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蒙山县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考前演练) (12分) 1、下列加点的子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卷帙(zhi) 晕车(yin 潜意识(qian) 煽风点火 (shan) B.偌大(nuo)症结( zheng)酵母菌(jido) 煊赫一时 an) C.笑靥(ye) 央浼(mian) 发横财(heng) 便宜行事 D.请帖(tie) 胡诌(zhou) 补给线(j) 笔恣肆(z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接连发生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国家经济已经临深履薄,走到了濒临崩溃的 危险边缘,当前,日本正面临着走出经济困境的巨大考验。 B.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凡为子女者都应该时时 刻刻牢记父母的大恩大德,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 C.阳春三月,阳光明媚,熏风习习,我们来到郊外,欣赏着桃红柳绿的美景, 所有的烦恼都付诸东流。 D.在第三产业技术革命大潮已经来临的时候,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机遇,掌握未 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核心,那么,世界科技中心向东方回归便倚马可待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城管局长用真诚之举换来了宽容,我们希望这不是一种公关策略,而是政府 部门重视和善待网络民意的体现,更希望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和义务。 B.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承前启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如果中国优 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损毁了,丢掉了,那我们就是一代罪人 C.这些图书自然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它们生动展 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而成为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从而具有特殊的 精神魅力。 D.德川时代的日本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其实是得益于中国 儒家仁爱观念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我甚至 能 清晰地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来自何处,某片最低沉的蛙声源于哪 里 ①于是蛙声、蝉声,蝉声、蛙声,彼此交错,互相铺垫 ②还是融合在众多熟悉或陌生的生命里 ③它们能让你从心灵深处生出一份依恋、感激和渴望走近的冲动 ④蝉也像与蛙事先沟通了似的,嘹亮地唱起了欢歌 ⑤我不知自己是置身于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①③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考前演练) 一、(12 分) 1、下列加点的子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卷帙(zhì) 晕车 (yùn) 潜意识(qiǎn) 煽风点火 (shān) B.偌大(nuò) 症结(zhēng) 酵母菌(jiào) 煊赫一时 (xuān) C.笑靥(yè) 央浼(miǎn) 发横财(hèng) 便宜行事 (biàn) D.请帖 (tiě) 胡诌(zhōu) 补给线(jǐ) 文 笔恣肆(z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接连发生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国家经济已经临深履薄,走到了濒临崩溃的 危险边缘,当前,日本正面临着走出经济困境的巨大考验。 B.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凡为子女者都应该时时 刻刻牢记父母的大恩大德,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 C.阳春三月,阳光明媚,熏风习习,我们来到郊外,欣赏着桃红柳绿的美景, 所有的烦恼都付诸东流。 D.在第三产业技术革命大潮已经来临的时候,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机遇,掌握未 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核心,那么,世界科技中心向东方回归便倚马可待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城管局长用真诚之举换来了宽容,我们希望这不是一种公关策略,而是政府 部门重视和善待网络民意的体现,更希望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和义务。 B.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承前启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如果中国优 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损毁了,丢掉了,那我们就是一代罪人。 C.这些图书自然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它们生动展 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而成为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从而具有特殊的 精神魅力。 D.德川时代的日本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其实是得益于中国 儒家仁爱观念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山下荷塘旁的洼地里的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的旋律,远远近近飘忽而来。我甚至 能 清晰地听出某片最大的蛙声来自何处,某片最低沉的蛙声源于哪 里。 , 。 , , 。 ① 于是蛙声、蝉声,蝉声、蛙声,彼此交错,互相铺垫 ② 还是融合在众多熟悉或陌生的生命里 ③ 它们能让你从心灵深处生出一份依恋、 感激和渴望走近的冲动 ④ 蝉也像与蛙事先沟通了似的,嘹亮地唱起了欢歌 ⑤ 我不知自己是置身于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中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山石、水体、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表现,故又称之为“假山”,它不仅师法自然,而且 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形神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计成在《园冶》中 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在扬州园林,就有用石象征四季的做 法,如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兀于硫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有万 物竟春之意趣。中国园林这种借山石抒发情趣的做法,可能是受绘画的启迪 山石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景素材,园林对石的运用是很有讲究的。古有“园可无山, 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请说,还有颇多关于庭园用石的记述,如宋徽 宗“爱石成霹”等,可见古人在庭园中对景石的钟爱.今天,园林用石尤厂,它能固萍 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磁,围池作栏,盎构卧地为座,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 喷水成景。 国园林刻意以石创造诗情画意。对于较小的庭院,通常以疏落有致的石块加之 玲珑俊秀的石峰来点缀空间。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即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 如《园林》所云:“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 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对 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便借山石将单一的大空间分隔 成若干个较小的空间。凡以山石分隔空间,通常都因山石无定形而使被分隔的空 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而以人工建筑为界面 来分隔的空间,则彼此泾渭分明。两者相比,前者似乎更能以不着痕迹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庭园景石造型,有法无式,变化百千,大致可分为两类 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虽只几分形似,但妙在神传,有若中国写意画,介 乎似与不似之间;后者仿作自然山体,讲究气势。 塑物型景石,其所选的石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 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江南庭园里珍贵的塑物型景石,均 是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景石的意境的,它置于庭中,往往就成了庭园的景观中心, 深化园意。不作为庭中观赏的孤赏石时,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廊侧、路端 景窗旁、水池边等,以作点缀 筑山型景石造景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山型,如砌筑山峰,一般成下小上大,似“有 飞舞势”之奇峰,如果要使峰筑得更奇、更险,常用岩、壁、峡、洞等手法去强 化。作峰还常与岭相辅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长鲸”的伏岭间,对比之 下,峰更峭,岭愈顺,逶迤起伏。 和西方相比,石头与中国园林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石头文化在中国园林文化中有 着广泛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境。 (摘编自杨文会《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一一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的审美 意境》) 5.下列关于“园林中的山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国园林刻意以石创造诗情画意。对于较小的庭院,通常以疏落有致的石块加之 玲珑俊秀的石峰来点缀空间。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即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 如《园林》所云:“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 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对 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便借山石将单一的大空间分隔 成若干个较小的空间。凡以山石分隔空间,通常都因山石无定形而使被分隔的空 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而以人工建筑为界面 来分隔的空间,则彼此泾渭分明。两者相比,前者似乎更能以不着痕迹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庭园景石造型,有法无式,变化百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 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虽只几分形似,但妙在神传,有若中国写意画,介 乎似与不似之间;后者仿作自然山体,讲究气势。 塑物型景石,其所选的石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 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江南庭园里珍贵的塑物型景石,均 是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景石的意境的,它置于庭中,往往就成了庭园的景观中心, 深化园意。不作为庭中观赏的孤赏石时,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廊侧、路端、 景窗旁、水池边等,以作点缀。 筑山型景石造景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山型,如砌筑山峰,一般成下小上大,似“有 飞舞势”之奇峰,如果要使峰筑得更奇、更险,常用岩、壁、峡、洞等手法去强 化。作峰还常与岭相辅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长鲸”的伏岭间,对比之 下,峰更峭,岭愈顺,逶迤起伏。 和西方相比,石头与中国园林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石头文化在中国园林文化中有 着广泛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境。 (摘编自杨文会《片山有致 寸石生情——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的 审美 意境》) 5.下列关于“园林中的山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山石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造景素材,可见其 在园林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B.园林中的山石又被称为“假山”,它不仅师法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 术创造,因而还能传情。 C.山石在园林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它能固岸、坚桥、作磴、围池作栏、立壁引 泉作瀑等,既可作庭园的点缀,又可作景观中心 D.山石、人工建筑在园林中都能用以分隔空间,虽然目的一样,但前者的分隔 效果更自然。 6.下列不能证明“中国园林刻意以石创造诗情画意”的一项是( A.计成在《园冶》中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说 B.在扬州园林,有用石象征四季的做法。如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突兀于疏 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 C.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的说法。 D.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桕,古梅, 美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石成为中国园林抒发情趣的形式,大概是受了绘画的影响。 B.塑物型景石造景不重形似,只重神似,酷似中国写意画。 C.塑山型景石造景非常注重山形,追求奇、险的效果,以气势取胜 D.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园林艺术不注重以山石作为造景素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诸将多遁 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日选将练兵,为复仇让。也先迫都城,请罢 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科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进都给事中。景泰元年,言:“流民杂 五方,其情不一。虽幸成编户,而斗争仇杀时时有之,宜专官绥抚。”又言:“畿 辅旱蝗相仍,请加宽恤。”帝多采纳。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盛以国用不足, 请籍其税佐军饷。皆从之。帝以兵革稍息,颇事宴游,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当是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请,多盛与林聪为首。廷臣议事,盛每先发 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然 物论皆推盛才。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 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 所,边塞益宁。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还改吏部。 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 切时计。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 东胜,徙民耕守。帝壮其议。八年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 徐廷璋详议。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 可轻议。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伺其惰归 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令彼反顾,内 外夹击,足以有功。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 竟无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见。年五十五卒,谥文
A.山石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造景素材,可见其 在园林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B.园林中的山石又被称为“假山”,它不仅师法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 术创造,因而还能传情。 C.山石在园林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它能固岸、坚桥、作磴、围池作栏、立壁引 泉作瀑等,既可作庭园的点缀,又可作景观中心。 D.山石、人工建筑在园林中都能用以分隔空间,虽然目的一样,但前者的分隔 效果更自然。 6.下列不能证明“中国园林刻意以石创造诗情画意”的一项是 ( ) A.计成在《园冶》中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说。 B.在扬州园林,有用石象征四季的做法。如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突兀于疏 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 C.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的说法。 D.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 美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石成为中国园林抒发情趣的形式, 大概是受了绘画的影响。 B.塑物型景石造景不重形似,只重神似,酷似中国写意画。 C.塑山型景石造景非常注重山形,追求奇、险的效果,以气势取胜。 D.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园林艺术不注重以山石作为造景素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 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也先迫都城,请罢 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科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进都给事中。景泰②元年,言:“流民杂 五方,其情不一。虽幸成编户,而斗争仇杀时时有之,宜专官绥抚。”又言:“畿 辅旱蝗相仍,请加宽恤。”帝多采纳。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盛以国用不足, 请籍其税佐军饷。皆从之。帝以兵革稍息,颇事宴游,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当是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请,多盛与林聪为首。廷臣议事,盛每先发 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 “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然 物论皆推盛才。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 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 所,边塞益宁。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还改吏部。 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 切时计。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 东胜,徙民耕守。帝壮其议。八年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 徐廷璋详议。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 可轻议。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伺其惰归 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令彼反顾,内 外夹击,足以有功。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 竟无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见。年五十五卒,谥文 庄
(节选自《明 史·列传第六十五》) 〔注〕①土木:即土木堡。明英宗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被元朝残余势力也先的大 军打败,明军全军覆灭,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随后,也先便大举入侵中 原,直逼北京。 ②景泰:英宗被俘后,景帝即位,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张:扩充 B.畿辅旱蝗相仍 仍:连 续 C.请籍其税佐军饷 籍:凭借 D.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报:上奏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叶盛“有卓见”的一组是 ①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②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 ③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 ④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 ⑤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 ⑥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 守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盛常常直言进谏,竭忠尽智。看到皇上因战事逐渐停息而经常进行宴饮游 乐,叶盛奏请皇上恢复午朝;后来还奏请皇上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他的意见皇 上大多采纳。 B.叶盛为官关注百姓的疾苦。针对复杂的流民情况,他建议派出专门的官员前 去安抚,还建议皇上对受灾的百姓宽免徭役加以救济 C.叶盛在军事方面也表现出突出才能。当也先大军逼近都城时,他为备战提出 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先撤兵后,他得到了晋升 D.叶盛的固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代李秉巡抚宣府时,积极推行劝商裕边、垦 边、积粟备荒等治边政策,使边塞日益安宁 第Ⅱ卷(非选 择题12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5分) 译 文: (2)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5分) 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节选自《明 史·列传第六十五》) 〔注〕①土木:即土木堡。明英宗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被元朝残余势力也先的大 军打败,明军全军覆灭,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随后,也先便大举入侵中 原,直逼北京。 ②景泰:英宗被俘后,景帝即位,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 张:扩充 B.畿辅旱蝗相仍 仍:连 续 C.请籍其税佐军饷 籍:凭借 D.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 报:上奏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叶盛“有卓见”的一组是 ( ) ① 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 ② 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 ③ 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 ④ 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 ⑤ 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 ⑥ 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 守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盛常常直言进谏,竭忠尽智。看到皇上因战事逐渐停息而经常进行宴饮游 乐,叶盛奏请皇上恢复午朝;后来还奏请皇上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他的意见皇 上大多采纳。 B.叶盛为官关注百姓的疾苦。针对复杂的流民情况,他建议派出专门的官员前 去安抚,还建议皇上对受灾的百姓宽免徭役加以救济 。 C.叶盛在军事方面也表现出突出才能。当也先大军逼近都城时,他为备战提出 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先撤兵后,他得到了晋升。 D.叶盛的固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代李秉巡抚宣府时,积极推行劝商裕边、垦 边、积粟备荒等治边政策,使边塞日益安宁。 第Ⅱ卷(非选 择题 120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4 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5 分) 译 文: (2)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5 分) 译 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分) (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 第一小题计分。)(5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 。(苏轼《赤 壁赋》) ,敫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 谢公宿处今尚 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告 子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苦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 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 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 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 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 分) 答: (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答,则按 第一小题计分。)(5 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 , 。(苏轼《赤 壁赋》) ,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 影, ,谢公宿处今尚 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告 子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苦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 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 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 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 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