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专业适用 (学制四年) 草业学院编印 2006年3月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专业适用 (学制四年) 草业学院编印 2006 年 3 月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习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药,充分发挥它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保护环境、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 方案,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 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在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化学保护手段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含对相关课程的有关要求) 植物化学保护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五门骨干课程之一,为该专业专业的三门专业课之 一。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 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它以农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 课为基础的,与之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无机及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作物耕作与栽培学等。本课程为交叉 学科内容,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病理学、普通昆虫学等为基础课, 又与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杂草学、鼠类与防治学、农药加工与管理、农药市场营销、农 学概论和园艺学概论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学好上述课程。学生修完该课程,应达 到如下要求: 1.掌握农药基本概念和农药加工方面的知识。 2.掌握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等农药的基本化学性质,作用机制,防治对像和使 用方法。 3.通过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有关化学防治试验方案,开展农药应用中的研 究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化学防治中的问题。 4.了解农药的残溜毒性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掌握扬长避短,科学使用农药的方法。 三、本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进度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 实习教学) 教学环节 讲 习 实 小计 教学时数 课 题 验 课程纳容 课 课 绪论 1 1 1.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0.5 0.5 2.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1.5 2 1.5 第一章 3.农药对保护作物的影响 0.5 0.5 基本概念 4.农药对人畜的毒性 0.5 0.5 小计 3 3 第二章 1.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1 1 农药剂型 2.农药辅助剂 2 1 3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习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药,充分发挥它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保护环境、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 方案,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 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在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化学保护手段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含对相关课程的有关要求) 植物化学保护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五门骨干课程之一,为该专业专业的三门专业课之 一。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 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它以农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 课为基础的,与之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无机及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作物耕作与栽培学等。本课程为交叉 学科内容,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病理学、普通昆虫学等为基础课, 又与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杂草学、鼠类与防治学、农药加工与管理、农药市场营销、农 学概论和园艺学概论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学好上述课程。学生修完该课程,应达 到如下要求: 1.掌握农药基本概念和农药加工方面的知识。 2.掌握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等农药的基本化学性质,作用机制,防治对象和使 用方法。 3.通过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有关化学防治试验方案,开展农药应用中的研 究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化学防治中的问题。 4.了解农药的残留毒性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掌握扬长避短,科学使用农药的方法。 三、本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进度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讲 课 习 题 课 实 验 课 小计 课程内容 绪 论 1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0.5 0.5 2.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1.5 2 1.5 3.农药对保护作物的影响 0.5 0.5 4.农药对人畜的毒性 0.5 0.5 小计 3 3 第二章 农药剂型 1.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1 1 2.农药辅助剂 2 1 3
和使用方 3.农药剂型与性能 3.5 1 4.5 法 4.农药的使用方法 1 1 5.飞机化学防治 0.5 0.5 小计 8 2 10 1.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1 2 3 2.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理论基础 3 2 5 3.有机磷杀虫剂 2 2 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 2 第三章 5.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2 2 杀虫剂及 6.其它杀虫剂 2 2 杀螨剂 7.杀螨剂 2 8.熏蒸剂 2 2 9.昆虫生长调节剂 2 2 小计 18 4 22 1、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2 2 2、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 2 4 6 第四章 3、 杀菌剂的应用 1 1 杀菌剂及 4.杀菌剂种类 7 > 杀线剂 5.杀线虫剂 2 2 小计 14 4 18 1.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2 2 2.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 1 2 3 第五章 3.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 0.5 0.5 除草剂 4.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0.5 0.5 5.除草剂常用品种 2 2 小计 2 8 1. 杀鼠剂的分类 0.5 0.5 第六章 2.杀鼠剂的使用方法 0.5 0.5 杀鼠剂 3.常用杀鼠剂 1 1 小计 2 2 1.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和分类 0.5 0.5 第七章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 0.5 0.5 植物生长 3.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方法 0.5 0.5 调节剂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品种 0.5 0.5
和使用方 法 3.农药剂型与性能 3.5 1 4.5 4.农药的使用方法 1 1 5.飞机化学防治 0.5 0.5 小计 8 2 10 第三章 杀虫剂及 杀螨剂 1.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1 2 3 2.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理论基础 3 2 5 3.有机磷杀虫剂 2 2 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 2 5.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2 2 6.其它杀虫剂 2 2 7.杀螨剂 2 2 8.熏蒸剂 2 2 9.昆虫生长调节剂 2 2 小计 18 4 22 第四章 杀菌剂及 杀线剂 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2 2 2、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 2 4 6 3、杀菌剂的应用 1 1 4.杀菌剂种类 7 7 5.杀线虫剂 2 2 小计 14 4 18 第五章 除草剂 1.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2 2 2.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 1 2 3 3.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 0.5 0.5 4.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0.5 0.5 5.除草剂常用品种 2 2 小计 6 2 8 第六章 杀鼠剂 1.杀鼠剂的分类 0.5 0.5 2.杀鼠剂的使用方法 0.5 0.5 3.常用杀鼠剂 1 1 小计 2 2 第七章 植物生长 调节剂 1.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和分类 0.5 0.5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 0.5 0.5 3.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方法 0.5 0.5 4.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品种 0.5 0.5
小计 2 2 第八章 1.害虫抗药性 2 2 有害生物 2.病原菌抗药性 1 1 抗药性及 3.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 1 1 治理 小计 4 1.农药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 0.5 0.5 2.农药对害虫群落的影响及对非靶标生物 第九章 0.5 0.5 的毒性 农药环境 3.农药安全性评价 0.5 0.5 毒理 4. 农药残留毒控制 0.5 0.5 小计 2 第十章 1.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及研究开发 0.5 0.5 生物源天 途径 然产物农 2.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0.5 0.5 药 小计 1 1 1.化学合成与工艺研究 第十一章 0.5 0.5 2.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新农药的 3.农药安全评价 研究与开 0.5 0.5 4.农药管理与农药登记 发 小计 1 1 合计 60 12 72 四、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绪 论(1学时) 教学重点: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化学防治在IPM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1.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存在 问题及其克服方法。2.植物化学保护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今后农药发展方向。 课后作业:1试述化防的前景。2试述化学农药与可持续的关系。3.试述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关 系。4.试述化学农药在新的绿色革命中的作用。5试述化防与IPM的关系
小计 2 2 第八章 有害生物 抗药性及 治理 1.害虫抗药性 2 2 2.病原菌抗药性 1 1 3.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 1 1 小计 4 4 第九章 农药环境 毒理 1.农药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 0.5 0.5 2.农药对害虫群落的影响及对非靶标生物 的毒性 0.5 0.5 3.农药安全性评价 0.5 0.5 4.农药残留毒控制 0.5 0.5 小计 2 2 第十章 生物源天 然产物农 药 1.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及研究开发 途径 0.5 0.5 2.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0.5 0.5 小计 1 1 第十一章 新农药的 研究与开 发 1.化学合成与工艺研究 2.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0.5 0.5 3.农药安全评价 4.农药管理与农药登记 0.5 0.5 小计 1 1 合 计 60 12 72 四、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绪 论(1 学时) 教学重点: 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化学防治在 IPM 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1.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存在 问题及其克服方法。2.植物化学保护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今后农药发展方向。 课后作业:1.试述化防的前景。2.试述化学农药与可持续的关系。3.试述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关 系。4.试述化学农药在新的绿色革命中的作用。5 试述化防与 IPM 的关系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3学时)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0.5学时)》 教学重点农药的定义。 教学难点:按作用方式进行农药的分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教学内容:1.农药名称的来历及农药的定义。2农药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3.农药发展简 史。4.农药的分类。 课后作业:1.农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农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和药效(1.5学时) 教学重点:毒力和药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毒力的计算方法;发病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归纳。 教学内容:1.农药的毒力与药效的概念。2.毒力和药效的关系。3.毒力的表示和计算方法(LD50、 LT50、LC50、ED50、EC50、KD50、KT50、相对毒力指数)。3.药效的表示和计算方法(死亡 率和效正死亡率、防效、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课后作业:1毒力与药效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计算LD50和病情指数. 第三节农药对被保护作物的影响(0.5学时) 教学重点:农药药害的主要症状;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安全性指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药害产生的原因。 教学内容:1.农药药害的概念。2药害的常见症状。3药害产生的原因。3.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 的刺激作用。 课后作业:1各类农药产生的药害有何不同?2根据药害产生的原因,如何避免药害的产生? 第四节农药对人畜的毒性(0.5学时)》 教学重点: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慢性毒性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由典型实例引入所要讲述的概念,通过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使学生正确理解所 讲内容。 教学内容:1.急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2.亚急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3.慢 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3.迟发性神经毒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农药三致(致畸、致突、 致癌)作用的概念。 课后作业:1农药对高等动物产生的各种毒性中,哪种危害最严重?2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急性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3 学时) 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0.5 学时) 教学重点: 农药的定义。 教学难点: 按作用方式进行农药的分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教学内容: 1.农药名称的来历及农药的定义。2.农药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3.农药发展简 史。4.农药的分类。 课后作业:1.农药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农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和药效(1.5 学时) 教学重点: 毒力和药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毒力的计算方法;发病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对比、归纳。 教学内容: 1.农药的毒力与药效的概念。2.毒力和药效的关系。3.毒力的表示和计算方法(LD50 、 LT50 、LC50 、ED50 、EC50 、KD50 、KT50、相对毒力指数)。3.药效的表示和计算方法(死亡 率和效正死亡率、防效、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课后作业:1.毒力与药效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计算 LD50 和病情指数。 第三节 农药对被保护作物的影响(0.5 学时) 教学重点: 农药药害的主要症状;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安全性指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药害产生的原因。 教学内容: 1.农药药害的概念。2.药害的常见症状。3.药害产生的原因。3.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 的刺激作用。 课后作业:1.各类农药产生的药害有何不同?2.根据药害产生的原因,如何避免药害的产生? 第四节 农药对人畜的毒性(0.5 学时) 教学重点: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慢性毒性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由典型实例引入所要讲述的概念,通过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使学生正确理解所 讲内容。 教学内容: 1.急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2. 亚急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3.慢 性毒性的概念、特点及测定方法。3.迟发性神经毒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农药三致(致畸、致突、 致癌)作用的概念。 课后作业:1.农药对高等动物产生的各种毒性中,哪种危害最严重?2.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