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学时数:96 学分数: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执笔者:周日安教授 审核人:谢敏玉系主任 编写日期:2017年9月 一、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国家 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进行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现行汉字、多种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的分析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 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国家的语言文字的方针和法律为 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普通话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 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 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内在逻辑: (一)对现代汉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使学生具备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三)牢固掌握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汉字,对汉字的构造和形体的演变有 一般的了解: (四)一般掌握词汇学、词义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五)牢固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 (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使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二)教学方式 1.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借鉴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讨论, 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结合课外学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做到学以
1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学时数:96 学分数: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执笔者:周日安 教授 审核人:谢敏玉 系主任 编写日期:2017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国家 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进行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现行汉字、多种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的分析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 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国家的语言文字的方针和法律为 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 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 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内在逻辑; (一)对现代汉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使学生具备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三)牢固掌握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汉字,对汉字的构造和形体的演变有 一般的了解; (四)一般掌握词汇学、词义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五)牢固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 (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使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二) 教学方式 1.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借鉴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讨论, 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结合课外学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问题,做到学以
致用。 3.课堂教学的理论讲授过程中,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显性语料和潜在语言现象相结合。 4.适当引入粤语材料,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对比,在比较中加深对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 论知识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多样,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 力求做到科学化、标准化。 (二)成绩评定 课程最后成绩由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综 合到课率、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等评定。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 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 五、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六、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七、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几部分内容 之间的关系 重点:弄清楚普通话的确切含义了解汉语的方言明确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 与学习方法 难点:分清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几个概念理清现代汉语的各 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概说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性质 (三)语音单位 (四)记音符号 二、声母 (一)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2 致用。 3.课堂教学的理论讲授过程中,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显性语料和潜在语言现象相结合。 4.适当引入粤语材料,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对比,在比较中加深对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 论知识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多样,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 力求做到科学化、标准化。 (二)成绩评定 课程最后成绩由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平时成绩综 合到课率、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等评定。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 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 五、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六、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七、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几部分内容 之间的关系 重点:弄清楚普通话的确切含义 了解汉语的方言 明确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 与学习方法 难点:分清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几个概念 理清现代汉语的各 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 语音 一、语音概说 (一)什么是语音 (二)语音的性质 (三)语音单位 (四)记音符号 二、声母 (一)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三)声母的描述 (四)声母的分类及零声母 (五)声母辨正 三、韵母 (一)韵母的分类 (二)韵母的发音 (三)“四呼”及韵母的有关问题 (四)押韵 (五)韵母辨正 四、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与作用 (二)调值与调类 (三)普通话的声调和调号 (四)声调辨正 五、音节的结构 (一)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音节结构分析 (三)音节中声韵调的配合 (四)音节的拼读与拼写 六、音变 (一)语流音变现象 (二)各种语流音变现象的特点及规律 (三)语流音变现象的发音 八、音位 九、语调(汉语节律)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重点:语音的性质和语音的基本概念声母的发音以及辨正韵母的发音以及辨正声调 和声调辨正音节结构的分析语流音变现象 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声、韵、调辨正音节中声韵调的配合语流音变 第三章文字 一、汉字 (一)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作用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 (一)构造单位 (二)书写顺序 (三)部位系统 (四)构造方式 四、汉字的整理与标准化
3 (三)声母的描述 (四)声母的分类及零声母 (五)声母辨正 三、韵母 (一)韵母的分类 (二)韵母的发音 (三)“四呼”及韵母的有关问题 (四)押韵 (五)韵母辨正 四、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与作用 (二)调值与调类 (三)普通话的声调和调号 (四)声调辨正 五、音节的结构 (一)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音节结构分析 (三)音节中声韵调的配合 (四)音节的拼读与拼写 六、音变 (一)语流音变现象 (二)各种语流音变现象的特点及规律 (三)语流音变现象的发音 八、音位 九、语调(汉语节律)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重点:语音的性质和语音的基本概念 声母的发音以及辨正 韵母的发音以及辨正 声调 和声调辨正 音节结构的分析 语流音变现象 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声、韵、调辨正 音节中声韵调的配合 语流音变 第三章 文字 一、汉字 (一)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作用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 (一)构造单位 (二)书写顺序 (三)部位系统 (四)构造方式 四、汉字的整理与标准化
(一)汉字的整理 (二)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正确使用汉字 重点:弄清汉字的性质、作用、形体演变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组合方式用字的规范化 和正字 难点:文字的性质和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结构(单位、顺序、部位和方式) 第四章词汇 一、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 (二)语素及其分类 (三)词与词的构造 (四)简称 二、词义的性质与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二)词义构成:语法意义、词汇意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 三、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二)义素:义素、义素的切分、作用 四、词义的聚合 (一)语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五、语境与词义 (一)语境及其分类 (二)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特点 (二)一般词及其来源: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七、熟语 (一)成语:特点、来源、构成形式及运用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四)谚语 八、词汇的发展变化与规范化 (一)新词的产生与规范 (二)词义演变的途径 重点:合成词的构造方式词汇的组成词义的发展同音词、多义词和同义词 难点:同义词的辨析词义演变的途径
4 (一)汉字的整理 (二)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正确使用汉字 重点:弄清汉字的性质、作用、形体演变 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组合方式 用字的规范化 和正字 难点:文字的性质和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结构(单位、顺序、部位和方式) 第四章 词汇 一、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 (二)语素及其分类 (三)词与词的构造 (四)简称 二、词义的性质与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二)词义构成:语法意义、词汇意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 三、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二)义素:义素、义素的切分、作用 四、词义的聚合 (一)语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五、语境与词义 (一)语境及其分类 (二)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特点 (二)一般词及其来源: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七、熟语 (一)成语:特点、来源、构成形式及运用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四)谚语 八、词汇的发展变化与规范化 (一)新词的产生与规范 (二)词义演变的途径 重点: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词汇的组成 词义的发展 同音词、多义词和同义词 难点:同义词的辨析 词义演变的途径
第五章语法 一、语法与语法体系 (一)语法:词法和句法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 二、词类 (一)实词 1.名词的语法性质 2.动词的语法性质 3.形容词的语法性质 4.区别词的语法性质 5.数词的语法性质 6.量词的语法性质 7. 副词的语法性质 8.代词的语法性质 9.拟声词的语法性质 10.叹词的语法性质。 (二)虚词 1.介词的语法性质 2.连词的语法性质 3.助词的语法性质 4.语气词的语法性质 三、短语 (一)短语的含义与构成 (二)短语的结构类与功能类 (三)短语的层次切分 (四)多义短语分析 四、句子成分 (一)主语与谓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动语与宾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二)定语与状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三)补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四)独立语 (五)句子成分小结 五、句类与句型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二)句子的结构分类:句型和句式 六、句子结构常见的错误 七、复句 (一)单句与复句的区分 (二)复句的两大类型 (三)复句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5 第五章 语法 一、语法与语法体系 (一)语法:词法和句法 (二)语法的性质 (三)语法单位 二、词类 (一)实词 1.名词的语法性质 2.动词的语法性质 3.形容词的语法性质 4.区别词的语法性质 5.数词的语法性质 6.量词的语法性质 7.副词的语法性质 8.代词的语法性质 9.拟声词的语法性质 10.叹词的语法性质。 (二)虚词 1.介词的语法性质 2.连词的语法性质 3.助词的语法性质 4.语气词的语法性质 三、短语 (一) 短语的含义与构成 (二) 短语的结构类与功能类 (三) 短语的层次切分 (四) 多义短语分析 四、句子成分 (一) 主语与谓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动语与宾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二) 定语与状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三) 补语的构成与意义类型 (四) 独立语 (五) 句子成分小结 五、句类与句型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二)句子的结构分类:句型和句式 六、句子结构常见的错误 七、复句 (一)单句与复句的区分 (二)复句的两大类型 (三)复句运用中的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