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五代宋时期的美术 Chapter seven Art of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 五代(公元907-960年)、宋(公元960-1127年) 唐末,中央政权衰落,中国再次进入混战局面。南、北方经过“五代十国 的纷争,北方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于公元960年春节发动兵变,代周建宋。 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907-1125年)长期与北宋对垃立,分庭抗礼。1125年, 辽被金所灭。两年后,北宋政权随着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以及京城汴梁的失陷 覆亡。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控制南方地区。北方则处在金政权的控制之下。 宋金对立一百多年,至1279年,新兴的蒙古族政权“元”才又一统中国 五代宋时期,各种矛盾交错消长,政权分立,汉唐雄风不再。艺术天地相对 狭窄,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两宋虽维系了三百多年,但它并没有真 正统一中国,所以民族矛盾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统治阶级内部围绕如何解决内外 矛盾,长期争论不休,但又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寻求思想出路的过程中,逐渐 孕育了“程朱理学”,宋人已习惯于将一切问题放到理性的天秤上去衡量。与此 相适应,宋艺术普遍重寓意,说理性强,重视内心感受甚于对客观之表述。所以 宋艺术风格趋向“精密不苟”,是时代发展使然。 以科举制改变为契机,宋人更趋向实际。唐人科举以诗赋,宋人专以经义论 策。这是因为,唐国势强盛,自信和自豪成为时代主流;宋国势衰弱,外扰不断, 忧患成为思想主导,急需克服内忧外患良方。所以宋人黜玄想,尚实际,便成为 时代的要求
第七章 五代宋时期的美术 Chapter seven Art of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 五代(公元 907-960 年)、宋(公元 960-1127 年) 唐末,中央政权衰落,中国再次进入混战局面。南、北方经过“五代十国” 的纷争,北方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于公元 960 年春节发动兵变,代周建宋。 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907-1125 年)长期与北宋对立,分庭抗礼。1125 年, 辽被金所灭。两年后,北宋政权随着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以及京城汴梁的失陷 覆亡。1127 年,赵构建立南宋,控制南方地区。北方则处在金政权的控制之下。 宋金对立一百多年,至 1279 年,新兴的蒙古族政权“元”才又一统中国 五代宋时期,各种矛盾交错消长,政权分立,汉唐雄风不再。艺术天地相对 狭窄,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两宋虽维系了三百多年,但它并没有真 正统一中国,所以民族矛盾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统治阶级内部围绕如何解决内外 矛盾,长期争论不休,但又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寻求思想出路的过程中,逐渐 孕育了“程朱理学”,宋人已习惯于将一切问题放到理性的天秤上去衡量。与此 相适应,宋艺术普遍重寓意,说理性强,重视内心感受甚于对客观之表述。所以 宋艺术风格趋向“精密不苟”,是时代发展使然。 以科举制改变为契机,宋人更趋向实际。唐人科举以诗赋,宋人专以经义论 策。这是因为,唐国势强盛,自信和自豪成为时代主流;宋国势衰弱,外扰不断, 忧患成为思想主导,急需克服内忧外患良方。所以宋人黜玄想,尚实际,便成为 时代的要求
宋最高统治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内防范上,对外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文 人的一片爱国热情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实现。诗文中表达忠君爱国思想、描写 民族关系的作品,几乎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与此相关,绘画中的历史画,也常 常以表现民族关系为主题。宋城市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发达,书画也作为商品 在社会流通,东京汴粱设有书画交易市场。绘画全面繁荣,人物、山水、花鸟等 画科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民间画工、皇家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互相竞争,又 互相吸收。共同促成宋代美术百花争艳的局面。 第一节五代、宋人物画 Section one Figure painting of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 一、小天地里的自我欣赏五代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题材更多样化,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描写现实生活、现 实人物的作品增多。肖像画有了明显进步。 1.南唐人物画 《重屏会棋图》为南唐后主李煜的画院待诏周文矩所作,绢本设色。图中描 绘中主李璟与三个兄弟景遂、景达、景遏,画面正面戴高帽者为李璟。屏风上 画了白居易《偶眠》诗意。人物表情刻画细致,衣纹以战笔描。另一件长期被误 认为唐朝韩滉作《文苑图》,实际是周文矩所作的《琉璃堂人物图》局部,描绘 四个文人构思诗文的情景,衣纹以战笔。周文矩,生卒不可考,约活动于公元九 世纪末。工画人物、车服、山林、楼观等,今存还有《宫中图》,分藏于数国博 物馆
宋最高统治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内防范上,对外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文 人的一片爱国热情得不到理解,更得不到实现。诗文中表达忠君爱国思想、描写 民族关系的作品,几乎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与此相关,绘画中的历史画,也常 常以表现民族关系为主题。宋城市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发达,书画也作为商品 在社会流通,东京汴粱设有书画交易市场。绘画全面繁荣,人物、山水、花鸟等 画科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民间画工、皇家画院、文人画三足鼎立,互相竞争,又 互相吸收。共同促成宋代美术百花争艳的局面。 第一节 五代、宋人物画 Section one Figure painting of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 一、小天地里的自我欣赏――五代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题材更多样化,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描写现实生活、现 实人物的作品增多。肖像画有了明显进步。 1.南唐人物画 《重屏会棋图》为南唐后主李煜的画院待诏周文矩所作,绢本设色。图中描 绘中主李璟与三个兄弟景遂、景达、景逷 ,画面正面戴高帽者为李璟。屏风上 画了白居易《偶眠》诗意。人物表情刻画细致,衣纹以战笔描。另一件长期被误 认为唐朝韩滉作《文苑图》,实际是周文矩所作的《琉璃堂人物图》局部,描绘 四个文人构思诗文的情景,衣纹以战笔。周文矩,生卒不可考,约活动于公元九 世纪末。工画人物、车服、山林、楼观等,今存还有《宫中图》,分藏于数国博 物馆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与周文矩同时,另一位画院画家顾闳中,以创作《韩熙载夜宴图》而名垂干 古。此画是作者奉命潜入韩府,窥视兵部侍郎韩熙载夜宴场面,回来凭记忆画成。 据说此画画成后,后主李煜拿给韩熙载看,希望他效命朝廷。但自知无力回天的 韩熙载,仍我行我素。画面分五段,每段以屏风为自然分界。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七男五女正在聚精会神听演奏。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与周文矩同时,另一位画院画家顾闳中,以创作《韩熙载夜宴图》而名垂千 古。此画是作者奉命潜入韩府,窥视兵部侍郎韩熙载夜宴场面,回来凭记忆画成。 据说此画画成后,后主李煜拿给韩熙载看,希望他效命朝廷。但自知无力回天的 韩熙载,仍我行我素。画面分五段,每段以屏风为自然分界。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七男五女正在聚精会神听演奏。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
李佳明之妹,李佳明坐在身旁看她弹奏。李佳明身边袖手站立者为舞妓王屋山, 床榻上凭几戴高帽坐者为韩熙载,穿红袍坐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及 宠妓蒻兰等」 第二段:观舞。王屋山跳“六腰舞”,韩击鼓助兴。状元坐椅子上近看,德 明和尚双手握于胸前低头品味,门生打响板伴奏。 第三段:间息。乐舞之后小息,韩坐榻上盥手,众歌妓围拢。 第四段:独自赏乐。韩熙载袒胸露腹坐椅上,挥扇静听五位女妓吹奏。 第五段:惜别。 整个作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勾线、设色、人物组合等方面,都很成功,是 一幅非常优秀的工笔画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李佳明之妹,李佳明坐在身旁看她弹奏。李佳明身边袖手站立者为舞妓王屋山, 床榻上凭几戴高帽坐者为韩熙载,穿红袍坐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及 宠妓蒻兰等。 第二段:观舞。王屋山跳“六腰舞”,韩击鼓助兴。状元坐椅子上近看,德 明和尚双手握于胸前低头品味,门生打响板伴奏。 第三段:间息。乐舞之后小息,韩坐榻上盥手,众歌妓围拢。 第四段:独自赏乐。韩熙载袒胸露腹坐椅上,挥扇静听五位女妓吹奏。 第五段:惜别。 整个作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勾线、设色、人物组合等方面,都很成功,是 一幅非常优秀的工笔画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