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不再依附于其他 行当,并出现了专职的文学家。 2、出现了专门的文学理论,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并 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总之,这一肘期文学日益改变为宣扬儒家政 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 发个人的生话体验和情感,形成中国文学史上 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发畏和繁荣
6 二、 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不再依附于其他 行当,并出现了专职的文学家。 2、出现了专门的文学理论,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并 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 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总之,这一时期文学日益改变为宣扬儒家政 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 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形成中国文学史上 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节“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乱世文学”: 战乱和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 卜,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 魏晋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 基调之补悽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肚 行乐或沉迷声色
7 第二节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一、 “乱世文学” : 战乱和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 卜,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 魏晋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 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 行乐或沉迷声色
创作主题 1、生死主题: 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感慨及 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2、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 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3、隐逸主題: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话的作品,也包括 招隐诗、反招隐诗
8 二、 创作主题 1、生死主题: 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感慨及 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2、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 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3、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 招隐诗、反招隐诗
第三节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特殊的社会制度:门阀制度 出现在东汉后期,魏和西晋时兴起,东 晋时达到顶峰 表现为士庶的对立。世族在政治、经济 和文化上享有特权,世代相传;寒门庶族则 难以进入上层统治,形成“上品无寒门,下 品元势族”的局面。东晋时已变为士族与皇 权共治。 南朝时氏族势力开始衰微下去
9 第三节 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一、 特殊的社会制度:门阀制度 出现在东汉后期,魏和西晋时兴起,东 晋时达到顶峰。 表现为士庶的对立。世族在政治、经济 和文化上享有特权,世代相传;寒门庶族则 难以进入上层统治,形成“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势族”的局面。东晋时已变为士族与皇 权共治。 南朝时氏族势力开始衰微下去
二、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许多才高的寒士 将不平反映在创作中,形成了这肘期文学的 个重要特点。如左思《咏史》其二、鲍照 的《拟行路难》其六等。 2、文学乃至创作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 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出现了大量的文 学家族。如“三曹”、“三张”、“二陆” 等 3、在作品中表现为对宗族关糸和伦理观念的 强调
10 二、 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 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许多才高的寒士 将不平反映在创作中,形成了这时期文学的 一个重要特点。如左思《咏史》其二、鲍照 的《拟行路难》其六等。 2、文学乃至创作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 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出现了大量的文 学家族。如“三曹” 、 “三张” 、 “二陆” 等。 3、在作品中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 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