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常用符号表.(望) .(1) 1.1 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杜会的影响 (1) 1.2汽车设计理论与设计技术的发展. (5) 1.3 汽车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7) 】.4汽车设计的宏观规律、初始决策与设计过程 .(12) 1.5汽车的产品型号. (15) 2汽车的总体设计.(18) 2.1汽车类型的确定.(们8) 2.2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30月 2.3汽车发动机的洗型.。 (44 24轮胎的选定: 48 2.5汽车总布置图的绘制.(50) 2.6汽车性能的优化匹配,预测和计算机模拟概述 . (69 3汽车潭部件的载荷与计筑工况和计算方法. (71) 3.】概述. .(7l) 3.2汽车零部件的载荷工况. 3.3汽车传动系的扭转振动: (74 3.4 汽车传动系最大转矩的确定: (78) 3.5路面不平度影响下的汽车行驶系载荷 (81) 3.6 簧载(悬挂)质量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强迫振动计算 (84) 3.7传动系静强度计算的载荷工况" 86 3.8 传动系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88 3.9汽车罗件的可常性设计*.*.** (92 3.10汽车零部件的最优化设计 (96) 4汽车传动系概论. (98) 4.1传动系的功用 (98) 4.2传动系的类型 (99 4,3传动系的结构布智.*.,” (102) 4.4机械传动系的工作特点及设计要求. (103) 5离合器设计. **(105) 5.1概述 (105) 5.2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型式选择
5,3离合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121) 5.4 摩擦离合器的滑奢及其热工况 (124) 5.5 离合器工作过程的图分析法.(127) 5.6 摩擦离合器主要件的设计计算 (129) 5.7 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 (150) 5.8离合器试验 (157) 6变速器设计. (158) 6.1概述 (158) 6.2 变速器的结构分析与型式选择 (159) 6.3变速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175) 6.4 变速器齿轮的设计计算 (183) 6.5 变速器轴与轴承 .(195) 6.6同步器 (200) 6.7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207) 6.8变速器试验. ,(210 1 液力机械变速器设计与其他无级变速 (211) 7.1液力变矩器., (211) 7.2 液力机械传动 (224) 7.3液力变矩强及液力自动亦谏器试验. 7、4皮带和钢带式摩擦无级变速与链条无级变速 (243) 8万向节与传动轴设计.*4.(246) 8.1概述. (246) 8.2万向节与传动轴的结构型式. (246 8.3 万向节传动的运动学及等角速传动条件 (258) 8.4 万向传动轴的设计计算 (263 8.5 十字轴万向节传动的附加弯矩和惯性力矩. (267) 8.6 万向节的设计计算 (269 8.7万向传动轴试验. (273) 9驱动桥设计 (275) 9.】极述*4.*4 (275) 9.2驱动桥的结构型式与布置 (283) 9.3 主诚速器 (294 9.4差谏器 (350) 9.5绍动车轮的传动装置 (380) 9.6驱动桥桥壳. (390) 9.7转向驱动桥 (403 9.8驱动桥试验. 10现代汽车的四轮聚动: (405)
11汽车行驶系概论.(409) 11.1行驶系概述. 11.2汽车行驶系的栽荀, .(411) 12从动桥设计 .(415》 12.1概述· 12.2从动桥的结构型式 (418) 12.3从动桥的设计计算. (422) 12.4从动桥试验. 4.(429 13悬架设计. (431 13.1 431 13.2 悬架的结构型式与分析 (432 13.3悬架丰要参数的确定 13.4 汽车纲板弹簧设计 (462) 13.5州杆是架的设计. (483】 13.6 螺旋弹簧悬架的设计 .(489) 13.7 空气悬架的设计. (492 13.8油气弹的设计 139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501 13.10减振器的结构类型与主要参数的选择 (505) 13.11 欑向稳定杆的设计 (510) 】3.12主动景架与半主动景架 513) 13.13悬架试验 (515) 14.2 轮胎. (518 14.3车轮 (526) 14.4轮胎气压的调节系统.。 (534 14.5轮胎与车轮的试验*“ 15 车架与车身设计 (537) 15.1据术 12 车架的结构设计 (541 15,3车架的制造T梦及材料 (547) 15.1 车架的计算.(547) 15.5 车架试验. (571 15.6汽车车身. (571) 15.7 车身设计方法· (576 15,8人机工得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580) 15.9汽车造型设计和空气动力学 .(588 .V
15.10车身结构设计和碰撞安全性 .(597) 15.11车身试验.(605) 16转向系设计.(608) 16.1概述.。 (608 16.2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 16.3 转向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616) 16.4动力转向系设计. .(637) 16.5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649) 16.6转向操纵机构的防伤安全措施.(658) 16.7转向减振器.(660) 16.8轿车的四轮转向. .(662 16.9转向系试验. *.(666》 17制动系设计 (667) 17.】概述. .(667) 17.2 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选择 (670) 17.3制动系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685) 17.4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696) 17.5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711) 17.6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选择及设计计算. (718) 17.7 制动力分配的调节装置. (741) 】7.8汽车防抱制动系统.*.*《750) 17.9制动系试验. (778) 参考文献. .(779)
1溉 述 1,1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杜会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衣”、“食”、“住”、“行”始终是人类生存的四大需要,是人 类发展、进步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而在“四大需要”中,“行”或“交通”的变化,在人类社 会发展过程中是最突出的,它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了陆路 交通,有了沟通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才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及科技、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水上交通,才发现了“新大陆”,促使了美洲的迅速开发与繁荣;正 是因为有了空间交通,才使国际间的贸易与科技,文化交流更为方使、迅速,才能使“登月 得以实现。总之,交通的变革与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例如蒸汽机轮船与 蒸汽机车的问世曾推动了当时的产业革命 继蒸汽机轮船与火车出现之后,1886年德国工 程师戴姆勒与奔茨二人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分别 独立地削成了最早的实用汽车,1903年美国人亨 利·福特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推出了“T” 型车(见图1),并于1913年建成了流水作业装配 线进行汽车的大批量生产。这项大生产技术的出 现,为提高汽车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以后的汽车 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1921年“T"型汽车的产量已 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到1926年福特“T”型 汽车年产量达200万悟,售价仅290美元1.1927年 图1-11909年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 夏,“T"型车成为历史,共售出1500多万辆,最低售 价仅260美元。但当时福特所采用的“全能厂”模式终究竞争不过美国通用汽车(GM)公 司所实行的“专业化”生产模式。1927年,GM公司胜过福特而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汽 车制造厂家。1923年,柴袖机成为载货汽车的动力,随后又用到大客车上,且在部分小轿 车上也得到了应用。 汽车问世百余年来,特别是从汽车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及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以来,汽车 已为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为人类进人现代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为人类社会 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人类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汽车化”,大大地扩大了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扩大并加速了 地区间、国际间的交往,成倍地提高了人们外出办事的效率,极大地加快了人们的活动节 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与人类的快速进步,开创了现代“汽车社会”这样一个崭新的 时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