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季节性强、夏秋季发病率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高峰期多集中在气温较高 的夏秋季节,通常 4~5 月份开始发病,6~9 月份进入高峰期, 12~3 月份发病明显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温 度大,适于细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夏季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 下降,易感性强。第三季度也是国家食物中毒高发期,这主要基 于这个特点。 2、病原食物集中,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 要食品。 其中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变质禽肉、病死畜肉占第 三位。鱼、奶、蛋亦占一定比例。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米糕、米 粉也会引起中毒。这是因为这些食品营养丰富,含水量大,易被 细菌污染,并适合细菌生长,所以引发食物中毒的机会以较多。 3、污染环节明显,病原菌各异。 食物在屠宰或收割、运输、贮藏、销售、保管、加工等过程 中都会受到致病菌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或熟食受到生 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中带菌者的污染,以致食用后引起中 毒。病原菌各异。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 球菌、肉毒梭菌等等。 4、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食物中毒总数的 50%~ 90%,中毒人数占全部食物中毒人数的 70%~90%。但病死率则 明显低于其它种类的食物中毒,且恢复快,无后遗症。 (二)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几种细菌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亲合食物,如沙门氏菌以污染肉、禽
6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季节性强、夏秋季发病率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高峰期多集中在气温较高 的夏秋季节,通常 4~5 月份开始发病,6~9 月份进入高峰期, 12~3 月份发病明显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温 度大,适于细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夏季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 下降,易感性强。第三季度也是国家食物中毒高发期,这主要基 于这个特点。 2、病原食物集中,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 要食品。 其中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变质禽肉、病死畜肉占第 三位。鱼、奶、蛋亦占一定比例。植物性食品如剩饭、米糕、米 粉也会引起中毒。这是因为这些食品营养丰富,含水量大,易被 细菌污染,并适合细菌生长,所以引发食物中毒的机会以较多。 3、污染环节明显,病原菌各异。 食物在屠宰或收割、运输、贮藏、销售、保管、加工等过程 中都会受到致病菌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或熟食受到生 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中带菌者的污染,以致食用后引起中 毒。病原菌各异。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 球菌、肉毒梭菌等等。 4、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食物中毒总数的 50%~ 90%,中毒人数占全部食物中毒人数的 70%~90%。但病死率则 明显低于其它种类的食物中毒,且恢复快,无后遗症。 (二)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几种细菌 不同的病原菌有不同的亲合食物,如沙门氏菌以污染肉、禽
7 蛋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较多;变形杆菌、葡萄球菌 以污染剩饭较为常见;肉毒梭菌则多见于牛、羊、猪肉及乳制品 的污染。前四种潜伏期 2~48 小时,胃肠道症状为主,急性胃肠 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重者痉挛、脱水甚至休克, 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病程较短,1~4 天即可恢复,愈后良 好。 1、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沙门氏菌中 毒多见于动物性食品,如冷荤、鱼、禽、蛋、奶等。被污染的食 品一般没有感官性状的改变,很容易被忽视。中毒原因大多是加 工食品用具、容器或食品储存场所生熟不分,造成交叉污染,食 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它的中毒潜伏期为 4~48 小时。中 毒表现是恶心、头晕、浑身无力、呕吐、发热,急性腹泻以黄色 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轻者 3~4 天症状消失,重者可引起痉挛、 脱水,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2003 年 7 月 5 日,甘肃省农民曹某家举办婚宴,300 余 亲朋好友前来赴宴。熟肉制品是头一天加工好并露天摆放,食用 时又未回锅加热,造成 157 人出现中毒症状。当地卫生检疫机 构证实是沙门氏菌中毒。) 2、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最为常见,因该病菌广泛 存在于海水中,所以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鱼、虾、蟹、贝类的 海产品,也可由肉类、家禽、蛋类、凉拌菜等引起。中毒后的潜 伏期为 2-40 小时,一般为 14-20 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 发性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一般出现洗肉水样、血水样便, 以后转为粘液或脓血样粪便,体温为 38-39 摄氏度,严重时可 细菌性食物中毒 80%以上是沙门 氏菌中毒
7 蛋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较多;变形杆菌、葡萄球菌 以污染剩饭较为常见;肉毒梭菌则多见于牛、羊、猪肉及乳制品 的污染。前四种潜伏期 2~48 小时,胃肠道症状为主,急性胃肠 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重者痉挛、脱水甚至休克, 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病程较短,1~4 天即可恢复,愈后良 好。 1、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沙门氏菌中 毒多见于动物性食品,如冷荤、鱼、禽、蛋、奶等。被污染的食 品一般没有感官性状的改变,很容易被忽视。中毒原因大多是加 工食品用具、容器或食品储存场所生熟不分,造成交叉污染,食 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它的中毒潜伏期为 4~48 小时。中 毒表现是恶心、头晕、浑身无力、呕吐、发热,急性腹泻以黄色 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轻者 3~4 天症状消失,重者可引起痉挛、 脱水,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2003 年 7 月 5 日,甘肃省农民曹某家举办婚宴,300 余 亲朋好友前来赴宴。熟肉制品是头一天加工好并露天摆放,食用 时又未回锅加热,造成 157 人出现中毒症状。当地卫生检疫机 构证实是沙门氏菌中毒。) 2、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最为常见,因该病菌广泛 存在于海水中,所以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鱼、虾、蟹、贝类的 海产品,也可由肉类、家禽、蛋类、凉拌菜等引起。中毒后的潜 伏期为 2-40 小时,一般为 14-20 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 发性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一般出现洗肉水样、血水样便, 以后转为粘液或脓血样粪便,体温为 38-39 摄氏度,严重时可 细菌性食物中毒 80%以上是沙门 氏菌中毒
8 因大量吐泻而失水休克。病程 3-4 天;一般预后良好。 为了预防食用海味产品发生中毒,必须采用正确的烹调方 法,这种嗜盐弧菌有不耐热、不耐醋的特点,将其炒熟烧透,便 可杀死致病菌。在不能加热的凉拌菜中,可加入少许 1%浓度的 食醋,5 分钟后就可杀死这种致病菌。 3、葡萄球菌 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类制品、剩米饭、 糯米凉糕、熏鱼及奶和含奶的冷制品。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炊事 员或有化脓症的牲畜肉尸,常是污染食品的主要原因。中毒后潜 伏期为 1-6 小时,多为 2-4 小时。主要症状是恶心、剧烈呕吐、 上腹部疼痛、腹泻,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多次反复呕吐腹泻可 引起虚脱、肌痉挛和严重失水。病程较短,1-2 天即可恢复,愈 后良好。 4、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为腐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污水和动植 物都带有;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常有存在。食品中毒的变形杆 菌主要来自外界毒的污染。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煮熟的肉类、 动物内脏及蛋类等。引外,凉拌菜、剩余饭菜也可引起中毒。生 的肉类和内脏带菌率较高,往往是污染源。在加工烹调过程中, 生熟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的食品,在 20℃以上温度下放置时间较 长时,可使变形杆菌大量繁殖,如食用前未经回锅加热,则极易 引起食物中毒。变形杆菌中毒后,急性胃肠炎型与沙门氏菌食物 中毒症状相似,病程 1~3 天,来势急,恢复快,很少死亡。 5、肉毒杆菌 肉毒中毒的病死率较高,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严重的一 种。肉毒杆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尘土和动物的粪便中
8 因大量吐泻而失水休克。病程 3-4 天;一般预后良好。 为了预防食用海味产品发生中毒,必须采用正确的烹调方 法,这种嗜盐弧菌有不耐热、不耐醋的特点,将其炒熟烧透,便 可杀死致病菌。在不能加热的凉拌菜中,可加入少许 1%浓度的 食醋,5 分钟后就可杀死这种致病菌。 3、葡萄球菌 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类制品、剩米饭、 糯米凉糕、熏鱼及奶和含奶的冷制品。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炊事 员或有化脓症的牲畜肉尸,常是污染食品的主要原因。中毒后潜 伏期为 1-6 小时,多为 2-4 小时。主要症状是恶心、剧烈呕吐、 上腹部疼痛、腹泻,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多次反复呕吐腹泻可 引起虚脱、肌痉挛和严重失水。病程较短,1-2 天即可恢复,愈 后良好。 4、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为腐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污水和动植 物都带有;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常有存在。食品中毒的变形杆 菌主要来自外界毒的污染。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煮熟的肉类、 动物内脏及蛋类等。引外,凉拌菜、剩余饭菜也可引起中毒。生 的肉类和内脏带菌率较高,往往是污染源。在加工烹调过程中, 生熟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的食品,在 20℃以上温度下放置时间较 长时,可使变形杆菌大量繁殖,如食用前未经回锅加热,则极易 引起食物中毒。变形杆菌中毒后,急性胃肠炎型与沙门氏菌食物 中毒症状相似,病程 1~3 天,来势急,恢复快,很少死亡。 5、肉毒杆菌 肉毒中毒的病死率较高,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严重的一 种。肉毒杆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尘土和动物的粪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