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教学学时:6学时 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的机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大脑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 义。 教学难点: 1突触的类型与结构,突触传递的机理、特性及化学介质 2.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及脑干的调节 3.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2.中枢神经元联结的方式及生理意义。 熟悉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调质的概念。 了解 1神经的营养作用: 2.中枢神经递质,递质化学; 3.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第 9 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教学学时:6 学时 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的机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大脑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 义。 教学难点: 1.突触的类型与结构,突触传递的机理、特性及化学介质 2.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及脑干的调节 3.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2.中枢神经元联结的方式及生理意义。 熟悉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调质的概念。 了解 1.神经的营养作用; 2.中枢神经递质,递质化学; 3.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重点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难点] 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1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 系统组成。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大多数神 经元的结构与典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相仿。 1.1.1神经元 基本结构: 1)胞体 2)树突 3)轴突始段 4)N纤维 5)末稍 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重点]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难点] 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1 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 系统组成。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大多数神 经元的结构与典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相仿。 1.1.1 神经元 基本结构: 1)胞体 2)树突 3)轴突始段 4)N 纤维 5)末稍 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1.2神经纤维 1.2.1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特点:(1)动作电位能自动传播 (2)神经纤维兴奋的“全或无”反应 (3)神经冲动的频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以此来表达一定的传 递信息。 1.2.2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 (3)不衰减性;(4)双向传导性: (5)相对不疲劳性。 1.2.3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纤维直径传导速度: 分为:A、B、C三类 A类:A。、AB、Ay、A四种亚型 (3)根据分布部位分:中枢神经纤维,外周神经纤维 (4)根据传导冲动的方向和功能分:传入(感觉),传出(运动),联络神经 纤维 1.2.4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 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2)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3)神经纤维膜的电容
1.2 神经纤维 1.2.1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特点:(1)动作电位能自动传播 (2)神经纤维兴奋的“全或无”反应 (3)神经冲动的频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以此来表达一定的传 递信息。 1.2.2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不衰减性;(4)双向传导性 ; (5)相对不疲劳性。 1.2.3 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纤维直径传导速度: 分为:A、B、C 三类 A 类:Aα、Aβ、Aγ、A 四种亚型 (3)根据分布部位分:中枢神经纤维,外周神经纤维 (4)根据传导冲动的方向和功能分:传入(感觉),传出(运动),联络神经 纤维 1.2.4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 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2)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3)神经纤维膜的电容
(4)温度:(冰冻麻醉的原理) 1.1.5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机理 (1)无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局部电流 (2)有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相邻郎飞氏结的跳跃传导 1.3突触与突触传递 1.3.1突触的分类 传递方式一化学性突触、电传性突触 功能一一一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联系方式一轴突一树突突触、轴突一胞体突触 轴突一轴突突触 1.3.2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一突触小泡,有合成递质的酶 突触前膜一一释放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一一 突触后膜一一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1.3.3突触传递 1.3.3.1化学性突触传递: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兴奋)C2+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Na+通透性增大)后膜 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
(4)温度:(冰冻麻醉的原理) 1.1.5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机理 (1)无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局部电流 (2)有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相邻郎飞氏结的跳跃传导 1.3 突触与突触传递 1.3.1 突触的分类 传递方式-化学性突触、电传性突触 功能---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联系方式-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1.3.2 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有合成递质的酶 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1.3.3 突触传递 1.3.3.1 化学性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 Na+通透性增大➔后膜 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
(2)突触后抑制电位PSP) 突触前膜兴奋)C2+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 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 生去极化。 1.3.3.3非突触化学传递 1.3.3.4突触传递的特性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对缺氧特别敏感; 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1.4神经递质 1.4.1外周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1.4.2中枢递质 1.4.2.1乙酰胆碱
(2)突触后抑制电位(IPSP) 突触前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 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 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 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 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 生去极化。 1.3.3.3 非突触化学传递 1.3.3.4 突触传递的特性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1)对缺氧特别敏感; 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1.4 神经递质 1.4.1 外周递质 (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1.4.2 中枢递质 1.4.2.1 乙酰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