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维生素D B维生素K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57.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C.神经D.反射活动E.电位变化 5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细胞内液化 学成分相对恒定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 定 5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60.感受细胞能将刺激转变为: A.化学信号B.机械信号 C.物理信号D.反馈信号E.电信号 6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 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B.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C使营养物质不 致过度消耗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 62.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C.动作灵敏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 63.内环境是指: A.机体的生活环境 B.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细胞内液 D.胃肠道内 E.机体深部 64.条件反射建立在下列哪项基础上: A.固定的反射弧B.刺激C.非条件反射D.无关信号 E.食物 65.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调节其临近细胞功能,属于: A.自身分泌B.旁分泌C.远距离分泌 D.腔分泌 E.神经分泌 66.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A通道特性B.溶解度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 67.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泵转运 D.载体转运E.吞饮 68.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为零B.较高C.正常D.无限大 69.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 中介易化扩散 70.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吞饮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 道中介易化扩散 7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B.阈强度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72.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A.Nacl B.KCI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 73.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
A 维生素 D B 维生素 K C 维生素 C D 维生素 A 57.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 5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化 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 定 5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60.感受细胞能将刺激转变为: A.化学信号 B.机械信号 C.物理信号 D.反馈信号 E.电信号 6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 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B.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 C.使营养物质不 致过度消耗 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 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 62.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 63.内环境是指: A.机体的生活环境 B.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细胞内液 D.胃肠道内 E.机体深部 64.条件反射建立在下列哪项基础上: A.固定的反射弧 B.刺激 C.非条件反射 D.无关信号 E.食物 65.胰岛 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调节其临近细胞功能,属于: A.自身分泌 B.旁分泌 C.远距离分泌 D.腔分泌 E.神经分泌 66.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 67.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 68.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69.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 中介易化扩散 70.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 道中介易化扩散 7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72.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A.Nacl B.KCl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 73.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
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 74.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KHCO3/H2CO;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 D.Na2HPO4/NaH2PO 75.血液的组成是:() A.血清+血浆 B.血清十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76.下列哪种离子内流引起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A.Na' B.K' C.CI D.Mg2* E.Mn2+ 7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形成是因为( A.Ca2+外流 B.Ca2+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E.K+内流 78.蒲肯野纤维细胞有自律性是因为(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4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C.2期持续时间很长 D.3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E.1期持续时间很长。 79.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A.房间束 B.蒲肯野纤维 C.左束支 D.右束支 E.房室结 80.心室充盈时心室内的压力是()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81.外周阻力最大的血管是() A.毛细血管 B.小动脉和微动脉 C.小静脉 D.中动脉 82.射血期心室内的压力是 A室内压>房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83.正常心电图QRS波代表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 C.心室复极化过程 D.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 间 E.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完了之间的时间 84.正常心电图P-R间期代表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 C.心室复极化过程 D.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完了 之间的时间 E.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间 85.收缩压主要反映 A心率快慢 B.外周阻力大小 C.每搏输出量大小 D.大动脉弹性 E.血量多少
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 74.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 75.血液的组成是:( ) A.血清+血浆 B.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76.下列哪种离子内流引起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A.Na+ B.K+ C.Cl- D.Mg2+ E.Mn2+ 7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0 期的形成是因为( ) A.Ca2+外流 B.Ca2+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E.K+内流 78.蒲肯野纤维细胞有自律性是因为( ) A.0 期去极化速度快 B.4 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C.2 期持续时间很长 D.3 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E.1 期持续时间很长。 79.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A.房间束 B.蒲肯野纤维 C.左束支 D.右束支 E.房室结 80.心室充盈时心室内的压力是( )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81.外周阻力最大的血管是( ) A. 毛细血管 B.小动脉和微动脉 C.小静脉 D.中动脉 82.射血期心室内的压力是 A.室内压>房内压>主动脉压 B.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E.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83.正常心电图 QRS 波代表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 C.心室复极化过程 D.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 间 E.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完了之间的时间 84.正常心电图 P-R 间期代表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 C.心室复极化过程 D. 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完了 之间的时间 E. 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间 85.收缩压主要反映 A.心率快慢 B.外周阻力大小 C.每搏输出量大小 D.大动脉弹性 E.血量多少
86.每搏输出量增大,其它因素不变时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87.外周阻力增加,其它因素不变时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88.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N受体 B.M受体 C.a受体 DB1受体 E.B2受体 89.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N受体 B.M受体 C.a受体 D.B1受体 E.B2受体 90.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Y-氨基丁酸 91.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Y-氨基丁酸 92.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Y-氨基丁酸 93.心血管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丘脑 E.大脑皮质 9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 A.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B.突触后膜对c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C.突触后膜对c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86. 每搏输出量增大,其它因素不变时 A.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87.外周阻力增加,其它因素不变时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88.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N 受体 B.M 受体 C.α受体 D.β1 受体 E. β2 受体 89.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N 受体 B.M 受体 C.α受体 D.β1 受体 E. β2 受体 90.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91.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92.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93.心血管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丘脑 E.大脑皮质 9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 A.突触后膜对 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B. 突触后膜对 cl-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C. 突触后膜对 cl-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D. 突触后膜对 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