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四)膘厚与皮厚:膘厚是指皮下脂肪的厚度。一般在第 6—7 胸椎相接处用游标卡尺测定 皮肤厚度及皮下脂肪厚度。多点测膘以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的膘 厚平均值为平均膘厚。(采用时须加说明) (五)眼肌面积:在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先用硫酸纸描下横断面 图形,用求积仪测量其面积,若无求积仪,可量出眼肌的高度和宽度,用下列公式估测 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Cm)×眼肌宽度(Cm)×0.7 (六)花板油比例:分别称量花油、板油的重量,并计算其各占胴体的比例。 花(板)油比例(%)=花(板)油重量÷胴体重×100 (七)瘦肉率:将去掉的板油和肾脏的新鲜左胴体剖分为瘦肉、脂肪、骨、皮等四部分,肌 肉间的另星脂肪随瘦肉不剔除,皮肌随脂肪也不另剔除。作业损耗控制在 2%以下,并计算 百分比,瘦肉占这四种成分之和的比例即为瘦肉率。 瘦肉率(%)=瘦肉重量÷(骨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100 肉脂比=瘦肉重量÷脂肪重量(以脂肪为基准所得的瘦肉对脂肪的比) (八)腿臀比例:沿倒数第一和第二腰椎间(吊挂冷冻的胴体在腰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 下的左右腿重量(包括腰大肌),占胴体重量的比例。 腿臀比例(%)=左后腿重÷左胴体重×100 (九)腿瘦肉率:是指前、后腿瘦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腿瘦肉率(%)=2×(左胸前、后腿瘦肉重)÷宰前活重×100 (十)胴体分割与剥离 用左胴体除去板油、肾脏以及腰肌后,将其分为前、中、后三躯。 前躯与中躯以 6—7 肋间为界垂直切下,前腿前端即屠宰测定去头部位,并将腕关节上方切 去 1-2 厘米,;后躯从到数第一、第二腰椎处垂直切下,切前先将腰大肌—即柳梅肉分离加 入后腿,并将跗关节上方切去 2-3 厘米。然后将各躯的骨、肉、皮、脂肪剥离并称重,分离 时肌间脂肪算作瘦肉不另剔除,皮肌算作肥肉不剔出。 实表-3 猪屠宰测定记录表 单位:kg;Cm 序号 项 目 数 据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耳 号 26 平 均 膘 厚 肩部最厚处 2 宰杀时间 27 胸腰椎结合处 3 宰前活重 28 腰荐椎结合处 4 胃、肠、花油、 膀胱毛重 29 三点平均值
6 (四)膘厚与皮厚:膘厚是指皮下脂肪的厚度。一般在第 6—7 胸椎相接处用游标卡尺测定 皮肤厚度及皮下脂肪厚度。多点测膘以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的膘 厚平均值为平均膘厚。(采用时须加说明) (五)眼肌面积:在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先用硫酸纸描下横断面 图形,用求积仪测量其面积,若无求积仪,可量出眼肌的高度和宽度,用下列公式估测 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Cm)×眼肌宽度(Cm)×0.7 (六)花板油比例:分别称量花油、板油的重量,并计算其各占胴体的比例。 花(板)油比例(%)=花(板)油重量÷胴体重×100 (七)瘦肉率:将去掉的板油和肾脏的新鲜左胴体剖分为瘦肉、脂肪、骨、皮等四部分,肌 肉间的另星脂肪随瘦肉不剔除,皮肌随脂肪也不另剔除。作业损耗控制在 2%以下,并计算 百分比,瘦肉占这四种成分之和的比例即为瘦肉率。 瘦肉率(%)=瘦肉重量÷(骨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100 肉脂比=瘦肉重量÷脂肪重量(以脂肪为基准所得的瘦肉对脂肪的比) (八)腿臀比例:沿倒数第一和第二腰椎间(吊挂冷冻的胴体在腰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 下的左右腿重量(包括腰大肌),占胴体重量的比例。 腿臀比例(%)=左后腿重÷左胴体重×100 (九)腿瘦肉率:是指前、后腿瘦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腿瘦肉率(%)=2×(左胸前、后腿瘦肉重)÷宰前活重×100 (十)胴体分割与剥离 用左胴体除去板油、肾脏以及腰肌后,将其分为前、中、后三躯。 前躯与中躯以 6—7 肋间为界垂直切下,前腿前端即屠宰测定去头部位,并将腕关节上方切 去 1-2 厘米,;后躯从到数第一、第二腰椎处垂直切下,切前先将腰大肌—即柳梅肉分离加 入后腿,并将跗关节上方切去 2-3 厘米。然后将各躯的骨、肉、皮、脂肪剥离并称重,分离 时肌间脂肪算作瘦肉不另剔除,皮肌算作肥肉不剔出。 实表-3 猪屠宰测定记录表 单位:kg;Cm 序号 项 目 数 据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耳 号 26 平 均 膘 厚 肩部最厚处 2 宰杀时间 27 胸腰椎结合处 3 宰前活重 28 腰荐椎结合处 4 胃、肠、花油、 膀胱毛重 29 三点平均值
7 5 胃、肠、膀胱 的净重 30 后腿比例 6 2-3 内容物重 31 前后腿瘦肉重 7 空 体 重 32 腿瘦肉率 8 左胴体重 33 左前躯重 9 右胴体重 34 前 躯 组 分 重 骨 10 胴体总重 35 皮 11 屠 宰 率 宰前活重 36 肉 12 空体重 37 脂 13 花油重 38 左中躯重 14 板油重 左 39 前 躯 组 分 重 骨 15 右 40 皮 16 肾 重 左 41 肉 17 右 42 脂 18 胴体长 斜长 43 左后躯重 19 直 长 44 后 躯 组 分 重 骨 20 肋骨数 45 皮 21 6-7 胸椎间 背膘厚 46 肉 22 6-7 胸椎间皮厚 47 脂 23 眼 肌 宽 48 胴体瘦肉率 24 高 49 作业损耗 25 面积 50 测定人 记录 人 测定日期
7 5 胃、肠、膀胱 的净重 30 后腿比例 6 2-3 内容物重 31 前后腿瘦肉重 7 空 体 重 32 腿瘦肉率 8 左胴体重 33 左前躯重 9 右胴体重 34 前 躯 组 分 重 骨 10 胴体总重 35 皮 11 屠 宰 率 宰前活重 36 肉 12 空体重 37 脂 13 花油重 38 左中躯重 14 板油重 左 39 前 躯 组 分 重 骨 15 右 40 皮 16 肾 重 左 41 肉 17 右 42 脂 18 胴体长 斜长 43 左后躯重 19 直 长 44 后 躯 组 分 重 骨 20 肋骨数 45 皮 21 6-7 胸椎间 背膘厚 46 肉 22 6-7 胸椎间皮厚 47 脂 23 眼 肌 宽 48 胴体瘦肉率 24 高 49 作业损耗 25 面积 50 测定人 记录 人 测定日期
8 实验五、现代化瘦肉型猪的生产(录象) 一、目的要求 为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现代化养猪生产的猪场猪舍的合理布局的意义和作用,熟悉 猪舍内部的设备及其安装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瘦肉型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实验材料:养猪场的布局和设计图一套,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光盘一套,猪舍内部的各种 设备和器械等。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实地参观和观看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光盘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现代化养猪 场的猪舍及工艺流程,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有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参加实际操作奠定 基础。 四、实验内容 (一)、参观院畜牧场的现代化猪舍,详细的观察猪舍内部的各种设备和 器械,并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猪舍内的各种设施的用途及安装方法。 (二)、观看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光盘:包括种猪选择与肉猪生产的杂交模式,瘦肉型猪的生 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猪场卫生防疫措施等内容。 五、实验报告 要求每个学生画出参观的养猪场平面布局及猪舍结构分布图。 实验六、万头商品猪场工艺流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对现代化养猪的生产模式有一个更加深刻认识,能熟练地 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某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考参数,猪群结构,猪栏配置参考数量
8 实验五、现代化瘦肉型猪的生产(录象) 一、目的要求 为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现代化养猪生产的猪场猪舍的合理布局的意义和作用,熟悉 猪舍内部的设备及其安装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瘦肉型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实验材料:养猪场的布局和设计图一套,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光盘一套,猪舍内部的各种 设备和器械等。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实地参观和观看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光盘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现代化养猪 场的猪舍及工艺流程,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有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参加实际操作奠定 基础。 四、实验内容 (一)、参观院畜牧场的现代化猪舍,详细的观察猪舍内部的各种设备和 器械,并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猪舍内的各种设施的用途及安装方法。 (二)、观看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光盘:包括种猪选择与肉猪生产的杂交模式,瘦肉型猪的生 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猪场卫生防疫措施等内容。 五、实验报告 要求每个学生画出参观的养猪场平面布局及猪舍结构分布图。 实验六、万头商品猪场工艺流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习,使学生对现代化养猪的生产模式有一个更加深刻认识,能熟练地 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某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考参数,猪群结构,猪栏配置参考数量
9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确定工艺参数,然后学生进行计算设计 1.根据生产需要,确定生产规模 2.进行猪场的猪群结构设计。根据目前工厂化养猪能达到的生产指标,计算猪场需要的 公猪、后备猪数量,及在一个生产节律内的分娩母猪数量,断奶仔猪数量,转入育成舍的数 量,转入肥育猪舍数量及出栏肥育猪数量。 3.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4.猪栏配备 例举: 1.五阶段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 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 -> 生长肥育期 2. 生产节律:一般猪场采用 7d 制生产节律 3.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 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 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 ⑴繁殖周期 繁殖周期= 母猪妊娠期(114天)+ 仔猪哺乳期 + 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一般采用21~35天断奶;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断奶至发情时间7~10 天,二是配种至受胎时间,决定于情期受胎率和分娩率的高低;假定分娩率为100%,将返情 的母猪多养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头猪,其时间是:21×(1-情期受胎率)天。所以: 繁殖周期=114 + 35 + 10 + 21×(1-情期受胎率) 当情期受胎率为70%、75%、80%、85%、90%、95%、100%时,繁殖周期为165天、164天、 163天、162天、161天、160天、159天。情期受胎率每增加5%,繁殖周期减少1天。 ⑵母猪年产窝数 母猪年产窝数=(365×分娩率)/繁殖周期 某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数
9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确定工艺参数,然后学生进行计算设计 1.根据生产需要,确定生产规模 2.进行猪场的猪群结构设计。根据目前工厂化养猪能达到的生产指标,计算猪场需要的 公猪、后备猪数量,及在一个生产节律内的分娩母猪数量,断奶仔猪数量,转入育成舍的数 量,转入肥育猪舍数量及出栏肥育猪数量。 3.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4.猪栏配备 例举: 1.五阶段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 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 -> 生长肥育期 2. 生产节律:一般猪场采用 7d 制生产节律 3.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 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 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 ⑴繁殖周期 繁殖周期= 母猪妊娠期(114天)+ 仔猪哺乳期 + 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一般采用21~35天断奶;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断奶至发情时间7~10 天,二是配种至受胎时间,决定于情期受胎率和分娩率的高低;假定分娩率为100%,将返情 的母猪多养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头猪,其时间是:21×(1-情期受胎率)天。所以: 繁殖周期=114 + 35 + 10 + 21×(1-情期受胎率) 当情期受胎率为70%、75%、80%、85%、90%、95%、100%时,繁殖周期为165天、164天、 163天、162天、161天、160天、159天。情期受胎率每增加5%,繁殖周期减少1天。 ⑵母猪年产窝数 母猪年产窝数=(365×分娩率)/繁殖周期 某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