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2014届高三10月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蹊跷/侥幸诋毁/胼手胝足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B.悭吝/铿锵稂莠/阆苑仙葩负隅顽抗/喁喁私语 C.毗连/蚍蜉喟然/泾渭分明椎心泣血/锥处囊中 D.皴裂/疏浚渎职/买椟还珠百尺竿头/宵衣旰食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 充胖子的行为仍是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 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 来 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正 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 A.乐不可支 推脱搪塞 肆无忌惮B.乐此不 疲 李代桃僵 有恃无恐 C.乐不可支 李代桃僵 有恃无恐D.乐此不 推脱搪塞 肆无忌惮 3.读书时,常用批注对文中精当之处做出评点,抒发感想。它三言两语,生动 传神。请参考对加点句的批注,对划线句子进行批注。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超过40个字。(4分)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①蚂蚁榣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亼 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起了翅膀,忽悠-一下 升了空;②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示例:一个比喻写尽蜂儿姿态之轻盈,动作之优雅,神态之安闲,凸显事物生机, 妙极! ① 4.某省髙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 (5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35%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39.45% 其他书写、标点 5.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3 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京市江宁 2014 届高三 10 月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蹊跷/侥幸 诋毁/胼手胝足 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B.悭吝/铿锵 稂莠/阆苑仙葩 负隅顽抗/喁喁私语 C.毗连/蚍蜉 喟然/泾渭分明 椎心泣血/锥处囊中 D.皴裂/疏浚 渎职/买椟还珠 百尺竿头/宵衣旰食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一些官员用注水的 GDP 数据作为政绩,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 充胖子的行为仍是_________。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 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 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 来__________,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正 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___________。 A.乐不可支 推脱搪塞 肆无忌惮 B.乐此不 疲 李代桃僵 有恃无恐 C.乐不可支 李代桃僵 有恃无恐 D.乐此不 疲 推脱搪塞 肆无忌惮 3.读书时,常用批注对文中精当之处做出评点,抒发感想。它三言两语,生动 传神。请参考对加点句的批注,对划线句子进行批注。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超过 40 个字。(4 分)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①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起了翅膀,忽悠一下 升了空;②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示例:一个比喻写尽蜂儿姿态之轻盈,动作之优雅,神态之安闲,凸显事物生机, 妙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 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 (5 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30%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1.35%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39.45%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 25 字)(2 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 40 字)(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 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 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 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 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 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 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 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 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 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 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 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 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 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 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 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 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 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 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 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陲晏然 晏:欢乐 B.羸师诱之出羸 瘦弱 C.帝欲宥之 宥:宽恕 D.值兵兴财诎诎 匮乏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3分)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 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 食共十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 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 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 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 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 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 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 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 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 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 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 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 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 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 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 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 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 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 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 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 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 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西陲晏然 晏:欢乐 B. 羸师诱之出 羸: 瘦弱 C. 帝欲宥之 宥:宽恕 D. 值兵兴财诎 诎: 匮乏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3 分)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 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 食共十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 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 帝还是力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 他们的意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 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4分) (2)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3分) (3)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蒋捷,宜兴竹山人,又号竹山。宋亡后,遁迹不仕。 (1)“客思满鸥汀”一句妙在何处?(3分) (2)说明“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的含意。(4分) (3)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根据下列名篇中句意的提示,从中任选四题补写名句。 (1)《氓》中的女子倾诉嫁入夫家之后,辛苦劳作得不到休息,并抱怨这样的 日子看不到尽头。表现这种情绪的两句是“ (2)《琵琶行》中琵琶女髙超的演奏技艺令在场的观众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 中,忘却了自我的存在,周围仿佛只有江中的一轮明月。诗中表现这样情景的两 句是:“ (3)《逍遥游》里生动描写了遨游蓝天势不可挡,正准备南飞的鹏鸟,这两句 是 (4)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的 两句孔子名言是: (5)陈寅恪在1929年所做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的 ,今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 而且一定会成为现代化以后全中国人民的人生理想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陛下善于纳谏,认为宫中的大小事务都要认真 咨询先帝留下的忠臣。诸葛亮并指出这样做的作用是:“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 帝还是力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 他们的意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 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4 分) ⑵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3 分) ⑶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蒋捷,宜兴竹山人,又号竹山。宋亡后,遁迹不仕。 (1) “客思满鸥汀”一句妙在何处?(3 分) (2) 说明“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的含意。(4 分) (3) 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根据下列名篇中句意的提示,从中任选四题补写名句。 (1)《氓》中的女子倾诉嫁入夫家之后,辛苦劳作得不到休息,并抱怨这样的 日子看不到尽头。表现这种情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令在场的观众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 中,忘却了自我的存在,周围仿佛只有江中的一轮明月。诗中表现这样情景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里生动描写了遨游蓝天势不可挡,正准备南飞的鹏鸟,这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的 两句孔子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寅恪在 1929 年所做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 而且一定会成为现代化以后全中国人民的人生理想。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陛下善于纳谏,认为宫中的大小事务都要认真 咨询先帝留下的忠臣。诸葛亮并指出这样做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大都是十分遥远的记忆。在那些清晰而遥远的记忆里,天 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蓝使生命得以舒展 麦浪,这种绿色的波浪,只有细微的沙沙声,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 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 她像箭也似的从麦垄间直插穹窿,飞鸣欢唱过一阵之后,又像箭也似的射入麦浪 之间。人平躺着,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之前,在家乡的田野上 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 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小时候,祖母老是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 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 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 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 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村庄上家家都有很多树,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去。这天 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们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村庄上的大孩子带着 小孩子,整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里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 暮色苍茫,你可以听见村庄上时不时有三声两声,那声音尖锐、悠长、焦急、慈 祥,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 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 我家那时没有竹园,这是我祖父的一大憾事。他当年造老家的草房时只想到前程 大,有一个大晒场;没有想到后步宽宏,种一片竹园。可我就读的私塾就在大 片竹园的旁边。竹园是个绿色的海洋,而且是不管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即使严 冬积雪,那绿色的枝条也会弹起来,露在皑皑的白雪上面。我们经常跑到竹园里 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 闭只眼罢了。 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那竹园的地下有蟋蟀, 有刺猬,有冬眠的青蛇,有即将出土的蝉蛹。一场春雨之后会有蘑菇出现,只是 当春笋出土的时候在竹园里走路得当心点。那竹园的上面有竹叶蜻蜓在枝叶间穿 梭飞舞,有拖着长尾巴的大粉蝶,还有那种通身墨黑闪耀着金色花纹的大蝴蝶, 那种蝴蝶一个人生平难遇几回。我们可以在竹园里里面打仗,可以制造武器。用 细竹和野藤制成的弓箭,能把栖歇在高枝上的老鹰射得羽毛乱飞。可以用竹制成 机关枪,摇起来照样咯咯地响。还能够制造小手枪,用豌豆作子弹也能射出三四 丈。竹园还能变成运动场,可以爬高,可以荡秋千,可以玩单杠,只需砍下几根 竹,用野藤横缚在两根粗壮的竹头上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麦叶的响声,带来了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 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 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化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了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 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 最有生命力 11.请简要赏析第②段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6分 12.第④段中,祖母为什么不舍得砍“大叶杨”?请概括原因。(4分) 13.从全文看,作者写了哪些“绿色的梦”?请加以概括。(4分)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大都是十分遥远的记忆。在那些清晰而遥远的记忆里,天 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蓝使生命得以舒展…… 麦浪,这种绿色的波浪,只有细微的沙沙声,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 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 她像箭也似的从麦垄间直插穹窿,飞鸣欢唱过一阵之后,又像箭也似的射入麦浪 之间。人平躺着,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之前,在家乡的田野上。 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 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小时候,祖母老是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 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 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 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 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村庄上家家都有很多树,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去。这天 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们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村庄上的大孩子带着 小孩子,整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里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 暮色苍茫,你可以听见村庄上时不时有三声两声,那声音尖锐、悠长、焦急、慈 祥,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 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 我家那时没有竹园,这是我祖父的一大憾事。他当年造老家的草房时只想到前程 远大,有一个大晒场;没有想到后步宽宏,种一片竹园。可我就读的私塾就在大 片竹园的旁边。竹园是个绿色的海洋,而且是不管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即使严 冬积雪,那绿色的枝条也会弹起来,露在皑皑的白雪上面。我们经常跑到竹园里 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 闭只眼罢了。 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那竹园的地下有蟋蟀, 有刺猬,有冬眠的青蛇,有即将出土的蝉蛹。一场春雨之后会有蘑菇出现,只是 当春笋出土的时候在竹园里走路得当心点。那竹园的上面有竹叶蜻蜓在枝叶间穿 梭飞舞,有拖着长尾巴的大粉蝶,还有那种通身墨黑闪耀着金色花纹的大蝴蝶, 那种蝴蝶一个人生平难遇几回。我们可以在竹园里里面打仗,可以制造武器。用 细竹和野藤制成的弓箭,能把栖歇在高枝上的老鹰射得羽毛乱飞。可以用竹制成 机关枪,摇起来照样咯咯地响。还能够制造小手枪,用豌豆作子弹也能射出三四 丈。竹园还能变成运动场,可以爬高,可以荡秋千,可以玩单杠,只需砍下几根 竹,用野藤横缚在两根粗壮的竹头上。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麦叶的响声,带来了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 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 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化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了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 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 最有生命力。 11. 请简要赏析第②段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6 分) 12.第④段中,祖母为什么不舍得砍“大叶杨”?请概括原因。(4 分) 13.从全文看,作者写了哪些“绿色的梦”?请加以概括。(4 分)
14.这篇文章写于1992年2月,结合当下城市化现状,探究“他们将来的梦可 能是灰色的”内涵。(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人生的爱好者 林语堂 陶渊明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 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渊明回归田园,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他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后 又做彭泽令。他不常和宾客周旋。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 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名赋《归去来 辞》。从此以后,他就过着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从 此不问政治。有人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或者“叛逆者”,而事实上他并 不是。他自己很穷,愿意和穷人一起过田园生活。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 到他儿子的地方去,帮他儿子家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 可善遇之。”陶渊明的生活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 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他的心灵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他的生活象他的 诗,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陶渊明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彭泽,因为很喜欢喝酒,便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 而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他一看见酒的时候, 纵使他和主人不认识,他也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有时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 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这种古代 的乐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静的时候,慢慢弹起来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的时候, 或想玩玩音乐的时候,常常抚这张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 声?” 陶渊明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判史王弘非常钦仰他, 要和他做朋友,可是很难碰见他。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 约陶渊明出门喝酒,走到半路,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心地坦然地喝酒,王 弘便走出来和他相见。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陶渊明便伸出 脚来让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 陶渊明住在庐山之麓,当时庐山的禅宗白莲社,想请他加入,他提出的条件是可 以在席上喝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可是主人答应了。他刚要签字正 式入社的时候,却“攒眉而去”了。那位法师还想跟陶渊明做朋友,便请他和另 位道家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法师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朋 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座桥,可是这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 陶渊明回家时,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 禁大笑。 陶渊明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着一生。在陶渊明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 里,我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 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才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 人物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有删节 15.作者为什么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6分)
14.这篇文章写于 1992 年 2 月,结合当下城市化现状,探究“他们将来的梦可 能是灰色的”内涵。(6 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人生的爱好者 林语堂 陶渊明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 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渊明回归田园,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他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后 又做彭泽令。他不常和宾客周旋。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 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名赋《归去来 辞》。从此以后,他就过着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从 此不问政治。有人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或者“叛逆者”,而事实上他并 不是。他自己很穷,愿意和穷人一起过田园生活。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 到他儿子的地方去,帮他儿子家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 可善遇之。” 陶渊明的生活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 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他的心灵发展到真正和谐的境地。他的生活象他的 诗,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陶渊明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彭泽,因为很喜欢喝酒,便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 而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他一看见酒的时候, 纵使他和主人不认识,他也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有时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 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这种古代 的乐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静的时候,慢慢弹起来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的时候, 或想玩玩音乐的时候,常常抚这张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 声?” 陶渊明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判史王弘非常钦仰他, 要和他做朋友,可是很难碰见他。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 约陶渊明出门喝酒,走到半路,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心地坦然地喝酒,王 弘便走出来和他相见。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陶渊明便伸出 脚来让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 陶渊明住在庐山之麓,当时庐山的禅宗白莲社,想请他加入,他提出的条件是可 以在席上喝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可是主人答应了。他刚要签字正 式入社的时候,却“攒眉而去”了。那位法师还想跟陶渊明做朋友,便请他和另 一位道家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法师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朋 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座桥,可是这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 陶渊明回家时,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 禁大笑。 陶渊明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着一生。在陶渊明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 里,我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 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才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 人物。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有删节) 15.作者为什么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