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授课对象: 总学时: 选用教材: 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时间: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授课对象: 总学时: 选用教材: 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时间: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周 单元 教材内容 第衬四草静脉缩液写致徐或解: (章、节) 液的原理 第二节静脉输液法 采 的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 卜液原则 的操作方法 重 重点难点 用公式计算输液速度和时间 2.补液原则 3.独立完成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术的操作 4,正确识别和处理输液中的常见故障 难点: 难点:窑闭式静脉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教学过程 教字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第十四童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静脉输液法 提 静脉输液的目的 讲解 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讨论 三、补液原则 录像播放 四、常用静脉输液技术 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参 复习:1.静脉输液的目的有哪些? 考文款 2.简述补液原则。 3.简述输液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故障?应如何处理? 预习:1.输液反应及护理 2.输液微粒污染 3.输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L,新编护理学基础(新版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姜安丽 2.基础护理学(第5版)主编:李小寒 3护理学综合实验主编姜小鹰 静脉输液是临床快速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静脉输液中护士承担者 重要的职贵,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课后小结 补液原则,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术的操作,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 的治疗,早日康复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周 )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 血法 第一节 静脉输液法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了解: 静脉输液的原理 熟悉: 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 及作用 掌握: 1、补液原则 2、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3、输液故障排除 重点难点 重点: 1.运用公式计算输液速度和时间 2.补液原则 3.独立完成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术的操作 4.正确识别和处理输液中的常见故障 难点: 难点:密闭式静脉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第一节 静脉输液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三、补液原则 四、常用静脉输液技术 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多媒体教学 提问 讲解 讨论 录像播放 作业和 学生学习参 考文献 作业: 复习:1.静脉输液的目的有哪些? 2.简述补液原则。 3.简述输液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故障?应如何处理? 预习:1.输液反应及护理 2.输液微粒污染 3.输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编护理学基础(新版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姜安丽 2.基础护理学(第 5 版)主编:李小寒 3.护理学综合实验主编 姜小鹰 课后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快速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静脉输液中护士承担着 重要的职责,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补液原则,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术的操作,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 的治疗,早日康复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第一节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概念: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 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病人,李某,女,3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医嘱:0.9% 氯化钠250m1,青霉素4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次。 请思考: 1.该病人为什么要输液? 2.如何为病人正确实施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喝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二、常用溶液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分子小,血管内停留时间短,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纠正体内电解 质失调 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热量 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提高血浆渗透压,清除水肿 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二)胶体溶液 分子大,时间长,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提升血压 右旋糖肝:「中分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容量 低分子改善微循环、抗血栓 ,代血浆:增加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急性大出血时与全血共用 血液制品:5%清蛋白和血浆蛋白,减轻组织水肿 (三)静脉营养液
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第一节 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概念: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 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病人,李某,女,30 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医嘱:0.9% 氯化钠 250ml,青霉素 400 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 2 次。 请思考: 1.该病人为什么要输液? 2.如何为病人正确实施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喝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二、常用溶液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分子小,血管内停留时间短,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纠正体内电解 质失调 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热量 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提高血浆渗透压,消除水肿 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二)胶体溶液 分子大,时间长,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提升血压 右旋糖酐:中分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容量; 低分子改善微循环、抗血栓 代血浆:增加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急性大出血时与全血共用 血液制品:5%清蛋白和血浆蛋白,减轻组织水肿 (三)静脉营养液
供给热能,维持正氨平衡 三、补液原则 (一)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二)先快后慢 中、重度失水,一般在输液开始的4~8小时内输入补液总量的1/3~ 12,余量在24~48小时内补足。 (三)宁少勿多 当每小时尿量在30~40ml、尿比重在1.018时,一般表示补液量恰当 (四)补钾四不宜 不宜过早,输液后见尿补钾,当尿量增加到每小时30ml时,应予补钾: 不宜过浓,静脉滴注液含钾不超过0.3%: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 5g,小儿每日0.1~0.3kg体重:不直过快,不超过20mmol/小时。 四、常用静脉输液技术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目的】 同静脉输液目的 【评估】 1.病人生理状况:年龄、病情、心肺功能、肢体活动度、意识状态等 2。病人心里状态及认知程度:病人情绪反应、心理需求、配合程度。 3。病人穿刺部位皮肤及静脉状况: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 皮疹、感染以及静脉的解剖位置、充盈程度、管壁弹性及滑动度。 4。用药史、过敏史等 【计划】做好四个准备: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3.病人准备 4.环境准备 【实施】操作流程 密闭式输液法: 核对检查→准备药液一贴输液贴、加药一插输液器→核对解释→挂瓶
供给热能,维持正氮平衡 三、补液原则 (一)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二)先快后慢 中、重度失水,一般在输液开始的 4~8 小时内输入补液总量的 1/3~ 1/2,余量在 24~48 小时内补足。 (三)宁少勿多 当每小时尿量在 30~40ml、尿比重在 1.018 时,一般表示补液量恰当。 (四)补钾四不宜 不宜过早,输液后见尿补钾,当尿量增加到每小时 30ml 时,应予补钾; 不宜过浓,静脉滴注液含钾不超过 0.3%;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 5g,小儿每日 0.1~0.3/kg 体重;不宜过快,不超过 20mmol/小时。 四、常用静脉输液技术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目的】 同静脉输液目的 【评估】 1.病人生理状况:年龄、病情、心肺功能、肢体活动度、意识状态等。 2. 病人心里状态及认知程度:病人情绪反应、心理需求、配合程度。 3. 病人穿刺部位皮肤及静脉状况: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 皮疹、感染以及静脉的解剖位置、充盈程度、管壁弹性及滑动度。 4. 用药史、过敏史等 【计划】做好四个准备: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3.病人准备 4. 环境准备 【实施】操作流程 密闭式输液法: 核对检查→-准备药液→贴输液贴、加药→插输液器→核对解释→挂瓶
排气一选择静脉一再次排气、核对一穿刺固定一调节滴速一整理、再 次核对→挂观察记录卡一告知注意事项一巡视观察→更换药液→按压 拔针一整理记录 静脉留置输液法: 核对检查→准备药液一贴输液贴、加药一插输液器一→核对解释→挂瓶 排气一连接留置针一取体位、选静脉一消毒皮肤一再次排气、核对一 穿刺、周定一调节滴速一整理、再次核对一挂观察记录卡一告知注忘 事项一巡视观察一拔针封管一再次输液一停止输液一整理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 2,选择静脉时应避开关节和静脉瓣,选择粗直、弹性好及相对周定的 血管。 3.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进行 静脉穿刺输液,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再输入药物 4.移动患者、为患者更衣或执行其它护理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穿刺部 位,防止过分的牵拉,导致针头脱出。 5.不可从静脉输液的肢体采取血液标本或测量血压。 6.对婴幼儿、小儿应选用头皮静脉:成人昏迷以及其它不合作的患者 必要时可用绷带或夹板加以固定。 7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溶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出针头,严防造成空 气栓塞。 8.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志者局部及 全身反应,及时发现输液故障或输液反应给予及时处理。 9.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10。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静脉 置针一般可保留3一5天,最好不超过7天,如疑有污染、出现并发症 时,应立即拔除。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嘱患者在不进行输液时, 也应避免肢体下垂。 【评价】
排气→选择静脉→再次排气、核对→穿刺固定→调节滴速→整理、再 次核对→挂观察记录卡→告知注意事项→巡视观察→更换药液→按压 拔针→整理记录 静脉留置输液法: 核对检查→-准备药液→贴输液贴、加药→插输液器→核对解释→挂瓶 排气→连接留置针→取体位、选静脉→消毒皮肤→再次排气、核对→ 穿刺、固定→调节滴速→整理、再次核对→挂观察记录卡→告知注意 事项→巡视观察→拔针封管→再次输液→停止输液→整理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 2.选择静脉时应避开关节和静脉瓣,选择粗直、弹性好及相对固定的 血管。 3.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进行 静脉穿刺输液,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再输入药物。 4.移动患者、为患者更衣或执行其它护理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穿刺部 位,防止过分的牵拉,导致针头脱出。 5.不可从静脉输液的肢体采取血液标本或测量血压。 6.对婴幼儿、小儿应选用头皮静脉;成人昏迷以及其它不合作的患者, 必要时可用绷带或夹板加以固定。 7.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溶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出针头,严防造成空 气栓塞。 8.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 全身反应,及时发现输液故障或输液反应给予及时处理。 9. 需 24 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10.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静脉留 置针一般可保留 3~5 天,最好不超过 7 天,如疑有污染、出现并发症 时,应立即拔除。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嘱患者在不进行输液时, 也应避免肢体下垂。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