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与代谢 1.Ach的合成、释放与灭活:ACh是胆碱能神经的递质,主要在胆碱能神经 末梢的胞质液中合成 胆碱乙酰化酶 合成:胆碱+乙酰辅酶A Ach 贮存:合成的Ach半量以上以结合型(与ATP和蛋白多糖结合)贮存于囊泡 中,其余以游离型存在于胞浆中。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Ach以胞裂外排形式进入突触间隙,再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产生效应 灭活:Ach、碱酯酶 →胆碱+乙酸,并进人循环。约50%胆碱还可被神经末 梢再摄取利用
5.2.2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与代谢 1.Ach的合成、释放与灭活:ACh是胆碱能神经的递质,主要在胆碱能神经 末梢的胞质液中合成。 合成: 胆碱 + 乙酰辅酶A Ach 贮存:合成的Ach半量以上以结合型(与ATP和蛋白多糖结合)贮存于囊泡 中,其余以游离型存在于胞浆中。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Ach以胞裂外排形式进入突触间隙,再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产生效应。 灭活:Ach 胆碱 + 乙酸 ,并进人循环。约50%胆碱还可被神经末 梢再摄取利用。 胆碱乙酰化酶 胆碱酯酶
2.NA的合成、释放与灭活:NA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递质,主要在去甲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β-羟化酶 合成:酪氨酸从血液进人神经元 多巴 多巴胺 NA 贮存:合成的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成贮存型,贮存于囊泡中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NA亦以胞裂外排形式进入突触间隙,再与 突触后膜的受体相结合产生效应。 作用终止方式:排入突触间隙中的NA大部分被摄取1再摄入神经末梢囊泡中贮存 少量被摄取2再摄入非神经组织,被COMT和MAO灭活
2.NA的合成、释放与灭活:NA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递质,主要在去甲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 合成:酪氨酸从血液进人神经元 多巴 多巴胺 NA 贮存:合成的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成贮存型,贮存于囊泡中。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NA亦以胞裂外排形式进入突触间隙,再与 突触后膜的受体相结合产生效应。 作用终止方式:排入突触间隙中的NA大部分被摄取1再摄入神经末梢囊泡中贮存, 少量被摄取2再摄入非神经组织,被COMT和MAO灭活。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β-羟化酶
神经冲动 氧化氨 游离区绩抑制 毛细血管 NA多 产MA 物 酪氨酸一 (漏出)← NA NA←多巴胺 突触前膜 突触前膜受体 结合NA COMT← NA 突触后膜 MAO 受体 COMT 图2-4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过程 N A:去甲肾上腺素MAO:单胺氧化酶 COMT: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摄取: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NΔ大部分被突触前膜迅速摄取人神经末梢内,并被 再摄入囊泡中贮存,这种神经末梢的再摄取过程被称为摄取l( uptake I),它是释 放至突触间隙的NA作用终止的主要方式,摄取量为释放量的75%—90%。摄取 1是一种依赖于胺泵的主动转运过程。最近已克隆出摄取1转运蛋白,它是神经 递质转运蛋白之一。摄取1对NA的选择性大于Adr 摄取2:神经末梢内囊泡外的NA可被线粒体膜所含单胺氧化酶(mono- amine oxidase,MAO)灭活。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也能摄取NA、Adr和异丙肾 上腺素,称为摄取2( uptake2),摄取2对Adr的选择性大于NA。NA或Adr被摄取 2摄取之后,即被细胞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atechol-o- methyl transferase, COMT)和MAO灭活。尚有少量NA从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主要被肝、肾等 组织的COMT和MAO灭活
•摄取l: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NA大部分被突触前膜迅速摄取人神经末梢内,并被 再摄入囊泡中贮存,这种神经末梢的再摄取过程被称为摄取l (uptake l),它是释 放至突触间隙的NA作用终止的主要方式,摄取量为释放量的75%一90%。摄取 1是一种依赖于胺泵的主动转运过程。最近已克隆出摄取1转运蛋白,它是神经 递质转运蛋白之一。摄取1对NA的选择性大于Adr。 •摄取2: 神经末梢内囊泡外的NA可被线粒体膜所含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灭活。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也能摄取NA、Adr和异丙肾 上腺素,称为摄取2 (uptake 2),摄取2对Adr的选择性大于NA。NA或Adr被摄取 2摄取之后,即被细胞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COMT)和MAO灭活。尚有少量NA从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主要被肝、肾等 组织的COMT和MAO灭活
3.DA目前认为DA在传出神经系统中也具有递质的功能
3.DA 目前认为DA在传出神经系统中也具有递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