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乘数效应 2004年底,在可口可乐重返中国25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总裁 包逸秋先生启动了一个亮灯仪式,可口可乐第1000亿瓶的生产纪录在中国诞生 “2004年是可口可乐重返中国25周年,完全可以说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可口 可乐中国区总裁包逸秋对此十分骄傲。1979年,中美建交的第三个星期,一批可口可乐从 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我们可口可乐可以说是建国以来,重返中国的第一个跨国品牌。” 然而,这个25年前还“洋味十足”的饮料,却在25年的时间里,其中国市场的排名已经 迅速攀登到第五位,并且成为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之 “当年,可口可乐为了争取把外贸用来供应外宾多余的部分,用内贸予以销售,还颇费 了一番周折。这样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普通的问题当时却要数位国家领导人来审批。同时,赚 到的人民币也没办法汇出去。后来就采用了易货贸易的方式,买了很多中国的地毯和家具。 至今在亚特兰大总部,还可以看到很多当年买的地毯和家具。”包逸秋坦言。“25年了, 可口可乐可以说己经非常融入中国社会。”包逸秋十分看好中国的市场:可口可乐在中国支 持40多万个就业机会,每年为中央和地方税收部门直接或间接带来利税16亿元人民币。 通过乘数效应,可口可乐系统每年使中国经济增加300亿元的产值 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包逸秋认为“本土化”可口可乐的竞争优势所在:“‘本土化 是在国际名牌的框框之下,我们的经营、促销、广告、推广、宣传和执行都要本土化。目前 可口可乐所有中国系统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可口可乐产品98的原材料都是 在国内采购,993的员工都是国内的员工。再加上我们在广告、促销这方面,都是根据中国 消费者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心态来把我们的产品和广告定位的。” 奧运纪念罐、十二生肖纪念罐,阿福包装……25年间,这些和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形象 都打上了可口可乐的烙印 1999年一份市场调查显示:85号的中国消费者知道可口可乐品牌,可口可乐似乎变成 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并连续八年被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同时,25年来,可口可乐 在中国的捐资总额达到4000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之一。在中国西部山区,从未喝过可口可乐的小学生都知道:“可口可乐是学校
可口可乐:乘数效应 2004 年底,在可口可乐重返中国 25 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总裁 包逸秋先生启动了一个亮灯仪式,可口可乐第 1000 亿瓶的生产纪录在中国诞生。 “2004 年是可口可乐重返中国 25 周年,完全可以说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可口 可乐中国区总裁包逸秋对此十分骄傲。1979 年,中美建交的第三个星期,一批可口可乐从 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我们可口可乐可以说是建国以来,重返中国的第一个跨国品牌。” 然而,这个 25 年前还“洋味十足”的饮料,却在 25 年的时间里,其中国市场的排名已经 迅速攀登到第五位,并且成为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之一。 “当年,可口可乐为了争取把外贸用来供应外宾多余的部分,用内贸予以销售,还颇费 了一番周折。这样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普通的问题当时却要数位国家领导人来审批。同时,赚 到的人民币也没办法汇出去。后来就采用了易货贸易的方式,买了很多中国的地毯和家具。 至今在亚特兰大总部,还可以看到很多当年买的地毯和家具。”包逸秋坦言。“25 年了, 可口可乐可以说已经非常融入中国社会。”包逸秋十分看好中国的市场:可口可乐在中国支 持 40 多万个就业机会,每年为中央和地方税收部门直接或间接带来利税 16 亿元人民币。 通过乘数效应,可口可乐系统每年使中国经济增加 300 亿元的产值。 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包逸秋认为“本土化”可口可乐的竞争优势所在:“‘本土化’ 是在国际名牌的框框之下,我们的经营、促销、广告、推广、宣传和执行都要本土化。目前 可口可乐所有中国系统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可口可乐产品 98%的原材料都是 在国内采购,99%的员工都是国内的员工。再加上我们在广告、促销这方面,都是根据中国 消费者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心态来把我们的产品和广告定位的。” 奥运纪念罐、十二生肖纪念罐,阿福包装……25 年间,这些和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形象 都打上了可口可乐的烙印。 1999 年一份市场调查显示:85%的中国消费者知道可口可乐品牌,可口可乐似乎变成 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并连续八年被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同时,25 年来,可口可乐 在中国的捐资总额达到 4000 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之一。在中国西部山区,从未喝过可口可乐的小学生都知道:“可口可乐是学校
社会效用中的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03-10-27文章来源:经济学家文章作者:习明明 记得有一篇文章《阳光灿烂每一天》①,作者描述了这么一件事: 作者与其朋友弗兰西斯下了计程车后,付钱时,弗兰西斯忽然对那位开计程车 的黑人小伙子说道:“谢谢你,兄弟,做你的车舒适极了。”那位黑人小伙子听了非常 高兴,“是吗?谢谢您,先生,原上帝保佑您。”随即,弗兰西斯还送给黑人司机一块 不干胶衣饰。作者对其朋友的举止颇为不解,费兰西斯解释说:“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 味儿,如果有可能,我想让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朋友,您或许会对这位老兄的想法嗤之以鼻。“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可能吗?这不是痴人做梦?的确,这位老兄的口气是大了点,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 前,请您先读完下面这则故事:《踢猫》②,或许您会对您原本看法有所改变。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 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 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主意 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 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 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避开影响程度不谈,仅上述两件事情在现实生活 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种事情发生后对整个社会效用的影响到 底有多大?以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 经济学中有一个乘数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上述事例。那么什么是乘数模型 ( Multiplier model)?它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 理论范畴③。尽管如此,乘数模型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其定义,它可以用于分析任何具有 同性质的事情。为了便于分析,现在假设存在一种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Pass of Personal Utility).并将其定义为:某
社会效用中的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03-10-27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文章作者:习明明 记得有一篇文章《阳光灿烂每一天》①,作者描述了这么一件事: 作者与其朋友弗兰西斯下了计程车后,付钱时,弗兰西斯忽然对那位开计程车 的黑人小伙子说道:“谢谢你,兄弟,做你的车舒适极了。”那位黑人小伙子听了非常 高兴,“是吗?谢谢您,先生,原上帝保佑您。”随即,弗兰西斯还送给黑人司机一块 不干胶衣饰。作者对其朋友的举止颇为不解,费兰西斯解释说:“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 味儿,如果有可能,我想让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朋友,您或许会对这位老兄的想法嗤之以鼻。“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可能吗?这不是痴人做梦?的确,这位老兄的口气是大了点,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 前,请您先读完下面这则故事:《踢猫》②,或许您会对您原本看法有所改变。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 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 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主意, 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 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 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避开影响程度不谈,仅上述两件事情在现实生活 中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种事情发生后对整个社会效用的影响到 底有多大?以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 经济学中有一个乘数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上述事例。那么什么是乘数模型 (Multiplier model)?它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 理论范畴③。尽管如此,乘数模型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其定义,它可以用于分析任何具有 同性质的事情。为了便于分析,现在假设存在一种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Pass of Personal Utility).并将其定义为:某一
个人在某一特定场合获得某一定量的效用(U)后,其所愿意传出的效用(Up)与其所 获之比。用MPPU表示。依其定义用公式表示如下 MPPPU=Up/U 很明显,MPPU是一个大小取决于U、U的量,值得注意的是MPPU并不一定总 是小于1大于0,它也有可能大于1或小于0(因为某人所传出的效用的大小,并不取 决于他自己,而取决于所获之人对它的评价)。由于以上原因,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 千差万别,很难分析出一个结果。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分析更简洁明了,再抽象出一种 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Pass of Societal Utility), 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上任意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获得任意量的效用后,都能够按某一 特定比例将其所获得的一部分效用(UP’)传出,这个比例就称之为社会效用边际传递 倾向。用MPSU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MPPSU=P’/U (这里UP’是大小取决于MPSU和U’的一个量,即如果MPSU为一固定常量, 则UP’与U’成正比例关系。) 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一、0<MPSU<1:二、MPSU≥1:三、 MPPSU<0 取上文第一个事例作为研究对象,当0< MPPSU<1时,不妨设MPSU=a(0<a<1)。假定 黑人司机从弗兰西斯那里获得的效用量为U,那么他将按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将一 部分效用(aU传递给他的下一位乘客。该乘客又将一部分效用(a(a)传递给与他接 触过的另外一个人…如此一直持续下去。最后,我们加总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效用 U总=U+aU+a2U+ 得:U总=U/(1-a) 如果取a=0.8,则U总=5,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乘数效应。其中“1/(1-a)” 就称之为乘数,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成倍地扩增。 再分析第二种情况,当MPSU≥1时,很明显弗兰西斯给出的效用将得到无限倍 地扩大。因为要求总效用的话,我们只需简单地将 MPPSU乘以U,即: U总= MPPSU×U
个人在某一特定场合获得某一定量的效用(U)后,其所愿意传出的效用(Up)与其所 获之比。用 MPPPU 表示。依其定义用公式表示如下: MPPPU=Up/U 很明显,MPPPU 是一个大小取决于 Up、U 的量,值得注意的是 MPPPU 并不一定总 是小于 1 大于 0,它也有可能大于 1 或小于 0(因为某人所传出的效用的大小,并不取 决于他自己,而取决于所获之人对它的评价)。由于以上原因,个人效用边际传递倾向 千差万别,很难分析出一个结果。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分析更简洁明了,再抽象出一种 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Pass of Societal Utility), 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上任意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获得任意量的效用后,都能够按某一 特定比例将其所获得的一部分效用(UP’)传出,这个比例就称之为社会效用边际传递 倾向。用 MPPSU 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MPPSU=UP’/U’ (这里 UP’是大小取决于 MPPSU 和 U’的一个量,即如果 MPPSU 为一固定常量, 则 UP’与 U’成正比例关系。) 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一、0<MPPSU<1;二、MPPSU≥1;三、MPPSU<0。 取上文第一个事例作为研究对象,当 0<MPPSU<1 时,不妨设 MPPSU=a(0<a<1)。假定 黑人司机从弗兰西斯那里获得的效用量为 U,那么他将按社会效用边际传递倾向,将一 部分效用(aU)传递给他的下一位乘客。该乘客又将一部分效用(a(aU))传递给与他接 触过的另外一个人……如此一直持续下去。最后,我们加总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效用: U 总=U+aU+a2U+……+anU (n→∞) 得: U 总=U/(1-a) 如果取 a=0.8,则 U 总=5U,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乘数效应。其中“1/(1-a)” 就称之为乘数,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成倍地扩增。 再分析第二种情况,当 MPPSU≥1 时,很明显弗兰西斯给出的效用将得到无限倍 地扩大。因为要求总效用的话,我们只需简单地将 MPPSU 乘以 U,即: U 总= MPPSU×U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的朋友弗兰西斯让“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的愿望可 不可能实现呢?我想我不说读者也应该知道答案了吧! 最后,分析当 MPPSU<0时的情况。“MPPS<0”即意味着传出的效用是负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简单地人定它为消极的或负面的效用。如果是这样的话,以 上文第二个事例作为对象分析,利用前面得到的理论,将U用一代入,可以很清楚地知 道这种消极或负面的效用也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 U总=-U/(1-a) 从而产生了作者所谓的“踢猫效应”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今人 呢?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知识长久以来被人忽略罢了。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 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给予别人正面的积极的效用,无论这个效用是多还是少, 它都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从而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在一个充满温 暖与快乐的社会中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今日我旧话重提,还请见谅,但愿世界每 天都阳光灿烂! 注释: ①参见《现代妇女》2003年第1期 ②参见《读者》2003年第20期 ③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 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 吃喝经济的乘数效应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的朋友弗兰西斯让“全世界每一天都阳光灿烂”的愿望可 不可能实现呢?我想我不说读者也应该知道答案了吧! 最后,分析当 MPPSU<0 时的情况。“MPPSU<0”即意味着传出的效用是负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简单地人定它为消极的或负面的效用。如果是这样的话,以 上文第二个事例作为对象分析,利用前面得到的理论,将 U 用-U 代入,可以很清楚地知 道这种消极或负面的效用也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 -U 总=-U/(1-a) 从而产生了作者所谓的“踢猫效应”。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今人 呢?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知识长久以来被人忽略罢了。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 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给予别人正面的积极的效用,无论这个效用是多还是少, 它都将由于乘数效应而成倍地扩增!从而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在一个充满温 暖与快乐的社会中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今日我旧话重提,还请见谅,但愿世界每一 天都阳光灿烂! 注 释: ①参见《现代妇女》2003 年第 1 期 ②参见《读者》2003 年第 20 期 ③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 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 吃喝经济的乘数效应
沈晓鸣:吃喝经济的乘数效应 美国大楼被撞之后,在分析美国经济将受何种影响的时候,有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将动用 数以百亿的美元重建灾区,这笔钱会带动经济起飞,所以美国遇袭焉知非福。这种说法的理 论依据是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理论。用比较拗口的话解释是,增加某些支出通常会引起 多倍的产量和就业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我花十块钱买了一个麦当劳的鱼柳汉堡做早餐, 会连锁带动麦当劳的收入、商业区的租金和鱼塘的养殖业,有人还专门算过,整个收益大概 会是原来的5倍。这个5倍是用什么数学模型算出来的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它很可疑。 事情太过美好,总让我不放心。“乘数效应”好像是把一块金子放在两个放大镜之间再 比划大小的意思。我不是学经济的,还无法说出这个理论的破绽。但最近有人用这个理论来 为一些人胡吃海喝辩护,我就有点生气。报纸上是这么说的,西安市西郊有一家高级饭店, 服务生不仅清一色宫廷打扮,称谓也改叫“答应”和“内男”。最近推出了“天龙御宴”, 顿要三十六万元。其中一盘名为“仙鹤问路”的看盘菜肴,主要原料是绿豆芽,看上去 没什么特别,其实是厨师戴着放大镜,将燕窝、鸡茸填塞进掏空的豆芽杆里做成的:还有 道菜是用100多条鱼的胡须做的,喝的酒叫做“康雍乾御冕酒”,一万多一瓶。还真有人 去吃。按照“乘数效应”,吃这么一顿之后,整个社会将会产生一百八十万元的收益 有个词我经常听到,叫做“资本运营”,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吃顿天龙御宴算不算在 这个范畴里。不过我倒由此启发了新思路,既然这样,富翁们给慈善机构捐款还不如去消费 把善款放到慈善基金的储蓄账号里还不如投入到社会的流通当中去,因为后者还有一个放大 系数在那里,能够把钱像三极管放大电流似地増效。这样事态就显得荒谬起来。同样荒谬的 还有一个叫“破窗理论”的,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就要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和生 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这样理论就会教人去砸东西
沈晓鸣:吃喝经济的乘数效应 美国大楼被撞之后,在分析美国经济将受何种影响的时候,有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将动用 数以百亿的美元重建灾区,这笔钱会带动经济起飞,所以美国遇袭焉知非福。这种说法的理 论依据是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理论。用比较拗口的话解释是,增加某些支出通常会引起 多倍的产量和就业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我花十块钱买了一个麦当劳的鱼柳汉堡做早餐, 会连锁带动麦当劳的收入、商业区的租金和鱼塘的养殖业,有人还专门算过,整个收益大概 会是原来的5倍。这个5倍是用什么数学模型算出来的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它很可疑。 事情太过美好,总让我不放心。“乘数效应”好像是把一块金子放在两个放大镜之间再 比划大小的意思。我不是学经济的,还无法说出这个理论的破绽。但最近有人用这个理论来 为一些人胡吃海喝辩护,我就有点生气。报纸上是这么说的,西安市西郊有一家高级饭店, 服务生不仅清一色宫廷打扮,称谓也改叫“答应”和“内男”。最近推出了“天龙御宴”, 吃一顿要三十六万元。其中一盘名为“仙鹤问路”的看盘菜肴,主要原料是绿豆芽,看上去 没什么特别,其实是厨师戴着放大镜,将燕窝、鸡茸填塞进掏空的豆芽杆里做成的;还有一 道菜是用100多条鱼的胡须做的,喝的酒叫做“康雍乾御冕酒”,一万多一瓶。还真有人 去吃。按照“乘数效应”,吃这么一顿之后,整个社会将会产生一百八十万元的收益。 有个词我经常听到,叫做“资本运营”,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吃顿天龙御宴算不算在 这个范畴里。不过我倒由此启发了新思路,既然这样,富翁们给慈善机构捐款还不如去消费, 把善款放到慈善基金的储蓄账号里还不如投入到社会的流通当中去,因为后者还有一个放大 系数在那里,能够把钱像三极管放大电流似地增效。这样事态就显得荒谬起来。同样荒谬的 还有一个叫“破窗理论”的,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就要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和生 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这样理论就会教人去砸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