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塔寺 伊斯兰建筑:中国境内的伊斯兰建筑,一部分采用中亚的形式,如新疆霍城 的吐虎鲁铁木耳玛札。但更多的是与汉式建筑布局、结构相结合,形成为特殊的 伊斯兰教建筑式样。 三、元代雕刻 元统治者大力提倡宗教,允许各教派自由发展,教派林立。雕刻除沿用传统
北京白塔寺 伊斯兰建筑:中国境内的伊斯兰建筑,一部分采用中亚的形式,如新疆霍城 的吐虎鲁铁木耳玛札。但更多的是与汉式建筑布局、结构相结合,形成为特殊的 伊斯兰教建筑式样。 三、元代雕刻 元统治者大力提倡宗教,允许各教派自由发展,教派林立。雕刻除沿用传统
式样(即汉式)外,又大量采用尼泊尔传来的“梵相”式样。 中国现存的元代雕塑遗迹已不多。今日尚存的元代雕塑散见于甘肃武威、张 掖、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北京近郊等地。 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造像,现存67龛,造像大小合计116尊,是现存一处 最大的元代雕刻群。题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发生很多变化:宋代盛行的十八罗汉和 罗汉群像这时不见了,佛和菩萨的题材又盛行起来。其中喇嘛教题材造像最富特 色。 “欢喜佛”是喇嘛教艺术所独有的形象,一般作男女相抱形。飞来峰一线天 洞口第25龛之“欢喜佛”却作单身结跏趺坐的菩萨形象,可能是出于照顾汉族 群众欣赏习惯。 菩萨造像更为丰富,多作多面广臂式样,有文殊、普贤、狮子吼观音、救度 母等
式样(即汉式)外,又大量采用尼泊尔传来的“梵相”式样。 中国现存的元代雕塑遗迹已不多。今日尚存的元代雕塑散见于甘肃武威、张 掖、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北京近郊等地。 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造像,现存 67 龛,造像大小合计 116 尊,是现存一处 最大的元代雕刻群。题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发生很多变化:宋代盛行的十八罗汉和 罗汉群像这时不见了,佛和菩萨的题材又盛行起来。其中喇嘛教题材造像最富特 色。 “欢喜佛”是喇嘛教艺术所独有的形象,一般作男女相抱形。飞来峰一线天 洞口第 25 龛之“欢喜佛”却作单身结跏趺坐的菩萨形象,可能是出于照顾汉族 群众欣赏习惯。 菩萨造像更为丰富,多作多面广臂式样,有文殊、普贤、狮子吼观音、救度 母等
铜镀金文殊菩萨 此外如49龛有壁所刻七头龙王浮雕,22龛之救度母(大白伞盖佛母)、 55龛之“尊胜佛母”,为飞来峰所独有
铜镀金文殊菩萨 此外如 49 龛有壁所刻七头龙王浮雕,22 龛之救度母(大白伞盖佛母)、 55 龛之“尊胜佛母”,为飞来峰所独有
杭州飞来峰尊胜佛母造像 今山西太原晋祠内有从外地迁来的两组元代彩塑,内容为文武场乐队。奏乐 者各五人,每尊高约1.6米,皆为女性。体态修长,亭亭玉立,表情庄严肃穆。 面部塑造细润,但缺少起伏变化,个性雷同。衣饰鲜艳夺目,衣纹处理简练流畅, 质感较强。 掺杂有喇嘛教成分的元代雕刻,还有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云台始建 于至元二年(1342年),峻工于至正五年。云台建筑在居庸关城中央,为元代 泰安寺中遗物。这个台子的外形非常美丽,青石筑成的台身,顶上用白色大理石 栏杆环绕;台中间五边形门洞也是用白色大理石镶面的,门洞外缘满雕图案花纹。 洞顶壁是至正五年(1345年)雕刻的四大天王。刀法娴熟,刻画细致入微,形 象威武雄壮,战袍衣带飘舞,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是元代雕刻的上品
杭州飞来峰尊胜佛母造像 今山西太原晋祠内有从外地迁来的两组元代彩塑,内容为文武场乐队。奏乐 者各五人,每尊高约 1.6 米,皆为女性。体态修长,亭亭玉立,表情庄严肃穆。 面部塑造细润,但缺少起伏变化,个性雷同。衣饰鲜艳夺目,衣纹处理简练流畅, 质感较强。 掺杂有喇嘛教成分的元代雕刻,还有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云台始建 于至元二年(1342 年),峻工于至正五年。云台建筑在居庸关城中央,为元代 泰安寺中遗物。这个台子的外形非常美丽,青石筑成的台身,顶上用白色大理石 栏杆环绕;台中间五边形门洞也是用白色大理石镶面的,门洞外缘满雕图案花纹。 洞顶壁是至正五年(1345 年)雕刻的四大天王。刀法娴熟,刻画细致入微,形 象威武雄壮,战袍衣带飘舞,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是元代雕刻的上品
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洞顶壁四大天王 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洞顶壁四大天王 山西晋城玉皇庙道教雕塑二十八宿,是元代道教艺术的精品。二十八宿原是 我国天文学上用以观察天体经纬度及四季运行的28组赤道星座。古人往往把它
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洞顶壁四大天王 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洞顶壁四大天王 山西晋城玉皇庙道教雕塑二十八宿,是元代道教艺术的精品。二十八宿原是 我国天文学上用以观察天体经纬度及四季运行的 28 组赤道星座。古人往往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