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动力元件 叶片液压泵、柱塞液压泵
液压动力元件 叶片液压泵、柱塞液压泵
”第章液压动力元件 2.3叶片液压泵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用,单作用叶 片泵可作变量泵用。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在转 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和压 油而得名。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 一次,故称为单作用
n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用,单作用叶 片泵可作变量泵用。 n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叶片在转 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完成两次吸油和压 油而得名。 n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 一次,故称为单作用。 第2章 液压动力元件 2.3 叶片液压泵
■第章液压动力元件 2.3 叶片液压泵 2.3.1双作用叶片泵 ■结构组成 口定子其内环由两段大 半径R圆弧、两段小半 径r圆弧和四段过渡曲 线组成 口转子铣有Z个叶片槽, 卡油 吸油 且与定子同心,宽度为b 口叶片在叶片槽内能自 由滑动 口左、右配流盘 开有对 称布置的吸、压油窗口 口传动轴
n 结构组成 ¨ 定子 其内环由两段大 半径R 圆弧、两段小半 径 r 圆弧和四段过渡曲 线组成 ¨ 转子 铣有Z个叶片槽, 且与定子同心,宽度为b ¨ 叶片 在叶片槽内能自 由滑动 ¨ 左、右配流盘 开有对 称布置的吸、压油窗口 ¨ 传动轴 第2章 液压动力元件 2.3 叶片液压泵 2.3.1 双作用叶片泵
“第2章 液压动力元件 2.3 叶片液压泵 2.3.1双作用叶片泵 ■工作原理当转子依顺时针方向旋转 时,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叶片向转子外伸 出,使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形成 局部真空,于是经配油盘上相应的腰形 窗口将油吸入,实现吸油过程;右上角 和左下角的叶片向转子内缩进,使密封 压油 吸油 工作腔容积逐渐缩小,原来吸入的油液 受挤压后经配油盘上相应的窗口压入系 统,实现排油过程。在吸、压油窗口之 间有一段封油区将它们隔开,避免吸、 排油口互相窜通。 ■排量公式V=2πb(R2-r2)-2zbS(R-r)/cos0 ·0为叶片倾角;S为叶片厚度
n 工作原理 当转子依顺时针方向旋转 时,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叶片向转子外伸 出,使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形成 局部真空,于是经配油盘上相应的腰形 窗口将油吸入,实现吸油过程;右上角 和左下角的叶片向转子内缩进,使密封 工作腔容积逐渐缩小,原来吸入的油液 受挤压后经配油盘上相应的窗口压入系 统,实现排油过程。在吸、压油窗口之 间有一段封油区将它们隔开,避免吸、 排油口互相窜通。 n 排量公式 V = 2πb(R 2 – r 2)- 2 z bS(R - r)/ cosθ § θ为叶片倾角; s为叶片厚度 第2章 液压动力元件 2.3 叶片液压泵 2.3.1 双作用叶片泵
结构特点 ■径向力平衡。 吸油 ■为保证叶片自由滑动且始终紧贴 定子内表面,叶片槽根部全部通 压力油。 ■合理设计过渡曲线形状和叶片数 (≥8),可使理论流量均匀, 噪声低。 ■定子曲线圆弧段圆心角≥配流窗 口的间距角α≥叶片间夹角B(= 2π/z)。 ■为减少两叶片间的密闭容积在吸 压油腔转换时因压力突变而引起 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 口前端开有减振槽
n 径向力平衡。 n 为保证叶片自由滑动且始终紧贴 定子内表面,叶片槽根部全部通 压力油。 n 合理设计过渡曲线形状和叶片数 (z≥8),可使理论流量均匀, 噪声低。 n 定子曲线圆弧段圆心角γ≥配流窗 口的间距角α ≥叶片间夹角β(= 2π/ z )。 n 为减少两叶片间的密闭容积在吸 压油腔转换时因压力突变而引起 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 口前端开有减振槽。 n 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