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卫生检验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内容 、饲料卫生检验的定义 饲料卫生检验是检査饲料中是否存在损害畜禽健康与生产性能的有毒有害 物质,阐明其种类、来源、性质、含量、作用和危害,并研究其预防措施的一门学 科 二、饲料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饲料卫生检验?) 首先,饲料中有有毒有害物质给对动物带来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饲料是发 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和最佳生产 性能所必需的。但是,饲料在生长(饲用植物)与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 中都可能出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对动物产生多种危害和不良 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严重的可引起动物 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其次,饲料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 food chain),对人体健康 产生有害影响。动物长期饲喂某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其机体可能残留有毒有 害物质,人吃了这些有残留的畜禽产品(如肉、蛋、乳),就会有危险。 第三,新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饲料卫生检验。我国饲料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过去,有一些出产量大、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资源,由于含有毒有害物 质,不敢用作饲料,白白浪费。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 不断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这当中都涉及到“毒”的问题,即饲料安全性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因此,饲料卫生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显得更加重要。 三、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饲料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这些 有毒有害物质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饲料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这类有毒有害物质大多数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糖、脂肪、氨基酸等基本 第1页共17页
- - 第 1 页 共 17页 饲料卫生检验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内容 一、饲料卫生检验的定义 饲料卫生检验是检查饲料中是否存在损害畜禽健康与生产性能的有毒有害 物质,阐明其种类、来源、性质、含量、作用和危害,并研究其预防措施的一门学 科。 二、饲料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饲料卫生检验?) 首先,饲料中有有毒有害物质给对动物带来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饲料是发 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和最佳生产 性能所必需的。但是,饲料在生长(饲用植物)与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 中都可能出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对动物产生多种危害和不良 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严重的可引起动物 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其次,饲料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food chain),对人体健康 产生有害影响。动物长期饲喂某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其机体可能残留有毒有 害物质,人吃了这些有残留的畜禽产品(如肉、蛋、乳),就会有危险。 第三,新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饲料卫生检验。我国饲料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过去,有一些出产量大、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资源,由于含有毒有害物 质,不敢用作饲料,白白浪费。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 不断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这当中都涉及到“毒”的问题,即饲料安全性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因此,饲料卫生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显得更加重要。 三、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饲料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这些 有毒有害物质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饲料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这类有毒有害物质大多数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糖、脂肪、氨基酸等基本
有机物代谢产生的,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例如某些青绿饲料中含有的氰甙、草酸盐 和某些生物碱:棉籽中含有的棉酚:豆类果实中含有的蛋白醇抑制剂、植物红细胞 凝集,素等。 2、饲料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无毒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分解或转化而形成的 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叶菜类饲料调制或贮存不当时,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被还原而产生的亚硝 酸盐;马铃薯贮存不当,变绿发芽时,产生的茄碱,等等。 3、各种饲料污染物 主要是指化学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1)化学性污染物: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等)、工业三废、有毒工业化 学品。 (2)生物性污染物:霉菌及霉菌毒素、细菌与细菌毒素、饲料害虫等。 4、不符合卫生要求或使用不当的饲料添加剂 上述四类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成分、性质、数量和作用的不同,他们对畜禽机 体的危害也各不相同。有的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畸、致癌;有的能抑制 动物生长,影响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也有的可降低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 收和代谢利用率。 由于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和群发性的,因而对畜 牧业的发展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饲料卫生检验的任务 饲料卫生检验的任务是阐明饲料中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 含量、水平、性质、对动物机体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相应的 预防措施,以提高饲料的卫生质量,确保饲用安全,预防饲料源性疾病和其他危害 的发生。 五、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内容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其机 理,以及有关预防措施。 2、主要的饲料污染物(包括霉菌毒素、农药、有毒金属及其他有毒化学物质) 第2页共17页
- - 第 2 页 共 17页 有机物代谢产生的,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例如某些青绿饲料中含有的氰甙、草酸盐 和某些生物碱;棉籽中含有的棉酚;豆类果实中含有的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红细胞 凝集,素等。 2、饲料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无毒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分解或转化而形成的 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叶菜类饲料调制或贮存不当时,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被还原而产生的亚硝 酸盐;马铃薯贮存不当,变绿发芽时,产生的茄碱,等等。 3、各种饲料污染物 主要是指化学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⑴ 化学性污染物:农用化学品(农药、化肥等)、工业三废、有毒工业化 学品。 ⑵ 生物性污染物:霉菌及霉菌毒素、细菌与细菌毒素、饲料害虫等。 4、不符合卫生要求或使用不当的饲料添加剂 上述四类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成分、性质、数量和作用的不同,他们对畜禽机 体的危害也各不相同。有的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畸、致癌;有的能抑制 动物生长,影响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也有的可降低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 收和代谢利用率。 由于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和群发性的,因而对畜 牧业的发展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饲料卫生检验的任务 饲料卫生检验的任务是阐明饲料中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 含量、水平、性质、对动物机体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相应的 预防措施,以提高饲料的卫生质量,确保饲用安全,预防饲料源性疾病和其他危害 的发生。 五、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内容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其机 理,以及有关预防措施。 2、主要的饲料污染物(包括霉菌毒素、农药、有毒金属及其他有毒化学物质)
的来源、污染饲料的途径、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其机理,以及预防污染和危害的措 施 3、制订饲料卫生标准及卫生质量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4、对新开发的饲料资源、研制的饲料新产品、新的加工工艺和去毒措施进行 卫生质量鉴定和安全性评价。 六、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方法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 1、化学检验 利用化学方法对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提取、分离,研究其化 学结构、物化性质以及含量水平等 2、动物毒性试验 动物毒性试验主要是通过给动物饲喂怀疑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或其提取 物,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形态方面和功能方面的异常变化。 毒性试验根据试验时间长短和主要观察指标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致畸 试验)。 饲料卫生检验所用的动物毒性试验方法与一般毒理学试验方法基本相同,但 由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相对较低,而且可能被动物长期食用,故其毒 性试验必须进行慢性毒性试验,且一般采用经口摄入的途径。 此外,也可进行一些特殊试验,如利用昆虫、微生物、细胞培养或组织培养 等方法。 3、畜群健康调查 畜群健康调査是在已采食含有毒有害物质饲料的畜群中,采用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畜群的一般健康状况、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可能与被检有毒物质有关的其它特 殊疾病或体征 畜群健康调査的目的:(1)直接了解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对畜禽的危害 (2)对动物毒性试验的结果加以验证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方法除了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在必要时还应对畜群的 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全面了解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 第3页共17页
- - 第 3 页 共 17页 的来源、污染饲料的途径、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其机理,以及预防污染和危害的措 施。 3、制订饲料卫生标准及卫生质量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4、对新开发的饲料资源、研制的饲料新产品、新的加工工艺和去毒措施进行 卫生质量鉴定和安全性评价。 六、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方法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 1、化学检验 利用化学方法对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提取、分离,研究其化 学结构、物化性质以及含量水平等。 2、动物毒性试验 动物毒性试验主要是通过给动物饲喂怀疑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或其提取 物,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形态方面和功能方面的异常变化。 毒性试验根据试验时间长短和主要观察指标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致畸 试验)。 饲料卫生检验所用的动物毒性试验方法与一般毒理学试验方法基本相同,但 由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相对较低,而且可能被动物长期食用,故其毒 性试验必须进行慢性毒性试验,且一般采用经口摄入的途径。 此外,也可进行一些特殊试验,如利用昆虫、微生物、细胞培养或组织培养 等方法。 3、畜群健康调查 畜群健康调查是在已采食含有毒有害物质饲料的畜群中,采用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畜群的一般健康状况、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可能与被检有毒物质有关的其它特 殊疾病或体征。 畜群健康调查的目的:⑴ 直接了解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对畜禽的危害; ⑵ 对动物毒性试验的结果加以验证。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方法除了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在必要时还应对畜群的 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全面了解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
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第二节饲料卫生标准( Standard of feed hygiene) 、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意义和内容 1、饲料卫生标准的概念和制订意义 (1)概念饲料卫生标准是指用法规的形式限定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的最大允许量 制订意义是为了保证饲料的饲用安全,维护畜禽和人类的健康 饲料卫生标准是由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组织制订,并批准颁布,全国都必须执 行的强制性饲料卫生法规。饲料卫生标准不仅是饲料卫生质量监督和管理的依据, 也是畜禽合理饲养的依据。 饲料卫生标准是饲料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 家,先后制订了比较完备的饲料卫生标准。我国于1991年组织制订并颁布了16 项有毒有害物质在部分饲料原料、猪鸡配合、混合饲料中允许量标准。 2、饲料卫生标准的内容 饲料质量标准,实际上包括营养成分指标、加工工艺指标和卫生指标三大部 分。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卫生质量的要求就体现在各项卫生指标上。 饲料卫生指标又称饲料卫生质量指标,其一般包括以下三类指标 1、感官指标感官指标是指人们感觉器官所能辨认的饲料性质。主要是指 饲料的色、香、味及组织构型等。饲料的某种污染或轻微变质通常可反应在它的 感官指标上。如饲料霉菌污染常常会出现颜色改变、产生异味、结块等现象。因 此,每种饲料均有感官指标规定,通常要求饲料色泽一致、无异臭、无异味、无 结块和无幂变。 2、毒理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是指根据毒理学原理和检测结果规定的饲料中 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3、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是指各种生物性污染物,其中主要是莓菌和细 菌的个数。 第4页共17页
- - 第 4 页 共 17页 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第二节 饲料卫生标准(Standard of feed hygiene) 一、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意义和内容 1、饲料卫生标准的概念和制订意义 ⑴ 概念 饲料卫生标准是指用法规的形式限定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的最大允许量。 ⑵ 制订意义 是为了保证饲料的饲用安全,维护畜禽和人类的健康。 饲料卫生标准是由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组织制订,并批准颁布,全国都必须执 行的强制性饲料卫生法规。饲料卫生标准不仅是饲料卫生质量监督和管理的依据, 也是畜禽合理饲养的依据。 饲料卫生标准是饲料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 家,先后制订了比较完备的饲料卫生标准。我国于 1991 年组织制订并颁布了 16 项有毒有害物质在部分饲料原料、猪鸡配合、混合饲料中允许量标准。 2、饲料卫生标准的内容 饲料质量标准,实际上包括营养成分指标、加工工艺指标和卫生指标三大部 分。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卫生质量的要求就体现在各项卫生指标上。 饲料卫生指标又称饲料卫生质量指标,其一般包括以下三类指标: 1、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是指人们感觉器官所能辨认的饲料性质。主要是指 饲料的色、香、味及组织构型等。饲料的某种污染或轻微变质通常可反应在它的 感官指标上。如饲料霉菌污染常常会出现颜色改变、产生异味、结块等现象。因 此,每种饲料均有感官指标规定,通常要求饲料色泽一致、无异臭、无异味、无 结块和无霉变。 2、毒理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是指根据毒理学原理和检测结果规定的饲料中 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3、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是指各种生物性污染物,其中主要是霉菌和细 菌的个数
判定饲料是否发霉变质不能仅凭感官鉴定,还应对污染饲料的霉菌和细菌有 明确的定量规定,如霉菌总数、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数量等。这些指标可反映了饲料的清洁程度、饲料变质可能性的大小、饲料 被污染的程度和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原则 1、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原则: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首先必须对动物无毒害 作用。其次,其动物产品(如肉、乳、蛋等)应对人无毒害作用。第三,还必须 根据当前饲料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允许量 标准 2、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标准的依据 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标准,必须先收集以下三方面资料,然后加以综合 分析。 (1)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包括其化学结构、分子量、密度、熔点、沸 点、饱和蒸汽压、在饲料中存在的状态和含量。如为饲料污染物,还必须了解污 染物的污染途径、污染量、污染物的稳定性及降解产物、杂质的性质及其含量等 (2)毒理学实验资料这是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的基本依据。毒理学实 验资料主要包括: ①急性经口LD50 ②亚急性或慢性毒性实验所得出的慢性阈剂量或无作用剂量 ③毒物动力学资料,即毒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 ④有时还应取得局部毒性、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的资料。 此外,对农药等污染物应进行快速筛选试验,观察有无致癌和诱变作用的可 能。必要时进行长期致癌试验。对某些影响生殖功能的毒物,应进行动物致畸和 繁殖试验 (3)对畜禽进行实验、观察的资料 由于毒物的作用存在种属间差异,以实验动物外推到家畜或以一种家畜外推 第5页共17页
- - 第 5 页 共 17页 判定饲料是否发霉变质不能仅凭感官鉴定,还应对污染饲料的霉菌和细菌有 明确的定量规定,如霉菌总数、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数量等。这些指标可反映了饲料的清洁程度、饲料变质可能性的大小、饲料 被污染的程度和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二、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原则 1、饲料卫生标准制订的原则: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首先必须对动物无毒害 作用。其次,其动物产品(如肉、乳、蛋等)应对人无毒害作用。第三,还必须 根据当前饲料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允许量 标准。 2、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标准的依据 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标准,必须先收集以下三方面资料,然后加以综合 分析。 ⑴ 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 包括其化学结构、分子量、密度、熔点、沸 点、饱和蒸汽压、在饲料中存在的状态和含量。如为饲料污染物,还必须了解污 染物的污染途径、污染量、污染物的稳定性及降解产物、杂质的性质及其含量等。 ⑵ 毒理学实验资料 这是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的基本依据。毒理学实 验资料主要包括: ① 急性经口 LD50。 ② 亚急性或慢性毒性实验所得出的慢性阈剂量或无作用剂量。 ③ 毒物动力学资料,即毒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 ④ 有时还应取得局部毒性、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的资料。 此外,对农药等污染物应进行快速筛选试验,观察有无致癌和诱变作用的可 能。必要时进行长期致癌试验。对某些影响生殖功能的毒物,应进行动物致畸和 繁殖试验。 ⑶ 对畜禽进行实验、观察的资料 由于毒物的作用存在种属间差异,以实验动物外推到家畜或以一种家畜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