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字源流字典 分非常用的形声字)都作直接而详细的解说。然而如前所说,由于 本书对所有能构成汉字的偏旁部首及有构字能力的汉字都作了详 细的解析,据此,只要查知一个字的偏旁,也就可以推知其构造,从 而把握其基本含义了,所以已从根不二解决了问题:比如,要知道 “匿”的含义,只要查到“▣”原来是“网”的变体,耳查到“曾”,就可 以知道“置”是从网、曾声的形声字了,本义为网, 由于历史上对汉字的解说不仅浩如烟海,而且众说纷纭,有的 至今仍在争论,所以在远取解说时,除了尽量吸取煎人的研究成果 外,主要是根据编者自己的多年研究,来进行认真的比较和慎重的 取舍,力争做到解说有理有据、科学准确。 本字典丰富的内容将把人们带进汉字辉煌而神秘的殿堂,让 人们对汉字的源头和流变有个大体的了解,对汉字的全貌有个初 步的认识,极有利于人们快逗、正确地掌握汉字的字形,准确、透 地理解汉字的字义,熟练、正确地使用现代汉字,更加深入地砂究 古代汉字。可以说,本书是学生、光其是中小学三的好老师,是教 师的好帮手,是汉字爱好者的安朋友·是汉字研究工作者的好 参考。 目前市场上还缺少专讲偏旁部首及汉字源流的字典,而这样 的字典又是社会所需要的。编者不揣浅陋,勉力抛砖,限于见闻, 或有解说不妥之处,还请识家不吝喝教。 参加本字典编写工作的还有郑嘉茹、谷澄寰、王刚、谷道昭、李 继尊等同志。 编者 2002年12月
凡 例 一、本书在编排上按照以下体例进行: 1.确立字头。字头的确立以有构字能力为准,构字时能以简体或既以 简体又以繁体出现的,则以简体为字头;现在已不笆织使用的,或只以繁体出 现的,则以繁体为字头。在字头后列出常用拼音,括号中列出该字的繁体或 简体,古体或今体、正体或异体、借字或云字,以及相关的同源字、义近形近易 混的字或解说中涉及到的字。 2.列出字形。选取该字出现过的甲骨文、金文和《说文》中均籀文、古 文、篆文字形依次列出,并用因、金、古、篆表明。“古文”一项下也包含那些不 宜归入甲,金、篆中的其他字形。一个字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一般会有多 个,不可能都列出,只选其中构造显豁而又典型的列为代表。本部分口的“段 注”指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罗注》 3.分析构造。即就上列甲骨文、金文,籍文,古文、篆文字形,通过分析 指出其构造方法,解说其字体演变过程,探求其最初含义。分析中使用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常用术语,不再细分。“右文说”有一定的道理,声旁 虽不能说都参与表意,但有相当多的声旁是参与表意的。对于这类声旁明显 参与表意的,本书用“形声兼会意”来表述。不明显的则路而不论。 对于声旁的表音,一定要明确,指的是造字时声旁与字音是相同或相近 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音逐渐演变,如今除了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还能表 音之外,有相当多的形声字,其声旁与该字的读音已不完全相同,或声母不 词,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或声韵调全都不同,不能完全起表音作用了。 为节省篇幅,解说中不再说明, 4.探求本义。先引《说文》对云义的分析,如《说文》的解说与甲骨文显 示的本义一致,即以《说文》为准加以解说。如《说又》的解说不妥,则据对甲 骨文的最新研究重新定其本义
2汉字源流宁典 5,概说演变。在这一项里,栽该字的字义是如何演变的,它是怎祥由本 义引申出多个含义的,以及它与哪些字有关联等.进行了大轮廊的梳理。解 说重点落实在该字现在常用义的来历上,也兼及古代的常用义勿通假义。不 同的义项用●●●来表示。每个义项后都举有例近,先举古例,后举今例。 为节省篇幅,例句有所压缩亦不注明出处,且以便于理解为主,不严格按时代 先后。 6,列出组字。即将以该字或作义符、或作声符、或作声兼义符的汉字分 别列出。构字太多的列出主要常用字,构字少的则全部列出。有的字虽也能 作偏旁构成个别的字,但所组出的字太偏僻,在现实生活中用不到,就不再列 出。本部分所列出的字,现在简化后字形变化大的先列繁体,再于其后用括 号列出简体,变化不大还能看出关系的,则一般直接列出简体。文中所说的 某字“现今归入某部”,指的是《汉语大字典》的归部,因为一般字典是没有收 入全部偏旁部首的。 二、本书作为字头直接解说的偏旁郢首和汉字有三千二百多个,解说中 涉及到的汉字也有三千多个。作为组字列出的汉字包活了全部岸用字。有 的偏旁只构成非常用字,所以也包括一部分非常用字。 三、本书采用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司笔画的,再按 横、坚、撒、点、折的笔形顺序排列。书前照司样方式列一检字表。由于相当 多的偏旁部首,人们不会读或不知其归入匀部,所以本书设有采用音序或部 首排列,因而前边也不再附列音序或部首检字表。 四,用古代文献,除《说文》中的关键学外,一般使用现在相应的简化 字。有特殊需要的字,为保留原貌一般不再简化。 五,目录中“某见某”,如“份见斌”,是指“份”不是字头,其解释在“斌” 字中。 六、本书所说“以某作义符的字”指的是真正由某部首取义的字。有的字 从现在的字形看,好像应该归入某部,实际上是由刹的形体演变来的,所以并 不像现在的字典那样将其归入某部。如“出、岁、岂”三字,本不从“山”取义, 故不归入“山”部。因为现在的字典是从便于检字的角度归部的,有的字并不 是从某部首取义的
笔画检字表说明 一、本表收入《汉字源流字典》全部作为字头的和解说中涉及 到的汉字。凡解说中涉及到的字,其后皆用“见X”表云。 二、单字按笔画数分别排列。司画数内的单字按一】)、一 五种笔形的顺序排列。第一笔相同的按第二笔排列,然后按结构 相类同排列,目的是方便寻检。 三、起笔的部位遵从一股习贯。五种基本笔形以外的其他不 规则笔形按以下标准归类:耀(/)归入横(一):三点水(氵)算作 (、、一);两点水(冫)算作(、、):撩(1)算作(、);凡笔形带钩 或曲折的一律都算作(),如(于)算作(一、一、一)。
笔画目录 ·一一四画 笔画目录 (笔画右边的号码指字典正文的页码) 一画 力 (8) 于 (16) (28) 月见P (12) () 九 (S) 于见於 (388) 个 (281 也 (36) 一见壹 (677) (9) 亏见于 (16) 人 (28) 女 (37) (1) (9) 宁见行 (202) 见犬 (19) (37) (1) 儿 (10) 十 17) (28) 小 (38) (2) 儿见兒 (370) T (7) 凡 (29) (38) (2) 几 (10) t (18) 么 (29) 功 (38) 乙 (2) 几见幾 (736) (18) 么见麽 (798) 习见宵 (670) L (2) 儿 (上0) 下 (19) (30) 火见片 (20) (3) 【、】 丌 (19) 及 (30) 叉 (39) (3) (10) 井 (20) (30) (39) (3) ì见言 (299) 八见并 (20) 夕 (31) 子 (39) ∠见玄 (51) (11) 大 (20) 文久 (31) 子 (40) 乞见 (3) 【+】 大见广 (81) (31) 下见子 (40) 二画 刁 (11) (20) 饣见食 〔479) 马 (40) 【-】 叫 (11) (21) 【、】 见系 (239) (3) u (12) 九 (21) (31) 乡 (10) (24) p (12) 九见尢 (21) 广见廣 (797) (41) 一见下 (19) (左)见阜 与 (21) 亡 (32) 名见么 (29) 丁见下 (19) (369) (22) (32) 么见麽 (798) 十 (4) 阝(右)见邑 万 (22) (33) 巛见 (27) (4) (274) 寸七 (22) 义 (33) 你见供 (57) (4) 力 (12) (23) ?见水 (95) 四画 丁 (5) 乃 (12) (23) ¥见并 (90) 【--】 (5) 刀 (13) 【「于 忄见心 (87) 三见四 〔122) (5) (13) 上 (24) (33) 中 (41) (6) 八见由 (185) 口 (24) 之 (34) 卡见暨 (849) (6 又 14) (25) 之见 (287) (42) 】 (14) (25) 【-】 王井 (42) L见上 (24) (14) 中 (25) 日见生 (39) 厅见「 (19) W马 (15) 山 (26) 子见又 (14) 开 (42) (15) 【)】 (34) 夫 (43) 刂见刀 (13) 已见马 (15) (26) (35) 天 (43) 【)】 巴见 (12) 千红 (26) 已 (35) (44) (7) 語 见气 (E4) (35) 无元 毛川亿肴 弓 (44) 入入义八 778 (27) (36) (44) 三干 (15) (27) (35) 专 (45) (15) (27) 中 (36) ) (45) 干见擀 (741) (27) 卫见韦 (44) 式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