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封皮)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总学时:选用教材:教师姓名及职称:授课时间: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授课对象: 总学时: 选用教材: 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时间: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日(周)授课时间:月单元年教材内容第十三章药物过敏「教学任务或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章、节)试验教学目标第一节青霉素过敏熟悉:青霉素试液的配置试验浓度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措施、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重点: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措施、重点难点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难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方法教学内容案例导课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应用多媒体课件胡批烤二、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三、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四、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作业和作业:学生学习参叙述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考文献2.如何配制青霉素过敏试验药液?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有哪些方法?4.叙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参考文献:1.新编护理学基础(新版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姜安丽2.基础护理学(第5版)主编:李小寒本节的主要的学习内容是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课后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主要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措施、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周 )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 试验 第一节 青霉素过敏 试验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 原因 熟悉:青霉素试液的配置 浓度 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 制方法、预防青霉素过敏 反应的措施、过敏反应的 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 休克的急救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措施、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难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第一节 青霉素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二、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 三、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四、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案例导课 应用多媒体课件 讲述 提问 讨论 小结 作业和 学生学习参 考文献 作业: 1. 叙述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 2. 如何配制青霉素过敏试验药液?。 3. 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有哪些方法? 4. 叙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新编护理学基础(新版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姜安丽 2.基础护理学(第 5 版) 主编:李小寒 课后小结 本节的主要的学习内容是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试 验法、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主要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预防青 霉素过敏反应的措施、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的急救措施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过敏性体质的人在使用某些高致敏性药物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小且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却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其发生率在各种抗生素中最高,约占3%~6%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是抗体(IgE,IgG,IgM或IgA)或是补体介导的免疫细胞致敏。当再次应用同类药物时,使致敏细胞上脱颗粒释放出活性介质,引起过敏反应。二、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一)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多发生在注射后5~20min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也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或初次肌内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率为5~10/10万特点: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且发病有明显个体差异。1.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的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2.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脉搏细弱,血压下降。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前两种系统病症导致的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4.皮肤及其他过敏反应表现由于组织胺等物质所致,表现为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等。在上述症状中常以呼吸道阻塞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现,故必须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第十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 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过敏性体质的人在使用某些高致 敏性药物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第一节 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 小且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却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其发生率在 各种抗生素中最高,约占 3%~6%。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是抗体(IgE, IgG,IgM 或 IgA)或是补体介导的免疫细 胞致敏。当再次应用同类药物时,使致敏细胞上脱颗粒释放 出活性介质,引起过敏反应。 二、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 I 型变态反应,多发生在注射后 5~ 20min 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也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 或初次肌内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 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率为 5 ~10/10 万。 特点: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通常不遗留组织损 伤,且发病有明显个体差异。 1.呼吸系统症状 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 引起的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 2.循环系统症状 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 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前两种系统病症导致的脑组 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及其他过敏反应表现 由于组织胺等物质所致, 表现为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等。 在上述症状中常以呼吸道阻塞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 现,故必须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也可气管内给药,直至患者脱离危险。病儿剂量酌减。3.对症处理1.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的症状。呼吸抑制时,肌内注射可拉明(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引起室息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按医嘱给药。①抗过敏: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溶液300~500ml静脉滴注,②改善微循环: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以使血压回升。3.如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实施体外心脏按压及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四)针灸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穴,行强刺激。(五)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不断评价病情动态,治疗与护理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患者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二)血清病型反应用药后7~12天内出现,和血清病相似: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大,腹痛。(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皮疹严重者可发生剥脱1.皮肤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 0.1%盐酸肾上腺素 1ml,如症状不缓解 可每隔 30min 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 0.5ml,也可气管内给药, 直至患者脱离危险。病儿剂量酌减。 3.对症处理 1.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的症状。呼吸抑制时,肌内 注射可拉明(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 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引 起窒息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按医嘱给药。①抗过敏: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 25~50mg 或苯海拉明 40mg。地塞米松 5mg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塞米 松 5~10mg 或氢化可的松 200mg 加 5~10%葡萄糖溶液 300~500ml 静脉滴注,②改善微循环:静脉注射 10%葡萄糖溶 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 间羟胺等以使血压回升。 3.如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实施体外心脏按 压及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 (四)针灸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穴, 行强刺激。 (五)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不断评价病情动态,治 疗与护理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患者未脱离危险期、 不宜搬动。 (二)血清病型反应 用药后 7~12 天内出现,和血清病相似:发热,关节肿痛, 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大,腹痛。 (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 表现为瘙痒、皮疹严重者可发生剥脱
性皮炎。 2.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也可引起过敏性 紫镀,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试验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包括药物、 食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史, 2.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3.患者在饥饿、剧烈运动或麻醉情况下不宜做过敏试验。 4.青霉素应现用现配 5.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三个环节:“药液配制、皮 内剂量、结果判断”。 6.两次注射时间不要相隔太近,以4一6小时为好。 7.严密观察患者,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min以防迟缓反 应的发生。 8.试验结果阳性的对策 四、青莓素过敏试验法 【目的】预防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提高用药安全性 【评估】 1.患者的“三史”(用药史、过敏史与家族史),如有青 霉素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 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过敏试验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 【计划】做好四个准备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
性皮炎。 2.呼吸系统过敏反应 可引起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 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也可引起过敏性 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试验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包括药物、 食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史。 2.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3.患者在饥饿、剧烈运动或麻醉情况下不宜做过敏试验。 4.青霉素应现用现配 5.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三个环节:“药液配制、皮 内剂量、结果判断”。 6.两次注射时间不要相隔太近,以 4—6 小时为好。 7.严密观察患者,首次注射后须观察 30min 以防迟缓反 应的发生。 8.试验结果阳性的对策 四、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目的】预防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提高用药安全性。 【评估】 1.患者的“三史”(用药史、过敏史与家族史),如有青 霉素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 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3. 向患者解释过敏试验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 点。 【计划】做好四个准备 1.护士准备 2.用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