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 一、 原始儒学:孔子《论语》 《孟子》 《荀子》 二、汉代经学:董仲舒 三、宋明理学:朱熹、二程 (程颢、程顾) 王阳明、陆九渊 ■四、清代儒学: 清初实学、颜李学派、乾嘉学派、 今文经学、晚清儒学
儒家文化 一、原始儒学:孔子《论语》 《孟子》 《荀子》 二、汉代经学:董仲舒 三、宋明理学:朱熹、二程(程颢、 程颐) 王阳明、陆九渊 四、清代儒学:清初实学、颜李学派、乾嘉学派、 今文经学、晚清儒学
仁一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在万余字的《论语》中, 出现百余 次。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人生哲 学、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等。 仁是做人的根本。“仁者,人也”。具体 的含义是爱人。仁者,爱人,“亲之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 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在万余字的《论语》中,出现百余 次。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人生哲 学、道德理想、价值观念等。 仁是做人的根本。 “仁者,人也” 。具体 的含义是爱人。仁者,爱人, “亲之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 ”“已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特点之一 强调血缘根基,维护“礼”的规范。 《说文》解释:“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 “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 《孟子尽心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论语·学而》 “克已复礼为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的特点之一 强调血缘根基,维护“礼”的规范。 《说文》解释:“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 ” “亲亲仁也,仁之实,事亲是也。 ” 《孟子·尽心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论语·学而》 “克已复礼为仁”“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的特点之二 体现人道主义的原侧和民主精神。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子为政。焉用 杀”“恭归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 伐颛叟》)“无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仁”的特点之二 体现人道主义的原则和民主精神。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 子为政。焉用 杀”“恭归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 ”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 伐颛叟》)“无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仁”的特点之三 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高扬道德理想 “克已复礼”“修已安人”“仁者,先难而后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的,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 灵公》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论语·子罕》
“仁”的特点之三 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高扬道德理想 “克已复礼”“修已安人”“仁者,先难而后获”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的,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 灵公》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