裢贵华经将贸墨去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五章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中国运用立法手 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 易立法概况,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一、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二、对外贸易立法渊源 三、对外贸易基本法 四、货物贸易管理立法 五、技术贸易管理立法 六、服务贸易管理立法 第一节 对外贸易立法概述 一、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外贸立法管理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 一种手段。它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 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一)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其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要求 加强外贸立法管理,将外贸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 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面对成分复杂的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需要用法律规范来明确企业的行为准则, 维护对外贸易市场秩序,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保障企 业的合法权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中国必须建立以法律手段为基础、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 政手段为辅的对外贸易管理模式,但经济手段的有效运用需要法律手段来保障,行政手段 的合理运用也需要以法律、法规为准则。 (二)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其前提条件是要遵 守国际经济秩序,按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使中国外贸管理、经营方式尽 快与国际贸易规范接轨。 2、世贸组织规则作为国际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各成员方进行国际经济 贸易往来必须遵守的规则。因此,中国不仅需要建立健全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入世承诺相匹 配的外贸法律体系,而且还要增强法律制度的透明度,使对外贸易管理步入全面的法制化 第1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五章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中国运用立法手 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 易立法概况,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一、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二、对外贸易立法渊源 三、对外贸易基本法 四、货物贸易管理立法 五、技术贸易管理立法 六、服务贸易管理立法 第一节 对外贸易立法概述 一、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外贸立法管理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 一种手段。它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 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一)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其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要求 加强外贸立法管理,将外贸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 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面对成分复杂的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需要用法律规范来明确企业的行为准则, 维护对外贸易市场秩序,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保障企 业的合法权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中国必须建立以法律手段为基础、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 政手段为辅的对外贸易管理模式,但经济手段的有效运用需要法律手段来保障,行政手段 的合理运用也需要以法律、法规为准则。 (二)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其前提条件是要遵 守国际经济秩序,按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使中国外贸管理、经营方式尽 快与国际贸易规范接轨。 2、世贸组织规则作为国际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成员方进行国际经济 贸易往来必须遵守的规则。因此,中国不仅需要建立健全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入世承诺相匹 配的外贸法律体系,而且还要增强法律制度的透明度,使对外贸易管理步入全面的法制化 第 1 页 共 16 页
莲剥4将发多大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轨道。 (三)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国际贸易直接关系到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必须通 过外贸立法来规定保护本国利益的措施与手段,使其在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中,能够有理、 有利、有节地同一些国家的歧视性贸易措施和损害民族经济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斗争,用法 律手段保护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2、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反倾销调查和国外产品的低价倾销,除了坚持与国际贸易保 护主义和对华歧视进行必要的斗争之外,从现实解决问题或者缓解问题的角度看,中国必 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依法参与竞争,才是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最为可行的对策。 三、外贸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1949年至1977年 1、1950年至1956年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等30多项法律法规, 涉及了进出口、海关、商检、外汇、仲裁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法 律体系。 2、1957年至1977年,由于国家外贸计划和行政命令对控制外贸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并行使了带有法律性质的职能,再加上“文革”十年动乱对外贸管理制度的冲击和破坏, 使我国外贸立法受到严重影响,法律手段在外贸管理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1978年至1991年 1、立法情况 1978年至1991年,颁布的主要外贸法律法规有:《涉外经济合同法》、《海关法》、《进 出口商品检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出口货 物原产地规则》、《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等。 2、立法特点 围绕恢复和新建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规:规范市场主体 和市场行为的新法规数量明显增加:除了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立法之外,还相继颁布了 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多项法规:但这些法规、规章过于分散,缺乏系统,缺乏透明度, 在很多方面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色彩。 (三)1992年至2000年 1、立法情况 1992年至2000年,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的外经贸法律、法规共700多项,包括《对 外贸易法》、《合同法》、《公司法》、《票据法》、《仲裁法》、《海商法》、《进口商品经营管 理暂行办法》、《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技术引进和设备管 理规定》、《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 2、立法特点 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立法体系,法律法规实体和程序规范更加 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加注意与国际经济条约、规则和惯例相衔接。另外,从立 法数量、范围、内容、等级和水平方面,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随着外贸立法的不断 完善,外贸宏观调控正从行政直接控制为主转向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为主的轨道。 (四)2001年入世后至今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承诺:“将通过修改现行法规和制定新法 第2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轨道。 (三)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国际贸易直接关系到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必须通 过外贸立法来规定保护本国利益的措施与手段,使其在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中,能够有理、 有利、有节地同一些国家的歧视性贸易措施和损害民族经济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斗争,用法 律手段保护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2、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反倾销调查和国外产品的低价倾销,除了坚持与国际贸易保 护主义和对华歧视进行必要的斗争之外,从现实解决问题或者缓解问题的角度看,中国必 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依法参与竞争,才是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最为可行的对策。 三、外贸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1949 年至 1977 年 1、1950 年至 1956 年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等 30 多项法律法规, 涉及了进出口、海关、商检、外汇、仲裁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法 律体系。 2、1957 年至 1977 年,由于国家外贸计划和行政命令对控制外贸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并行使了带有法律性质的职能,再加上“文革”十年动乱对外贸管理制度的冲击和破坏, 使我国外贸立法受到严重影响,法律手段在外贸管理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1978 年至 1991 年 1、立法情况 1978 年至 1991 年,颁布的主要外贸法律法规有:《涉外经济合同法》、《海关法》、《进 出口商品检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出口货 物原产地规则》、《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等。 2、立法特点 围绕恢复和新建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规;规范市场主体 和市场行为的新法规数量明显增加;除了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立法之外,还相继颁布了 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多项法规;但这些法规、规章过于分散,缺乏系统,缺乏透明度, 在很多方面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色彩。 (三)1992 年至 2000 年 1、立法情况 1992 年至 2000 年,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的外经贸法律、法规共 700 多项,包括《对 外贸易法》、《合同法》、《公司法》、《票据法》、《仲裁法》、《海商法》、《进口商品经营管 理暂行办法》、《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技术引进和设备管 理规定》、《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 2、立法特点 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立法体系,法律法规实体和程序规范更加 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加注意与国际经济条约、规则和惯例相衔接。另外,从立 法数量、范围、内容、等级和水平方面,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随着外贸立法的不断 完善,外贸宏观调控正从行政直接控制为主转向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为主的轨道。 (四)2001 年入世后至今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承诺:“将通过修改现行法规和制定新法 第 2 页 共 16 页
碰男华经海贸多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的方式,全面履行世贸组织协定的义务。”因此,入世前后,中国针对外贸法制建设制 定了详细的废、改、立计划,并确定了各项计划完成的具体时间表。 1、外经贸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中国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在法制统一、非歧视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对与世贸组 织规则和中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 清理。 2、抓紧进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定 中国各级立法机构在对有关外经贸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进行法 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和制定工作。 3、进一步提高外经贸立法的透明度 凡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 施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国均在指定的官方刊物上公布。 三、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由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两部分组成。国内法渊源包括宪 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法渊源包括我国缔结与参加的国际条约和我国 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 图5一1: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结构图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 国内法渊源 国际法渊源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 国际惯例 法律 双边国际条约 行政法规 多边国际条约 地方性法规 (一)国内法渊源 对外贸易的国内法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调整对外贸易关系 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 1、宪法 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明确规定了对外贸易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根据,对外贸立法 第3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的方式,全面履行世贸组织协定的义务。”因此,入世前后,中国针对外贸法制建设制 定了详细的废、改、立计划,并确定了各项计划完成的具体时间表。 1、外经贸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中国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在法制统一、非歧视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对与世贸组 织规则和中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 清理。 2、抓紧进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定 中国各级立法机构在对有关外经贸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进行法 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和制定工作。 3、进一步提高外经贸立法的透明度 凡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 施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国均在指定的官方刊物上公布。 三、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由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两部分组成。国内法渊源包括宪 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法渊源包括我国缔结与参加的国际条约和我国 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 图 5—1: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结构图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 国内法渊源 国际法渊源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 国际惯例 法律 双边国际条约 行政法规 多边国际条约 地方性法规 (一)国内法渊源 对外贸易的国内法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调整对外贸易关系 的各 最高权力机关依据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 具有 类规范性法律文件。 1、宪法 宪法是国家 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明确规定了对外贸易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根据,对外贸立法 第 3 页 共 16 页
链喇4经降餐多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2、法律 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基本法律。在对外贸易法的渊源中, 除宪法外,法律居主导地位。包括专门性的外贸法律和非专门性的涉外经济法律中有关对 外贸易的规定。 3、行政法规 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根据宪法、法律制定颁布的有关对外贸易 活动的条例、规定、实施细则、办法等。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4、地方性规章 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或人民政府制定的调整本地区对外贸易关系的区域性法规。其只要不与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相抵触,在所辖区域内具有规范性效力。 (二)国际法渊源 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建设,除了进行大量的国内立法外,还认真研究和积极参加国际条 约,承认所能接受的国际惯例。 1、缔结和参加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各国之间缔结的、规定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权力、义务的 书面协议。 条约分为两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条约和多国之间缔结的多边条约。 2、承认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家之间相互贸易交往中,当事人经常引用、用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 力义务关系的规则。 中国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原则是:具有经济内容并为中国所承认的国际惯例,在有关 国际条约和中国经济法律没有规定或允许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被适用。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于1994年5月12日八届人 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 次会议于2004年4月6日通过外贸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外贸法》于2004年7月1 日起施行。 一、《外贸法》的立法宗旨 (一)为了扩大对外开放 (二)发展对外贸易 (三)护对外贸易秩序 (四)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新《外贸法》由11章77条组成,包括总则、对外贸易经营者、货物进出口与技术 进出口、国际服务贸易、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调 第4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2、法律 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基本法律。在对外贸易法的渊源中, 除宪 机关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根据宪法、法律制定颁布的有关对外贸易 活动 直辖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或人 设,除了进行大量的国内立法外,还认真研究和积极参加国际条 约, 、规定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权力、义务的 书面 两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条约和多国之间缔结的多边条约。 相互贸易交往中,当事人经常引用、用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 力义 惯例的原则是:具有经济内容并为中国所承认的国际惯例,在有关 国际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于 1994 年 5 月 12 日八届人 大常 、《外贸法》的立法宗旨 者的合法权益 、《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则、对外贸易经营者、货物进出口与技术 进出 法外,法律居主导地位。包括专门性的外贸法律和非专门性的涉外经济法律中有关对 外贸易的规定。 3、行政法规 指国家最高行政 的条例、规定、实施细则、办法等。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4、地方性规章 指各省、自治区、 民政府制定的调整本地区对外贸易关系的区域性法规。其只要不与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相抵触,在所辖区域内具有规范性效力。 (二)国际法渊源 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建 承认所能接受的国际惯例。 1、缔结和参加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各国之间缔结的 协议。 条约分为 2、承认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家之间 务关系的规则。 中国适用国际贸易 条约和中国经济法律没有规定或允许适用的情况下,可以被适用。 委会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 1994年7月1 日正式实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 次会议于 2004年4月6 日通过外贸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外贸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一 (一)为了扩大对外开放 (二)发展对外贸易 (三)护对外贸易秩序 (四)保护对外贸易经营 (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新《外贸法》由 11 章 77 条组成,包括总 口、国际服务贸易、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调 第 4 页 共 16 页
碰男华经海贸多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查、对外贸易救济、对外贸易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 《外贸法》主要规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制度和基本贸易 行为(具体见表5-1)。 表5一1:《对外贸易法》的主要内容 序号 标题 主要内容 第一章(含七条) 总则 立法宗旨 对外贸易制度的基本特征 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调整的法律关系的范围 第二章(含六条) 对外贸易经营者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主体资格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含十条) 货物进出口与 货物与技术进出口原则 技术进出口 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与方式 限制或禁止进出口货物与技术的范围 第四章(含五条) 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 限制或禁止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 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第五章(含三条) 与对外贸易有关 对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权知识产权的 的知识产权保护 货物进出口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 利,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在国外的保护作 了规定 第六章(含五条) 对外贸易秩序 对外贸易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规 范 第七章(含三条) 对外贸易调查 对外贸易调查的范围 对外贸易调查的程序 第八章(含十 对外贸易救济 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 条) 济制度作了较系统的规定 第九章(含九条) 对外贸易促进 对外贸易促进措施 对外贸易促进组织及其行为规范 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扶持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不发 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 第十章(含七条) 法律责任 规定通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从业禁 止等多种手段,对对外贸易违法行为以 及对外贸易中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进行 处罚 第十一章(含四 附则 明确特殊商品进出口管理按另行规定 条) 边境贸易灵活优惠的特殊原则 对单独关税区的非适用性 该法的生效日期 三、《外贸法》的基本原则 第5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查、对外贸易救济、对外贸易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 《外贸法》主要规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制度和基本贸易 行为 5—1:《对外贸易法》的主要内容 序号 (具体见表 5-1)。 表 标题 主要内容 第一章(含七条) 立法宗旨 度的基本特征 总则 对外贸易制 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调整的法律关系的范围 第二章(含六条) 对外贸易经营者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主体资格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含十条) 货物进出口与 技术进出口 度与方式 货物与技术进出口原则 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管理制 限制或禁止进出口货物与技术的范围 第四章(含五条) 国际服务贸易 范围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 限制或禁止国际服务贸易的 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第五章(含三条) 与对外贸易有关 权的 的知识产权保护 对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权知识产 货物进出口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 利,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在国外的保护作 了规定 第六章(含五条) 对外贸易秩序 对外贸易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规 范 第七章(含三条) 对外贸易调查 对外贸易调查的范围 对外贸易调查的程序 第八章(含十一 对外贸易救济 障措施等贸易救 条) 对反倾销、反补贴、保 济制度作了较系统的规定 第九章(含九条) 对外贸易促进 其行为规范 发 对外贸易促进措施 对外贸易促进组织及 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扶持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不 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 第十章(含七条) 法律责任 规定通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从业禁 止等多种手段,对对外贸易违法行为以 及对外贸易中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进行 处罚 第十一章(含四 附则 商品进出口管理按另行规定 条) 明确特殊 边境贸易灵活优惠的特殊原则 对单独关税区的非适用性 该法的生效日期 三、《外贸法》的基本原则 第 5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