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剥母煙降餐多大岸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ITR201) 课程性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 学分课时:2学分,36课时 主讲教师:黄晓玲教授林桂军教授桑百川教授宋沛副教授 徐进亮副教授 所属院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 电话:64493308 办公地点:博学楼1102 Email:xlh_uibe@yahoo.com.cn 教学对象:全校二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两次,撰写论文,占3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65%。 出勤率,占5%。 指定教材:《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晓玲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答疑时间:每周四下午3:00一4:30 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 问题。该课程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宏观性,即从宏观层面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关 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二是发展性,《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综合性课程,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课题,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 根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 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必要性,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与对外开放格局, 进一步领会对外贸易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掌握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 发展特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现阶段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各项战略与措施。 【教学时数】 第1页共14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ITR201) 课程性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 学分课时:2 学分,36 课时 主讲教师:黄晓玲教授 林桂军教授 桑百川教授 宋沛副教授 徐进亮副教授 所属院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 电话:64493308 办公地点:博学楼 1102 Email: xlh_uibe@yahoo.com.cn 教学对象:全校二年级本科生。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两次,撰写论文,占 3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 65%。 出勤率,占 5%。 指定教材:《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晓玲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答疑时间:每周四下午 3:00—4:30 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 问题。该课程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宏观性,即从宏观层面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关 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二是发展性,《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综合性课程,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课题,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 根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 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必要性,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与对外开放格局, 进一步领会对外贸易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掌握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 发展特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现阶段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各项战略与措施。 【教学时数】 第 1 页 共 14 页
裢贵华经将贸墨去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5课时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含义、内容,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 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二、对外开放的内涵 三、对外开放格局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 出口商品战略 二、 以质取胜战略 三、 科技兴贸战略 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五、进口商品战略 【教学参考资料】 1、杨全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 2、李荣林、张岩贵,《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 出版社。 3、王允贵,《中国加入WT0后的外经贸发展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业练习】 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6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科技兴贸“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7、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何在?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 具体措施是什么? 第二章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第2页共14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5 课时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含义、内容,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 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二、对外开放的内涵 三、对外开放格局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 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出口商品战略 二、以质取胜战略 三、科技兴贸战略 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五、进口商品战略 【教学参考资料】 1、杨全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 2、李荣林、张岩贵,《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 出版社。 3、王允贵,《中国加入 WTO 后的外经贸发展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业练习】 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6 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科技兴贸“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7、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意义何在?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 具体措施是什么? 第二章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第 2 页 共 14 页
裢贵华经将贸墨去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西方传统贸易理论、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认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重点】 各种贸易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各种贸易理论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一、传统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 绝对成本论 三、比较成本论 四、要素禀赋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一、 国际分工理论 二、国际价值理论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 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 一、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 二、技术差距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说 四、偏好相似说 五、产业内贸易理论 六、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教学参考资料】 1、李欣广,《理性思维:国际贸易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2、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3、王俊宜,《国际贸易》,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 4、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作业练习】 1、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中指出的贸易基础是什么?决定贸易双方获利的关键因素又是 什么?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与绝对成本论相比较有了哪些发展?贸易双方获利的源泉何 在? 3、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4、你对里昂惕夫之谜是怎样理解的? 5、分析与说明国际分工与国贸易的关系。 第3页共14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西方传统贸易理论、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认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教学时数】 5 课时 【教学重点】 各种贸易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各种贸易理论的异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一、传统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绝对成本论 三、比较成本论 四、要素禀赋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分工理论 二、国际价值理论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 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 一、新贸易理论的形成 二、技术差距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说 四、偏好相似说 五、产业内贸易理论 六、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教学参考资料】 1、李欣广,《理性思维:国际贸易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年。 2、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 3、王俊宜,《国际贸易》,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年。 4、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年。 【作业练习】 1、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中指出的贸易基础是什么?决定贸易双方获利的关键因素又是 什么?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与绝对成本论相比较有了哪些发展?贸易双方获利的源泉何 在? 3、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4、你对里昂惕夫之谜是怎样理解的? 5、分析与说明国际分工与国贸易的关系。 第 3 页 共 14 页
爸剥斗煙降食多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6、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如何从价值量方面,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能从 国际贸易中获利做出解释的? 7、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如何从实物形态平衡的角度,说明一国发展对外贸易 的必要性? 8、技术差距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何在?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10、偏好相似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不同点是什么? 11、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12、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 势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着重从经济机理出发,从深层次上把握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工业化演进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对 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重点】 技术进步、工业化、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相互关系,对外 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 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一、工业化概述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 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学参考资料】 1、黄晓玲,《外贸、外资与工业化一一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 第4页共14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6、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如何从价值量方面,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能从 国际贸易中获利做出解释的? 7、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如何从实物形态平衡的角度,说明一国发展对外贸易 的必要性? 8、技术差距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何在?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10、偏好相似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与传统贸易理论的不同点是什么? 11、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12、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 势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着重从经济机理出发,从深层次上把握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工业化演进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对 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重点】 技术进步、工业化、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相互关系,对外 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 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 一、工业化概述 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 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教学参考资料】 1、黄晓玲,《外贸、外资与工业化——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 第 4 页 共 14 页
醛肖经海食多大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学出版社,2002年。 2、周泽喜,《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 3、陈国宏,《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4、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作业练习】 1、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何在? 2、技术进步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 3、说明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4、中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阐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对外贸易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6、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区别贸易静态利益与贸易动态利益的不同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以中国为例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特点及历史性作用的基础上,把握改革开放以 来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成效,并进一步掌握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成果 与方向。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重点】 对外贸易体制的含义,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中国对外 贸易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体制概述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 三、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 第二节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 二、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 第三节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路径的特点 、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成效 第四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第5页共14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学出版社,2002 年。 2、周泽喜,《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 年。 3、陈国宏,《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4、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年。 【作业练习】 1、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何在? 2、技术进步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 3、说明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4、中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阐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对外贸易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6、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区别贸易静态利益与贸易动态利益的不同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8、以中国为例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特点及历史性作用的基础上,把握改革开放以 来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成效,并进一步掌握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成果 与方向。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重点】 对外贸易体制的含义,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中国对外 贸易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体制概述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征 三、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 二、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 第三节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路径的特点 二、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成效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第 5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