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高考2006年高考模拟与预测 语文强化训练卷 第Ⅰ卷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诅咒神情沮丧耐人咀嚼 B.烟霭和蔼自雪皑皑前往拜谒 C.茉莉泡沫转弯抹角秣马厉兵 D.梯度孝悌感激涕零逐层递进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美国军方犯罪调查部门正在调查近期因特网上出现的一段录象,因为其中纪录了西 方保安人员向伊拉克平民车辆开枪的过程。 B.C组阿根廷队小组出线前景最为凶险,因为他们在小组赛中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重 演上届世界杯小组赛中折剑沉沙的悲剧 C.父母要经常和子女交流勾通,子女也要体谅父母的苦衷,相互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这样才能消除代沟带来的隔阂 D.纯金版《清明上河图》融书画神韵和黄金艺术于一体,用卷轴装裱的形式,使图案 与原画一样清晰完美,整体浑然一色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是交警潘福生的休息日,他答应带女儿到公园玩一玩,可骤发的一起交通事 故使得他又一次对妻子和女儿 ②《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两句,是从《汉乐府·相和曲·鸡 鸣》一诗 的,原句是“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 ③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 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 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A.失言袭用虽然B.食言袭用固然 C.失言习用虽然D.食言习用固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耳提面命,居高临下,一味地训斥所教育的对象 B,赛拉图卓越不凡的汽车品质,流线型的动感外观,使它的风尚魅力势不可当 C.幻想是美丽的,但它扑朔迷离,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还是实际点好 D.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情节波澜起伏,真切感人,读后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独立建成以研制、发射、 跟踪、测控、回收为主的航天工程体系的能力 B.2006年金银彩色纪念币表面采用了热转印技术和剥光、喷砂的镜面处理,使得币面着 色细腻,色彩逼真,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 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 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 6.按要求排列下面几个句子,正确的一组是 下列某报某日头版头条新闻的“引题”“主题”和“副题”,顺序己被打乱,请按“引
1 目标高考—2006 年高考模拟与预测 语文强化训练卷(一)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 诅咒 神情沮丧 耐人咀嚼 B.烟霭 和蔼 自雪皑皑 前往拜谒 C.茉莉 泡沫 转弯抹角 秣马厉兵 D.梯度 孝悌 感激涕零 逐层递进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美国军方犯罪调查部门正在调查近期因特网上出现的一段录象,因为其中纪录了西 方保安人员向伊拉克平民车辆开枪的过程。 B.C 组阿根廷队小组出线前景最为凶险,因为他们在小组赛中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重 演上届世界杯小组赛中折剑沉沙的悲剧。 C.父母要经常和子女交流勾通,子女也要体谅父母的苦衷,相互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这样才能消除代沟带来的隔阂。 D.纯金版《清明上河图》融书画神韵和黄金艺术于一体,用卷轴装裱的形式,使图案 与原画一样清晰完美,整体浑然一色。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是交警潘福生的休息日,他答应带女儿到公园玩一玩,可骤发的一起交通事 故使得他又一次对妻子和女儿 了。 ②《归园田居》中的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两句,是从《汉乐府·相和曲·鸡 鸣》一诗 的,原句是“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 ③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 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 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A.失言 袭用 虽然 B.食言 袭用 固然 C.失言 习用 虽然 D.食言 习用 固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耳提面命,居高临下,一味地训斥所教育的对象。 B,赛拉图卓越不凡的汽车品质,流线型的动感外观,使它的风尚魅力势不可当。 C.幻想是美丽的,但它扑朔迷离,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还是实际点好。 D.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情节波澜起伏,真切感人,读后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独立建成以研制、发射、 跟踪、测控、回收为主的航天工程体系的能力。 B.2006年金银彩色纪念币表面采用了热转印技术和剥光、喷砂的镜面处理,使得币面着 色细腻,色彩逼真,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 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D.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 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6.按要求排列下面几个句子,正确的一组是 下列某报某日头版头条新闻的“引题”“主题”和“副题”,顺序己被打乱,请按“引
题→主题→副题”的顺序排列 ①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观看飞船返回实况 ③飞船安然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 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科学家们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的脑部区域。科学家们认为,顶骨皮质区 是负责对身体形态形成认识的脑区,如果该脑区的正常功能被扰乱,人们可能产生厌食症, 同时会夸大或缩小对自己身体体积的认识。由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家亨里克埃里森领导 的研究人员让志愿者产生错觉,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腰围在缩小,在此过程中对这些志愿者的 大脑进行了扫描 17位志愿者的手腕上都戴上了一个振动装置,对肌腱进行刺激,使志愿者产生一种自 己的腕关节在缩小的错觉。当志愿者将他们的手放到身体的任何部位时,这种想象中的腕部 运动会使志愿者觉得自己身体在缩小或是长大。埃里森博士说:“这种现象被称为皮诺曹幻 因为当你捏住自己的鼻尖时,你会觉得鼻子长长了。这是对大脑进行欺骗,使之对人的身体 图像产生错觉的方法。”他让志愿者闭上眼睛,然后将一只手放到腰部,志愿者马上觉得他 们的腰比原来的尺寸缩小了四分之一多。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称为功能性磁共振成 像技术的脑扫描技术来检测这些志愿者脑部血液流量的变化。 埃里森博士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志愿者顶骨皮质区的一个特定部位非常活跃。 那些感觉身体部位缩小程度越髙的志愿者这部分脑区的活跃程度就越高。埃里森说:“这证 实了先前的一个想法,即大脑对身体体积的计算是通过对来自皮肤、肌肉、关节以及视觉线 索的信号进行综合产生的。” 另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脑顶骨皮质区受损会使人觉得自己的体形发生了改变。埃里 森博士说:“那些患有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有时候会体验到一种被称为‘绿野仙踪综合症'的 现象,他们会觉得自己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在缩小。这也与顶骨皮质区有关。” 科学家们相信,顶骨皮质区的过度活跃或过于抑制是厌食症和对身体结构认识发生混 乱的部分原因 7.下列关于“皮诺曹幻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诺曹幻觉”指在刺激人体几个特殊肌腱部位时,人们判断自己身体体积产生的幻觉 B.“皮诺曹幻觉”其实是对大脑进行欺骗,使人们对别人的身材和体形所产生的错觉。 C.厌食症患者和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在症状明显时,会体验到一定程度的“皮诺曹幻觉 D.志愿者感觉腰围比实际收细了四分之一多的时候,说明他们产生了“皮诺曹幻觉 8.关于出现“皮诺曹幻觉”原因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文诺曹幻觉”的出现,与人们对自己身体产生认识的脑部区域正常功能被扰乱有关。 B.“皮诺曹幻觉”的出现,与来自皮肤、肌肉、关节及视觉线索的正常信号被扰幻乱有关。 C.“皮诺曹幻觉”一旦出现,就表明他的大脑顶骨皮质区已经受损了 D.“皮诺曹幻觉”的出现,与顶骨皮质区的过度活跃或过于抑制有关 9.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英国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了负责对身体形态形成认识的大脑区域 B.对志愿者进行测试时,科学家们首先在他们身体的几个部分同时施以刺激 C.志愿者脑部血液流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出来 D.顶骨皮质区域活动程度高的志愿者感觉身体部位缩小或长大的程度也高 10.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厌食症多见于女性,患者常拒绝维持最低正常体重,心理上极度害怕变胖 B.患有偏头痛的人会经常产生“皮诺曹幻觉”,他们觉得自己身体的所有部位在缩小 C.揭开“皮诺曹幻觉”之谜,将有助于治疗厌食症和对身体形态判断错误的疾病 2
2 题→主题→副题”的顺序排列。 ①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观看飞船返回实况 ③飞船安然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科学家们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的脑部区域。科学家们认为,顶骨皮质区 是负责对身体形态形成认识的脑区,如果该脑区的正常功能被扰乱,人们可能产生厌食症, 同时会夸大或缩小对自己身体体积的认识。由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家亨里克·埃里森领导 的研究人员让志愿者产生错觉,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腰围在缩小,在此过程中对这些志愿者的 大脑进行了扫描。 17 位志愿者的手腕上都戴上了一个振动装置,对肌腱进行刺激,使志愿者产生一种自 己的腕关节在缩小的错觉。当志愿者将他们的手放到身体的任何部位时,这种想象中的腕部 运动会使志愿者觉得自己身体在缩小或是长大。埃里森博士说:“这种现象被称为皮诺曹幻, 因为当你捏住自己的鼻尖时,你会觉得鼻子长长了。这是对大脑进行欺骗,使之对人的身体 图像产生错觉的方法。”他让志愿者闭上眼睛,然后将一只手放到腰部,志愿者马上觉得他 们的腰比原来的尺寸缩小了四分之一多。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称为功能性磁共振成 像技术的脑扫描技术来检测这些志愿者脑部血液流量的变化。 埃里森博士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志愿者顶骨皮质区的一个特定部位非常活跃。” 那些感觉身体部位缩小程度越高的志愿者这部分脑区的活跃程度就越高。埃里森说:“这证 实了先前的一个想法,即大脑对身体体积的计算是通过对来自皮肤、肌肉、关节以及视觉线 索的信号进行综合产生的。” 另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脑顶骨皮质区受损会使人觉得自己的体形发生了改变。埃里 森博士说:“那些患有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有时候会体验到一种被称为 ‘绿野仙踪综合症’的 现象,他们会觉得自己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在缩小。这也与顶骨皮质区有关。” 科学家们相信,顶骨皮质区的过度活跃或过于抑制是厌食症和对身体结构认识发生混 乱的部分原因。 7.下列关于“皮诺曹幻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诺曹幻觉”指在刺激人体几个特殊肌腱部位时,人们判断自己身体体积产生的幻觉。 B.“皮诺曹幻觉”其实是对大脑进行欺骗,使人们对别人的身材和体形所产生的错觉。 C.厌食症患者和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在症状明显时,会体验到一定程度的“皮诺曹幻觉”。 D.志愿者感觉腰围比实际收细了四分之一多的时候,说明他们产生了“皮诺曹幻觉”。 8.关于出现“皮诺曹幻觉”原因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文诺曹幻觉”的出现,与人们对自己身体产生认识的脑部区域正常功能被扰乱有关。 B.“皮诺曹幻觉”的出现,与来自皮肤、肌肉、关节及视觉线索的正常信号被扰幻乱有关。 C.“皮诺曹幻觉”一旦出现,就表明他的大脑顶骨皮质区已经受损了。 D.“皮诺曹幻觉”的出现,与顶骨皮质区的过度活跃或过于抑制有关。 9.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英国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了负责对身体形态形成认识的大脑区域。 B.对志愿者进行测试时,科学家们首先在他们身体的几个部分同时施以刺激。 C.志愿者脑部血液流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出来。 D.顶骨皮质区域活动程度高的志愿者感觉身体部位缩小或长大的程度也高。 10.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厌食症多见于女性,患者常拒绝维持最低正常体重,心理上极度害怕变胖。 B.患有偏头痛的人会经常产生“皮诺曹幻觉”,他们觉得自己身体的所有部位在缩小。 C.揭开“皮诺曹幻觉”之谜,将有助于治疗厌食症和对身体形态判断错误的疾病
D.顶骨皮质区处于过度活跃或过于抑制时,人就会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 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 尉文学卒史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 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 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 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 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曰:“吾 固闻之久矣。”汤由是乡学,以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甚重之。及汤为御史大夫 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 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 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 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①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 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 “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居位九岁,以 官卒 《汉书卷五十八》) [注]①镪:绳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廉知自将,善属文②屈原属草稿未定 B.①劝农业,缓刑罚②果行,国人皆劝 C,①受业孔安国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掾史因使宽为奏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宽为言其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乃奇其材,以为掾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兒宽“有奇才”和“善治民”的一组是 A.①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②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 B.①吾固闻之久矣②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 C。①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②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 D.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②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兒宽在治学期间,向欧阳生和褚大及孔安国学习,师出名门:自己又能不惧家贫, 边种地,一边读书,凭其勤奋不已的态度和精神,最终学有所成 B.廷尉张汤开始并不了解兒宽的学识与才干,认为他是一般读书人,也不给他委任职务, 因而也就显现不出其出众的才华,而是让他多年负责管理牲畜 C.兒宽采取了一系列得人心的治民措施,如减缓相关刑罚,谦卑地对待士人,选用仁慈 厚道的人:并体恤百姓疾苦,兴修水利,因而深得百姓拥戴 D.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后,举重若轻,能胜任职务:由于长时间没有向皇上进谏善言,都 认为他做官得心应手,不费力气;他的官做到了死才结束
3 D.顶骨皮质区处于过度活跃或过于抑制时,人就会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 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 尉文学卒史。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 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 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 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 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曰:“吾 固闻之久矣。”汤由是乡学,以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甚重之。及汤为御史大夫, 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 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 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 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①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 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 “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居位九岁,以 官卒。 (《汉书卷五十八》) [注]①镪:绳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廉知自将,善属文 ②屈原属草稿未定 B.①劝农业,缓刑罚 ②果行,国人皆劝 C,①受业孔安国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掾史因使宽为奏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宽为言其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乃奇其材,以为掾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兒宽“有奇才”和“善治民”的一组是 A.①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 ②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 B.①吾固闻之久矣 ②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 C。①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 ②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 D.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 ②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兒宽在治学期间,向欧阳生和褚大及孔安国学习,师出名门;自己又能不惧家贫,一 边种地,一边读书,凭其勤奋不已的态度和精神,最终学有所成。 B.廷尉张汤开始并不了解兒宽的学识与才干,认为他是一般读书人,也不给他委任职务, 因而也就显现不出其出众的才华,而是让他多年负责管理牲畜。 C.兒宽采取了一系列得人心的治民措施,如减缓相关刑罚,谦卑地对待士人,选用仁慈 厚道的人;并体恤百姓疾苦,兴修水利,因而深得百姓拥戴。 D.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后,举重若轻,能胜任职务;由于长时间没有向皇上进谏善言,都 认为他做官得心应手,不费力气;他的官做到了死才结束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3分) (2)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3分) (3)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处士:隐居林泉不仕的人。②蟾蜍:虾蟆。此处是月的代称。 ③兰桡(ro饶):用木兰树做的桨,代指船。 贾岛写诗特别注重铸字炼句,其诗中名句多为后代名家引用。请指出该诗中的名句,并 结合全诗分点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列缺霹雳, ,訇然中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晨顾紫禁城 赵硕妍 (1)我想去看故宫,去看昨天之前的那段故事 (2)车将我留在景山公园和故宫神武门之间,面前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故宫后门。真有 些失算,我斟酌到半夜的旅游路线基本作废。不过逆流而上,或许是别样的体验,能为熟悉 添几多新鲜。 (3)高大的红色围墙遮住了层层叠叠的宫殿,也勉强挡住了威严,在我身边延伸着,像 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打量着我,悄悄对我说:“听,风声。” (4)只是笑了,我,不可打扰了这份静谧。 (5)进了贞顺门,就是珍妃井、珍宝馆,一下冒出了很多的“zhen”,不得不让人多想 先说“贞”与“顺”二字,这是古时对女人的基本要求,而偏偏就在这个门内关着一个叛逆的女 人,说她叛逆,是对腐朽的君主专制的叛逆,但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顺”。一片翠竹之下 的珍妃井,真是小得可怜,也许一个人破碎了以后才能勉强填进去。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 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 (6)其实,我对参观珍宝馆并没有很大兴趣,因为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贵气的玩意儿
4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3 分) (2)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3 分) (3)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2 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处士:隐居林泉不仕的人。②蟾蜍:虾蟆。此处是月的代称。 ③兰桡(ráo 饶):用木兰树做的桨,代指船。 贾岛写诗特别注重铸字炼句,其诗中名句多为后代名家引用。请指出该诗中的名句,并 结合全诗分点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列缺霹雳, 。 ,訇然中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晨顾紫禁城 赵硕妍 (1)我想去看故宫,去看昨天之前的那段故事。 (2)车将我留在景山公园和故宫神武门之间,面前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故宫后门。真有 些失算,我斟酌到半夜的旅游路线基本作废。不过逆流而上,或许是别样的体验,能为熟悉 添几多新鲜。 (3)高大的红色围墙遮住了层层叠叠的宫殿,也勉强挡住了威严,在我身边延伸着,像 一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打量着我,悄悄对我说:“听,风声。” (4)只是笑了,我,不可打扰了这份静谧。 (5)进了贞顺门,就是珍妃井、珍宝馆,一下冒出了很多的“zhen”,不得不让人多想。 先说“贞”与“顺”二字,这是古时对女人的基本要求,而偏偏就在这个门内关着一个叛逆的女 人,说她叛逆,是对腐朽的君主专制的叛逆,但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顺”。一片翠竹之下 的珍妃井,真是小得可怜,也许一个人破碎了以后才能勉强填进去。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 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 (6)其实,我对参观珍宝馆并没有很大兴趣,因为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贵气的玩意儿
隔着层玻璃,再美的珍宝也没了味道.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这里每一件都价值连 城。”我知道,我和孩子一样不解,华美在此扎堆,只变成了浮躁的慵懒。 (⑦)我对其中一件的印象很深,能工巧匠们不惜力气地将巨大的象牙磨成0.3厘米厚的 条状薄片,编成席子,供皇帝垫椅子用。席子很美,但只是腐烂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配菜。 ⑧8)隐蔽的走廊,破碎的石地,石阶上慢慢渗岀的绿苔,暗淡而满是风雨疮痍的红墙 隔在披着黄色和绿色花纹的重重门之内,等着我安静地迈入。我有一种心痛,莫名的。想用 手抚摸这一切,历史的伤痕。故人出入此门,安静或喧嚣,享受着雍容,却不知自己的私室 正被人参观,手下的杯碗变成了文物,心底的秘密成了巷口的传说。有人嘈杂的话语声,惊 醒了皇家梦。门上的铜环,扣响了不安与虚弱。走在故宫中,我不想自言自语,再轻的声音 都会惊动沉睡的长者。 (9)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清韵之美经不起太多的风霜,整个故宫亦是如此,优美着, 衰败着,忍受着,支撑着,砖瓦中透出的皇气隐藏着优美,宫娥媵嫱袅娜的倩影,在名家笔 端起笔,融在壁画之中。可惜,艺术是脆弱的,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雨水的浸透,消 失在风中。看着这木质的房檐、走廊,我担心,时间会夺去什么。房梁上的画巳风残,裂开 的木缝中有泪流出来支撑了这么多年,她已累了。 (10)坐在长春宫与太极殿之间的夹道,一个阴凉的小角落里,闻着潮湿的泥土香、凉凉 的风从门缝中透出,青苔在脚边围绕。不知为何,我心里总有一些感伤,后宫是美丽的拥挤, 层层院落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被深锁起来,藏在这层层的院落中,也 就多了几分悲凉。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总有一个幻象在我身后反复出现一一个女人的 身子靠着无尽而干枯的墙,绵绵地倒下了。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着墙角的 尘土 (11)抚琴一曲回转空巷 (12)这里,不知在哪一处,哪一方,深锁的门中,白发嫔妃,不知歇息地向着一个方向 跪拜、谢恩。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 (13)是要离开故宫了,我收起了思绪。 (14)有诗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但是,比声音更真实,比景色更悠长 的,是气味。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 (选自《今晚报》2006年1月5日) 18.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第(3)段“悄悄对我说:听,风声。”中的“风声”象征什么? (2)第(5)段“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 珍妃之死怎样的看法? 19.珍宝馆中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作者为什么在第(7)段中只写了皇帝垫椅子用的 象牙席子?文章在叙说时用了什么手法?举这个“象牙席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6分) 20.文章最后说“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气息”是个形象的说法 从全文看,作者由故宫的古迹品味到了哪些“气息”?请分条具体说明。文中作者又抒发了怎 样的感慨?(6分)
5 隔着层玻璃,再美的珍宝也没了味道.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这里每一件都价值连 城。”我知道,我和孩子一样不解,华美在此扎堆,只变成了浮躁的慵懒。 (7)我对其中一件的印象很深,能工巧匠们不惜力气地将巨大的象牙磨成 0.3 厘米厚的 条状薄片,编成席子,供皇帝垫椅子用。席子很美,但只是腐烂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配菜。 (8)隐蔽的走廊,破碎的石地,石阶上慢慢渗出的绿苔,暗淡而满是风雨疮痍的红墙, 隔在披着黄色和绿色花纹的重重门之内,等着我安静地迈入。我有一种心痛,莫名的。想用 手抚摸这一切,历史的伤痕。故人出入此门,安静或喧嚣,享受着雍容,却不知自己的私室 正被人参观,手下的杯碗变成了文物,心底的秘密成了巷口的传说。有人嘈杂的话语声,惊 醒了皇家梦。门上的铜环,扣响了不安与虚弱。走在故宫中,我不想自言自语,再轻的声音 都会惊动沉睡的长者。 (9)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清韵之美经不起太多的风霜,整个故宫亦是如此,优美着, 衰败着,忍受着,支撑着,砖瓦中透出的皇气隐藏着优美,宫娥媵嫱袅娜的倩影,在名家笔 端起笔,融在壁画之中。可惜,艺术是脆弱的,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雨水的浸透,消 失在风中。看着这木质的房檐、走廊,我担心,时间会夺去什么。房梁上的画巳风残,裂开 的木缝中有泪流出来支撑了这么多年,她已累了。 (10)坐在长春宫与太极殿之间的夹道,一个阴凉的小角落里,闻着潮湿的泥土香、凉凉 的风从门缝中透出,青苔在脚边围绕。不知为何,我心里总有一些感伤,后宫是美丽的拥挤, 层层院落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被深锁起来,藏在这层层的院落中,也 就多了几分悲凉。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总有一个幻象在我身后反复出现——一个女人的 身子靠着无尽而干枯的墙,绵绵地倒下了。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着墙角的 尘土。 (11)抚琴一曲回转空巷. (12)这里,不知在哪一处,哪一方,深锁的门中,白发嫔妃,不知歇息地向着一个方向 跪拜、谢恩。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 (13)是要离开故宫了,我收起了思绪。 (14)有诗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但是,比声音更真实,比景色更悠长 的,是气味。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 (选自《今晚报》2006 年 1 月 5 日) 18.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 (1)第(3)段“悄悄对我说:听,风声。”中的“风声”象征什么? (2)第(5)段“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 珍妃之死怎样的看法? 19.珍宝馆中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作者为什么在第(7)段中只写了皇帝垫椅子用的 象牙席子?文章在叙说时用了什么手法?举这个“象牙席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6 分) 20.文章最后说“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气息”是个形象的说法, 从全文看,作者由故宫的古迹品味到了哪些“气息”?请分条具体说明。文中作者又抒发了怎 样的感慨?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