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倔强(jue) 缜密(zhen)笑靥(yan) 差强人意(cha) B.执着(zhuo)剽悍(piao)颈椎(jing)栩栩如生(x) C.绽放(zhan) 魑魅(chi) 荧屏(ying)空穴来风(xue) D.坚韧(ren) 刹那(cha) 讣告(fu) 踽踽独行(j)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 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因饮水机行业发展过快,而相关部门监管乏力,饮水机市场出现大量鱼目 混珠的现象,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截至2012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 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 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宫墙里全部是果树和庄稼,郁郁葱葱,整整齐齐,仿佛在暗示着失去 的繁华和喧嚣,让人从树影婆娑中隐约感受到历史的嘈杂和一代枭雄指挥若定的 风姿 B.我国古代城池的北门常常被称为玄武门,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天 下以后,历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统治者有意用张牙舞瓜的龟蛇状的玄武 来威慑外敌。 C.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 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 消分科的情况 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 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采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 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著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的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④③②①⑥⑤ B.⑤④①⑥②③ C.④②①⑥⑤③ D.⑤②①⑥③④
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2013 届高考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第Ⅰ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倔强(jué) 缜密(zhěn) 笑靥(yàn) 差强人意(chā) B. 执着(zhuó) 剽悍(piāo) 颈椎(jìng) 栩栩如生(xǔ) C. 绽放(zhàn) 魑魅(chī) 荧屏(yíng) 空穴来风(xuè) D. 坚韧(rèn) 刹那(chà) 讣告(fù) 踽踽独行(jǔ)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 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 因饮水机行业发展过快,而相关部门监管乏力,饮水机市场出现大量鱼目 混珠的现象,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 截至 2012 年 9 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 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 D. 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 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宫墙里全部是果树和庄稼,郁郁葱葱,整整齐齐,仿佛在暗示着失去 的繁华和喧嚣,让人从树影婆娑中隐约感受到历史的嘈杂和一代枭雄指挥若定的 风姿。 B. 我国古代城池的北门常常被称为玄武门,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天 下以后,历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统治者有意用张牙舞瓜的龟蛇状的玄武 来威慑外敌。 C. 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 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 消分科的情况。 D. 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 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采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 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著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的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 ④③②①⑥⑤ B. ⑤④①⑥②③ 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⑤②①⑥③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 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 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一一灰霾 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 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 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 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的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 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 雾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 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 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 大楼越建越髙、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 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 浓度污染 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 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 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 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 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 无关。 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要减少机动车的排放」 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 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 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 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 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 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 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 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影响。 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 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 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髙,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 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假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 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 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 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 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 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 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的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 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 雾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 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 2.5 微米,很容易被人体 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 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 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 浓度污染。 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 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 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 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 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近 10 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 无关。 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要减少机动车的排放, 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 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 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 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 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 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 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 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影响。 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 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 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 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假
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 越好。 5.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 小于10km。 B.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 颗粒物 C.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 相关。 D.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 祸首。 6.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 物.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 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 (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 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 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 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 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D.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 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 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 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 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 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 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甲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 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 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 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 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 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
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 越好。 5.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 小于 10km。 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 颗粒物。 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 相关。 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 祸首。 6. 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 物.那些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 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 (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 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 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 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 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 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D. 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 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 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 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 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 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 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 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 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 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 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 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
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 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 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 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繚絰 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会:会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乐恢“忠节”的一组是 ①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②恢独奔丧行服 ③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④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 ⑤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⑥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 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 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因有闲言,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 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 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11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译 (2)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 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 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 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 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B.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C.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会:会同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乐恢“忠节”的一组是 ①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②恢独奔丧行服 ③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④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 ⑤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⑥乃称疾乞骸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 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 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因有闲言,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 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 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第Ⅱ卷(共 120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11 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请问,两位诗 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 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①子曰:“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①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 行》) ②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 序》)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 十里沙石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 中学。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土挖地,同时热望 成就文学。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 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 十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髙峰时 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 “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 个心扉”。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 带上他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 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 望既使人心潮澎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 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198年4月1日。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 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请问,两位诗 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 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 分) (1)①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①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曹操《短歌 行》) ②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序》)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 十里沙石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 中学。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土挖地,同时热望 成就文学。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 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 十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 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 “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 一个心扉”。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 带上他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 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 望既使人心潮澎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 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 1988 年 4 月 1 日。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 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