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元代美术 Chapter Eight Art of Yuan Dynasty (公元1271-1368年)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公元1206年,铁木真继位大汗(成 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 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南北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巩固元朝 统治。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汉人则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自隋代开始实 行的科举制被废止,文人效命朝廷的正常途径被堵塞。此时,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在意识形态方面,元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 略,在蒙古族中极力维护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在汉族中提倡程朱理学;在其 他少数民族中允许多种宗教存在,喇嘛教被视为主要宗教。儒生的地位十分低下, 宗教界却拥有种种特权,其首脑人物可直接干预朝政。国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元代的文学艺术,除元曲外,就主流而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对时世超脱 冷漠。此时文人画走向成熟,山水画则孤峰突起。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已 被元代画家所普遍采用。 宗教的繁荣,带来了宗教艺术的活跃和发展,特别是喇嘛教艺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与宋代相比,也有不少新的特点。元朝对外交往日益扩大, 主雇已不同于前,新的需要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瓷器中的青花、釉里红
第八章 元代美术 Chapter Eight Art of Yuan Dynasty (公元 1271-1368 年)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公元 1206 年,铁木真继位大汗(成 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1271 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9 年灭南 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南北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巩固元朝 统治。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汉人则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自隋代开始实 行的科举制被废止,文人效命朝廷的正常途径被堵塞。此时,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在意识形态方面,元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 略, 在蒙古族中极力维护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在汉族中提倡程朱理学;在其 他少数民族中允许多种宗教存在,喇嘛教被视为主要宗教。儒生的地位十分低下, 宗教界却拥有种种特权,其首脑人物可直接干预朝政。国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元代的文学艺术,除元曲外,就主流而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对时世超脱 冷漠。此时文人画走向成熟,山水画则孤峰突起。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已 被元代画家所普遍采用。 宗教的繁荣,带来了宗教艺术的活跃和发展,特别是喇嘛教艺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与宋代相比,也有不少新的特点。元朝对外交往日益扩大, 主雇已不同于前,新的需要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瓷器中的青花、釉里红
织绣中的纳石矢取得了新成就。漆器(特别是剔红)、铸银、玉器等生产,也都 有较大发展。 建筑方面,由于元朝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封建大帝国,民族众多,交往频繁, 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增加了若干新的因素。 第一节建筑、雕刻与工艺 Section One Architecture,Sculpture and Crafts of Yuan Dynasty 一、城市建筑 和林和林为蒙古国都城忽必烈建元后为岭北行省治所。全称“哈拉和林”。 明初,北元政权据以为都,后废。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 城市。 和林城的建筑由汉族匠人和伊斯兰各地送来的匠人完成。城内建筑极为豪 华,供皇帝专用的御殿座落在巨大的花园中央,御殿左右还有为皇帝的兄弟、诸 子和秃儿台黑准备的房屋。夏季为使皇帝避暑在山中为他修造了一所契丹帐殿, 叫昔拉斡尔朵。 在和林城内,基督教堂相当大,并且很华丽。教堂内供有法国威廉师傅按照 法兰西的式样雕刻的圣母玛丽亚像。威廉还在一辆车上布置了一个小礼拜堂,礼 拜堂外面画着圣像故事,非常美丽。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出现圣像画 的最早记录。 上都上都即元朝的夏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 北岸。因定都大都,而将上都改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
织绣中的纳石矢取得了新成就。漆器(特别是剔红)、铸银、玉器等生产,也都 有较大发展。 建筑方面,由于元朝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封建大帝国,民族众多,交往频繁, 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增加了若干新的因素。 第一节 建筑、雕刻与工艺 Section One Architecture, Sculpture and Crafts of Yuan Dynasty 一、城市建筑 和林 和林为蒙古国都城,忽必烈建元后为岭北行省治所。全称“哈拉和林”。 明初,北元政权据以为都,后废。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 城市。 和林城的建筑由汉族匠人和伊斯兰各地送来的匠人完成。城内建筑极为豪 华,供皇帝专用的御殿座落在巨大的花园中央,御殿左右还有为皇帝的兄弟、诸 子和秃儿台黑准备的房屋。夏季为使皇帝避暑,在山中为他修造了一所契丹帐殿, 叫昔拉斡尔朵。 在和林城内,基督教堂相当大,并且很华丽。教堂内供有法国威廉师傅按照 法兰西的式样雕刻的圣母玛丽亚像。威廉还在一辆车上布置了一个小礼拜堂,礼 拜堂外面画着圣像故事,非常美丽。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出现圣像画 的最早记录。 上都 上都即元朝的夏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 20 公里闪电河 北岸。因定都大都,而将上都改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上都建筑极为豪 华,官殿是用大理石和其它美丽的石料砌成的。殿堂宫室皆镏金,金碧辉煌。宫 殿的每一边都有宫墙围绕,包围着附近的一块方圆25公里的平原。这块平原实 为一座御花园,园中有一片葱绿的小树林。林中修建了一间御亭,设计的精巧玲 珑。 上都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被发掘,城墙基本完好,城内外建筑遗迹和 街道布局依稀可见。城墙夯土外砌砖石。东西各二门,南北各一门,每面城墙长 1400米。皇城正中偏北是宫城,东北角是华岩寺,西北角是乾元寺。东南和西 南二角亦各有一座庙宇。东西南三面有门。皇城宫城四角均有角楼。外城墙全系 黄色夯土。东墙和南墙均由皇城的东墙、南墙接出。外城西北二面各长2200米, 东南两面至皇城东北、西南二角各长800米。外城北面开二门,南面开一门。 西南面原有二门,元代后期毁一存一。外城南部为一般建筑区。北部地势较高, 有很多寺庙、官观等建筑,后均毁于兵火。 大都大都(今北凉)是元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交往的 中心城市之一。据元陶家仪《掇耕录宫殿制度》和明肖洵《故宫遗录》记载及 解放后实地勘察,可以推断出大都的建筑布局是:城的平面接近方形,南北长 7400米,东西宽6650米。北面二门,东西南三面各三门,共十一道门。 城外绕以护城河,皇城在大都南部中央,皇城的南部偏东为宫城。城中的主 要千道通向城门。住宅分布在街巷之间。全城分为六十个坊。这里的坊只是行政 管理单位,不是汉唐那样的封闭式的里坊了。中心台为全城的中心点。大都的规 划者是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 元朝的宫殿是大都城中的主要建筑。皇城中包括三组宫殿和太液地(今北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上都建筑极为豪 华,宫殿是用大理石和其它美丽的石料砌成的。殿堂宫室皆镏金,金碧辉煌。宫 殿的每一边都有宫墙围绕,包围着附近的一块方圆 25 公里的平原。这块平原实 为一座御花园,园中有一片葱绿的小树林。林中修建了一间御亭,设计的精巧玲 珑。 上都遗址,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发掘,城墙基本完好,城内外建筑遗迹和 街道布局依稀可见。城墙夯土外砌砖石。东西各二门,南北各一门,每面城墙长 1400 米。皇城正中偏北是宫城,东北角是华岩寺,西北角是乾元寺。东南和西 南二角亦各有一座庙宇。东西南三面有门。皇城宫城四角均有角楼。外城墙全系 黄色夯土。东墙和南墙均由皇城的东墙、南墙接出。外城西北二面各长 2200 米, 东南两面至皇城东北、西南二角各长 800 米。外城北面开二门,南面开一门。 西南面原有二门,元代后期毁一存一。外城南部为一般建筑区。北部地势较高, 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后均毁于兵火。 大都 大都(今北京)是元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交往的 中心城市之一。据元陶家仪《辍耕录.宫殿制度》和明肖洵《故宫遗录》记载及 解放后实地勘察,可以推断出大都的建筑布局是:城的平面接近方形,南北长 7400 米,东西宽 6650 米。北面二门,东西南三面各三门,共十一道门。 城外绕以护城河,皇城在大都南部中央,皇城的南部偏东为宫城。城中的主 要干道通向城门。住宅分布在街巷之间。全城分为六十个坊。这里的坊只是行政 管理单位,不是汉唐那样的封闭式的里坊了。中心台为全城的中心点。大都的规 划者是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 元朝的宫殿是大都城中的主要建筑。皇城中包括三组宫殿和太液地(今北
海)。城西侧的南部是太后居住的御苑。皇城正门承天门外有石桥与棂星门。再 南,御街两侧建长廊,称干岁廊,直指都城正门丽正门,与宋汴梁和金中都宫城 前的布局相似。皇城的东西两侧建有太庙和社稷坛。 宫城有前后左右四座门,四角并建有角楼。宫城内有大明殿、延春殿为主的 两组宫殿。元朝的主要宫殿多由前后两组宫殿组成,每组各有独立的院落。每一 组殿又分前后两部分,中间用穿廊连为工字形殿。前为朝会部分,后为居住部分, 殿后又往往有香阁。这是继承宋建筑的布局形式。 大都的宫殿建筑极其奢华,使用了许多贵重材料,如紫檀、楠木、各种色彩 的琉璃等。在装饰方面,主要宫殿用方柱,涂以以红色并绘金龙。墙壁上挂毡毯 和毛皮丝顶帷幕等。官城内还有盝顶殿及畏吾尔殿、棕毛殿等,是以前历代宫殿 建筑所没有的。城墙、城垛都涂成白色,体现了蒙古族尚白的审美习惯。 二、宗教建筑 元代的宗教建筑很发达,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祭祀建筑遍布全国,可惜 多已毁于兵火,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是元代佛教建筑的重要遗 迹,采用传统的布局方法。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和位于广胜寺旁的水神殿系另 外一种类型。殿前庭院很大,供公共集会和露天看戏之用。 山西永济永乐宫(现迁往芮城)是元代道教建筑的典型,也是全真教的一个 重要据点。原规模很大,部分建筑已毁,现存中央部分的主要建筑一无极门、三 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都是元代建筑。从现存建筑的总体布局看,仅在一条南 北向的轴线上排列着主要建筑,不设东西配殿或周围廊屋,打破了传统习惯。在
海)。城西侧的南部是太后居住的御苑。皇城正门承天门外有石桥与棂星门。再 南,御街两侧建长廊,称千岁廊,直指都城正门丽正门,与宋汴梁和金中都宫城 前的布局相似。皇城的东西两侧建有太庙和社稷坛。 宫城有前后左右四座门,四角并建有角楼。宫城内有大明殿、延春殿为主的 两组宫殿。元朝的主要宫殿多由前后两组宫殿组成,每组各有独立的院落。每一 组殿又分前后两部分,中间用穿廊连为工字形殿。前为朝会部分,后为居住部分, 殿后又往往有香阁。这是继承宋建筑的布局形式。 大都的宫殿建筑极其奢华,使用了许多贵重材料,如紫檀、楠木、各种色彩 的琉璃等。在装饰方面,主要宫殿用方柱,涂以以红色并绘金龙。墙壁上挂毡毯 和毛皮丝顶帷幕等。宫城内还有盝顶殿及畏吾尔殿、棕毛殿等,是以前历代宫殿 建筑所没有的。城墙、城垛都涂成白色,体现了蒙古族尚白的审美习惯。 二、宗教建筑 元代的宗教建筑很发达,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祭祀建筑遍布全国,可惜 多已毁于兵火,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是元代佛教建筑的重要遗 迹,采用传统的布局方法。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和位于广胜寺旁的水神殿系另 外一种类型。殿前庭院很大,供公共集会和露天看戏之用。 山西永济永乐宫(现迁往芮城)是元代道教建筑的典型,也是全真教的一个 重要据点。原规模很大,部分建筑已毁,现存中央部分的主要建筑――无极门、三 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都是元代建筑。从现存建筑的总体布局看,仅在一条南 北向的轴线上排列着主要建筑,不设东西配殿或周围廊屋,打破了传统习惯。在
建筑结构和形制上不仅继承了宋金时代的某些传统,而且作了某些革新和创造, 给明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山西永济永乐宫建筑 喇嘛教(密教)建筑:喇嘛教是佛教中发展于西藏的一个支派,由于得到元 统治者提倡,西藏佛教首领被封为法王,政教密切结合,因而喇嘛教发展很快。 西藏的萨迦寺和日喀则的夏鲁万护府是典型实例。内地的喇嘛教建筑遗存有北京 白塔寺的白塔。白塔寺为元大都首屈一指的大寺。此外,北京居庸关内镇的云台、 大都崇国寺(今北京护国寺)及广西桂林、江苏镇江等地的部分建筑,也是元代 遗物
建筑结构和形制上,不仅继承了宋金时代的某些传统,而且作了某些革新和创造, 给明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山西永济永乐宫建筑 喇嘛教(密教)建筑:喇嘛教是佛教中发展于西藏的一个支派,由于得到元 统治者提倡,西藏佛教首领被封为法王,政教密切结合,因而喇嘛教发展很快。 西藏的萨迦寺和日喀则的夏鲁万护府是典型实例。内地的喇嘛教建筑遗存有北京 白塔寺的白塔。白塔寺为元大都首屈一指的大寺。此外,北京居庸关内镇的云台、 大都崇国寺(今北京护国寺)及广西桂林、江苏镇江等地的部分建筑,也是元代 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