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以“道”为核心。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 寡民”的社会理想。 四、独特的美学观
一、以“道”为核心。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 寡民”的社会理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独特的美学观
《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薰了说:“吾之有患,为吾有身。及香无身,吾有何 。1 按照叔本华的哲学来说,你有了欲望以后,你就是追 求,追求就是二种痛苦。 你追求而不得当 基你追求而四到了满足,满足起了以后三是準决 倦,厌倦也同样是一种痛苦。 舌国维说人生的性质就是欲望,生活、欲望、 是三者的结合 ·无我无身(水) a1
• 老子说:“吾之有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 • 按照叔本华的哲学来说,你有了欲望以后,你就是追 求,追求就是一种痛苦。你追求而不得当然是痛苦, 就算你追求而得到了满足,满足了以后,就产生了厌 倦,厌倦也同样是一种痛苦。 • 王国维说人生的性质就是欲望,生活、欲望、苦痛, 是三者的结合 • 无我 无身( 水) 《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 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 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以“道”为核心。 “道”在《老子》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 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以“道”为核心。 “道 ”在 《老子》 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 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 种统一状态。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 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 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 为”原则,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 的同义语
“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 种统一状态。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 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 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 为”原则,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 的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