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11 第七章醇、酚、醚 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羟基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醇,羟基与芳香烃基直 接相连的叫酚,两烃基与氧直接相连的叫醚。例: 乙醇 乙醚 苯酚 第一节醇 分类 醇中羟基(-OH)为其官能团。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H2n+1OH 兀醇 CH3 CH2OH 乙醇 醇 元醇 乙二醇 (按羟基的数目) CH CH2 ch? 多元醇 丙三醇 OH OHOH 饱和脂肪醇 CH3CH2CH2OH丙醇 脂肪醇 不饱和脂肪醇 CH2=CHCH2OH2-丙烯醇 饱和脂环醇例如:2-甲基环己醇 醇 脂环醇 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人 不饱和脂环醇例如:2-环己烯醇 芳香醇例如:苯甲醇 伯醇 CH3 CHCH CH2OH 丁醇 仲醇 CH3 CHCH3 异丙醇 醇 所连碳原子的种类不同) OH 叔醇 (CH3)3C OH 叔丁醇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简单醇常采用普通命名法,即在相应的烷基名称后加一个“醇”字。例如: CH3 OH (CH3)3 CH2 CH2OH CH2=CHCH2OH 甲醇 新戊醇 烯丙醇
1111 第七章 醇、酚、醚 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羟基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的叫醇,羟基与芳香烃基直 接相连的叫酚,两烃基与氧直接相连的叫醚。例: 乙醇 乙醚 苯酚 第一节 醇 一:分类: 醇中羟基(—OH)为其官能团。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 一元醇 CH3CH2OH 乙醇 醇 二元醇 HOCH2CH2OH 乙二醇 (按羟基的数目) CH2 CH2 CH2 多元醇 | | | 丙三醇 OH OH OH 饱和脂肪醇 CH3CH2CH2OH 丙醇; 脂肪醇 不饱和脂肪醇 CH2=CHCH2OH 2-丙烯醇 饱和脂环醇 例如:2-甲基环己醇 醇 脂环醇 (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 不饱和脂环醇 例如:2-环己烯醇 芳香醇 例如:苯甲醇 伯醇 CH3CH2CH2 CH2OH 丁醇 仲醇 CH3CHCH3 异丙醇 醇 | 所连碳原子的种类不同) OH 叔醇 (CH3)3 C OH 叔丁醇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简单醇常采用普通命名法,即在相应的烷基名称后加一个“醇”字。例如: CH3 OH (CH3)3CH2CH2OH CH2=CHCH2OH 甲醇 新戊醇 烯丙醇 苄醇 CH3 CH2 OH CH3 CH2 O CH2 CH3 OH OH H3C OH CH2 OH CH2 OH
2222 2:系统命名法 命名原则同前几章,以醇为母体,选取含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离羟基近的一端开 始编号。书写时,末尾加上“醇”字,“醇”字前写上羟基的位号,在位号与“醇”之间加上 短横 如果是不饱和醇,则选含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链为主链,从离羟基近端编号。书写 时,将表示链中碳原子个数的字放在“烯”或“炔”的前面。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时,则选 含羟基数目尽可能多的最长链为主链,根据羟基的数目称为某元醇 H2-cH2·oH 3-甲基-1-丁醇 E-3-氯-3-戊烯-2-醇3-环戊烯醇1,3-环己二醇2-苯基乙醇 芳香醇命名时,常常把芳环作为取代基 三:醇的结构 醇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为sp3杂化,其中两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碳原子和氢原子 结合成C-O,OH两个σ键。余下两个φp3杂化轨道被未共用电子对占据。由于氧原子中 有未共用电子对,可以看作为路易斯碱,能溶于浓强酸中。醇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 子和碳原子的电负性大,C-O键和O-H键有非常强的极性,C-O键和OH键是醇醇进 行化学反应的主要部位。由于氢与氧直接相连,所以醇可以形成氢键。 例如:下图为甲醇模型示意图。 四:物理性质 饱和一元醇中,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醇为液体,高于十二个碳原子的醇为蜡状固体。四 个碳原子以下的醇具有香味,四到十一个碳原子的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低级醇可与水形成氢 键而溶于水,甲醇、乙醇和丙醇可与水混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基的影响逐渐増大 醇的溶解度越来越小,高级醇不溶于水。多元醇中,羟基的数目增多,可形成更多的氢键, 溶解度增大。 液态醇分子之间能以氢键相互缔合,醇分子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不仅要破坏范德华力, 还要破坏分子间的氢键,需要很多的能量。因此醇分子的沸点比相近分子量的烃的沸点要高 的多。二元醇、多元醇分子中有两个以上的羟基,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沸点更高 低级醇可以与MgCl,CaCl2等发生络合,形成类似结晶水的化合物,例如:MgCh2CHOH CaCl2·4CH!CH2OH等。这种络合物叫结晶醇。因此不能用无水CaCl2做为干燥剂来除去醇 中的水。(P113表) 五:化学性质 羟基中氢的反应 醇羟基中,由于氢与氧相连,氧的电负性大于氢,O-H键有较大极性,氢可以解离, 表现出一定的酸性。醇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醇与金属钠反应可以放出氢气,得到醇钠 RCH2OH+Na—→RCH2ONa+l/2H2 醇的酸性比水弱,反应比水慢。这是因为,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被羟基取代 的产物,由于烷基的推电子能力比氢大,氧氢之间电子云密度大,同水相比,OH键难于 断裂
2222 2:系统命名法 命名原则同前几章,以醇为母体,选取含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离羟基近的一端开 始编号。书写时,末尾加上“醇”字,“醇”字前写上羟基的位号,在位号与“醇”之间加上 短横。 如果是不饱和醇,则选含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链为主链,从离羟基近端编号。书写 时,将表示链中碳原子个数的字放在“烯”或“炔”的前面。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时,则选 含羟基数目尽可能多的最长链为主链,根据羟基的数目称为某元醇。 3-甲基-1-丁醇 E-3-氯-3-戊烯-2-醇 3-环戊烯醇 1,3-环己二醇 2-苯基乙醇 芳香醇命名时,常常把芳环作为取代基。 三:醇的结构 醇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为 sp3 杂化,其中两个 sp3 杂化轨道分别与碳原子和氢原子 结合成 C—O,O—H 两个σ键。余下两个 sp3 杂化轨道被未共用电子对占据。由于氧原子中 有未共用电子对,可以看作为路易斯碱,能溶于浓强酸中。醇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 子和碳原子的电负性大,C—O 键和 O—H 键有非常强的极性,C—O 键和 O—H 键是醇醇进 行化学反应的主要部位。由于氢与氧直接相连,所以醇可以形成氢键。 例如:下图为甲醇模型示意图。 四:物理性质 饱和一元醇中,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醇为液体,高于十二个碳原子的醇为蜡状固体。四 个碳原子以下的醇具有香味,四到十一个碳原子的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低级醇可与水形成氢 键而溶于水,甲醇、乙醇和丙醇可与水混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基的影响逐渐增大, 醇的溶解度越来越小,高级醇不溶于水。多元醇中,羟基的数目增多,可形成更多的氢键, 溶解度增大。 液态醇分子之间能以氢键相互缔合,醇分子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不仅要破坏范德华力, 还要破坏分子间的氢键,需要很多的能量。因此醇分子的沸点比相近分子量的烃的沸点要高 的多。二元醇、多元醇分子中有两个以上的羟基,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沸点更高。 低级醇可以与 MgCl2,CaCl2 等发生络合,形成类似结晶水的化合物,例如:MgCl2·CH3OH CaCl2·4CH3CH2OH 等。这种络合物叫结晶醇。因此不能用无水 CaCl2 做为干燥剂来除去醇 中的水。(P113 表) 五:化学性质 1:羟基中氢的反应 醇羟基中,由于氢与氧相连,氧的电负性大于氢,O—H 键有较大极性,氢可以解离, 表现出一定的酸性。醇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醇与金属钠反应可以放出氢气,得到醇钠。 RCH2OH+Na——→RCH2O Na+1/2 H2 醇的酸性比水弱,反应比水慢。这是因为,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被羟基取代 的产物,由于烷基的推电子能力比氢大,氧氢之间电子云密度大,同水相比,O—H 键难于 断裂。 H3C CH CH2 CH2 CH3 OH C C H3C H C l CH CH3 OH OH OH OH CH2 CH2 OH C O H H H H ¨ ¨
3333 与羟基相连的烷基增大时,烷基的推电子能力增强,氧氢之间电子云密度更大,氧氢键 更难于断键:同时烷基的增大,空间位阻增大,使得解离后的烷氧基负离子难于溶剂化。因 此各种醇的酸性次序如下:伯醇>仲醇>叔醇 醇的酸性比水的还小,所以醇钠放入水中,立即水解得回醇 RCH2ONa+H2O—→RCH2OH+NaOH 2:羟基的反应 醇与氢卤酸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 ROH+HX RX+HO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N1反应机制进行的。仲醇反应时,由于仲碳 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CH3 CH3 HCI CH3C -CH CH CH3C -CH CH3 CH3C-CH CH3 CH3 OH CH3 CI 反应历程为 CH3 CH3 H CH3C -CH CH CH3C—CHCH CH3C一CHCH3一—→ CH3 OH CH3 tOH CH3 CH CH3C -CH CH3 CH3 Cl CH3 CH3 CH3 CH3 重排 →CHC—CHCH3 CH3C—CHCH3 伯醇主要按SN2反应机制进行 RCH2-OH +HX →RCH2-OH2+X RCH2-OH2+X Ⅹ…CH2…OH2 H2O 由于亲核能力I>Br>Cl,因此氢卤酸的反应活性为:HI>HBr>HCl 不同的醇在与相同的氢卤酸反应时的活性为:烯丙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无水氯化锌与氯化氢的混合试剂称为卢卡斯( Lucas)试剂。其中无水氯化锌是强的路易 斯酸。 卢卡斯试剂可以用于鉴别六碳以下的伯、仲、叔醇。六碳以下的伯、仲、叔醇,可以溶 于卢卡斯试剂,生成的氯代烃不溶解,显出混浊,不同结构的醇反应的速度不一样,根据生 成浑浊的时间不同,可以推测反应物为那一种醇
3333 与羟基相连的烷基增大时,烷基的推电子能力增强,氧氢之间电子云密度更大,氧氢键 更难于断键;同时烷基的增大,空间位阻增大,使得解离后的烷氧基负离子难于溶剂化。因 此各种醇的酸性次序如下:伯醇>仲醇>叔醇。 醇的酸性比水的还小,所以醇钠放入水中,立即水解得回醇。 RCH2O Na+H2O——→RCH2OH +Na OH 2:羟基的反应 醇与氢卤酸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 ROH+HX——→RX+H2O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 SN1 反应机制进行的。仲醇反应时,由于仲碳 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CH3 CH3 CH3 CH3 | HCl | | | CH3C —CH CH3 ——→ CH3C —CH CH3 + CH3C —CH CH3 | | | | | CH3 OH CH3 Cl Cl 次 主 反应历程为: CH3 CH3 CH3 | H+ | | + CH3C —CH CH3 ——→ CH3C —CH CH3 ——→ CH3C —CH CH3 ——→ | | | | | CH3 OH CH3 +OH2 CH3 CH3 Cl 一 | ————→CH3C —CH CH3 | | CH3 Cl ——→ CH3 CH3 CH3 CH3 重排 | | Cl 一 | | ————→CH3C —CH CH3———→CH3C —CH CH3 + | Cl 伯醇主要按 SN2 反应机制进行, 快 + RCH2 —OH +HX————→RCH2—OH2 + X 一 + RCH2—OH2 + X 一 ———→X…CH2…OH2 ———→RCH2 X + H2O | R 由于亲核能力 I 一>Br 一>Cl 一,因此氢卤酸的反应活性为:HI>HBr>HCl。 不同的醇在与相同的氢卤酸反应时的活性为:烯丙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无水氯化锌与氯化氢的混合试剂称为卢卡斯(Lucas)试剂。其中无水氯化锌是强的路易 斯酸。 卢卡斯试剂可以用于鉴别六碳以下的伯、仲、叔醇。六碳以下的伯、仲、叔醇,可以溶 于卢卡斯试剂,生成的氯代烃不溶解,显出混浊,不同结构的醇反应的速度不一样,根据生 成浑浊的时间不同,可以推测反应物为那一种醇
444 烯丙型醇和叔醇 仲醇 伯醇 室温立刻反应,出现浑浊加热或振荡出现浑浊室温下不反应,加热长时间可能反应 3: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生成烯 浓H2SO4 CH3 CH2OH →CH2=CH2 170°C 此反应服从札依切夫( Saytzeff.)规律 反应是按EI反应机制进行,碳正离子历程,夔的反应漬饯为叔≥使≥伯 H2O H R—CHCH2OH →R—CHCH2OH2 →R—CHCH2 →R—CH=CH2 些特殊结构的醇可以发生重排,得到结构不同的烯。例 CH H3 85%H3PO4 CH3C-CH CH3 CH3C-CH= CH +CH3 C-CH CH3 +CH2=CCH CH3 加热 CH3 OH CH3 CH3 0.4% 20% 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重排反应产物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因为叔碳正离子比仲碳正离子 稳定。上述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反应是按单分子历程进行的 由上所述,醇的脱水反应与烯烃的水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反 应向某一方向进行 (2):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同分子内脱水相近的条件,温度稍低一点,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产物为醚。 浓H2SO4 CH3 CH, OH →CH3CH2OCH2CH3+H2O 140°C 反应的机制为:CH3CH2OH+H2SO4 CH3 CH2O H2 HSO 4 CH3CH2O+H2+CH3CH2OH-—→CH3CH2OCH2CH3 H CH3 CH, OCH, CH3 HSO 4 -CH3 CH,O CH, CH3 H2SO 4 H 反应中一分子醇在酸作用下,先形成质子化的醇,另一分子的醇作为亲核试剂进攻质子 化的醇,失去一分子水,然后在失去质子,得到醚。 仲醇和叔醇在酸催化下加热,主要产物为烯。 该反应是制备醚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用于制备简单醚。如果使用两种不同的醇进行反 应,产物为三种醚的混合物,无制备意义。 ROH+R′OH →ROR+ROR′+R′OR 4:酯化反应 醇与酸脱水生成酯的反应为酯化反应 醇与有机酸和无机酸均可反应,醇与有机酸的反应将在第九章中讨论。 醇与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磷酸均可反应,得到无机酸酯。 CH OH HO SOOH →CH3OSO2OH+H2O 硫酸氢甲酯
4444 烯丙型醇和叔醇 仲醇 伯醇 室温立刻反应,出现浑浊 加热或振荡出现浑浊 室温下不反应,加热长时间可能反应 3:脱水反应 ⑴:分子内脱水 生成烯 浓 H2SO 4 CH3 CH2OH —————→CH2= CH2 170OC 此反应服从札依切夫(Saytzeff)规律。 反应是按 E1 反应机制进行,碳正离子历程,醇的反应活性为叔醇>仲醇>伯醇。 H H H | H+ | - H2O | + -H+ R—CHCH2 OH ———→R—CH CH2 O+ H2———→R—CH CH2 ———→R—CH= CH2 一些特殊结构的醇可以发生重排,得到结构不同的烯。例: CH3 CH3 CH3 CH3 | 85%H3PO4 | | | CH3C —CH CH3 ————→CH3C —CH= CH2 + CH3C=CH CH3 + CH2=CCH CH3 | | 加热 | | | CH3 OH CH3 CH3 CH3 0.4% 80% 20% 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重排反应产物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因为叔碳正离子比仲碳正离子 稳定。上述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反应是按单分子历程进行的。 由上所述,醇的脱水反应与烯烃的水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反 应向某一方向进行。 ⑵:分子间脱水 生成醚 同分子内脱水相近的条件,温度稍低一点,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产物为醚。 浓 H2SO 4 CH3 CH2 OH —————→CH3 CH2 O CH2 CH3+H2 O 140OC 反应的机制为:CH3 CH2 OH + H2SO 4———→CH3 CH2 O+ H2 + HSO 4 一 + CH3 CH2 O+ H2 + CH3 CH2 OH———→CH3 CH2 OCH2 CH3 | + H CH3 CH2 OCH2 CH3 + HSO 4 一———→CH3 CH2 O CH2 CH3 + H2SO 4 | H 反应中一分子醇在酸作用下,先形成质子化的醇,另一分子的醇作为亲核试剂进攻质子 化的醇,失去一分子水,然后在失去质子,得到醚。 仲醇和叔醇在酸催化下加热,主要产物为烯。 该反应是制备醚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用于制备简单醚。如果使用两种不同的醇进行反 应,产物为三种醚的混合物,无制备意义。 ROH+R'OH —————→RO R + RO R'+R'O R' 4:酯化反应 醇与酸脱水生成酯的反应为酯化反应。 醇与有机酸和无机酸均可反应,醇与有机酸的反应将在第九章中讨论。 醇与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磷酸均可反应,得到无机酸酯。 CH3OH + HO SO2OH ———→CH3 O SO2OH + H2O 硫酸氢甲酯
减压蒸馏 CH3 OSOOH →CH3OSO2OCH3+H2O △ 硫酸二甲酯 ROH HONO Ro no 2 +h2o 硝酸酯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液体,是常用的甲基化试剂,剧毒,使用时注意安全。三硝酸甘油酯 可以用作炸药。磷酸是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膦酸酯也是有机膦农药的一大 ,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5:氧化反应 仲醇、伯醇α碳原子上有氢,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被氧化成醛、酮或酸。叔醇 的α碳原子上没有氢,难于被氧化,酸性条件下,易于脱水成烯,然后再被氧化断键,生成 小分子化合物。 (1):高锰酸钾氧化 冷、稀、中性高锰酸钾的活性比较低,不能氧化醇,但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氧化伯醇和 仲醇。伯醇的氧化产物为羧酸盐,并有二氧化锰沉淀生成,酸化后可得羧酸 H2O/OH RCH,O RCOO KMnO4 ------RCOO K MnO2 H RCOO K → RCOOH 二级醇可氧化为酮,但易进一步氧化,断裂CC键,生成小分子,所以很少用来制备 酮。 H2O/OH RCHOH R+ KMnO4 RCOR 酸性条件下髙锰酸钾可以氧化三级醇,其原因是,酸性条件下醇可以脱水成烯,烯再被 氧化。 CH3 O H KMnO4 CH3 C-OH CH3C=CH →CH3CCH3+CO h, CH3 (2):重铬酸钾氧化: 伯醇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重铬酸钾氧化生成醛,醛可以进一步被氧化成为酸。由于醛的 沸点比醇低,反应中可以蒸出醛,从而防止其被氧化成为酸。此反应可以用于制低沸点的醛。 仲醇可以被氧化为酮,叔醇则不被氧化。 K Cr?O K,,O CH3CH2CH2OH一 →CH3CH2CHO →CH3CH2COOH K2Cr2O7‖ RCH R →R-C-R H+ (3):选择氧化 新制二氧化锰或者是沙瑞特试剂都可以把伯氧化为醛,把仲醇氧化为醒,而不进一步 氧化成酸,并且不氧化双键或三键。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制备不饱和醛、酮 新制二氧化锰可以用高锰酸钾和硫酸锰在碱性条件下制得,沙瑞特试剂是铬酐的吡啶溶
5555 减压蒸馏 CH3 O SO2OH —————→CH3 O SO2O CH3 + H2O △ 硫酸二甲酯 ROH + HONO2 ———→RO NO2 + H2O 硝酸酯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液体,是常用的甲基化试剂,剧毒,使用时注意安全。三硝酸甘油酯 可以用作炸药。磷酸是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膦酸酯也是有机膦农药的一大 类,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5:氧化反应 仲醇、伯醇α碳原子上有氢,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被氧化成醛、酮或酸。叔醇 的α碳原子上没有氢,难于被氧化,酸性条件下,易于脱水成烯,然后再被氧化断键,生成 小分子化合物。 ⑴:高锰酸钾氧化 冷、稀、中性高锰酸钾的活性比较低,不能氧化醇,但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氧化伯醇和 仲醇。伯醇的氧化产物为羧酸盐,并有二氧化锰沉淀生成,酸化后可得羧酸。 H2O / OH 一 RCH2O RCOO + KMnO4 —————→RCOO K + MnO2↓ △ H+ RCOO K ———→RCOO H 二级醇可氧化为酮,但易进一步氧化,断裂 C—C 键,生成小分子,所以很少用来制备 酮。 H2O / OH 一 RCHOH R+ KMnO4 —————→RCOR △ 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氧化三级醇,其原因是,酸性条件下醇可以脱水成烯,烯再被 氧化。 CH3 CH3 O | H+ | KMnO4 ‖ CH3C—OH ————→ CH3C = CH2 ————→CH3 C CH3 + C O2 | -H2O CH3 ⑵:重铬酸钾氧化: 伯醇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重铬酸钾氧化生成醛,醛可以进一步被氧化成为酸。由于醛的 沸点比醇低,反应中可以蒸出醛,从而防止其被氧化成为酸。此反应可以用于制低沸点的醛。 仲醇可以被氧化为酮,叔醇则不被氧化。 K2Cr2O7 K2Cr2O7 CH3 CH2CH2OH ————→CH3 CH2CHO ————→CH3 CH2COOH H+ OH O | K2Cr2O7 ‖ RCH R —————→R—C—R H+ ⑶:选择氧化 新制二氧化锰或者是沙瑞特试剂都可以把伯醇氧化为醛,把仲醇氧化为酮,而不进一步 氧化成酸,并且不氧化双键或三键。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制备不饱和醛、酮。 新制二氧化锰可以用高锰酸钾和硫酸锰在碱性条件下制得,沙瑞特试剂是铬酐的吡啶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