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101强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较一价 液电力下降,电 强电解质溶液 高子度1=bii 、活度与活度系数 (8) 高子强度越大,正负高子间作用力大。 作用越是者 离子电越大相作用越, 10.2电解质的电离 在一定度 cd。 女HB+OH B 为酸常数 A-NHTOHVINH 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 2、解离8 离程度的大 的速 8 HA 100 分于中有 HN0,4.6×10+337N0,2.17×10110 的 打c的平 76X10 A女F+A caca 03X10
1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酸碱理论 作业 本章要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10.1 强电解质溶液 •一、强电解质:理论上100%电离: •① 对于正负离子都是一价的电解质,如HNO3、 KCl等,其电离度接近100%; •② 正负离子为二价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较一价的 小; •③ 电解质溶液越浓,电离度越小。 •1923年,Debye及Hückel提出离子氛(ionic atmosphere)概念。 •观点: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是由于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都受到相反电荷离 子的束缚,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 并不完全自由,其表现是:溶液导电能力下降,电 离度下降,依数性异常。 强电解质溶液 •活度:是指有效浓度,即单位体积电解质溶 液中表现出来的表观离子有效浓度,即扣除 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浓度 •1、活度与活度系数 •以a (activity)表示。 • aB = rB × cB (8) • rB :活度系数。 •稀溶液中,rB < 1;极稀溶液中,rB 接近1。 2、离子强度: I = ½ ∑bizi 2 (9) bi:溶液中第i种离子的浓度,zi:第i种离 子的电荷离子强度 I 表示了离子在溶液中产 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离子强度越大,正负离子间作用力越大。 ① 离子强度越大,离子间相互作用越显著, 活度系数越小;② 离子强度越小,活度系数 约为1。稀溶液接近理想溶液,活度近似等于 浓度;③ 离子电荷越大,相互作用越强,活 度系越小。 10.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1、电离常数 HAc+H 2ODH 3O + +Ac or HAcDH + +Ac 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关系为: Ka=[H + ][Ac ]/[HAc] Ka称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为酸常数。 H 2O+NH 3DNH 4+ +OH Kb=[NH 4+ ][OH ]/[NH 3] Ka和Kb是化学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利用电离常数 数值的大小,可以估计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K值越 大,电离常数越大。 通常把Ka=10 2~10 7的酸称为弱酸,Ka<10 7的酸称 为极弱酸,弱碱亦可按Kb大小进行分类。 弱电解质的电离 按酸碱质子理论,其共轭酸碱对如: HBDB +H + Ka=[B ][H + ]/[HB] 其共轭碱的电离为: B +H 2ODHB+OH Kb=[HB][OH ]/[B ] 两式相乘得:KaKb=Kw 即Ka和Kb成反比关系,所以,弱酸的酸性越强 (Kb越大),则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Kb越小)。 Ka越大酸性越强 pKa定义为pKa=lgKa 所以pKa值正值越大,对应的酸越弱。 对于多元弱酸如H 3PO 4→H 2PO 4 →HPO 4 2 酸度 递减。 弱电解质的电离 2.03×10 4.69 CN 5 4.93×10 9.31 HCN 10 S 8.33 0.92 2 1.2×10 14.92 HS 15 1.77×10 4.751 NH 5 5 9.25 3 .64×10 NH 10 4+ 3.39×10 6.47 ClO 7 2.95×10 7.53 HClO 8 5.68×10 9.26 Ac 10 1.76×10 4.76 HAc 5 2.83×10 10.55 F 11 3.53×10 3.45 HF 4 2.17×10 10.66 NO 11 2 4.6×10 3.37 HNO 4 2 1.33×10 11.88 H 12 2PO 4 7.52×10 2.12 H 3 3PO 4 8.33×10 12.08 13 SO4 2 1.20×10 1.92 HSO 2 4 5.1×10 13.29 14 IO 3 1.69×10 0.77 HIO 1 3 酸 Ka pKa 碱 Kb pKb 弱电解质的电离 2、解离度──电离程度的大小 a=(已电离的浓度/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100% 如:测得0.10mol·L1HAc的α=1.33%则表明每 10000个HAc分子中有133个分子发生了电离。 既然0.10mol·L1HAc的α=1.33%则求HAc的平衡 常数与a的关系。 HAc D H + + Ac 初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ca ca ca Ka=ca2 /(1a) 当a <5%或c 酸/Ka ³400时 1a ≈1 即Ka≈ca2 ∴ a = c K a
弱电解质的电离 从上黑中H浓度为135×10moL,可知水的 %时成 [H']=K..cm 则O于一酸者s%时镜w人≥m -路为1%。 [oH]=√K。c 弱电解质的电高 弱电解质的电高 步进行的 南OM来和小洛凉中心小间9 K-HTHS 7×1 E,-HHI学MHS ,可忽略二级电离 当一元酸处理来求止 与2H+ 光采 衡时壮H,三种浓度的 0. @华无提庆之司器学复电高当元稳号 ◆。d 弱电解质的电离 酸液的 例题:饱和HS,加使r1为024molL这时 5.7X10sX1.2X101sX0.100.242 兰宝黑干元酸中酸根的浓度近似于,与酸的原始浓度 ◆。0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一、同离子效应 HAe车f+A -Nat t Ae 强电解,而使平衡 离方动的作用将为子位
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例题:298K时HAc的Ka=1.76×10 5计算0.10mol·L1 HAc溶液的[H + ]浓度和解离度。 解:设平衡时H + 离子浓度为x HAc D H + +Ac 初始浓度 0.10 0 0 平衡浓度 0.10x x x Ka=x 2 /(0.10x) 当α<5%时或c 酸/Ka≥400,则c 酸 ≈[酸] 即0.10x≈0.10,这时上式为: Ka=x 2 /(0.10)=1.76×10 5 [H + ]=x=1.33×10 3mol·L1 a=[H + ]/c 酸 ×100% =1.33×10 3/0.1×100%=1.33% 答:[H + ]浓度为1.33×10 3mol·L1,解离度为1.33% 弱电解质的电离 从上题中[H + ]浓度为1.33×10 3mol·L1,可知水的 电离可以忽略。 当忽略水的电离时: 对于一元弱酸:若a<5%时或c 酸/Ka≥400 则[H + ]2=Ka ∙c 酸 对于一元弱碱:若a<5%时或c 碱/Kb≥400 则[OH ]2=Kb ∙c 碱 = K · c 酸 + a [H ] = Kb · c 碱 - [OH ] 弱电解质的电离 二、多元弱酸的电离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 H 2SDH + +HS K1=[H + ][HS ]/[H 2S]=5.7×10 8 HS DH + +S 2 K2=[H + ][S 2 ]/[HS ]=1.2×10 15 H 2SD2H + +S 2 K=[H + ] 2[S 2 ]/[H 2S] =K1K2=6.8×10 23 注:①此式只表明平衡时[H + ][S 2 ][H 2S]三种浓度的 关系,而不说明电离过程为: H 2SD2H + +S 2 ②多元酸K1 /K2≥10 2时忽略二级电离,当一元酸处理。 弱电解质的电离 例题:求饱和H 2S溶液中[H + ]、[HS ]、[H 2S] 和[OH ] 解:①求[H + ]、[HS ] 因K1 /K2=5.7×10 8/1.2×10 15≥10 2 ∴可忽略二级电离,当一元酸处理来求[H + ] H 2S DH + +HS 0.1x x x c/Ka=0.1/5.7×10 8≥400,则0.1x≈0.1 ∴[H + ]2=cKa=0.10×5.7×10 8 ∴[H + ]=7.5×10 5(mol·L1) [H + ]≈[HS ]=7.5×10 5mol·L1 弱电解质的电离 ②求[S 2 ] 因S 2 是二级电离的产物 HS D H + +S 2 K2=[H + ][S 2 ]/[HS ] =1.2×10 15 ∵[H + ]≈[HS ] ∴[S 2 ]=K2=1.2×10 15 [OH ]=Kw /[H + ] =1×10 14 /7.5×10 5 =1.3×10 10(mol·L1) 由上可得下列结论: ①多元酸K1>>K2>>K3时,求[H + ]时当做一元酸处 理; ②二元酸中酸根的浓度近似于K2,与酸的原始浓度 关系不大。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由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多元弱酸溶液的pH 值,将使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K1K2=[H + ] 2[S 2 ]/[H 2S] [S 2 ]=K1K2[H 2S]/[H + ] 例题:饱和H 2S,加酸使[H + ]为0.24mol·L1这时 溶液中[S 2 ]=? 解:[S 2 ]=K1K2[H 2S]/[H + ] =5.7×10 8×1.2×10 15×0.10/0.24 2 =1.2×10 22(mol·L1) 答:[S 2 ]=1.2×10 22mol·L1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一、同离子效应 HAc D H + + Ac NaAc ──→Na + + Ac HAc中加入少量NaAc,由于醋酸根的浓度增大, 使HAc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降低了HAc的解 离度。 在已经建立离子平衡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 其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而使平衡向降低弱 电解质电离度方向移动的作用称为同离子效应。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例题:在0.10mol·L1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使 其浓度为0.10mol·L1求该溶液的H + 离子浓度和解离度。 解:①求[H + ] HAc D H + + Ac 初 0.1 0 0.1 平 0.1x x 0.1+x 由于同离子效应,0.1mol·L1HAc的解离度更小 ∴ [HAc]=0.1x≈0.1 [Ac ]=0.1+x≈0.1 ∴[H + ][Ac ]/[HAc]=Ka ∴x=[H + ]=1.76×10 5mol·L1 ② a=[H + ]/c×100%=0.0176% 答:[H + ]为1.76×10 5mol·L1,解离度a为0.0176%
同离子效应、冲浦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导出一元酸及其益的漫合溶 同高子效应、缓冲溶液 冲溶液 Ac)的浓度为 ,在一式管中放入10毫升0.1 指示 代入平铁系 黄分成四 第三份入等体职的 中的计公式 就外来少量 溶液的这种作用叫做 冲作用 080 000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3、2冲落液的nH值 前面已经讨论了酸及其盐的H值为 pii-pk,ig(c/eg) 熬为冲溶液公式 实钟9片 pH值决定于K和两个因素 利用缓冲溶液公式 ,可以计算领冲液的H值 液的变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同高子效应、缓冲溶液 w9 的o#,p文2, 因当时按 、与所湘等近的酸 的为左右的冲 液, 的 则什与Lac结合生成Hac PO. 慎为左右的缓冲 1.01m0 液 10左右的缓神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 大水的电 水的高于积常与温度的关系 车H,0+0H 1.00X10H4 12 之积 373 74X10 的电是反应当度升离时大。。 3
3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导出一元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 液中[H + ]的一般近似公式: 设酸[HAc]的浓度为c 酸 、盐(Ac )的浓度为c 盐 HAc D H + + Ac 初 c 酸 0 c 盐 平 c 酸x x c 盐+x ≈c 酸 ≈c 盐 代入平衡关系式xc 盐/c 酸=Ka x=Kac 酸/c 盐 即[H + ]=Kac 酸/c 盐 两边取负对数 pH=pKalg(c 酸/c 盐) 同理可推导出弱碱溶液中[OH ]的计算公式 即[OH ]=Kbc 碱/c 盐 两边取负对数 pOH=pKb lg(c 碱/c 盐)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二、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定义 实验:在一试管中放入10毫升0.1mol·L1HAc溶 液和10毫升0.1mol·L1NaAc溶液,混合后,用甲基红 作指示剂(变色范围pH=4.4─6.2颜色红→黄)分成四 份,一份加1滴2mol·L1HCl,另一份加1滴2mol·L 1NaOH,第三份入等体积的水稀释,第四份做比较。 结果颜色均无变化。即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 这种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影响, 而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缓冲 溶液的这种作用叫做缓冲作用。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2、缓冲作用原理 在含有HAc的NaAc的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过程: HAc D H + + Ac NaAc ──→ Na + + Ac NaAc完全电离,由于同离子效应,降低了HAc的 电离度,这时[HAc]和[Ac ]都较大,而且存在着[HAc] 电离平衡。 当加入少量H + 时,H + 离子和溶液中的Ac 结合生 成HAc,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平衡时H + 离子 浓度不会显著增加; 如果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增加的OH 与 溶液中的H + 离子结合为水,这时HAc的电离平衡向右 移动,以补充H + 离子的减少。 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只是少量酸碱。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3、缓冲溶液的pH值 前面已经讨论了弱酸及其盐的pH值为: pH=pKalg(c 酸/c 盐) 称为缓冲溶液公式 ∴pH值决定于Ka和(c 酸/c 盐)两个因素。 利用缓冲溶液公式,可以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 和外加酸碱后溶液pH的变化。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例题:乳酸HLac的Ka=1.4×10 4,1升含有1mol的 HLac和1molNaLac的缓冲溶液中加0.01mol·L1的酸,溶 液的pH值为多少?加0.01mol·L1的OH ,pH值又是几? 解:①求缓冲溶液的pH: ∵c 酸=1mol·L1;c=1mol·L1 pKa=lg1.4×10 4=3.85 pH=pKalg(c 酸/c 盐)=3.85 ②加酸使cH+=0.01mol·L1则H + 与Lac 结合生成HLac cHLac=1+0.01=1.01mol·L1 , cLac=10.01=0.99mol·L1 pH=3.85lg(1.01/0.99)=3.84 ③加碱使cOH=0.01mol·L1 pH=3.85lg(0.99/1.01)=3.86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4、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配制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因当c 酸=c 盐 时按: pH=pKalg(c 酸/c 盐) pH=pKa,选择pKa与所需pH值相等或接近的弱酸 及其盐,这时对外加酸,碱有同等的缓冲能力。 如:HAc的pKa=4.75,欲配制pH值为5左右的缓冲 溶液,可选择HAc-NaAc缓冲对; H 2PO 4 的pKa=7.21,欲配制pH值为7左右的缓冲溶 液,可选择NaH 2PO 4-Na 2HPO 4缓冲对; HCO 3 的pKa=10.25,欲配制pH值为10左右的缓冲 溶液,可选择NaHCO 3-Na 2CO 3缓冲对。 再由pH=pKalg(c 酸/c 盐)适当调整(c 酸/c 盐)值。 注:所选缓冲溶液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反应。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能力 H 2O + H 2O D H 3O + +OH or H 2O D H + +OH 实验测得295K时1升纯水仅有10 7mol水分子电 离,所以[H + ]=[OH ]=10 7mol/L 由平衡原理 Kw =[H + ][OH ]=10 14 Kw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 的意义为: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 + ]和[OH ] 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 增大。 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7.4×10 13 373 5.6×10 14 323 1.27×10 14 298 1.00×10 14 295 7.4×10 15 291 1.5×10 15 273 T Kw /K
溶液的酸碱性 10.3盐类水解 三、溶液的酸 作用电使子o子 度往往大浓 二的水,以 c为例 的成在 为方 H 效应和区分效应 Ac+ 平 。。d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mn-NaA藩液的p值和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强碱盐的水解常最, 平1 水解需数也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与,成反 所以生成的酸弱,水解程度大。 由水解常数可以计算溶液的壁碱性和水解度力 水解皮即水解百分率,它是转化率的一种老式, 8x161%o 己水解了的浓度盐的打始坡度X1% 多。 盐类水解 盐举水 LN,CO,落液的pH值和水解度h 的 盐处理 o 8 mol-L.- 级水解常 -232X10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的水 SOPO、a,P 溶液显碱性,.1molL的NaHCO,水溶液的p 值为 如a 能,又它们电离和水 解度的相对大小 23X030×10 值为7 ,a1molL的Na,PO海液的ph
4 溶液的酸碱性 二、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H + 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 的可大于10mol·L1,在[H + ]<1的情况下,用pH(负对 数法)表示溶液的酸度更为方便,pH的定义是: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值。 pH=lg[H + ] 三、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自学要求: 1、什么是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2、什么是拉平溶剂和区分溶剂 10.3 盐类水解 盐的离子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 离子或OH 离子 作用产生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的水解。 一、弱酸强碱盐 一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以NaAc为例: Ac +H 2ODHAc+OH 即为NaAc的水解平衡,其在水溶液中有: H 2O DH + +OH Kw H + +Ac D HAc 1/Ka ─────────────────── Ac + H 2O D HAc+OH Kh=Kw /Ka =1×10 14 /1.76×10 5 =5.68×10 10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常数Kh就 是该弱酸的共轭碱的碱常数Kb。 水解常数也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Kh与Ka成反 比,所以生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 由水解常数可以计算溶液的酸碱性和水解度h。 水解度即水解百分率,它是转化率的一种形式。 h=已水解了的浓度/盐的初始浓度×100%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例题:计算0.10mol·L1NaAc溶液的pH值和h。 已知Ka(HAc)=1.76×10 5 解:①求pH值(忽略水的电离) Ac + H 2O D HAc+OH 平 0.1x x x ≈0.1 Kh=[HAc][OH ]/[Ac ]=x 2 /0.1 ∴x=7.5×10 6mol·L1 [H + ]=Kw /[OH ]=1×10 14 /7.5×10 6 ∴pH=8.9 ②求h h=[OH ]/c 盐 ×100% =7.5×10 6 /0.1×100% =0.0075% 1、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 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如 Na 2CO 3的逐级水解过程为: CO 3 2 +H 2ODHCO 3 +OH HCO 3 +H 2ODH 2CO 3+OH 一级水解常数 Kh1=Kw /K2=1×10 14 /5.61×10 11=1.78×10 4 K h1是弱酸HCO 3 的共轭碱CO 3 2 的碱常数。 二级水解常数 Kh2=Kw /K1=1×10 14 /4.30×10 7=2.32×10 8 Kh2是弱酸H 2CO 3的共轭碱HCO 3 的碱常数。 由于Kh1>>Kh2所以多元弱酸强碱盐一般只考虑 一级水解,二级水解可忽略不计。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例:计算0.1mol·L1Na 2CO 3溶液的pH值和水解度h。 解:∵Kh1>>Kh2 ∴当一元弱酸强碱盐处理 ①求pH值 [OH ] 2=K h1c 盐=(Kw /K2)c 盐 =(10 14 /5.61×10 11)×0.1 =1.78×10 5 [OH ]=4.22×10 3mol·L1 pOH=3lg4.22=2.37 pH=142.37=11.63 ②求水解度h h=[OH ]/c 盐 ×100% =4.22×10 3/0.10×100% =4.22% 盐类水解 2、酸式盐的水解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 2HPO 4、NaH 2PO 4、 NaHS、NaHCO 3、NaHSO4等。 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水解情况比较复杂,它们首先 完全电离为金属阳离子和HCO 3 、HS 、H 2PO 4 等阴 离子,这些阴离子即能电离,又能水解。 这样的水溶液的酸性如何,主要看它们电离和水 解度的相对大小。 如:NaHCO 3 HCO 3 DCO 3 2 +H + K2=5.61×10 11 HCO 3 +H 2ODH 2CO 3+OH Kh2=Kw /K1 =1.0×10 14 /4.30×10 7 =2.33×10 8 盐类水解 ∵Kh2>K2 ∴溶液显碱性,0.1mol·L1的NaHCO 3水溶液的pH 值为8.3。 如:NaH 2PO 4 H 2PO 4 DH + +HPO 4 2 K2=6.23×10 8 H 2PO 4 +H 2ODH 3PO 4+OH Kh2=Kw /K1 =1.0×10 14 /7.52×10 3 =1.33×10 12 ∵Kh2<K2 ∴溶液显酸性,0.1mol·L1的NaH 2PO 4溶液的pH 值为4.7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二、强雕弱碱世 1、一元强酸同碱盐的水解 以NH,C为例:其水解反应为 高价金属阳高子水解一般是酸性,这是由于 NH,+H,O年NH+HC IFe(H.ON.O +0 [Fe(OHD),(H,O),+H,OFc(OI),+3H,O+H,O 强酸到碱盐的水解常数此是该到碱的共加酸的酸 常数K。 0。d 定计 只作单了好·。。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水解如:NA "8 酸、羽碱的电离平衡, 平衡的总结 -k.K./K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盐+★ 由:n70.5gk+0,5gK 可知: 时p春液中性 影大水条加水精中主复道的黄单用青子指 >水,时p水液性 有的种产在水中的及 <,时p小T液是性 P+3s+0一S+20,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3、带液的酸碱 五、水解平衡移动 人的浓度 的浓度道大,水解度越小:浓度港小,水解 越大 时,由于水解生成沉淀,不能得到所 即稀溶液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功 解反入物应的可以使平南在动。郑休 2、温度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水解反应是吸格反应 浓的 水解遍出H,S 升高温度将促使水解 NaOH
5 盐类水解 二、强酸弱碱盐 1、一元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以NH 4Cl为例:其水解反应为: NH 4+ +H 2ODNH 3+H 3O + Kh=Kw /Kb;[H + ] 2=Khc 盐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常数就是该弱碱的共轭酸的酸 常数Ka。 盐类水解 2、高价金属阳离子的水解 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一般具有确定的配位数,如:[Fe(H 2O)6] 3+ 等,也有特 殊的,如:[Pb(H 2O)x] 2+ 。 高价金属阳离子水解一般显酸性,这是由于 [Fe(H 2O)6] 3+ +H 2OD[Fe(OH)(H 2O)5] 2+ +H 3O + [Fe(OH)(H 2O)5] 2+ +H 2OD[Fe(OH) 2(H 2O)4]+ +H 3O + [Fe(OH)2(H 2O)4]+ +H 2ODFe(OH)3+3H 2O+H 3O + 高价金属离子的水解和多元弱酸强碱盐一样是分 步进行的由于不能进行定量计算所以只作简单了解。 三、弱酸弱碱盐 弱酸弱碱盐其阴、阳离子都能水解如:NH 4Ac NH 4+ +H 2O D NH 3+H 3O + Ac + H 2O D HAc+OH H 3O + +OH D 2H 2O ────────────── NH 4+ + Ac D NH 3 + HAc 由于溶液中同时存在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是这三个平衡的总结果。 NH 4+ +H 2O DNH 3+H 3O + 1/Kb Ac + H 2O DHAc+OH 1/Ka H 3O + +OH D 2H ─────── 2O ────── Kw NH 4+ +Ac DNH 3+HAc Kh Kh=Kw /(KaKb ) Ka、Kb均很小即Kh较大,弱酸弱碱盐更容易水解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例题:弱酸弱碱盐NH 4Ac水解时已知其浓度为c 盐 。 H 2O + NH 4+ + Ac DNH 3·H 2O+HAc 起 c 盐 c 盐 0 0 平衡 c 盐x c 盐x x x Kh=[NH 3·H 2O][HAc]/([Ac ][NH 4+ ]) =x 2 /(c 盐x) 2=x 2 /c 2=Kw /KaKb 因x很小所以c 盐 x≈c 盐 Kw /KaKb=(x/c 盐) 2 又因HAc的Ka=[H + ][Ac ]/[ HAc] ∴[H + ]=Ka[HAc]/[Ac ]=Ka(x/c 盐) ∴[H + ] 2=Ka 2(x/c 盐) 2=Ka 2(Kw /KaKb )=KaKw /Kb ∴pH=70.5lgKa+0.5lgKb 由: pH=70.5lgKa+0.5lgKb 可知: Ka=Kb 时 pH=7 溶液呈中性 Ka>Kb 时 pH<7 溶液呈酸性 Ka<Kb 时 pH>7 溶液呈碱性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中和反应与水解反应中,中和反应占了主导地位。 水解趋势较大的Na 2CO 3,其0.10mol·L1溶液中的水解 度才百分之四。 即虽可水解但水溶液中主要以盐的简单阴离子的 形式存在。 只有少数几种在非水溶剂中得到的盐,如:Al 2S 3及 Cr2S 3等,它们的阴、阳离子都水解且水解产物是易 挥发性的气体和沉淀,离开平衡体系,使水解反应进 行完全。 2Al 3+ +3S 2 +H 2O===3H 2S↑+2Al(OH)3↓ 酸 中和 碱 盐 水解 + + 水 四、酸碱中和 盐类水解 五、水解平衡移动 1、盐的浓度 盐的浓度越大,水解度越小;浓度越小,水解 度越大。 即稀释溶液,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2、温度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将促使水解。 盐类水解 3、溶液的酸碱度 水解反应常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因此,控 制溶液的酸碱度通常可以促进或抑制水解反应,在 配制Sn2+ 、Fe 3+ 、Bi 3+ 、Sb 3+ 和Hg 2+ 等盐类的水溶液 时,由于水解生成沉淀,不能得到所需溶液。 SbCl 3+H 2ODSbOCl↓+2HCl 加入相应的酸,可以使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水 解反应。 所以在配制这些溶液时,通常是将它们溶于较 浓的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配制Na 2S水溶液时为防止Na 2S水解逸出H 2S, 必须加入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