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草业学院农药系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草业学院农药系
目录 实验一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1 实验二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5 实验三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7 实验四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9 实验五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 10 实验六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测定 12 实验七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6 实验八石硫合剂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8 实验九杀菌剂的生物测定一一孢子萌发法 20 实验十杀菌剂生物测定一一生长速率法 22 实验十一2,4-D丁酯对黄瓜种苗的活性测定 25 实验十二用薄层层析法测定蔬菜中乐果的残留量.26
目 录 实验一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 1 实验二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5 实验三 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7 实验四 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9 实验五 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 10 实验六 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测定...................................... 12 实验七 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6 实验八 石硫合剂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8 实验九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孢子萌发法.............................................................. 20 实验十 杀菌剂生物测定——生长速率法.................................................................. 22 实验十一 2 ,4-D 丁酯对黄瓜种苗的活性测定....................................................... 25 实验十二 用薄层层析法测定蔬菜中乐果的残留量................................................ 26
实验一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有药膜法、点滴法、喷雾法、喷粉法和浸液法等,其中药膜法 和点滴法是室内比较精确的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所以本实验采用点滴法。 点滴法:就是将一定量的药剂丙酮液点滴在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使药剂通过体壁 进入昆虫体内而起致毒作用。 一、实验原理 采用点滴法将一定量的药液点滴到供试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来测定杀虫药剂穿透 表皮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触杀毒力。 (一)点滴法的优点 1.应用范围广:除了螨类及小型昆虫外,可应用于大多数目标昆虫的触杀毒力测定, 如蚜虫、叶蝉二化螟、玉米螟、菜青虫、粘虫等。 2.每头虫体点滴量一定,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头试虫或单位试虫体重的用药量。 3.方法比较精确,试验误差小。 4.可以避免胃毒作用的干扰。 (二)点滴法的缺点 1.不能处理很大数量的目标昆虫: 2.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昆虫本身的生理状态。因此,必须选用生理状态十分一 致的目标昆虫,否则会大大影响其准确性。 3.点滴部位、滴点大小以及目标昆虫处理前的麻醉方式等都有影响。 4.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尤其点滴蚜虫时,点滴操作技术要熟练,否则对结果准确性影 响较大。 5.不能避免药剂熏蒸作用的影响 (三)点滴量及点滴部位 1.家蝇的点滴量是1μL/头,点在前胸背部: 2.粘虫、菜青虫、玉米螟等三龄幼虫的点滴量是0.08-0.1μL/头,五龄幼虫的点滴 量是0.5-1.0μL/头,点滴部位是胸部背面: 3.蚜虫的点滴量为0.03-0.05μL/头,点滴部位是无翅成蚜的腹部背面: 4.对于活动性强的目标昆虫,如家蝇、叶蝉等,应先麻醉后再点滴药液,才能准确地 将药液点滴在主体的合适部位。 二、实验目的
实验一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有药膜法、点滴法、喷雾法、喷粉法和浸液法等,其中药膜法 和点滴法是室内比较精确的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所以本实验采用点滴法。 点滴法:就是将一定量的药剂丙酮液点滴在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使药剂通过体壁 进入昆虫体内而起致毒作用。 一、实验原理 采用点滴法将一定量的药液点滴到供试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来测定杀虫药剂穿透 表皮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触杀毒力。 (一)点滴法的优点 1.应用范围广:除了螨类及小型昆虫外,可应用于大多数目标昆虫的触杀毒力测定, 如蚜虫、叶蝉二化螟、玉米螟、菜青虫、粘虫等。 2.每头虫体点滴量一定,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头试虫或单位试虫体重的用药量。 3.方法比较精确,试验误差小。 4.可以避免胃毒作用的干扰。 (二)点滴法的缺点 1.不能处理很大数量的目标昆虫; 2.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昆虫本身的生理状态。因此,必须选用生理状态十分一 致的目标昆虫,否则会大大影响其准确性。 3.点滴部位、滴点大小以及目标昆虫处理前的麻醉方式等都有影响。 4.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尤其点滴蚜虫时,点滴操作技术要熟练,否则对结果准确性影 响较大。 5.不能避免药剂熏蒸作用的影响 (三)点滴量及点滴部位 1.家蝇的点滴量是 1μL/头,点在前胸背部; 2.粘虫、菜青虫、玉米螟等三龄幼虫的点滴量是 0.08-0.1μL/头,五龄幼虫的点滴 量是 0.5-1.0μL/头,点滴部位是胸部背面; 3.蚜虫的点滴量为 0.03-0.05μL/头,点滴部位是无翅成蚜的腹部背面; 4.对于活动性强的目标昆虫,如家蝇、叶蝉等,应先麻醉后再点滴药液,才能准确地 将药液点滴在主体的合适部位。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一种比较准确的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 2.进行有关毒力数据整理及其可靠性检验。掌握药剂量一一试虫死亡曲线、药剂剂量 对数一一死亡率机率值回归直线的绘制;用绘图法和计算法求出致死中量(LD0)或致死中 浓度(LCo),对回归方程的靠性进行检验。 三、实验用具和材料 (一)实验用具:1.电子天平、2.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3.培养皿、4. 平头镊子、5.容量瓶(10ml、25ml、50m1、100ml)、6.移液管、7.滤纸、8.烧杯、9.计 算纸、10.养虫盒、11.无毒饲料 (二)供试药剂 1.辛硫磷、2.甲氰菊酯、3.甲基1605、4.杀灭菊酯(注意:实验所用药剂必须为原药) (三)供试溶剂:丙酮 (四)供试昆虫:3一4龄菜青虫(试虫平均体重约为0.25g)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预备试验:用丙酮将药剂分别稀释成5000μg/ml、500μg/ml、50μg/ml、5μg/ml、 0.5μg/ml,每头试虫点滴药量1.75μ1,每浓度处理试虫不少于30头,待药剂干了以后, 把5一8头试虫盛于装有无毒甘蓝叶片的培养皿中,作好标记,经24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 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从这些浓度中找出合适的浓度,即以试虫死亡10%一20%浓 度为最低浓度,死亡80%一90%的浓度为最高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按等差级数或等比 级数,设置5一7个适宜浓度进行试验2.根据预备试验结果进行试验设计 2.实验设计 (1)药剂配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待测药剂(当药剂为固体时)或用移液管移取(液体), 用容量瓶稀释为一系列浓度,如本实验设置5个浓度,即300×、600×、1200×、2400、 4800×,每个浓度为一个处理,以丙酮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处理试虫10头, 共30头,总计180头。 (2)试虫称重:将要处理的供试昆虫每10头为一组,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总重量,然后 求出平均体重,放入培养皿内,作好标记。 (3)微量点滴器的标定:微量点滴器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标定,标定的目的是测微尺 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量点滴在滤纸上的药斑大小一致,准确计算出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 量。 (4)试虫处理:将试虫置于微量点滴器针头下方,转动测微尺,将丙酮或药剂推出滴 于虫体胸部背面,先滴对照(即只滴不加有药剂的丙酮),然后点滴药剂,从低浓度到高浓
1.学习并掌握一种比较准确的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 2.进行有关毒力数据整理及其可靠性检验。掌握药剂量――试虫死亡曲线、药剂剂量 对数--死亡率机率值回归直线的绘制;用绘图法和计算法求出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 浓度(LC50),对回归方程的靠性进行检验。 三、实验用具和材料 (一)实验用具:1.电子天平、2.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3.培养皿、4. 平头镊子、5.容量瓶(10ml、25 ml、50 ml、100 ml)、6.移液管、7.滤纸、8.烧杯、9.计 算纸、10.养虫盒、11.无毒饲料 (二)供试药剂 1.辛硫磷、2.甲氰菊酯、3.甲基 1605、4.杀灭菊酯(注意:实验所用药剂必须为原药) (三)供试溶剂:丙酮 (四)供试昆虫:3-4 龄菜青虫(试虫平均体重约为 0.25g)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预备试验:用丙酮将药剂分别稀释成 5000μg/ml、500μg/ml、50μg/ml、5μg/ml、 0.5μg/ml,每头试虫点滴药量 1.75μl,每浓度处理试虫不少于 30 头,待药剂干了以后, 把 5-8 头试虫盛于装有无毒甘蓝叶片的培养皿中,作好标记,经 24 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 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从这些浓度中找出合适的浓度,即以试虫死亡 10%-20%浓 度为最低浓度,死亡 80%-90%的浓度为最高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按等差级数或等比 级数,设置 5-7 个适宜浓度进行试验 2.根据预备试验结果进行试验设计 2.实验设计 (1)药剂配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待测药剂(当药剂为固体时)或用移液管移取(液体), 用容量瓶稀释为一系列浓度,如本实验设置 5 个浓度,即 300×、600×、1200×、2400、 4800×,每个浓度为一个处理,以丙酮为对照 CK,每处理重复 3 次,每重复处理试虫 10 头, 共 30 头,总计 180 头。 (2)试虫称重:将要处理的供试昆虫每 10 头为一组,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总重量,然后 求出平均体重,放入培养皿内,作好标记。 (3)微量点滴器的标定:微量点滴器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标定,标定的目的是测微尺 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量点滴在滤纸上的药斑大小一致,准确计算出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 量。 (4)试虫处理:将试虫置于微量点滴器针头下方,转动测微尺,将丙酮或药剂推出滴 于虫体胸部背面,先滴对照(即只滴不加有药剂的丙酮),然后点滴药剂,从低浓度到高浓
度点滴,每试虫点滴1.75μ1,处理完后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做好标记,并添加适量无毒 饲料,然后将培养皿置于20一25℃条件下,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观察记载 试虫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统计 按下式分别计算不同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和更正死亡率,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死亡虫数 死亡率(%)= ×100 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 更(校)正死亡率(%)= 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 ×100 1-对照死亡率 注意:当自然死亡率超过10%时,说明实验方法有问题,应重做。 供试 稀释倍 点滴 处理剂 剂量 参试 平均 处理24小时后死亡情况 更正死 药剂 数或浓 量μ 量 对数 虫数 体重 死亡 平均死 更正死亡 亡率机 度 μg/头 (x) g 虫数 亡率 率(%) 率值(y) μg/ml ×10 (%) 300 600 灭扫 1200 利 2400 4800 对照 4.求LD0值 1)绘图法 A.以剂量一死亡率作图,曲线呈S型 B.以剂量对数为横坐标,以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图,对S型曲线进行拟合,所得图 形呈直线,当纵坐标机率值为5时,横坐标数值的反对数值即为LD0值。 C.求回归直线方程y=a十bx:b=2-y a=y-bx X2-X1 2)计算法: A.求直线回归方程y=a+bx 将所统计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x=x+x2+x3+X4+x
度点滴,每试虫点滴 1.75μl,处理完后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做好标记,并添加适量无毒 饲料,然后将培养皿置于 20-25℃条件下,分别于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后观察记载 试虫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统计 按下式分别计算不同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和更正死亡率,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死亡率(%)= 100 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 死亡虫数 更(校)正死亡率(%)= 100 1- - 对照死亡率 处理死亡率 对照死亡率 注意:当自然死亡率超过 10%时,说明实验方法有问题,应重做。 供试 药剂 稀释倍 数或浓 度 μg/ml 点 滴 量 μ l 处理剂 量 μ g/ 头 ×10 剂 量 对 数 (x) 参试 虫数 平均 体 重 g 处理 24 小时后死亡情况 更正死 亡 率 机 率值(y) 死亡 虫数 平均死 亡 率 (%) 更正死亡 率(%) 灭扫 利 300 600 1200 2400 4800 对照 4.求 LD50值 1)绘图法 A.以剂量-死亡率作图,曲线呈 S 型 B.以剂量对数为横坐标,以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图,对 S 型曲线进行拟合,所得图 形呈直线,当纵坐标机率值为 5 时,横坐标数值的反对数值即为 LD50值。 C.求回归直线方程 y=a+bx: 2 1 2 1 x x y y b − − = 1 bx1 a = y − 2)计算法: A.求直线回归方程 y=a+bx 将所统计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 1 + 2 + 3 + 4 + 5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