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 语文 200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 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炫耀(xudn)蛮横(heng)百舸争流(g)不屈不挠(no) B.粘贴(min)戕害( qiang)锲而不舍(qie)独出机杼(zhi C.引擎(qing)蝉蜕(tui)按捺不住(nai)冯虚御风(ping) D.广袤(mo)狙击()转弯抹角(mb)怦然心动(pe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 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 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表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 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赫尔曼德河谷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 斯坦境内的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3.请概括自去年10月以来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18个字。(5 分)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发电量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大幅下滑。今年二季度后逐 步止滑趋稳,4月份和5月份,全国发电量为3.55%和3.54%的负增长。6月份,全国发电 量309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9%。其中水电量62563亿千瓦时,火电量241576亿千 瓦时,核电量51.89亿千瓦时,同比增幅均在3%以上。 答: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为 4.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 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 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4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盜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 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 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 语 文 200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 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炫耀(xuàn) 蛮横(hèng) 百舸争流(gě) 不屈不挠(náo) B.粘贴(nián) 戕害(qiāng) 锲而不舍(qiè) 独出机杼(zhù) C.引擎(qíng) 蝉蜕(tuì) 按捺不住(nài) 冯虚御风(píng) D.广袤(mào) 狙击(zǔ) 转弯抹角(mò) 怦然心动(pē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 A.今年 6 月 27 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 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 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表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 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赫尔曼德河谷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 斯坦境内的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3.请概括自去年 10 月以来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 18 个字。(5 分)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发电量自去年 10 月份以来连续大幅下滑。今年二季度后逐 步止滑趋稳,4 月份和 5 月份,全国发电量为 3.55%和 3.54%的负增长。6 月份,全国发电 量 3093.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59%。其中水电量 625.63 亿千瓦时,火电量 2415.76 亿千 瓦时,核电量 51.89 亿千瓦时,同比增幅均在 3%以上。 答: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为 ▲ 。 4.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 “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 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 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4 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 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 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 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 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 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 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 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 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 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 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 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 氏当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固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旗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敢盘桓,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不犹愈于家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立 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 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 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3分) 译文: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4分) 译文: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分) 译文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 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 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 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 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 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 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 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 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 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 氏当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固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旗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不犹愈于家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立 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 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 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3 分) 译文: ▲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4 分) 译文: ▲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 分) 译文: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3)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 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 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 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一一这种手提包现在只 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 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 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 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 分) 答: ▲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 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 (2)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3)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5)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7) ▲ ,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 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 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 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 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 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 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 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
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 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 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 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 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 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 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 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妤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 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 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 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 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 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 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 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 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 1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分)
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 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 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 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 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 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 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 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 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 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 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 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 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 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 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 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 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 分) 答: ▲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 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答: ▲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 ▲ 1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答: ▲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 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 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 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思想、法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 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上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各人的心性 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 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 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 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 多,总归是要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大 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 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 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从学术上“有一份证据 说一份话”是困难的。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 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可以想见。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 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 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 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 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 人们聆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思维,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 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 乐,就这样实现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 学等等非中国固有之学的真正“百家”。 B.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她的解读指 向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 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 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16.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的理由是什么?(6分) 17.作者为什么认为“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7 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 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 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思想、法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 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上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各人的心性, 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 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 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 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 多,总归是要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大 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 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 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从学术上“有一份证据 说一份话”是困难的。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 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可以想见。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 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 “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 或者 “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 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 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 人们聆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思维,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 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 。寓教于 乐,就这样实现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 学等等非中国固有之学的真正“百家”。 B. 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她的解读指 向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 C. 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 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 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16.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的理由是什么?(6 分) 答: ▲ 17.作者为什么认为“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