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南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调研考试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蓬勃 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屈居于 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又重新振兴起来。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 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 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 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 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 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 曾经兴盛过的文体之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 归与昂扬。比如诗歌,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 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相呼应,诗歌创作转向伤时忧世,遗民诗人之呼 号、悲愤、砺志,其他诗人之徘徊观望,黍离之悲、沧桑之感,成为清代前期诗 的主旋律。清初诗从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有美 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审 美艺术的特征。可以说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 发扬 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井存、互渗的状态,斑驳陆离中闪 现出耀眼的光芒。如清初的小说从总体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拟话本小说结束了 改编旧故事的路子,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 人意识;讽世的气味加重了,却缺乏艺术的酿造,并且愈来愈趋向伦理道德的说 教。另一种情况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一些作家,如李渔 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故事情节演绎的是其超乎常人的为人处世的 经验和对人情世态的调侃,也就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议论 的成分增大了,作者的既定意向胜过并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长篇小说迈入个 人独创期,作品纷繁多样。有的是沿着晩明世情小说的路子,在醒世的旗号下展 示最世俗的人生图画,如《醒世姻缘传》颇为鲜活,叙写用民间口语,富有幽默 之趣;有的是就明代几部著名小说作续书以写心,境界不一,如陈忱的《水浒后 传》唤出水浒英雄进行抗金保宋的战斗,寄托了清初遗民的心迹,也给小说增添 了抒情性质。小说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需要,在众多作者或适俗或别出心裁的 创作中,终于有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了小说的文学特征,面对现实人生 将平凡的生活变成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于是吴敬梓创作了《儒林外 史》,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透露出时代的新信息。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文学类型杂,成就大,不但新兴的小说、戏曲蓬勃发展,元明以来已呈 弱势的诗、古文,甚至词、骈文也获得了大发展
广西梧州、南宁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调研考试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蓬勃 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屈居于 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又重新振兴起来。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 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 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 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 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 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 曾经兴盛过的文体之再度兴盛,实际上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 归与昂扬。比如诗歌,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之际,与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 学转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相呼应,诗歌创作转向伤时忧世,遗民诗人之呼 号、悲愤、砺志,其他诗人之徘徊观望,黍离之悲、沧桑之感,成为清代前期诗 的主旋律。清初诗从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有美 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审 美艺术的特征。可以说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 发扬。 清代文学也表现出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幷存、互渗的状态,斑驳陆离中闪 现出耀眼的光芒。如清初的小说从总体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拟话本小说结束了 改编旧故事的路子,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 人意识;讽世的气味加重了,却缺乏艺术的酿造,并且愈来愈趋向伦理道德的说 教。另一种情况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一些作家,如李渔 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故事情节演绎的是其超乎常人的为人处世的 经验和对人情世态的调侃,也就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和风格,议论 的成分增大了,作者的既定意向胜过并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长篇小说迈入个 人独创期,作品纷繁多样。有的是沿着晚明世情小说的路子,在醒世的旗号下展 示最世俗的人生图画,如《醒世姻缘传》颇为鲜活,叙写用民间口语,富有幽默 之趣;有的是就明代几部著名小说作续书以写心,境界不一,如陈忱的《水浒后 传》唤出水浒英雄进行抗金保宋的战斗,寄托了清初遗民的心迹,也给小说增添 了抒情性质。小说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需要,在众多作者或适俗或别出心裁的 创作中,终于有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了小说的文学特征,面对现实人生, 将平凡的生活变成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于是吴敬梓创作了《儒林外 史》,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透露出时代的新信息。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文学类型杂,成就大,不但新兴的小说、戏曲蓬勃发展,元明以来已呈 弱势的诗、古文,甚至词、骈文也获得了大发展
B.清代文学的集历代大成景象,尤其是曾经兴盛过的文体再度兴盛,实际上是 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振兴。 C.清代文学创作既有对前人的承袭效法,也有独辟蹊径和创新,许多作者达到 了很高的造诣,许多作品称得上珍品、传世之作 D.清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状态, 如小说就开始进入了文人或通俗或独特的独创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曾经有过影响的文学样式,在清代大都有着众多的作者,作品丰富, 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甚至包括其鼎盛时代。 B.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局势影响了清代诗歌,使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 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创作多伤时忧世 C.清代的拟话本小说更贴近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特点突出,但 缺乏艺术性,且有伦理道德说教的倾向。 D.一些文人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 模式和风格,作者的既定意向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是抒亡国之悲慨,这一点继承和发扬了缘事而发、有美 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 B.《醒世姻缘传》用民间口语写就,幽默风趣;《水浒后传》则有抒情性质, 这些创作说明了清代长篇小说迈入了个人独创期 C.吴敬梓《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红楼梦》将平凡的生活变成了真实而有审美 内蕴的小说世界,体现出小说的鲜明文学特征。 D.清代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中期以 后传统文体逐渐衰落,小说开始成为创作主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路铎,字宣叔,伯达子也。明昌三年,为左三部司正。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 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纵使分流, 以杀减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 参知政事杨伯通引用乡人李浩,铎劾奏:“伯通以公器结私恩,左司郎中贾益承 望风旨,不详检起复条例。”涉妄冒,大夫张玮抑之不行。上命贾铉诘问。张玮、 伯通待罪于家。贾铉奏:“近诏书诘问御史大夫张玮。玮言路铎尝禀会杨伯通私 用乡人李浩。玮以为弹绌大臣,须有阿曲实迹,恐所劾不当,台纲愈坏,令再体 察。贾益言除授皆宰执公议,奏禀,不见伯通私任形迹。”于是,诏责铎言事轻 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 顷之,迁侍御史,主奏事。监察御史姬端修以言事下吏,使御史台令史郭公仲达 意于大夫张玮及铎。张玮与铎奏事殿上,上问:“姬端修弹事尝申台官否?”对 曰:“尝来面议。”端修款伏乃云:“只曾与侍御私议,大夫不知也。”既而端 修杖七十收赎,公仲杖七十替罢。玮、铎坐奏事不实,皆解职。顷之,起为泰定 军节度副使。上谓宰臣曰:“凡言事者议及朕亦无妨,语涉宰相,间有憎嫌,何 以得进?”诏左司计铎资考至正五品,即除东平府治中。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 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
B.清代文学的集历代大成景象,尤其是曾经兴盛过的文体再度兴盛,实际上是 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振兴。 C.清代文学创作既有对前人的承袭效法,也有独辟蹊径和创新,许多作者达到 了很高的造诣,许多作品称得上珍品、传世之作。 D.清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状态, 如小说就开始进入了文人或通俗或独特的独创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曾经有过影响的文学样式,在清代大都有着众多的作者,作品丰富, 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甚至包括其鼎盛时代。 B.明清鼎革的社会动乱局势影响了清代诗歌,使学术文化思潮由空疏之心学转 向复古形态的经世致用之学,创作多伤时忧世。 C.清代的拟话本小说更贴近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特点突出,但 缺乏艺术性,且有伦理道德说教的倾向。 D.一些文人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更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改变了话本小说的叙事 模式和风格,作者的既定意向取代了生活的内在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是抒亡国之悲慨,这一点继承和发扬了缘事而发、有美 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 B.《醒世姻缘传》用民间口语写就,幽默风趣;《水浒后传》则有抒情性质, 这些创作说明了清代长篇小说迈入了个人独创期。 C.吴敬梓《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红楼梦》将平凡的生活变成了真实而有审美 内蕴的小说世界,体现出小说的鲜明文学特征。 D.清代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中期以 后传统文体逐渐衰落,小说开始成为创作主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路铎,字宣叔,伯达子也。明昌三年,为左三部司正。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 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纵使分流, 以杀减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 参知政事杨伯通引用乡人李浩,铎劾奏:“伯通以公器结私恩,左司郎中贾益承 望风旨,不详检起复条例。”涉妄冒,大夫张玮抑之不行。上命贾铉诘问。张玮、 伯通待罪于家。贾铉奏:“近诏书诘问御史大夫张玮。玮言路铎尝禀会杨伯通私 用乡人李浩。玮以为弹绌大臣,须有阿曲实迹,恐所劾不当,台纲愈坏,令再体 察。贾益言除授皆宰执公议,奏禀,不见伯通私任形迹。”于是,诏责铎言事轻 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 顷之,迁侍御史,主奏事。监察御史姬端修以言事下吏,使御史台令史郭公仲达 意于大夫张玮及铎。张玮与铎奏事殿上,上问:“姬端修弹事尝申台官否?”对 曰:“尝来面议。”端修款伏乃云:“只曾与侍御私议,大夫不知也。”既而端 修杖七十收赎,公仲杖七十替罢。玮、铎坐奏事不实,皆解职。顷之,起为泰定 军节度副使。上谓宰臣曰:“凡言事者议及朕亦无妨,语涉宰相,间有憎嫌,何 以得进?”诏左司计铎资考至正五品,即除东平府治中。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 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
善遍谕州郡使知之迁陕西路按察副使。坐以纠弹之官与京兆府宴饮,解职。泰和 六年,召为翰林待制兼知登闻鼓院,累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 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号《虚舟居士集》 (节选自《金史》列传卷三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训 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B.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 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C.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 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D.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 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昌三年”“和六年”是年号纪年,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尚书”是六部的长官,“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中央行政 机构。 C.“正五品”是封建时代官员的品级,多数朝代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 共十八级。 D.文中“除”指授予官职,“累除”指多次升迁官职;“迁”指官职由髙到低 变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路铎治理水患,方法得当。卢沟河水决堤,路铎提议从玄同口以下、丁村以 上不修复原堤.放任让它分开流走,来减退洪水势头,水患得以解决 B.路铎劾奏不当,被责轻率。杨伯通引进任用同乡遭路铎弹劾,但后经过调查, 不见杨伯通私自任用官吏的形迹,于是下诏责备路铎议论事情轻率。 C.路铎仕途坎坷,两被解职。一次因为姬端修被査办的交代与路铎的上奏不统 路铎被解职:后担仼陕西路按察副使又因和督察对象饮酒被解职 D.路铎正直不阿,为文尚奇。路铎一生为官,大多出任台谏官,有正直臣子的 风范,后来以身殉国,做文章崇尚奇异,诗篇温润精致,有诗集传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玮以为弹绌大臣,须有阿曲实迹,恐所劾不当 (2)凡言事者议及朕亦无妨,语涉宰相,间有憎嫌,何以得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百壶避韩候,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注】①青门:泛指京城东门。②北堂:母亲的居室,这里代指母亲。③扇枕: 子女孝亲。《东观记》载“黄香事亲,暑则扇枕,寒则以身温席
善遍谕州郡使知之迁陕西路按察副使。坐以纠弹之官与京兆府宴饮,解职。泰和 六年,召为翰林待制兼知登闻鼓院,累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 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号《虚舟居士集》 云。 (节选自《金史》列传卷三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训 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B.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 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C.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 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D.未几/景州阙刺史/尚书省已奏郭歧为之/诏特改铎为景州刺史/铎述十二 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昌三年”“ 和六年”是年号纪年,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尚书”是六部的长官,“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中央行政 机构。 C.“正五品”是封建时代官员的品级,多数朝代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 共十八级。 D.文中“除”指授予官职,“累除”指多次升迁官职;“迁”指官职由高到低 变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路铎治理水患,方法得当。卢沟河水决堤,路铎提议从玄同口以下、丁村以 上不修复原堤.放任让它分开流走,来减退洪水势头,水患得以解决。 B.路铎劾奏不当,被责轻率。杨伯通引进任用同乡遭路铎弹劾,但后经过调查, 不见杨伯通私自任用官吏的形迹,于是下诏责备路铎议论事情轻率。 C.路铎仕途坎坷,两被解职。一次因为姬端修被查办的交代与路铎的上奏不统 一,路铎被解职:后担任陕西路按察副使又因和督察对象饮酒被解职。 D.路铎正直不阿,为文尚奇。路铎一生为官,大多出任台谏官,有正直臣子的 风范,后来以身殉国,做文章崇尚奇异,诗篇温润精致,有诗集传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玮以为弹绌大臣,须有阿曲实迹,恐所劾不当。 (2)凡言事者议及朕亦无妨,语涉宰相,间有憎嫌,何以得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岑 参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百壶避韩候,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注】①青门:泛指京城东门。②北堂:母亲的居室,这里代指母亲。③扇枕: 子女孝亲。《东观记》载“黄香事亲,暑则扇枕,寒则以身温席
8.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诗题材相同,但 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之情 的词句是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松挂绝壁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 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分鱼 蒋先平 明天是元旦。上午,处长把办公室主任小王叫到办公室,说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 始了,你去买几条鱼,每人分两条,年年有余嘛 小王去了鱼市,挑了16条大小几乎一样的鲜鲤鱼,拉回了处里的仓库 小王戴上手套,拿着从鱼市要来的塑料袋在仓库里分起了鲜鱼。一个人两条大鲤 鱼,装好8袋以后,筐里竟然剩了一条 小王又仔细数了一遍,一共8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里都有两条鱼。 看来是在鱼市买鱼时自己多装了一条。 多出来的这条鱼分给谁呢? 把它装进处长的袋子里吧,处长是单位一把手,日夜为大家操劳,多分一条理所 当然。于是,小王随手把鱼放进了靠门口的第一个塑料袋里。 这些年处里分东西大伙养成了习惯,都知道从门口算起,打头的是处长的,后面 依次是副处长、综合科长、执法科长、办公室主任,最后面那三个依次是干事老 马、老李、小郑。 不行,中午下班,大伙都坐处里的这台通勤车,一看到处长的塑料袋里是三条鱼, 背后会议论领导多吃多占啊,这不是毁掉处长一向廉洁的美名吗? 还是给副处长吧。副处长在处里年纪最大,再有一年就退休了,人称老黄牛的副 处长不光能干,而且人品还特别好,这条鱼给他,大伙保准没有意见。 小王长舒了一口气,摘下眼镜擦了擦,盯着处长袋里的两条鱼和副处长袋里的三 条鱼看了一会,突然拍了一下脑门,小王啊小王,你咋这么糊涂呢,这鱼哪能这 样分呢? 单位加上临时工司机共9个人,虽然不大,可也是个处级单位啊。处长是单位的 一把手,哪能副手分的东西比一把手还多呢?这不是当着大伙的面给处长难堪 想着想着,小王的脸上冒汗了。心里说,幸亏及时纠正了错误,不然,这办公室 主任的工作还能干下去吗?
8.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与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诗题材相同,但 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之情 的词句是:“ , 。”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松挂绝壁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 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分 鱼 蒋先平 明天是元旦。上午,处长把办公室主任小王叫到办公室,说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 始了,你去买几条鱼,每人分两条,年年有余嘛。 小王去了鱼市,挑了 16 条大小几乎一样的鲜鲤鱼,拉回了处里的仓库。 小王戴上手套,拿着从鱼市要来的塑料袋在仓库里分起了鲜鱼。一个人两条大鲤 鱼,装好 8 袋以后,筐里竟然剩了一条。 小王又仔细数了一遍,一共 8 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里都有两条鱼。 看来是在鱼市买鱼时自己多装了一条。 多出来的这条鱼分给谁呢? 把它装进处长的袋子里吧,处长是单位一把手,日夜为大家操劳,多分一条理所 当然。于是,小王随手把鱼放进了靠门口的第一个塑料袋里。 这些年处里分东西大伙养成了习惯,都知道从门口算起,打头的是处长的,后面 依次是副处长、综合科长、执法科长、办公室主任,最后面那三个依次是干事老 马、老李、小郑。 不行,中午下班,大伙都坐处里的这台通勤车,一看到处长的塑料袋里是三条鱼, 背后会议论领导多吃多占啊,这不是毁掉处长一向廉洁的美名吗? 还是给副处长吧。副处长在处里年纪最大,再有一年就退休了,人称老黄牛的副 处长不光能干,而且人品还特别好,这条鱼给他,大伙保准没有意见。 小王长舒了一口气,摘下眼镜擦了擦,盯着处长袋里的两条鱼和副处长袋里的三 条鱼看了一会,突然拍了一下脑门,小王啊小王,你咋这么糊涂呢,这鱼哪能这 样分呢? 单位加上临时工司机共 9 个人,虽然不大,可也是个处级单位啊。处长是单位的 一把手,哪能副手分的东西比一把手还多呢?这不是当着大伙的面给处长难堪 吗? 想着想着,小王的脸上冒汗了。心里说,幸亏及时纠正了错误,不然,这办公室 主任的工作还能干下去吗?
小王把鱼从副处长的袋子里拎了出来。眼睛盯着剩下的那六个袋子,在地上反复 划起了圈。 处长、副处长如果不能分这条鱼,那么,这条鱼还是分给中层干部吧。现在,处 里算上自己有三名中层干部,这鱼应该给谁呢?我是办公室主任,负责分鱼,这 鱼断然不能装进自己的袋子里,我不能因为一条鱼毁了自己的名声 那就给综合科科长老姜,听说他老伴最爱吃鱼。 小王刚想把手中的鱼放在老姜的袋子里,突然又把鱼拎了回来。不行不行,平时 我总是喊老家同在一个村的姜科长二叔,其实,和他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不过 都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可同事们不知道啊,要是把鱼给了老姜,大伙儿会不会 说我分东西偏亲向友呢? 还是给执法科科长老邢吧。小王果断地把鱼扔到了老邢的袋子里。 听大伙说副处长还没有退休,老邢就惦记上这个位子了。我要是多给老邢一条鱼, 心思慎密的老邢咋想呢?不行,年底组织部来考察推荐副处长时,万一有人拿这 分鱼的事说老邢多拿多要,老邢一旦当不上副处长,把过错算到我头上,那可是 费力不讨好啊! 还是把这条鱼分给最基层的同志吧 小王把眼光转向了靠墙角的三个干事老马、老李、小郑的袋子上 老马和老李倚仗资格老、年纪大,对于提个一官半职早已抛在脑外,整天晚来早 走,工作应付了事。这样的职工再多给条鱼,这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小李倒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处里的工作他干了一大半,可小李分到单位才 年多,资历太浅,给他多分一条鱼难以服众啊! 这条鱼在小王手里成了烫手的山芋。 单位8名正式职工给谁都应该,但给谁又都不合适 干脆把这条鱼分给单位聘用的唯一一名临时工司机小关吧。小王找来塑料袋把鱼 装了进去。 大伙都分两条鱼,司机小关才分一条,这回大伙都不会有意见了吧。 小王摘下眼镜揩擦着镜片,擦着擦着,忽然想起单位临时工的福利待遇的事 这些年,单位搞福利分奖金啥的,从来没有司机的份。记得老处长说过,临时工 嘛,是临时聘用人员,怎么能享受正式干部的待遇呢,如果临时工也都有一份, 那正式干部的优越性咋能体现出来呢? 看来这条鱼是不能给司机小关的,我总不能破了单位的规矩吧。 小王把多出来的那条鱼放在一边,蹲在地上擦起了眼镜 手机响起了铃声,小王站起身接电话。接完电话,突然发现放在一边的那条鱼不 见了。难道这条鱼插了翅膀飞走了不成?抬眼一看,一只大花猫正在津津有味地 吃着鲤鱼美餐 小王高兴地锁好仓库门,钻进了办公室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8期,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元旦前夕办公室主任小王买鱼、分鱼的经过,塑造了小王的艺术形 象,表现了处长关心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 B.小王去了鱼市,挑了16条大小几乎相当的鲜鲤鱼,分鱼时发现筐里竟然剩了 条,这一情节表现了小王具有工作粗心马虎的一面 小王之所以不把多出的鱼分给处长,是因为怕群众嫉妒多给了处长鱼;之所 以不把鱼分给老马和老李,是因为他们两个工作不敬业
小王把鱼从副处长的袋子里拎了出来。眼睛盯着剩下的那六个袋子,在地上反复 划起了圈。 处长、副处长如果不能分这条鱼,那么,这条鱼还是分给中层干部吧。现在,处 里算上自己有三名中层干部,这鱼应该给谁呢?我是办公室主任,负责分鱼,这 鱼断然不能装进自己的袋子里,我不能因为一条鱼毁了自己的名声。 那就给综合科科长老姜,听说他老伴最爱吃鱼。 小王刚想把手中的鱼放在老姜的袋子里,突然又把鱼拎了回来。不行不行,平时 我总是喊老家同在一个村的姜科长二叔,其实,和他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不过 都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可同事们不知道啊,要是把鱼给了老姜,大伙儿会不会 说我分东西偏亲向友呢? 还是给执法科科长老邢吧。小王果断地把鱼扔到了老邢的袋子里。 听大伙说副处长还没有退休,老邢就惦记上这个位子了。我要是多给老邢一条鱼, 心思慎密的老邢咋想呢?不行,年底组织部来考察推荐副处长时,万一有人拿这 分鱼的事说老邢多拿多要,老邢一旦当不上副处长,把过错算到我头上,那可是 费力不讨好啊! 还是把这条鱼分给最基层的同志吧。 小王把眼光转向了靠墙角的三个干事老马、老李、小郑的袋子上。 老马和老李倚仗资格老、年纪大,对于提个一官半职早已抛在脑外,整天晚来早 走,工作应付了事。这样的职工再多给条鱼,这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小李倒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处里的工作他干了一大半,可小李分到单位才一 年多,资历太浅,给他多分一条鱼难以服众啊! 这条鱼在小王手里成了烫手的山芋。 单位 8 名正式职工给谁都应该,但给谁又都不合适。 干脆把这条鱼分给单位聘用的唯一一名临时工司机小关吧。小王找来塑料袋把鱼 装了进去。 大伙都分两条鱼,司机小关才分一条,这回大伙都不会有意见了吧。 小王摘下眼镜揩擦着镜片,擦着擦着,忽然想起单位临时工的福利待遇的事。 这些年,单位搞福利分奖金啥的,从来没有司机的份。记得老处长说过,临时工 嘛,是临时聘用人员,怎么能享受正式干部的待遇呢,如果临时工也都有一份, 那正式干部的优越性咋能体现出来呢? 看来这条鱼是不能给司机小关的,我总不能破了单位的规矩吧。 小王把多出来的那条鱼放在一边,蹲在地上擦起了眼镜。 手机响起了铃声,小王站起身接电话。接完电话,突然发现放在一边的那条鱼不 见了。难道这条鱼插了翅膀飞走了不成?抬眼一看,一只大花猫正在津津有味地 吃着鲤鱼美餐。 小王高兴地锁好仓库门,钻进了办公室。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第 8 期,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通过元旦前夕办公室主任小王买鱼、分鱼的经过,塑造了小王的艺术形 象,表现了处长关心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 B.小王去了鱼市,挑了 16 条大小几乎相当的鲜鲤鱼,分鱼时发现筐里竟然剩了 一条,这一情节表现了小王具有工作粗心马虎的一面。 C.小王之所以不把多出的鱼分给处长,是因为怕群众嫉妒多给了处长鱼;之所 以不把鱼分给老马和老李,是因为他们两个工作不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