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颍上一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谓制度品节也。“这是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 命题:王磊李梅钱忠伟吴莉审题:方艳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③而植根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在古代可表白为“俗”,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习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 也”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土地所生习也”具有习惯性、自发性。俗先于礼,礼 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 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本于俗,这才有“礼从俗”,“礼失求诸野”之说,俗一旦形成为礼,升华为典章制度,就具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答题卡上所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有规范化的功能,从而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最早的史书《尚书》就有天子“观民风俗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 在答題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 的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原伊始,就施行以礼节俗,即所谓“行同伦”的方针,多次出巡,在 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会稽山刻石祭大禹,宣告用严刑峻法禁止男女淫逸,把中原伦理推广到全国。历代統治者宣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④所谓礼俗,即是以礼化俗,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这是治理社会的方略,也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俗文化 采自风俗而对民间生活的调适。从这意义上说,俗是礼之源,礼是俗之纲;俗是礼之表,礼 刘志琴 是俗之质。礼和俗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几乎使礼与俗难分难解 中国传统文化也可称为礼俗文化 在于,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培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 ②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这是古人用以 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在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中,礼治凭藉统治地位的优势,以制度 定亲疏,别尊卑,辨是非的准则,是起源最早而又最完备的社会制度和规范。历代王朝都以 的、教化的威力切入生活习俗,以礼化俗,使得礼与俗亦即大小传统的价值差异缩小到最小 “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志"、“奥服志”等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管理和统制 限度,这就极大地唁强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风习的人群对礼的伦理价值的认同,这是中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产的体制,没有地位和权力的,有钱也不能随 国文化整体性的特征。 意购买不该享用的消费品权力通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阶层消费生活的差异 ⑥礼俗文化,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往往要从生活方式发 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为道德信念,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规范各阶 端留下了历史因缘。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清兵入关强制推行满人服装,引起轩然大波;太 层的行为和需求。礼治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所以朱熹在注解《论语为政》中说:“礼 平军一进入南京就掀起“发易服”的旋风;戊戌维新是从康有为上书剪辮、易服发难;辛
1 2013 年颍上一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王磊 李梅 钱忠伟 吴莉 审题:方艳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 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 I 卷 1 ~ 6 题,第 II 卷 15 ~ 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 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 I 卷 7 ~ 14 题,第 II 卷 18 ~ 21 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 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礼俗文化 刘志琴 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称为礼俗文化。 ②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这是古人用以 定亲疏,别尊卑,辨是非的准则,是起源最早而又最完备的社会制度和规范。历代王朝都以 “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志”、“舆服志”等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管理和统制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产的体制,没有地位和权力的,有钱也不能随 意购买不该享用的消费品。权力通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阶层消费生活的差异, 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为道德信念,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规范各阶 层的行为和需求。礼治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所以朱熹在注解《论语.为政》中说“: 礼, 谓制度品节也。 ”这是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 ③而植根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在古代可表白为“俗”, 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习 也。”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土地所生习也。”具有习惯性、自发性。俗先于礼,礼 本于俗,这才有“礼从俗”,“礼失求诸野”之说,俗一旦形成为礼,升华为典章制度,就具 有规范化的功能,从而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合。最早的史书《尚书》就有天子“观民风俗” 的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原伊始,就施行以礼节俗,即所谓“行同伦”的方针,多次出巡,在 会稽山刻石祭大禹,宣告用严刑峻法禁止男女淫逸,把中原伦理推广到全国。历代统治者宣 扬: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④所谓礼俗,即是以礼化俗,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这是治理社会的方略,也是 采自风俗而对民间生活的调适。从这意义上说,俗是礼之源,礼是俗之纲;俗是礼之表,礼 是俗之质。礼和俗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几乎使礼与俗难分难解。 ⑤礼俗文化的特点就在于,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 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在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中,礼治凭藉统治地位的优势,以制度 的、教化的威力切入生活习俗,以礼化俗,使得礼与俗亦即大小传统的价值差异缩小到最小 限度,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风习的人群对礼的伦理价值的认同,这是中 国文化整体性的特征。 ⑥礼俗文化,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往往要从生活方式发 端留下了历史因缘。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清兵入关强制推行满人服装,引起轩然大波;太 平军一进入南京就掀起“蓄发易服”的旋风;戊戍维新是从康有为上书剪辫、易服发难;辛
亥革命成功立即颂布新服制,推行移风易俗.…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论是启蒙、革命、 起伏的晴雨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建设、破坏,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究其所以,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 A.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礼”的主体性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它不 仅约束着人们的道德信念,还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需求,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 的影响,一有社会风云,生活问题往往被政治化,因此本来是完全私人化的生活,在中囯往 B.在权力统制财产的礼治体制的古代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被管理着和统 制着,人们的消费档次必须与地位、权力匹配,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少 往成为社会思起伏变幻的晴雨表,礼俗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中面铁次化中的号都你若可表白为传文它粗根与图的生高之平是 ⑦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消解了意识形态的干预,成为 D.礼俗就是以礼化俗,它采自风俗反过来又对民间生活进行调试,目的是使社会风习遵 循礼治的轨道。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几乎使二者难舍难分 文化转型中最活跃、最广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领域。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史的陈迹,但它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仍在发生作用。 陆逊字伯言,吴郾昊人也。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 (节选自《礼俗文化的再研究》) 海目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早,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 联系上下文,对第⑥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正逐步取代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 度的干预,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活跃、最广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部分 B.在中国大地上,社会风云的变幻,通常会通过人们的 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反映出来,社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 会变革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C.清军入关的服装改革、太平军进入南京的“蓄发易服”、戊戌维新的“剪辫、易服 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日:“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辛亥革命的“新服制”充分说明中国的思想启蒙必须从生活方式发端才能取得一定的 权日:“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D.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还在发 因此,随 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引领社会思潮的起伏变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一③段先总提议论的话题:礼俗文化,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其内涵:作为其 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 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植根与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 化表现为“俗” 部,辅匡、赵融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干人于平地立宫,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 B.第④段承接上文论述“礼”和“俗”的关系,第⑤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礼 日:“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干,从谷中出。逊日:“所以不听诸 俗文化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 间文化的渗透。 C.第⑥⑦两段主要论述礼俗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举大量的实例加以证明。而且特 君击玨者,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日:“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 别强调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 心理的影响。 D.本文采用纵向结构展开议论 为礼俗文化,接着阐述礼与俗的关系及礼俗 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日:“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 文化的特点,最后论述礼俗文 式先明 会变革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社会思潮
2 亥革命成功立即颁布新服制,推行移风易俗。……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论是启蒙、革命、 建设、破坏,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究其所以,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 的影响,一有社会风云,生活问题往往被政治化,因此本来是完全私人化的生活,在中国往 往成为社会思潮起伏变幻的晴雨表,礼俗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⑦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消解了意识形态的干预,成为 文化转型中最活跃、最广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领域。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历 史的陈迹,但它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仍在发生作用。 (节选自《礼俗文化的再研究》)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⑥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正逐步取代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干预,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活跃、最广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部分。 B.在中国大地上,社会风云的变幻,通常会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反映出来,社 会变革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C.清军入关的服装改革、太平军进入南京的“蓄发易服”、戊戌维新的“剪辫、易服”、 辛亥革命的“新服制”充分说明中国的思想启蒙必须从生活方式发端才能取得一定的 成效。 D.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还在发生作用,因此,随 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引领社会思潮的起伏变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③段先总提议论的话题:礼俗文化,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其内涵:作为其 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植根与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 化表现为“俗”。 B.第④段承接上文论述“礼”和“俗”的关系,第⑤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礼 俗文化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 民间文化的渗透。 C.第⑥⑦两段主要论述礼俗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举大量的实例加以证明。而且特 别强调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D.本文采用纵向结构展开议论,首先明确何为礼俗文化,接着阐述礼与俗的关系及礼俗 文化的特点,最后论述礼俗文化在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社会思潮 起伏的晴雨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礼”的主体性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它不 仅约束着人们的道德信念,还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需求,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 B.在权力统制财产的礼治体制的古代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被管理着和统 制着,人们的消费档次必须与地位、权力匹配,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少。 C.作者认为礼俗文化由“大传统文化”和“小传统文化”组成,前者表现为“礼”,它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部分;后者可表白为“俗”,它植根与民众的生活之中。 D.礼俗就是以礼化俗,它采自风俗反过来又对民间生活进行调试,目的是使社会风习遵 循礼治的轨道。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几乎使二者难舍难分。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 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 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 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 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 部,辅匡、赵融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 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 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 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
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 但陆逊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是佳吏,孙权对他很赞赏,称他为长者。 C.陆逊作战看的远,战术准。夷陵之战中,先是识破了刘备的诱敌之计,坚守不战,后 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日:“空杀兵耳。”逊日:“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 来等敌“兵疲意沮”时,“先攻其一营”以试虚实,后用火攻击溃刘 陆逊对形式的发展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当孙桓被刘备的军队包围时,手下诸将主张派 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兵救援,但陆逊却认为孙桓不值得忧虑。事后连孙桓也对陆逊佩服有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笛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覃之,土崩瓦解,死 (1)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4分) 者万数。备因夜适,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 (2)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日:“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3)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3分)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逊日:“未可“诸将日:“孙安东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日:“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 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日:“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盖,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忆昔西池②会,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 (节选《三国志儲逊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飞红万点愁如海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振奋B.顾人不能为耳 [注]①此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 C.此必有谲,且观之欺诈D.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逼迫 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鸫鹭: 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陆逊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3分) 8.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②以火攻拔之 ③权命逊为大都督 ④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答 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9.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你 能理解孔毅甫的惊呼吗?(4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逊能体恤百姓。他在任海吕屯田都尉并县令的时候,关注百姓疾苦,并劝督农桑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 使百姓得到好处,还主张招募藏匿起来的百姓,认为这样对国家有利。 甲题计分。)(6分) B.陆逊心胸宽广,不计个人恩怨。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说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地方 甲: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①
3 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 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 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 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 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 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 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 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三国志·陆逊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振奋 B.顾.人不能为耳 不过 C.此必有谲.,且观之 欺诈 D.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逼迫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陆逊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3 分) ①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②以火攻拔之 ③权命逊为大都督 ④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 ⑤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 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陆逊能体恤百姓。他在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县令的时候,关注百姓疾苦,并劝督农桑, 使百姓得到好处,还主张招募藏匿起来的百姓,认为这样对国家有利。 B.陆逊心胸宽广,不计个人恩怨。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说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地方。 但陆逊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是佳吏,孙权对他很赞赏,称他为长者。 C.陆逊作战看的远,战术准。夷陵之战中,先是识破了刘备的诱敌之计,坚守不战,后 来等敌“兵疲意沮”时,“先攻其一营”以试虚实,后用火攻击溃刘备。 D.陆逊对形式的发展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当孙桓被刘备的军队包围时,手下诸将主张派 兵救援,但陆逊却认为孙桓不值得忧虑。事后连孙桓也对陆逊佩服有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8~9 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此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 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 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你 能理解孔毅甫的惊呼吗?(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 甲题计分。)(6 分) 甲: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①
?此余 香又辣,相得益彰。配料则没有一定之规,也最能决定一家格拉条店的成败,寻常为豆角豆 芽之属,讲究点的,则会加入许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东西。阜阳小吃的妙处,都在于这 乙:①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种混沌的丰富,再简单的小吃,味道里都要有很多层次。芝麻酱以特别的出味能力,活跃在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各种小吃之上,我在合肥吃凉皮常觉得寡淡,就是因少了芝麻酱的 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贾谊《过秦论》) 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泥感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③说过美食,轮到美女了。曾几何时,我对阜阳的美女像对阜阳美食一样自信,认为就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我到过的地方而言,在阜阳见过的美女是最多的。走在阜阳街头,你一定不会感到寂寞的 ⑥ 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分) 也许是相对靠近淮河,两岸流民来来去去,南北結合的优势体现在相貌上。阜阳的女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骰般说来,皮肤和五官硬件都说得过去.另一方面,阜阳虽是一个小城市,却甚是讲究穿着 我眼中的阜阳味道 ④在阜阳,是有许多像我妈那种温良恭俭让的女性,也许还占据了大多数。但是,像我 妈这类人身上的色彩太淡活得过于平铺直叙打小我感兴趣的是跟我妈完全不同的那一类 ①在我心中,阜阳就是一座很北方的城,而且越来越北方了。因为阜阳味道很浓。 怎么形容她们呢?用俺男性老乡曹操的那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类女人的特色 ②首先是美食。南人食米,北人食面。阜阳的吃食,多以面食为主,我小时候最爱 是相貌出众,聪明能干,若是遇人很淑,她们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绝佳主妇,大事小事都 去粮店,不是热爱那些大米白面,是喜欢看那里摆放的极其壮观的油炸馓子,金灿灿的一盘 能玩得转摆得平。但是,由于她们身上自带某些优秀的秉性,对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開许 盘,码得像小山似的,油昋四溢,我现在看到“米烂陈仓”这个词,就会很没道理地想起那 若是遇人不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对于她们,根本是个荒谬的道理,她们绝不会 场景。阜阳的美食,多有一种非汉族的粗犷和丰富。比如格拉条,用机器轧出来的一种像 随波逐流,甘心于命运的摆布,那种奋争映到他人眼里,就成了两个字,叫做“折腾"她 面条、 面食,外地人打旁边一看,总不明白这玩意有什么好吃的,但我想念家乡 们也一般不甘心困守小城,目标永远在远方,在干一番事业的同时,也往往给他人留下很多 的,便是这低调朴素的格拉条。格拉条的风情,得在搭配了各色作料与配料 频频上娱乐头条的潘蔚,她热爱高尔夫,善于烹调,喜欢收拾房子,与歌手孙楠喜 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作料主要是辣椒油和芝麻酱。辣椒油的辣,芝麻酱的香,混在一起,又 尽显阜阳女人的本色
4 ② , ③ ; ④ ,⑤ ,⑥ ?此余 之所得也。 乙:①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贾谊《过秦论》) ④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⑤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⑥ ,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我眼中的阜阳味道 闫红 ① 在我心中,阜阳就是一座很北方的城,而且越来越北方了。因为阜阳味道很浓。 ② 首先是美食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 阜阳的吃食,多以面食为主,我小时候最爱 去粮店,不是热爱那些大米白面,是喜欢看那里摆放的极其壮观的油炸馓子,金灿灿的一盘 盘,码得像小山似的,油香四溢,我现在看到“米烂陈仓”这个词,就会很没道理地想起那 个场景。阜阳的美食,多有一种非汉族的粗犷和丰富。比如格拉条,用机器轧出来的一种像 面条、更圆而粗的面食,外地人打旁边一看,总不明白这玩意有什么好吃的,但我想念家乡 的味道时,最忆的,便是这低调朴素的格拉条。格拉条的风情,得在搭配了各色作料与配料 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作料主要是辣椒油和芝麻酱。辣椒油的辣,芝麻酱的香,混在一起,又 香又辣,相得益彰。配料则没有一定之规,也最能决定一家格拉条店的成败,寻常为豆角豆 芽之属,讲究点的,则会加入许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东西。 阜阳小吃的妙处,都在于这 种混沌的丰富,再简单的小吃,味道里都要有很多层次。芝麻酱以特别的出味能力,活跃在 各种小吃之上,我在合肥吃凉皮常觉得寡淡,就是因少了芝麻酱的掺合,辣椒油和酱油醋们 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泥感。 ③说过美食,轮到美女了。曾几何时,我对阜阳的美女像对阜阳美食一样自信,认为就 我到过的地方而言,在阜阳见过的美女是最多的。走在阜阳街头,你一定不会感到寂寞的, 也许是相对靠近淮河,两岸流民来来去去,南北结合的优势体现在相貌上。阜阳的女孩子, 一般说来,皮肤和五官硬件都说得过去。另一方面,阜阳虽是一个小城市,却甚是讲究穿着。 ④在阜阳,是有许多像我妈那种温良恭俭让的女性,也许还占据了大多数。但是,像我 妈这类人身上的色彩太淡,活得过于平铺直叙,打小我感兴趣的是跟我妈完全不同的那一类, 怎么形容她们呢?用俺男性老乡曹操的那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类女人的特色 是相貌出众,聪明能干,若是遇人很淑,她们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绝佳主妇,大事小事都 能玩得转摆得平。但是,由于她们身上自带某些优秀的秉性,对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期许, 若是遇人不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对于她们,根本是个荒谬的道理,她们绝不会 随波逐流,甘心于命运的摆布,那种奋争映到他人眼里,就成了两个字,叫做“折腾”。她 们也一般不甘心困守小城,目标永远在远方,在干一番事业的同时,也往往给他人留下很多 话题。频频上娱乐头条的潘蔚, 她热爱高尔夫,善于烹调,喜欢收拾房子,与歌手孙楠喜 结连理,尽显阜阳女人的本色
⑤下面,该说说美景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斟酌再三,决定冒险带我们远游,去 城的那些早晨。在百货公司的台阶下,有老衣蹲在那里卖东西,或者是几棵大葱,或者是一 我出生的颍上参观那里的尤家花园。尤家花园在颍上县城西边几公里处,花叶繁茂,草木葱缕烟叶,全卖掉也不过几毛钱,那么小的生意,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就不由得想到一句话 茏,小时候也不懂得它有什么好,只是见识了许多稀罕楦物,采集了一些不常见到的果实, 他们卖的不是东西,而是寂寞。 回去分赔给小伙伴 眼下的家乡颖上已经大变样。 ⑥后来听我姥姥说,这尤家花园,是一位尤姓北洋司令建的,而这位尤司令,跟我家还 (闫红,安徽新生代女作家,“最有潜力的安徽作家之一”,著有《误读红楼》、《哪一种爱不 有些八竿孑也许能打到的亲戚关系。我听了就很骄傲,让我姥姥说得详细点她也说不清楚, 千疮百孔》等。本文有增删。) 因为是我姥爷那边的亲戚。去问我姥爷,他说,根本不是亲戚,但确实有点瓜葛。当年他在 1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写了阜阳哪些方面的“味道”?在这些“味道”中,作者又详 写了它们各自怎样的特点?(6分 颍上县公安局工作时,这个尤司令尤荫轩作为在押的犯人,经常去帮他们待弄花草。听我姥 答: 1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爷说,解放后,他曾担任豫西七县“剿匪司令”,后被逮捕判刑。但幸运的是,他有个儿子 (1)在我心中,阜阳就是一座很北方的城,而且越来越北方了 跟他走了不一样的路,在水利部还担任要职,他也因此不必受押之苦,就在公安局大院里 (2)他们卖的不是东西,而是寂寞 修剪花草。尤司令有点像爱花如命的秋翁,那一园子的花草,是他性命所系。 13.文章结尾两段写对颍上县城的印象,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6分) ⑦我姥爷他们办公室里也养花只是养得不那么精心有时下乡办案子十天半个月回来 14.这篇文章⑤⑦段本写美景,这里却主要写刻画尤司令的形象,作者行文的用意何在?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娇气的花草就半死不活的了。我姥爷他们便送到尤司令那里去,请他救活,每次去,尤司令 都偾偾然:你们哪里是养花啊,啥花眼了你们算倒了霉了.我问我姥爷尤司令什么样子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他说,就是一个小老头,不过看上去特别干净、精神,于是我就仿佛看到在那座偌大的花园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里,一个特别干净、精神的小老头,与他的小花草们对望,目光悠远,爱意深长 A.蛰伏大杂烩克敌致胜天网恢恢,疏而不 B.宣泄名信片贸然行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再多啰嗦一句的是,作为这个故事背景的颖上,除去自然风景之外,还给我留下了完 C.松弛挖墙脚乐不可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凑和文绉绉事必躬亲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整的县城印象。早年我随我姥姥在街上走,三步就能遇到一个熟人,一路打着招呼,交流着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宋小宝不众望他在2012年辽视春晚小品《相亲2》中的表演相当精彩,获得了观 家长里短。窄窄巷子里,总有咣当作响的石板路,而更让我感到某种堪称隽永诗意的,是县 众的一致好评
5 ⑤下面,该说说美景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斟酌再三,决定冒险带我们远游,去 我出生的颍上参观那里的尤家花园。尤家花园在颍上县城西边几公里处,花叶繁茂,草木葱 茏,小时候也不懂得它有什么好,只是见识了许多稀罕植物,采集了一些不常见到的果实, 回去分赠给小伙伴 。 ⑥后来听我姥姥说,这尤家花园,是一位尤姓北洋司令建的,而这位尤司令,跟我家还 有些八竿子也许能打到的亲戚关系。我听了就很骄傲,让我姥姥说得详细点,她也说不清楚, 因为是我姥爷那边的亲戚。去问我姥爷,他说,根本不是亲戚,但确实有点瓜葛。当年他在 颍上县公安局工作时,这个尤司令尤荫轩作为在押的犯人,经常去帮他们侍弄花草。听我姥 爷说,解放后,他曾担任豫西七县“剿匪司令”,后被逮捕判刑。但幸运的是,他有个儿子, 跟他走了不一样的路,在水利部还担任要职,他也因此不必受羁押之苦,就在公安局大院里 修剪花草。尤司令有点像爱花如命的秋翁,那一园子的花草,是他性命所系。 ⑦我姥爷他们办公室里也养花,只是养得不那么精心,有时下乡办案子十天半个月回来, 娇气的花草就半死不活的了。我姥爷他们便送到尤司令那里去,请他救活,每次去,尤司令 都愤愤然:你们哪里是养花啊,啥花跟了你们算倒了霉了。 我问我姥爷尤司令什么样子, 他说,就是一个小老头,不过看上去特别干净、精神,于是我就仿佛看到在那座偌大的花园 里,一个特别干净、精神的小老头,与他的小花草们对望,目光悠远,爱意深长。 ⑧再多啰嗦一句的是,作为这个故事背景的颍上,除去自然风景之外,还给我留下了完 整的县城印象。早年我随我姥姥在街上走,三步就能遇到一个熟人,一路打着招呼,交流着 家长里短。窄窄巷子里,总有咣当作响的石板路,而更让我感到某种堪称隽永诗意的,是县 城的那些早晨。在百货公司的台阶下,有老农蹲在那里卖东西,或者是几棵大葱,或者是一 缕烟叶,全卖掉也不过几毛钱,那么小的生意,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就不由得想到一句话, 他们卖的不是东西,而是寂寞。 ⑨而眼下的家乡颍上已经大变样。 (闫红,安徽新生代女作家,“最有潜力的安徽作家之一”,著有《误读红楼》、《哪一种爱不 千疮百孔》等。本文有增删。) 1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写了阜阳哪些方面的“味道”?在这些“味道”中,作者又详 写了它们各自怎样的特点?(6 分) 答: 1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在我心中,阜阳就是一座很北方的城,而且越来越北方了。 答: (2)他们卖的不是东西,而是寂寞。 答: 13.文章结尾两段写对颍上县城的印象,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6 分) 答: 14. 这篇文章⑤~⑦段本写美景,这里却主要写刻画尤司令的形象,作者行文的用意何在?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8 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24 分) 1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蛰伏 大杂烩 克敌致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宣泄 名信片 贸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C.松弛 挖墙脚 乐不可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凑和 文绉绉 事必躬亲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宋小宝不孚众望 ....,他在 2012 年辽视春晚小品《相亲 2》中的表演相当精彩,获得了观 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