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安一中2013级高一月考(三) 语文试题 2013年12月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 值共计150分。 注意事项: 用2B铅笔把1~8题、14~17题共12个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对应题目 的标号处。即试卷上选择题的题号与机读卡上的题号必须一致。写在本试卷和答题 纸上无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第丨卷(共70分)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 李大农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比,是比较具体直观的,是汉人长期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 与精神文化那种深层次的文化相比,物质文化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也是一种表层文化 不少成语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 事物,山川地理与园林、宫室建筑、服饰饮食,以及各种各样的器物、动物等等,都是 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反映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为数不少,如“茶余饭后″、“粗茶淡饭”、“酒足饭饱″、“酒囊饭 袋”等等,成语中常常“茶”与“饭”并举,“酒”与“饭”并举,这是汉民族独有的茶 文化与酒文化的反映。烹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 细”这样的体现饮食观念的成语。像“炮凤烹龙 里莼羹”这样的成语直接记录了 两种菜名,前者指鲜美的宫廷大菜,后者指一种地方风味名菜。“五味俱全”的原义则是 指调味齐全适宜 反映服饰文化的成语中,有不少表现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特有的服饰。帝王后妃 和贵族命妇的服饰是“凤冠霞帔"、“珠围翠绕”,古代儒生的装束则是“褒衣博带″、圆 冠方领”,朝庭命官是“顶冠束带”、“象简乌纱″,志在山林的隐逸之士则“葛巾野服 “芒鞋竹杖”,当了帝王,则必“黄袍加身”,普通的劳动妇女也只能是“荆钗布裙"。因 为服饰是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用以 显示官位品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以汉语中出现这样丰富的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也就不 足为怪了。 成语中反映宫室建筑文化极具民族特色,如“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 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层台累
- 1 - 河北文安一中 2013 级高一月考(三) 语 文 试 题 2013 年 12 月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 值共计 150 分。 注意事项: 用 2B 铅笔把 1~8 题、14~17 题共 12 个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对应题目 的标号处。即试卷上选择题的题号与机读卡上的题号必须一致。写在本试卷和答题 纸上无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第Ⅰ卷(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 李大农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比,是比较具体直观的,是汉人长期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 与精神文化那种深层次的文化相比,物质文化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也是一种表层文化。 不少成语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 事物,山川地理与园林、宫室建筑、服饰饮食,以及各种各样的器物、动物等等,都是 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反映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为数不少,如“茶余饭后”、“粗茶淡饭”、“酒足饭饱”、“酒囊饭 袋”等等,成语中常常“茶”与“饭”并举,“酒”与“饭”并举,这是汉民族独有的茶 文化与酒文化的反映。烹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 细”这样的体现饮食观念的成语。像“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直接记录了 两种菜名,前者指鲜美的宫廷大菜,后者指一种地方风味名菜。“五味俱全”的原义则是 指调味齐全适宜。 反映服饰文化的成语中,有不少表现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特有的服饰。帝王后妃 和贵族命妇的服饰是“凤冠霞帔”、“珠围翠绕”,古代儒生的装束则是“褒衣博带”、“圆 冠方领”,朝庭命官是“顶冠束带”、“象简乌纱”,志在山林的隐逸之士则“葛巾野服”、 “芒鞋竹杖”,当了帝王,则必“黄袍加身”,普通的劳动妇女也只能是“荆钗布裙”。因 为服饰是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用以 显示官位品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以汉语中出现这样丰富的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也就不 足为怪了。 成语中反映宫室建筑文化极具民族特色,如“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 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层台累
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形容房屋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钩 心斗角”形容宫室内部结构错综精密,“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 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成语还带上了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 带有地理名称的成语必然是汉语所独有的,由于本族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自然也可以 体会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得陇望蜀"、“泾渭分 明"、“洛阳纸贵”“吴牛喘月”、“夜郎自大"、“终南捷径”等等。 围棋和中国象棋是汉人十分熟悉的娱乐用具,因此,以棋为素材的成语就有“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髙一着,束手束脚″、″一着不慎,满盘 皆输"、“举棋不定”、“星罗棋布”等。 汉语成语中岀现了大量的植物,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 出现的要首推竹。因为中国古代盛产竹,汉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竹发生密切的关系,竹 在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竹不仅可满足日常生活中制造各 种物品的需要,还可以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并能制作乐器。与竹有关的成语有“胸有成 竹"、"罄竹难书″、“傍人篱壁″、“蓬筚生辉″、“箪食壶浆″、“得鱼忘筌"、“簟纹如水 管中窥豹"、“立竿见影”、“滥竽充数"、“雨后舂笋"、“青梅竹马"、“势如破竹”等。 成语还反映了中医中药方面的文化内容。如“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如法炮制 “妙手回舂”“三年之艾”、“以毒攻毒"、“换汤不换药″、“病入膏肓"、“麻木不仁”等。 不少成语选材于汉人常用的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族历史上工艺技术的发 展水平。以珠宝、丝绸和织锦来说,在汉文化中就很具有代表性。与珠宝有关的成语有 白璧微瑕″、“浑金璞玉″、“探骊得珠″等,与丝绸有关的成语有“澄江如练"、“繁花 似锦″“花团锦簇"、“描龙绣凤”等。 取材于动物的成语数目十分庞大。有些动物形象及其象征性内涵,是汉文化中独有 的。在汉文化中,龙、凤、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神异的动物形象,它们或以高贵、权威、 受人尊重;可以珍稀、祥瑞被人喜爱。这些动物是否存在过,虽尚未被现实生活所证实 但从其形体生成的各部分来看,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成语中其他动物的象征义也体现了 汉文化的丰富内涵,如龟、鹤的高寿延年、虎豹的威猛雄建、豺狼的狠毒贪婪。至于有 关狐、兔、犬、马等动物的成语,往往不只是的一种涵义,褒贬抑扬各有不同。所有这 些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大量的例证与分析,我们认为成语中确实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 涵。因此,不同民族或国籍的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阻碍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原因,不只是 语言结构本身,而往往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障碍。特别是成语,文化的 包容量这样大,外国人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它们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中国文化 多一分了解,对成语的意义也就能够多一分认识。由于汉语成语的文化个性异常显著和 突出,所以必须要有精通外语并具备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的人予以翻译,才能使外国
- 2 - 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形容房屋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钩 心斗角”形容宫室内部结构错综精密,“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 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成语还带上了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 带有地理名称的成语必然是汉语所独有的,由于本族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自然也可以 体会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得陇望蜀”、 “泾渭分 明”、 “洛阳纸贵” “吴牛喘月”、 “夜郎自大”、“终南捷径”等等。 围棋和中国象棋是汉人十分熟悉的娱乐用具,因此,以棋为素材的成语就有“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高一着,束手束脚”、“一着不慎,满盘 皆输”、“举棋不定”、“星罗棋布”等。 汉语成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 出现的要首推竹。因为中国古代盛产竹,汉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竹发生密切的关系,竹 在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竹不仅可满足日常生活中制造各 种物品的需要,还可以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并能制作乐器。与竹有关的成语有“胸有成 竹”、“罄竹难书”、“傍人篱壁”、“蓬筚生辉”、“箪食壶浆”、“得鱼忘筌”、“簟纹如水”、 “管中窥豹”、“立竿见影”、“滥竽充数”、“雨后春笋”、“青梅竹马”、“势如破竹”等。 成语还反映了中医中药方面的文化内容。如“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如法炮制” “妙手回春”“三年之艾”、“以毒攻毒”、“换汤不换药”、“病入膏肓”、“麻木不仁”等。 不少成语选材于汉人常用的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族历史上工艺技术的发 展水平。以珠宝、丝绸和织锦来说,在汉文化中就很具有代表性。与珠宝有关的成语有 “白璧微瑕”、“浑金璞玉”、“探骊得珠”等,与丝绸有关的成语有“澄江如练”、“繁花 似锦”“花团锦簇”、“描龙绣凤”等。 取材于动物的成语数目十分庞大。有些动物形象及其象征性内涵,是汉文化中独有 的。在汉文化中,龙、凤、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神异的动物形象,它们或以高贵、权威、 受人尊重;可以珍稀、祥瑞被人喜爱。这些动物是否存在过,虽尚未被现实生活所证实, 但从其形体生成的各部分来看,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成语中其他动物的象征义也体现了 汉文化的丰富内涵,如龟、鹤的高寿延年、虎豹的威猛雄建、豺狼的狠毒贪婪。至于有 关狐、兔、犬、马等动物的成语,往往不只是的一种涵义,褒贬抑扬各有不同。所有这 些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大量的例证与分析,我们认为成语中确实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 涵。因此,不同民族或国籍的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阻碍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原因,不只是 语言结构本身,而往往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障碍。特别是成语,文化的 包容量这样大,外国人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它们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中国文化 多一分了解,对成语的意义也就能够多一分认识。由于汉语成语的文化个性异常显著和 突出,所以必须要有精通外语并具备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的人予以翻译,才能使外国
人接受和理解。 1.下列关于成语中各种形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粗茶淡饭”“酒足饭饱”“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全都反映了汉民族独 有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B.“凤冠霞帔”“象简乌纱”“荆钗布裙”“芒鞋竹杖”等成语体现了不同地位的人的身 份特征 C.大量和植物有关的成语中,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出现 的要首推竹。因为竹和汉人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D.龙、凤、麒麟等古代传说中的神异的动物形象所包含的象征性内涵是汉文化中所独 有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碧瓦朱甍”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钩心斗角”则体现了 宫室内部结构的错综精密。 B.珠宝、丝绸和织锦,在汉文化中很具有代表性,不少成语就选材其中 C.“泾渭分明”、“洛阳纸贵”“吴牛喘月”“夜郎自大”“终南捷径”等成语 的“言外之意”是每一个对汉文化有了解的人都能体会到的。 D.成语中确实积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阻碍不同国籍或民族的人们语言交 流和理解的不只语言结构本身。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事物,这些成语全都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体现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 B.成语既能反映宫室建筑文化的民族特色,也会带上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 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 C.成语中关于“狐狸”“兔子”“犬”“马”等动物的涵义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这些都 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D.翻译汉语成语的人,除了精通外国语言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这样才更能 让外国人接受和理解汉语成语的意义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5,9(1)题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 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日:“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 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①。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 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 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 3 - 人接受和理解。 1.下列关于成语中各种形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粗茶淡饭”“酒足饭饱”“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全都反映了汉民族独 有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B.“凤冠霞帔”“象简乌纱”“荆钗布裙”“芒鞋竹杖”等成语体现了不同地位的人的身 份特征。 C.大量和植物有关的成语中,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出现 的要首推竹。因为竹和汉人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D.龙、凤、麒麟等古代传说中的神异的动物形象所包含的象征性内涵是汉文化中所独 有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碧瓦朱甍”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钩心斗角”则体现了 宫室内部结构的错综精密。 B.珠宝、丝绸和织锦,在汉文化中很具有代表性,不少成语就选材其中。 C. “泾渭分明”、 “洛阳纸贵” “吴牛喘月”、 “夜郎自大”、“终南捷径”等成语 的“言外之意”是每一个对汉文化有了解的人都能体会到的。 D.成语中确实积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阻碍不同国籍或民族的人们语言交 流和理解的不只语言结构本身。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事物,这些成语全都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体现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 平。 B.成语既能反映宫室建筑文化的民族特色,也会带上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 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 C.成语中关于“狐狸”“兔子”“犬”“马”等动物的涵义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这些都 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D.翻译汉语成语的人,除了精通外国语言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这样才更能 让外国人接受和理解汉语成语的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4~5,9(1)题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 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 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①。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 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 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注】①栉:梳子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4下列加点词中和“少君生富骄”中“富娇”词类活用类型一致的一项(3分 A.齐彭殇为妄作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选出和“惟命是从”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渺渺兮余怀 C.而又何羡乎 D.何为其然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8,9(2)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 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 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 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 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履巉岩,披蒙茸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D.今者薄暮 儿已薄禄相 7.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 4 - 【注】①栉:梳子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4.下列加点词中和“少君生富骄”中“富娇”词类活用类型一致的一项(3 分) A.齐.彭殇为妄作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选出和“惟命是从”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渺渺兮余怀 C.而又何羡乎 D.何为其然也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6~8,9(2)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 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 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 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 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履巉岩,披.蒙茸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D.今者薄.暮 儿已薄.禄相 7.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 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小题,共8分) (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5分)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两小题,共9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词的上阕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4分)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古代诗文默写 12.根据提示填空(共10空,每空1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3)仰观宇宙之大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现代文阅读(共19分) 13.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游褒禅山新记 东方煜晓 丁亥仲秋,我借应邀去母校巢湖学院举办写作讲座之机,在院宣传部副部长顾晓松 先生的陪同下,如愿以偿地游览了位于巢湖市含山县境内的褒禅山华阳洞。游罢,印象 极深,并有一种“读山如读史,看洞如观画”的美妙享受,遂作游褒禅山“新”记以记
- 5 -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 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小题,共 8 分) (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5 分)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 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两小题,共 9 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词的上阕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4 分) 1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四)古代诗文默写 12.根据提示填空(共 10 空,每空 1 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 6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 , 驾 一 叶 之 扁 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三、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 13.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游褒禅山新记 东方煜晓 丁亥仲秋,我借应邀去母校巢湖学院举办写作讲座之机,在院宣传部副部长顾晓松 先生的陪同下,如愿以偿地游览了位于巢湖市含山县境内的褒禅山华阳洞。游罢,印象 极深,并有一种“读山如读史,看洞如观画”的美妙享受,遂作游褒禅山“新”记以记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