裢勇经降发多大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 出口品 进口替代品 资本k(美元) 2550780 3091339 劳动力L(工年) 812313 170004 资本劳动力(KL) 13.911 18.185 3、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 集程度(约高出30%),因而得出与要素禀赋论相反的结论。 4、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其他经济学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格局的类似研究,以检验要 素禀赋论,结果发现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着这个谜。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分工理论 以国际分工理论为理论依据,阐明发展国际贸易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国家间的劳动分工。 (二)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分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分 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必要的前提。 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从而从不同角度推动 国际分工向前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6-17世纪,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有了简单的机器生产,人类社会进入资本 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状态,即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最初的国际分工。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人类历史上进行了第 一次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就把销售工业品和输出原料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卷 入到国际分工之中了。作为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是:主要表现为工业国和农业国之 间的分工,而且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3)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以电器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电 动机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垄断 代替了自由竞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的分工日益加深: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主导地位:国际分工的中心从英国 变为一组国家,经济部门之间分工占主导地位:形成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二次大战后,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以电子工业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迅 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主导 第6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 年) 出口品 进口替代品 资本 k(美元) 2550780 3091339 劳动力 L(工/年) 812313 170004 资本/劳动力(K/L) 13.911 18.185 3、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 集程度(约高出 30%),因而得出与要素禀赋论相反的结论。 4、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其他经济学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格局的类似研究,以检验要 素禀赋论,结果发现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着这个谜。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分工理论 以国际分工理论为理论依据,阐明发展国际贸易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国家间的劳动分工。 (二)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分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分 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必要的前提。 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从而从不同角度推动 国际分工向前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6-17 世纪,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有了简单的机器生产,人类社会进入资本 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状态,即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最初的国际分工。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人类历史上进行了第 一次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就把销售工业品和输出原料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卷 入到国际分工之中了。作为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是:主要表现为工业国和农业国之 间的分工,而且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3)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段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以电器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电 动机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垄断 代替了自由竞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的分工日益加深;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主导地位;国际分工的中心从英国 变为一组国家,经济部门之间分工占主导地位;形成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二次大战后,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以电子工业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迅 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主导 第 6 页 共 16 页
链喇卧海贸多大孝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地位:部门内部、企业内部分工的趋势加强;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发 生变化:国际分工的形式出现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无 形的服务业领域扩展: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2、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带来世界市场的 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工业国 与工业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第三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部门内部的分工,使国际交换不 仅成为可能,而且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2)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国际分工的重要影响 二次战后,伴随着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新部门、新行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国际 分工向多层次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中间 性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 ②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③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 越重要的地位。 ④国际贸易领域扩大,己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为包括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三大 贸易领域。 ⑤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从一般贸易发展为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3、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而且 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 (三)中国利用国际分工理论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既然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可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而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就应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 对外贸易,以加速经济的发展。 2、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应遵循的原则 在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格局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发展 对外贸易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和符合国情等原则,以最大限度 抵消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剥削性、不平等性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二、国际价值理论 从国际贸易可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实现互利的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必 要性。 (一)国际价值的含义 国际价值,即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它 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消耗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二)国际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的,而国际价值是 第7页共1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地位;部门内部、企业内部分工的趋势加强;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发 生变化;国际分工的形式出现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无 形的服务业领域扩展;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2、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国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带来世界市场的 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工业国 与工业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第三次产业革命后形成的部门内部的分工,使国际交换不 仅成为可能,而且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2)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国际分工的重要影响 二次战后,伴随着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新部门、新行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国际 分工向多层次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中间 性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 ②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③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 越重要的地位。 ④国际贸易领域扩大,已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为包括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三大 贸易领域。 ⑤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从一般贸易发展为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3、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而且 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 (三)中国利用国际分工理论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既然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可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而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就应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 对外贸易,以加速经济的发展。 2、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应遵循的原则 在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格局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发展 对外贸易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和符合国情等原则,以最大限度 抵消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剥削性、不平等性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二、国际价值理论 从国际贸易可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实现互利的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必 要性。 (一)国际价值的含义 国际价值,即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它 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消耗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二)国际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的,而国际价值是 第 7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