地为之震
3 D.熊寥先生举的材料涉及陶瓷史重要结论,不可不慎重。 8.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素瓷传静夜’是咏景德镇白瓷”时所用材料的一项是 A.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经常与文士们觞咏联唱,他的《文忠集》保留着许多当时的联 句之作。 B.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差不多都生活在湖州。 C.贾晋华《皎然年谱》将颜真卿、陆士修等人《五言啜茶联句》编于大历八年,材料确 凿无疑。 D.前人修方志及讲地方掌故,每好剽取前代名人的文字,附会乡里山川风物。 9. 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考证“素瓷传静夜”不作于饶州,并不认为景德镇在唐代不能生产白瓷。 B.作者认为云门断碑引颜、陆联句属于附会,是以前人所修方志为证。 C.参加《五言啜茶联句》的作者,均为湖州当地名士,与饶州没有关系。 D.熊寥考证颜真卿建中元年至二年任饶州刺史的依据是《昌南历记》。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鉽的《景德镇陶歌》,并不能直接证明云门断碑是有历史根据的。 B.《五言啜茶联句》没有标明写作的时间地点,为饶州附会提供了可能。 C.从作者和熊寥各自持论所引用的史料看,宋代人治学远比清代人更为严谨。 D.唐代景德镇是否能产生白瓷,现在仍没有找到确切可考的文献资料。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应元起掾史,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豫王大军渡江,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士民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 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饷无所出。 应元至,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 布及它物者听。”捐者麇集。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而城上 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乃架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 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隤处。又攻北城,北城穿。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 坚垒。”一夜成。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 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城中死 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大雨如注,至日中,城陷。大军从 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者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 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遂被缚。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 贯胫,胫折踣地。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选自清朝邵长蘅《青门集•阎典史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令户出一男子乘城 乘:登上。 B.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薄:迫近。 C.已乃劝输巨室 劝:劝阻。 D.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听:随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百里内地为之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取空棺,实以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3.下列各项全都表现阎应元具有过人智勇的一项是 ①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②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 ③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緬护之④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 ⑤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⑥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A.③⑤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国难当头之际,阎应元亳不犹豫地接受了以陈明选为代表的江阴军民要他组织江阴 城 防的请求。他奋袖而起,连夜率四十家丁奔赴危在旦夕的江阴城 B.江阴城在阎应元到来之前,兵力不足,粮饷匮乏。阎应元一到江阴,就组织兵源,募 集各类军需物资,江阴民众积极响应,很快就成功地完成了备战。 C.为了补充箭矢,阎应元巧设疑兵之计,使清军上了大当。此计颇似当年诸葛孔明的“草 船借箭”,显示了阎应元的足智多谋。 D.江阴城被清军攻破,阎应元率众与敌人殊死巷战,誓与江阴城共存亡;他在突围时不 慎落水,不幸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3分) (2)束蒿为人,人竿一灯。(2分) (3)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j①别业:别墅。②南山即终南山,陲是山麓。 (1)尾联中“偶然”二字其实是贯穿上下的,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具体说明。(3分)
4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取空棺,实以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3.下列各项全都表现阎应元具有过人智勇的一项是 ①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 ②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 ③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 ④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 ⑤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 ⑥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A.③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国难当头之际,阎应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以陈明选为代表的江阴军民要他组织江阴 城 防的请求。他奋袖而起,连夜率四十家丁奔赴危在旦夕的江阴城。 B.江阴城在阎应元到来之前,兵力不足,粮饷匮乏。阎应元一到江阴,就组织兵源,募 集各类军需物资,江阴民众积极响应,很快就成功地完成了备战。 C.为了补充箭矢,阎应元巧设疑兵之计,使清军上了大当。此计颇似当年诸葛孔明的“草 船借箭”,显示了阎应元的足智多谋。 D.江阴城被清军攻破,阎应元率众与敌人殊死巷战,誓与江阴城共存亡;他在突围时不 慎落水,不幸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3 分) (2)束蒿为人,人竿一灯。(2 分) (3)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3 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②南山即终南山,陲是山麓。 (1)尾联中“偶然”二字其实是贯穿上下的,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具体说明。(3 分)
(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第三联:“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 境之无穷。”试分析其中的妙境。(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2)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 ,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礼记》)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愁乡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 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 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 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 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 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 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 哭的秦廷?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②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 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像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 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 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 在国民学校旗杄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 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 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 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 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 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
5 (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第三联:“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 境之无穷。”试分析其中的妙境。(3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礼记》)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 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 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 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 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 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 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 哭的秦廷?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②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 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像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 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 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 在国民学校旗杆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 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 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 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 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 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