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 Bronsted- Lowry质子理论) 2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3酸碱的强弱 、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2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3两性离子的电离平衡 四、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五、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pH的计算 3缓冲溶液的配制 六、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 一、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 (Brnsted-Lowry质子理论) 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3 酸碱的强弱 二、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三、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2 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含离子型) 3 两性离子的电离平衡 四、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 五、缓冲溶液 1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 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3 缓冲溶液的配制 六、酸碱中和反应
1.酸碱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Brφ nsted-Lowry质子理论) 能给出H+的物质为酸 能与H结合的物质为碱 NH+= NH+ ht IAI(H2065+= [AI(H2O)5(OH)12++ H HCO C0, 2-+ H 酸一碱+H
1. 酸碱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Brnsted-Lowry 质子理论) 能给出H+的物质为酸 能与H+结合的物质为碱 NH4 + NH3 + H+ [Al(H2O)6 ] 3+ [Al(H2O)5 (OH)]2+ + H+ HCO3 – CO3 2– + H+ 酸 碱 + H+
2.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酸 H++碱 共轭关系 共轭酸 共轭碱 HCI= H++ CI 酸在水中的电离(酸碱必须同时存在) HCI+H2O一H3O++Cl-(全部) 酸 碱2 酸2 碱1 H H NH4++H2OH3O+NH3(可逆) 酸 碱2 酸2 碱1
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酸 H+ + 碱 共轭关系 共轭酸 共轭碱 HCl H+ + Cl – 酸在水中的电离(酸碱必须同时存在) HCl + H2O H3O+ + Cl – (全部) 酸1 碱2 酸2 碱1 NH4 + + H2O H3O+ + NH3 (可逆) 酸1 碱2 酸2 碱1 H+ H+ H+
2.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碱在水中的电离(酸碱必须同时存在) Ac-+ hO HAc+OH-(可逆) 碱1酸2 酸 碱2 酸碱反应 有酸才有碱,有碱才有酸 酸中有碱,碱可变酸” (酸碱相互依存和转化)
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碱在水中的电离(酸碱必须同时存在) Ac – + H2O HAc + OH – (可逆) 碱1 酸2 酸1 碱2 酸碱反应 H+ “有酸才有碱,有碱才有酸 酸中有碱,碱可变酸 ” (酸碱相互依存和转化)
3.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1)酸碱本身释放质子和接受质子的能力 (2)溶剂接受和释放质子的能力 例如:HAc在水中为弱酸,但在液氨中为强酸! 酸碱的强弱用Ka(电离平衡常数)来表征 妈:HAc(aq)+H2O(分H3Ot(aq)+Ac(aq) △G-396.6237.19-23719-3694(kJ/mo) △G298=27.2(kJ/mol) 0 272×10 K △G298 -4.767 2.30RT 2.30×8.31×298.15 K=1.76x105=1H30|Ac HAc
3.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1)酸碱本身释放质子和接受质子的能力 (2)溶剂接受和释放质子的能力 例如: HAc 在水中为弱酸, 但在液氨中为强酸! 酸碱的强弱 用 Ka (电离平衡常数)来表征 如: HAc(aq) H O(l) H O (aq) Ac (aq) 2 3 + − + + θ Gf -396.6 -237.19 -237.19 -369.4 (kJ/mol) G 27.2(kJ / mol) θ 298 = 4.767 2.30 8.31 298.15 27.2 10 2.30RT G lgK θ 3 θ 298 a = − = − = − [HAc] [H O ][Ac ] K 1.76 10 θ 5 3 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