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AszS的结构为: 一一板书 [As2S3]nHS-.(nx)H)xH C cr Feo [Fe(OH Feo+ 一一板书 硅酸的胶体结构为: Feo+ [(Si02yH0).Si0, 校核吸用层扩敬层 (rx)F]F。 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示意图 吸附层与扩散层间的电势差叫电动电势ξ,这种双电层结构所具有的ξ 电势对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 一一板书 举例说明 1.5.5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表面能,是热力学不稳定性 体系。既然如此,为什么这种分散体系能够暂时存在呢?这主要是因为: 1.动力稳定性 一一板书 2.聚集稳定性 3.溶剂化作用 一一板书 1.5.6溶胶的凝结 1.5.6.1凝结的概念 1.5.6.2凝结的方法 一一强调凝结 (1)加入电解质一一凝结值和凝结能力 值的概念及凝 (2)带相反典型的溶胶按比例混合 结值和凝结能 (3)加热 力的关系 1.6高分子溶液和凝胶 -一板书 1.6.1高分子溶液 (1)高分子溶液的概念 (2)高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区别与联系 一一要求掌握 (3)高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和盐析的概念 保护作用和盐 1.6.2凝胶 析的概念 凝胶的概念及特点 1.7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 11
11 又如 As2S3 的结构为: {[As2S3]m∙nHS- ∙(n-x)H+ } x- ∙xH +。 硅酸的胶体结构为: [ (SiO2∙yH2O)m∙nHSiO3 - ∙ (n-x)H+ ] x- ∙xH +。 吸附层与扩散层间的电势差叫电动电势ξ,这种双电层结构所具有的ξ 电势对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 1.5.5 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表面能,是热力学不稳定性 体系。既然如此,为什么这种分散体系能够暂时存在呢?这主要是因为: 1. 动力稳定性 2. 聚集稳定性 3. 溶剂化作用 1.5.6 溶胶的凝结 1.5.6.1 凝结的概念 1.5.6.2 凝结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凝结值和凝结能力 (2)带相反典型的溶胶按比例混合 (3)加热 1.6 高分子溶液和凝胶 1.6.1 高分子溶液 (1)高分子溶液的概念 (2)高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区别与联系 (3)高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和盐析的概念 1.6.2 凝胶 凝胶的概念及特点 1.7 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 ――板书 ――板书 ――板书 ――举例说明 ――板书 ――板书 ――强调凝结 值的概念及凝 结值和凝结能 力的关系 ――板书 ――要求掌握 保护作用和盐 析的概念 Fe(OH)3 溶胶的胶团结构示意图
1.7.1表面活性物质 一一简单介绍, 1.7.2乳浊液 让同学自学 三小结(35分钟) 1胶体的概念及类型: 2胶体的性质,带电原因,胶团结构: 3胶体的相对稳定性及聚沉方法,聚沉值和聚沉能力: 4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四布置作业: 课后补遗 第四讲(2学时) 教学 1、 理解与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复杂反应的概念 2、初步了解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目的 3、使学生掌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一质量作用定律 与要 4、学生能够应用质量作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求 力,培养创新能力 2.1化学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 1.1.1化学反应进度 2.1.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 2.1.3反应机理 教学 2.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2.1碰撞理论 内容 2.2.2过渡态理论 2.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1质量作用定律和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2.3.2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2.3.3反应级数 重点:1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 重点、 2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的概念 难点 3质量作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分析 难点:1反应速率的理论 2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2
12 1.7.1 表面活性物质 1.7.2 乳浊液 三 小结(3~5 分钟) 1 胶体的概念及类型; 2 胶体的性质,带电原因,胶团结构; 3 胶体的相对稳定性及聚沉方法,聚沉值和聚沉能力; 4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四 布置作业: ――简单介绍, 让同学自学 课后补遗 第四讲(2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理解与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复杂反应的概念 2、初步了解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3、使学生掌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 4、学生能够应用质量作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 内容 2.1 化学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 1.1.1 化学反应进度 2.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 2.1.3 反应机理 2.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2.1 碰撞理论 2.2.2 过渡态理论 2.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1 质量作用定律和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2.3.2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2.3.3 反应级数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1 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 2 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的概念 3 质量作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1 反应速率的理论 2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一.设问导入新课(3分钟)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化学上把后一种变化叫做化学反应。那么发生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和反 应经历的途径如何呢?这属于动力学的范畴,也就是我们这章要学习的内 容。下面我们学习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的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二讲授新内容(46分钟) 2.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18分钟) 一一板书标题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一一设疑提问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个化学反应发生了多少。 1.什么是反应 (2)反应速率的表示 速率?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 2.速率如何表 示。浓度的改变用△C表示,用△1表示时间间隔。用生成物表示速率时速 示? 率为正,如果用反应物表示时,这在前面加负号,表示其消耗速率,这样表 一一板书概念。 示的速率为正值。 表述时语速慢, 如反应aA+bB→mC,用各个物质表示时为 重复 y4=-4C4 ACc △f '8 =-ACa △t 一板书 以上表示的为△1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用molL1表示,时间单位可用s,min,h等,那 么速率的单位常用mol'L-Is"1。 对于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 如298K时,在恒容条件下N2O5的热分解反应 2N2O5(g)=4NO2(g)十O2(g)用不同物质表示时速率分别为 v(N205)=1.5×103molL1s v(NO2)=3.0×10-3molL-1s1 v(02)=0.75×10-3molL-1s1 可见以不同物质表示其速率不同,其比2:4:1,恰好是方程式中各物 质计量系数之比。 对于一般的反应aA+bB=dD+eE可表示为 _1AC--1AC&-1ACp-1ACE=v 一一板书 a△tb△td△te△t 一一举例强调 即对某一化学反应,用各组分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反应速率与各 各自计量系数之比。也就是说,按配平的反应方程式各物化学计量系数去除 物质表示的速 该物所表示的反应速率,得到的是同一反应的同一速率。这种关系明确了反 率之间的关系 应物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间的倍数。对同一反应就只有一个反应速率。 在时间间隔△1内速率为平均速率。为了表示某一时间的速率,我们提 出瞬时速率。只有在极小的时间范围速率才能看成不变的,此时的速率为瞬 时速率。它是浓度一时间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该时刻的真正速 率。当△1→0时,平均速率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率。时间间隔越短, 越能表示出真正的反应速率。 3.反应机理(11分钟) 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告诉我们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 么物质以及反应物和产物间总的量的关系。但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不能说 一板书 明从反应物转变为产物所经历的途径,即反应机理。 13
13 一.设问导入新课(3 分钟)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化学上把后一种变化叫做化学反应。那么发生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和反 应经历的途径如何呢?这属于动力学的范畴,也就是我们这章要学习的内 容。下面我们学习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的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二 讲授新内容(46 分钟) 2.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18 分钟)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个化学反应发生了多少。 (2)反应速率的表示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 示。浓度的改变用ΔC 表示,用Δt 表示时间间隔。用生成物表示速率时速 率为正,如果用反应物表示时,这在前面加负号,表示其消耗速率,这样表 示的速率为正值。 如反应 a A + b B → m C,用各个物质表示时为 t C v A A =- t C v B B =- t C v C C = 以上表示的为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用 mol•L -1 表示,时间单位可用 s,min,h 等,那 么速率的单位常用 mol•L -1 s -1。 对于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 如 298K 时,在恒容条件下 N2O5 的热分解反应 2 N2O5(g) = 4 NO2(g) + O2(g) 用不同物质表示时速率分别为 v(N2O5)=1.5×10-3 mol•L -1 s -1 v(NO2)=3.0×10-3 mol•L -1 s -1 v(O2)=0.75×10-3 mol•L -1 s -1 可见以不同物质表示其速率不同,其比 2∶4∶1,恰好是方程式中各物 质计量系数之比。 对于一般的反应 a A + b B = d D + e E 可表示为 v t C t e C t d C t b C a A B D E = = = = 1 1 1 1 - - 即对某一化学反应,用各组分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各自计量系数之比。也就是说,按配平的反应方程式各物化学计量系数去除 该物所表示的反应速率,得到的是同一反应的同一速率。这种关系明确了反 应物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间的倍数。对同一反应就只有一个反应速率。 在时间间隔Δt 内速率为平均速率。为了表示某一时间的速率,我们提 出瞬时速率。只有在极小的时间范围速率才能看成不变的,此时的速率为瞬 时速率。它是浓度—时间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该时刻的真正速 率。当Δt→0 时,平均速率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率。时间间隔越短, 越能表示出真正的反应速率。 3.反应机理(11 分钟) 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告诉我们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 么物质以及反应物和产物间总的量的关系。但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不能说 明从反应物转变为产物所经历的途径,即反应机理。 ――板书标题 ――设疑提问 1. 什么是反应 速率? 2. 速率如何表 示? ――板书概念。 表述时语速慢, 重复 ――板书 ――板书 ――举例 强调 反应速率 与各 物质表示 的速 率之间的关系 ――板书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经历的途径,也叫反应历程。 在反应历程中,由反应物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在有效 碰撞中直接作用生成产物的反应,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不是一 一一板书反应 步完成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宏观总反应称为整体 机理的定义 反应,仅由一种基元反应所构成的整体反应称为简单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基元反应所构成的整体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复杂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组成该基元反应中速率最慢的一步,我 们把它叫做该复杂反应的速控步骤。 一一掌握基元 注意: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是指针对微观过程而言的:而简单反应和复 反应与非基元 杂反应是针对宏观过程而言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反应的概念 4.反应速率理论一一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15分钟) (1)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之间要互相碰 撞。如果反应物分子互不接触,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反应。但是事实告诉我们, -一板书 气体反应有快有慢,而且速率相差很大。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有效碰撞理论 指出:在气体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不断发生碰撞,在千万次的碰撞中,大多 一简要介绍 数碰撞并不发生反应,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发生反 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由于它们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气体 分子运动论认为,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的百分数是较低的,因而有效碰撞的 频率较小,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一一慢,重复强 (2)过渡态理论 调 有效碰撞理论直观地说明了反应速率与能量的关系,但没有从分子内部 原子重新组合的角度来揭示活化能的物理意义。量子力学理论应用于化学反 一一板书标题 应速率的研究以后,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如何重新组合 一一用下图表 的,因而出现了过渡态理论。 示 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而完成 的,在反应物分子生成产物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中间过渡态。当反应物分 子在碰撞中取得了足够的能量以后,就形成了一个称为“活化中间体”的过 渡状态。在活化中间体中,旧的化学键已经减弱,新的化学键正在形成,活 化中间体的寿命很短,一经生成就很快向生成物分子转化。 第二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生活中灼灼在空气和氧气中速率的不同,引出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 关系一一一质量作用定律 1、质量作用定律(44分钟) (1)质量作用定律的内容 当温度一定时,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计量系数的指数的乘积 一一板书标题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v=kcaa·cB 一板书“质量 (2)说明: 作用定律”,语 ①只适用于基元反应或非基元反应的各步反应 速慢,重复一遍 知机理一一由最慢的一步决定 叙述内容, 非基元反应( 一一板书表达 14
14 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经历的途径,也叫反应历程。 在反应历程中,由反应物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在有效 碰撞中直接作用生成产物的反应,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不是一 步完成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宏观总反应称为整体 反应,仅由一种基元反应所构成的整体反应称为简单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基元反应所构成的整体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复杂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组成该基元反应中速率最慢的一步,我 们把它叫做该复杂反应的速控步骤。 注意: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是指针对微观过程而言的;而简单反应和复 杂反应是针对宏观过程而言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4.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15 分钟) (1)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之间要互相碰 撞。如果反应物分子互不接触,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反应。但是事实告诉我们, 气体反应有快有慢,而且速率相差很大。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有效碰撞理论 指出:在气体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不断发生碰撞,在千万次的碰撞中,大多 数碰撞并不发生反应,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发生反 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由于它们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气体 分子运动论认为,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的百分数是较低的,因而有效碰撞的 频率较小,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过渡态理论 有效碰撞理论直观地说明了反应速率与能量的关系,但没有从分子内部 原子重新组合的角度来揭示活化能的物理意义。量子力学理论应用于化学反 应速率的研究以后,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如何重新组合 的,因而出现了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而完成 的,在反应物分子生成产物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一中间过渡态。当反应物分 子在碰撞中取得了足够的能量以后,就形成了一个称为“活化中间体”的过 渡状态。在活化中间体中,旧的化学键已经减弱,新的化学键正在形成,活 化中间体的寿命很短,一经生成就很快向生成物分子转化。 第二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生活中灼灼在空气和氧气中速率的不同,引出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 关系―――质量作用定律 1、 质量作用定律(44 分钟) (1)质量作用定律的内容 当温度一定时,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计量系数的指数的乘积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v = k · cA a · cB b (2)说明: ① 只适用于基元反应或非基元反应的各步反应 知机理――由最慢的一步决定 非基元反应{ ――板书 反应 机理的定义 ――掌握 基元 反应与非 基元 反应的概念 ――板书 ――简要介绍 ――慢,重复强 调 ――板书标题 ――用下 图表 示 ――板书标题 --板书“质量 作用定律”,语 速慢,重复一遍 叙述内容, ――板书 表达
不知机理一一由实验确定v=k·cA·cB 式 一一强调“只适 ②反应速率表达式,不必列入固体或纯液体。举例证明: 用于”,并不是 如: C(s)+02(g)=C02(g) 说非元反应没 v=kCo: 有速率方程,而 ③k一一是速率常数。在给定条件下,当反应物的浓度都是1molL 是要通过实验 时速率。k由反应的本性决定,k↑v↑:同一反应k与温度、催 才能确定 化剂有关,与浓度无关,单位(molL1)1.sl k一一是速率常 ④Ca、C指反应在某一时刻的起始浓度 数,k↑v1:同 ⑤a(或x)、b(或y)称为A、B的级数,n=(a+b)或(x+y)叫反应 一反应k与温 的级数。表示反应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反应级数可以 度、催化剂有 为零、整数、分数。零级反应说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与k 关,单位 的单位的关系。 mol-L) ⑥基元反应其反应级数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相同。有些反应通过实验测 1ns。且将速 定的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恰好等于方程式中该物质的计量系数,也不能 率常数的单位 断言该一定是基元反应,即: 留下悬念,下面 解决。 一定 基元反应 :级数=系数 一一板书 不一定 一一板书,强调 举例说明: 反应级数与速 H2(g)+I2(g)=2HI(g) y=k·CHC 率常数单位的 I2=2I (快) 关系,因为经常 Ⅱ2I+H2=2HⅢ(慢) 出现判断题。举 例说明基元反 (3)应用: 应与反应级数 解决问题:求”、k、反应级数、速率方程 的关系 由例题总结解题步骤: 第一步设速率方程v=CA*CB: 一一举例 第二步将实验数据代入,组成方程组: 讲完例题由同 第三步解方程组即得所要求的。 学来总结解题 总之,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由速控步骤决定,要由速控步骤写出,利步骤 用快反应建立的平衡将中间产物的浓度表示。 三.小结:(6分钟) (1)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 (2)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 (3)反应速率理论。 (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速率常数k的单位与反应级数的关系: (6)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与方程式系数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15
15 不知机理――由实验确定 v = k · cA a · cB b ② 反应速率表达式,不必列入固体或纯液体。举例证明: 如: C(s)+ O2(g) = CO2(g) v = k ·CO2 ③ k――是速率常数。在给定条件下,当反应物的浓度都是 1mol·L-1 时速率。k 由反应的本性决定,k↑v↑;同一反应 k 与温度、催 化剂有关,与浓度无关,单位(mol·L-1)1-n·s-1 ④ CA、CB 指反应在某一时刻的起始浓度 ⑤ a(或 x)、b(或 y)称为 A、B 的级数,n=(a+b)或(x+y)叫反应 的级数。表示反应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反应级数可以 为零、整数、分数。零级反应说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n 与 k 的单位的关系。 ⑥基元反应其反应级数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相同。有些反应通过实验测 定的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恰好等于方程式中该物质的计量系数,也不能 断言该一定是基元反应,即: 基元反应 一定 不一定 级数=系数 举例说明: H2(g) + I2(g) = 2HI(g) v = k ·CH2 ·CI2 Ⅰ I2 = 2 I (快) Ⅱ 2 I + H2 = 2HI (慢) (3)应用: 解决问题:求 v 、k、反应级数、速率方程 由例题总结解题步骤: 第一步 设速率方程 v=kCA xCB y; 第二步 将实验数据代入,组成方程组; 第三步 解方程组即得所要求的。 总之,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由速控步骤决定,要由速控步骤写出,利 用快反应建立的平衡将中间产物的浓度表示。 三.小结:(6 分钟) (1)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 (2)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 (3)反应速率理论。 (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速率常数 k 的单位与反应级数的关系; (6)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与方程式系数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式 ――强调“只适 用于”,并不是 说非元反 应没 有速率方程,而 是要通过 实验 才能确定 k――是速率常 数,k↑v↑;同 一反应 k 与温 度、催化 剂有 关,单位 ( mol·L-1 ) 1-n·s-1。且将速 率常数的 单位 留下悬念,下面 解决。 ――板书 ――板书,强调 反应级数 与速 率常数单 位的 关系,因为经常 出现判断题。举 例说明基 元反 应与反应 级数 的关系 ――举例 讲完例题 由同 学来总结 解题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