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孔子的教育理论 ■ (学习知识)是知仁,循礼, 智 行礼的认知手段。 学是知的起源,思是知的途径,习是知的运用。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论语·为政》 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之;困而学之,又其 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为师 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辩之,笃引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智—孔子的教育理论 智(学习知识)是知仁,循礼,行礼的认知手段。 学 是知的起源,思是知的途径,习是知的运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论语·为政》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之;困而学之,又其 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为师 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辩之,笃引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对孔子儒学的评价 1、“为仁由已”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儒学的教 化功能。 2、作为政治家的孔子生不逢时,作为哲学家的孔子却被 后世尊崇,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成功的,学说留传后世 发扬光大。 3、这种充满理性实践精神的问学、施教之道是儒学体系 中最具科学意义的组成部分,形成中华民族以入世思想 为社会主导心理,避免了宗教迷狂
对孔子儒学的评价 1、 “为仁由已”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儒学的教 化功能。 2、作为政治家的孔子生不逢时,作为哲学家的孔子却被 后世尊崇,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成功的,学说留传后世, 发扬光大。 3、这种充满理性实践精神的问学、施教之道是儒学体系 中最具科学意义的组成部分,形成中华民族以入世思想 为社会主导心理,避免了宗教迷狂
汉代经学 汉代经学兴起的背景 二、 董仲舒思想 三、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汉代经学 一、汉代经学兴起的背景 二、董仲舒思想 三、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汉代经学兴起的背景 1、秦代急功近利,严刑酷法“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珠连九族, 想的是保家传世,结果适得其反,很快灭亡。 2、汉初反思秦亡的教训“法愈强而奸愈识。兵马益设,而敌人愈 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作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由此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汉初实行这种治国之术, 休息养生,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政治统治定了调。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位,这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公子 清静寡欲的黄老之学不适应他的胃口,对讲求事功,繁文隆礼的儒 学大感兴趣。他下令三公诸侯推举“贤良之士”,专治《公羊春 秋》。董仲舒脱颖而出,推行董仲舒学说,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 之学灭息,然后统一,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代经学兴起的背景 1、秦代急功近利,严刑酷法“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珠连九族, 想的是保家传世,结果适得其反,很快灭亡。 2、汉初反思秦亡的教训“法愈强而奸愈识。兵马益设,而敌人愈 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作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由此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汉初实行这种治国之术, 休息养生,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政治统治定了调。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位,这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公子, 清静寡欲的黄老之学不适应他的胃口,对讲求事功,繁文隆礼的儒 学大感兴趣。他下令三公诸侯推举“贤良之士” ,专治《公羊春 秋》。董仲舒脱颖而出,推行董仲舒学说,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 之学灭息,然后统一,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代:1、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汉代经学;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 董仲舒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说》 《天人宇宙图论》 ■ ①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克相生 ②人有五德:仁、义、礼、智、德 代表作:《春秋繁露》将自然现象的五行与人体、自然、 社会一一对照。“东西南北中”,“目舌口鼻耳” “肝心脾肺肾”。 如今的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吸取很 多天人感应之理。董的《春》与《黄帝的内经》都大讲 天人古今的感应寻找共同性,不过一个从政治,一个从 医学,出发点不同而己
汉代: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代经学;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董仲舒《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天人宇宙图论》 ①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克相生 ②人有五德:仁、义、礼、智、德 代表作:《春秋繁露》将自然现象的五行与人体、自然、 社会一一对照。 “东西南北中” , “目舌口鼻耳” , “肝心脾肺肾” 。如今的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吸取很 多天人感应之理。董的《春》与《黄帝的内经》都大讲 天人古今的感应寻找共同性,不过一个从政治,一个从 医学,出发点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