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高考预测调研卷(一)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是 A.翩跹 峥峥誓言 勾当 (gou) 相机行事( XIang) B.甘霖 震古烁今 搅和 (huo) 令人咋舌(ze) C.启封 幅对联 气馁 (nei) 顿开茅塞(sai) D.嗔目 书生意气 盥洗 (kuan) 蜚声文坛(fe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黑衣人》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字幕中“伤不起”“坑爹”“Hold不 住 失足成千古恨”等网络流行词加古诗词的引用,显得特别“中国化 拉近了和中国观众的距离。 B.2013年春节的愉快气氛还没有散尽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忽然又热闹起来,在 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行情将会甚嚣尘上的担忧中,“国五条”再次显示了政府调 控房价的决心。 C.此人举手投足间甚是老练,让他不得不信,但如此诡异的手法却是闻所未闻, 他不由得想起早几年的“水变油”的经典案例。 D.1941年6月5日,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致使大批在较场口防空隧道 内躲避空袭的重庆市民室息死亡。70年过去了,重庆人民对这场灾难念念不忘。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 是 芬兰教育部官员自信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平等的工具 正如前总理阿赫先生所说,‘给孩子最好和公平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 生 B.《一九四二》讲述的1942年,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 地绝食、宋美龄访美以及丘吉尔感冒。而同一时间,河南爆发了一场不为人知的 大旱灾 C.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正式挂牌成立,“别了铁道部,别了低票价”这则微 博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引起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对火车票价会否涨价的猜想。 D.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等到醒来,他很困惑,到底是蝴蝶做梦 变成庄周了呢,还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谁是虚幻,谁是现实,无法知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高考预测调研卷(一) 语文测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是 ( ) A.翩跹 峥峥誓言 勾当 (ɡòu) 相机行事(xiànɡ) B.甘霖 震古烁今 搅和 (huo) 令人咋舌(zé) C.启封 一幅对联 气馁 (něi) 顿开茅塞(sɑi) D.嗔目 书生意气 盥洗 (kuǎn) 蜚声文坛(fē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 ) A.《黑衣人》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字幕中“伤不起”“坑爹”“Hold 不 住”“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网络流行词加古诗词的引用,显得特别“中国化”, 拉近了和中国观众的距离。 B.2013 年春节的愉快气氛还没有散尽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忽然又热闹起来,在 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行情将会甚嚣尘上的担忧中,“国五条”再次显示了政府调 控房价的决心。 C.此人举手投足间甚是老练,让他不得不信,但如此诡异的手法却是闻所未闻, 他不由得想起早几年的“水变油”的经典案例。 D.1941 年 6 月 5 日,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致使大批在较场口防空隧道 内躲避空袭的重庆市民窒息死亡。70 年过去了,重庆人民对这场灾难念念不忘。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 是 ( ) A.芬兰教育部官员自信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平等的工具, 正如前总理阿赫先生所说,‘给孩子最好和公平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 生’。” B.《一九四二》讲述的 1942 年,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 地绝食、宋美龄访美以及丘吉尔感冒。而同一时间,河南爆发了一场不为人知的 大旱灾。 C.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正式挂牌成立,“别了铁道部,别了低票价”这则微 博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引起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对火车票价会否涨价的猜想。 D.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等到醒来,他很困惑,到底是蝴蝶做梦 变成庄周了呢,还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谁是虚幻,谁是现实,无法知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
A.随着电影业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及3D影院时代,3D影片深受观众所喜爱,然 而日本的一些电子公司却警告观众,观看3D电影有害健康。 B.如果把干旱的原因归咎于大自然的无情,恐怕还会遭遇更加无情的大自然的 报复。因为,人类活动对于少雨干早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C.世博园中的最佳城市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在世博会上独立参展的机会,这里 集中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优秀实践方案 D.这些杂交玉米由于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杂交玉米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中国式过马路 ①在欧美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 而过,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而在中国,“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 却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典概括 ②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 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 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 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③“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集体漠视规则意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 早就有,格言古语都有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 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 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 不是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 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则无视。“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 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 ④另外,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 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闯红灯被监控纪录 靠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 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单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是无权者的幻想。 ⑤“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在许多中国人潜意 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 者。闯了红灯,绝不会意识到这是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 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对于一个习惯禁锢 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 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 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⑥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 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虽然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 要被追究责任,但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却又放纵自我。 “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和漠视公 共利益的。 ⑦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 起的敬畏越会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 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
A.随着电影业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及 3D 影院时代,3D 影片深受观众所喜爱,然 而日本的一些电子公司却警告观众,观看 3D 电影有害健康。 B.如果把干旱的原因归咎于大自然的无情,恐怕还会遭遇更加无情的大自然的 报复。因为,人类活动对于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C.世博园中的最佳城市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在世博会上独立参展的机会,这里 集中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优秀实践方案。 D.这些杂交玉米由于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杂交玉米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中国式过马路 ①在欧美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 而过,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而在中国,“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 却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典概括。 ②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 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 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 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③“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集体漠视规则意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 早就有,格言古语都有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 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 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 不是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 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则无视。“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 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 ④另外,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 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闯红灯被监控纪录, 靠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 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单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是无权者的幻想。 ⑤“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在许多中国人潜意 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 者。闯了红灯,绝不会意识到这是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 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对于一个习惯禁锢 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 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 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⑥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 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虽然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 要被追究责任,但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却又放纵自我。 “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和漠视公 共利益的。 ⑦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 起的敬畏越会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 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
5.下列不属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集体漠视规则意识。 B.“凑够一撮人”的诉求。 C.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D.突破禁锢意识形态的愉悦。 6.下面关于引用康德的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强调道德律令神圣,我们应对其持敬畏之心。 B.表明遵守交通规则不仅关乎习惯,更关乎平等契约精神。 C.呼应开头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描写,警醒国人加强道德自律 D.告诫人们即便违背规则未被逮着,也应该明白有星空在上。 7.在前不久的保钓反日游行中,出现了混在游行队伍中的暴徒趁机打砸抢的违 法行为。请结合本文提到的观点,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5分) 答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 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 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 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 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十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歐,而以其 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乂多所讥刺稍稍俵播上下震恐始岀死 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 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 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 之诗疑于愤,刘贅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 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 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 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5.下列不属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 A.集体漠视规则意识。 B.“凑够一撮人”的诉求。 C.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D.突破禁锢意识形态的愉悦。 6.下面关于引用康德的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强调道德律令神圣,我们应对其持敬畏之心。 B.表明遵守交通规则不仅关乎习惯,更关乎平等契约精神。 C.呼应开头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描写,警醒国人加强道德自律。 D.告诫人们即便违背规则未被逮着,也应该明白有星空在上。 7.在前不久的保钓反日游行中,出现了混在游行队伍中的暴徒趁机打砸抢的违 法行为。请结合本文提到的观点,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5 分) 答: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 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 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 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 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 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 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 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 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 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 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 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 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 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方力构其罪 罗织 B.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中:中正平 C.予尝按次春秋以来 按:按照 D.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 次:编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青霞先生刚直和社会影响的一组 是 A.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B.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C.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D.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当北敌屡犯中原,当时各级将领不但一点不抵抗,甚至还割下自己队伍中阵 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青霞先生对此深恨之。 B.青霞先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也正因为这样得罪了权贵,遭到奸人诬陷。 在他死后,其生前所著,被故人俞君辑为《青霞先生文集》。 C.作者认为,屈原之骚、伍胥之谏、贾谊之疏、叔夜之诗、刘蒉之对皆有言辞 过激之处,它们与孔子删《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旨意不合。 D.作者认为青霞先生诗歌文章继承了《诗经》“风”“雅”的传统,足以使贼 臣胆寒,更能激励边防战士的士气,对后人有极大的劝诫作用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 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4分) 译文②译文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3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菊花 [明]唐寅
A.方力构其罪 构: 罗织 B.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中:中正平 和 C.予尝按次春秋以来 按:按照 D.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 次:编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青霞先生刚直和社会影响的一组 是 ( ) A.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B.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C.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D.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当北敌屡犯中原,当时各级将领不但一点不抵抗,甚至还割下自己队伍中阵 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青霞先生对此深恨之。 B.青霞先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也正因为这样得罪了权贵,遭到奸人诬陷。 在他死后,其生前所著,被故人俞君辑为《青霞先生文集》。 C.作者认为,屈原之骚、伍胥之谏、贾谊之疏、叔夜之诗、刘蕡之对皆有言辞 过激之处,它们与孔子删《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旨意不合。 D.作者认为青霞先生诗歌文章继承了《诗经》“风”“雅”的传统,足以使贼 臣胆寒,更能激励边防战士的士气,对后人有极大的劝诫作用。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 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4 分) 译 文: ②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3 分) 译 文: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菊 花 [明]唐 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2分) 答: (2)两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 (《烛之武退秦师》) (2) ,知来者之可 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3) ,秋水共长天一 色 (王勃《滕王阁序》)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用 (《诗 经·采薇》) 登州城楼汀连四州)一,的经时墙 (柳宗元 (6)执手相看泪 眼 (柳永《雨霖铃》)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文明的拐点 上弦月 墩子扛着头小牛犊,往扛犊岗顶攀爬。他身后拖着条尾巴一一八岁的儿子 扛犊岗顶有片足球场大小的平整土地。耕地需要牛,可扛犊岗四周刀削斧劈般陡 峭,连牛都牵不上去。为了耕种那片地,人们只能把刚断奶的小牛犊扛到岗顶放 养,待它长大后耕作,让它在岗顶终其一生 据说,从尧舜爷时代起,人们就用这种方式,耕种着那块土地。 往事越千年,现在那块土地由墩子家“联产承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 遇 [唐]李 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2 分) 答: (2)两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 分) (1)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 (《烛之武退秦师》) (2) ,知来者之可 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3) ,秋水共长天一 色。 (王勃《滕王阁序》)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 。 (《诗 经·采薇》) (5)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执手相看泪 眼, 。 (柳永《雨霖铃》) 五、(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 文明的拐点 上弦月 1 墩子扛着头小牛犊,往扛犊岗顶攀爬。他身后拖着条尾巴——八岁的儿子。 扛犊岗顶有片足球场大小的平整土地。耕地需要牛,可扛犊岗四周刀削斧劈般陡 峭,连牛都牵不上去。为了耕种那片地,人们只能把刚断奶的小牛犊扛到岗顶放 养,待它长大后耕作,让它在岗顶终其一生。 据说,从尧舜爷时代起,人们就用这种方式,耕种着那块土地。 往事越千年,现在那块土 地由墩子家“联产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