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目的和任务分: (I)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2)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3)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2按分析对象分: (1)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2)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山东理王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 11
Analytical Chemistry 11 1.按目的和任务分: (1)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2)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3)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2.按分析对象分: (1) 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2) 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 (1)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称重 分析)。 (2)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分析 法等。 山东理王大深 Analytical Chemistry 12
Analytical Chemistry 12 3.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 (1)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称重 分析)。 (2)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分析 法等
a.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建立的。 可见和紫外吸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激光拉曼 光谱法、光声光谱法、化学发光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 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伏安法、极谱分析法。 析法 c.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d热分析法:根据测量体系的物理性质间的 动力学关系建立的。 热重法、差示热分析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Analytical Chemistry 13
Analytical Chemistry 13 仪 器 分 析 法 a.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建立的。 可见和紫外吸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激光拉曼 光谱法、光声光谱法、化学发光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 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伏安法、极谱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d.热分析法:根据测量体系的物理性质间的 动力学关系建立的。 热重法、差示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4、按试样用量分: 分类 试样质量(mg) 试液体积(mL) 常量分析 >100 >10 半微量分析 10~100 1~10 微量分析 0.1~10 0.01~1 超微量分析 <0.1 <0.01 5、按待测成分含量分: 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1%), 痕量组分分析(<0.01%)。 6、按工作性质分: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加东理王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14
Analytical Chemistry 14 4、按试样用量分: 分类 试样质量(mg) 试液体积(mL) 常量分析 > 100 >10 半微量分析 10~100 1~10 微量分析 0.1~10 0.01~1 超微量分析 <0.1 <0.01 5、按待测成分含量分: 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 -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6、按工作性质分: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考虑因素: a.待测组分及其含量,性质; b.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 c.对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 d.现有条件、测定成本及测定时间要求。 山本理王大军 Analytical Chemistry =15
Analytical Chemistry 15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考虑因素: a. 待测组分及其含量,性质; b. 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 c. 对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 d. 现有条件、测定成本及测定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