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喇母透降贸多大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二章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西方传统贸易理论、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 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认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 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教学内容 一、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 第一节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一、传统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绝对优 势理论。 (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四)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文中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五)赫克歇尔的学生蒂尔·俄林在199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 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六)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绝对成本论(Theory0 F Absolute Costs) (一)基本原理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如 果外国供应的商品比本国制造的还便宜,那么最好用本国擅长生产的产品与之进行交换, 而不要自己生产。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 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第1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二章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西方传统贸易理论、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 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认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 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教学内容 一、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 第一节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一、传统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绝对优 势理论。 (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四)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在 1919 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文中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五)赫克歇尔的学生蒂尔·俄林在 1993 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 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六)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绝对成本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一)基本原理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如 果外国供应的商品比本国制造的还便宜,那么最好用本国擅长生产的产品与之进行交换, 而不要自己生产。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 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第 1 页 共 16 页
旋剥经降贸墨去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表2-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 两国都有利。以表2-1(b)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1单位 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2-1(c)。 表2一1(a):分工前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国家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英国 1 120 1 70 葡萄牙 1 80 1 110 表2一1(b):分工后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国家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英国 2.7 190 葡萄牙 2.375 190 表2一1(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 国家 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 1 1.7 葡萄牙 1.375 1 从表2-1中可见,英、葡两国在分工的情况下,产量比分工前都提高了。通过国际 贸易,两国人民的消费都增加了。 (三)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 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 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 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 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 在着差异。 (四)绝对成本论的局限性 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这时会不会发生国际 贸易?如果发生国际贸易,那么处于劣势的国家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对于 第2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表 2-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 两国都有利。以表 2-1(b)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 1 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 1 单位 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 2-1(c)。 表 2—1(a):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70 110 表 2—1(b):分工后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2.7 190 表 2—1(c):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 国家 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 葡萄牙 1 1.375 1.7 1 从表 2-1 中可见,英、葡两国在分工的情况下,产量比分工前都提高了。通过国际 贸易,两国人民的消费都增加了。 (三)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 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 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 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 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 在着差异。 (四)绝对成本论的局限性 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这时会不会发生国际 贸易?如果发生国际贸易,那么处于劣势的国家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对于 第 2 页 共 16 页
旋剥经降贸墨去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这个问题,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 三、比较成本(The0 ry Of Comparative Costs) (一)基本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地位,但两者 的不利程度必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少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用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进口劣势程 度较大的产品,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同理,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 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优势程度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程度较小的产品,从而可从交 换中获利。 (二)举例说明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李嘉图沿用了斯密的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但对条件作了一些 变化,加以解释。 表2一2(a:分工前 分工前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人/年 120人/年 葡萄牙 90人/年 80人年 表2一2(b):分工后 分工后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120)/100=2.2单位 葡萄牙 (80+90)/80=2.125单位 从表2一2种可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分工原则,葡萄牙应分工生 产葡萄酒,英国应分工生产呢绒,然后,双方进行交换。分工的结果是,两国总的劳动 量投入未增加,但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了。两国进行交换,对双方均有好处,也就是 说,双方都获得了比较利益。 (三)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 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 第3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这个问题,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 三、比较成本(The0ry Of Comparative Costs) (一)基本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地位,但两者 的不利程度必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少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用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进口劣势程 度较大的产品,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同理,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 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优势程度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程度较小的产品,从而可从交 换中获利。 (二)举例说明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李嘉图沿用了斯密的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但对条件作了一些 变化,加以解释。 表 2—2(a):分工前 分工前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 人/年 120 人/年 葡萄牙 90 人/年 80 人/年 表 2—2(b):分工后 分工后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120)/100=2.2 单位 葡萄牙 (80+90)/80=2.125 单位 从表 2—2 种可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分工原则,葡萄牙应分工生 产葡萄酒,英国应分工生产呢绒,然后,双方进行交换。分工的结果是,两国总的劳动 量投入未增加,但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了。两国进行交换,对双方均有好处,也就是 说,双方都获得了比较利益。 (三)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 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 第 3 页 共 16 页
链喇4榜倚餐多产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 (四)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把复杂的经济情况高度简化了,他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实际 上只是以许多重要假设作为前提条件。正是这些假设条件,使得比较成本理论与实际情 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三、要素禀赋论 (一)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3.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 5.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6.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 由转移的。 7.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 (三)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要素禀赋论简称H一O定理,该学说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 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1、基本原理 根据H一O定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 品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 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2、主要内容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 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 第4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 (四)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把复杂的经济情况高度简化了,他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实际 上只是以许多重要假设作为前提条件。正是这些假设条件,使得比较成本理论与实际情 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三、要素禀赋论 (一)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1. 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2.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3.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X 和 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 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3. 假定 X 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 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 5. 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6. 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 由转移的。 7. 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 (三)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要素禀赋论简称 H-O 定理,该学说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 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1、基本原理 根据 H-O 定理,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 品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 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2、主要内容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 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 第 4 页 共 16 页
链喇外挂倚餐多产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的产品。 3、举例说明 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裕 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分工和贸易模式可使贸易 双方共同获利。 4、结论 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不同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 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类型,这是要素禀赋论的核心与精髓。 (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1、基本原理 国际贸易不仅可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差缩小,而且会使要素价格差缩小,趋于均 等,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论证了自由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而不仅仅 是一种趋势。 2、举例说明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国际贸易成为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使各国同质要素获 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例如会使贸易各国间同质劳动获得等量工资,资本获得均等 的利息,土地获得同样的地租。国际贸易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可以A、B两国进 行劳动密集型产品X和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贸易为例,说明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 的价格均等化过程。 3、结论 这一学说试图说明,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而且 还可以改善各国收入分配不均,缩小彼此经济差距。 (五)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 1、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用美国的经验来验证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 素禀赋论。 2、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进行分析 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种,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出口品和一揽子进 口替代品,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要的国内资本和劳 动量及其比例,见表2-3 表2一3: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 第5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的产品。 3、举例说明 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裕 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分工和贸易模式可使贸易 双方共同获利。 4、结论 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不同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 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类型,这是要素禀赋论的核心与精髓。 (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1、基本原理 国际贸易不仅可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差缩小,而且会使要素价格差缩小,趋于均 等,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论证了自由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而不仅仅 是一种趋势。 2、举例说明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国际贸易成为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使各国同质要素获 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例如会使贸易各国间同质劳动获得等量工资,资本获得均等 的利息,土地获得同样的地租。国际贸易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可以 A、B 两国进 行劳动密集型产品 X 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Y 的贸易为例,说明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 的价格均等化过程。 3、结论 这一学说试图说明,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而且 还可以改善各国收入分配不均,缩小彼此经济差距。 (五)里昂惕夫之谜( The Leontief Paradox) 1、1953 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用美国的经验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的要 素禀赋论。 2、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 1947 年美国 200 个行业进行分析 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种,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出口品和一揽子进 口替代品,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要的国内资本和劳 动量及其比例,见表 2-3 表 2—3: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 第 5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