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冷凝冷却 液柏冷却 图1-3-1原油闪蒸脱水示意图 1—原油储管:2—考克:3—加热管:4闪蒸器:5温度计 14原油一般性质的测定 在进行原油性质的测定时,首先应测定未脱水原油的含水量、含盐量和机械杂质。如果 原油含水>0.5%,应先将原油脱水,然后对脱水原油进行其他项目分析 对原油一般性质的测定项目见表1-4-1 表1-41原油一般性质的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分析项目 试验方法 水分(脱水前、后) GB/T253888 含盐量(脱水前、后) GB/T2538-88,GBT6532—86(91) 机械杂质 GB/T51188 密度(20℃,50℃) B/T253888,GB/T1884-92,GB/T1885-83(91) 运动粘度(5o℃,7o℃) B/T2538—88,GB/T265-88,GB/1137-89 凝点、倾点 B/T253888 闪点(开口,闭口) GBT267-88,GBT261-83(91) GB/T25388 灰分 GBT508-85(91) 酸值 GBT730487 硫含量 GBT253888、荧光法定硫 氤氮含量 克氏定氮法,库仑法 青质 正庚烷沉淀法 胶质 氧化铝吸附法 蜡含量 氧化铝吸附法,蒸馏法 馏程 GB/T25388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见《原油评价方法》 碳、氢含量 半微量法、元素分析仪分析法 金属含量(镍、钒、铁、铜、铅)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主;①经热处理的原油,需放置48h后再测其性质 ②测馏程时,记录初馏点、loo℃前馏出量的体积分数,以后,每升高20℃记录总馏出量,至300℃,停止蒸馏 ⑧元素分析仪测定低氮含量[<1%质量分数)时不淮确 ④蜡含量的测定建议使用吸附 由于输油管线的设计及其他设计方面的需要,还应测定原油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和运动粘度。如果原
— 9 — 图 1-3-1 原油闪蒸脱水示意图 1—原油储管;2—考克;3—加热管;4—闪蒸器;5—温度计 1.4 原油一般性质的测定 在进行原油性质的测定时,首先应测定未脱水原油的含水量、含盐量和机械杂质。如果 原油含水>0.5%,应先将原油脱水,然后对脱水原油进行其他项目分析。 对原油一般性质的测定项目见表1-4-1。 表1-4-1 原油一般性质的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分析项目 试验方法 水分(脱水前、后) 含盐量(脱水前、后) 机械杂质 密度 (20℃,50 ) ℃ 运动粘度 (50℃,70 ) ℃ 凝点、倾点 闪点(开口,闭口) 残炭 灰分 酸值 硫含量 氮含量 沥青质 胶质 蜡含量 馏程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碳、氢含量 金属含量(镍、钒、铁、铜、铅) GB/T 2538—88 GB/T 2538—88,GB/T 6532—86(91) GB/T 511—88 GB/T 2538—88,GB/T 1884—92,GB/T 1885—83(91) GB/T 2538—88,GB/T 265—88,GB/T 1137—89 GB/T 2538—88 GB/T 267—88,GB/T 261—83(91) GB/T 2538—88 GB/T 508—85(91) GB/T 7304—87 GB/T 2538—88、荧光法定硫 克氏定氮法,库仑法 正庚烷沉淀法 氧化铝吸附法 氧化铝吸附法,蒸馏法 GB/T 2538—88 见《原油评价方法》 半微量法、元素分析仪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注;①经热处理的原油,需放置48h后再测其性质。 ②测馏程时,记录初馏点、loo℃前馏出量的体积分数,以后,每升高20℃记录总馏出量,至300℃,停止蒸馏。 ⑧元素分析仪测定低氮含量[<1%(质量分数)]时不准确。 ④蜡含量的测定建议使用吸附法。 由于输油管线的设计及其他设计方面的需要,还应测定原油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和运动粘度。如果原
油在室温下凝固,至少要测两个温度下的液体密度及两个温度下的液体粘度 表中所列的测定项目,其测定方法大部分可参照《石油产品试验方法》一书,但根据原油的特点 某些分析要求不能完全适用于原油,故应作适当修改。这里提出几点注意事项和误差范围的初步意见, 供参考。原油在开采及输送过程中,随着热处理条件的不同或放置时间的不同,对原油的凝点会有一定 的影响。原来提出在测定原油凝点时,其两次平行试验的差值不得超过2℃,但常不易达到,根据我们 的实践及参考国外资料,建议同一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原油的两次平行试验的差值可允许在 3℃以内,而对不同操作者,或在不同时间,测定其差值可在5℃以内 原油和重油的运动粘度测定可按SY2409—75方法,但有时不易达到所规定的误差的要求,所以建 议对逆流法测定运动粘度的误差可暂行规定为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原油及其产品硫含量测定,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0%,当试样的硫含量小于 0.1%质量分数)时,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可以允许不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5% 原油性质测定中的沥青质、胶质、蜡含量,氮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碳、氢元素及微量金属含量 等的测定尚无标准试验方法。 15原油评价数据表 、原油的一般性质 序号 数据 序号 项目 数据 样品名称 19机械杂质质量分数×102 2样时间 20[硫含量质量分数×102 3采样地点 21[氮含量质量分数×102 4油田构造 22金属分析,镍质量分数(10) 5油井 钒质量分数(103) 6匾油层 铁质量分数(10) 7匾油层深度 铜质量分数(103) 8密度(20℃ygcm3 铅质量分数(10) 9运动粘度/mm2s20℃ 馏程 50℃ 初馏点,℃ 10沥青质质量分数×102 10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1胶质质量分数x102 120℃馏出量体积分数x102 12蜡含量质量分数x102 14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3水分质量分数×102 60℃馏出量体积分数x102 14残炭质量分数×102 80℃馆出量体积分数x102 15酸值/ meKoN/g ℃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6含盐量/ meNaCe) 0℃馏出量体积分数x102 17闪点(开口℃ p40℃馏出量体积分数x102 18灰分质量分数×102 0℃馏出量体积分数x102 28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0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24原油类别
— 10 — 油在室温下凝固,至少要测两个温度下的液体密度及两个温度下的液体粘度。 表中所列的测定项目,其测定方法大部分可参照《石油产品试验方法》一书,但根据原油的特点, 某些分析要求不能完全适用于原油,故应作适当修改。这里提出几点注意事项和误差范围的初步意见, 供参考。原油在开采及输送过程中,随着热处理条件的不同或放置时间的不同,对原油的凝点会有一定 的影响。原来提出在测定原油凝点时,其两次平行试验的差值不得超过2℃,但常不易达到,根据我们 的实践及参考国外资料,建议同一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原油的两次平行试验的差值可允许在 3℃以内,而对不同操作者,或在不同时间,测定其差值可在5℃以内。 原油和重油的运动粘度测定可按SY 2409—75方法,但有时不易达到所规定的误差的要求,所以建 议对逆流法测定运动粘度的误差可暂行规定为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原油及其产品硫含量测定,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l0%,当试样的硫含量小于 0.1%(质量分数)时,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可以允许不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5%。 原油性质测定中的沥青质、胶质、蜡含量,氮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碳、氢元素及微量金属含量 等的测定尚无标准试验方法。 1.5 原油评价数据表 一、原油的一般性质 序号 项目 数据 序号 项目 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样品名称 采样时间 采样地点 油田构造 油 井 油 层 油层深度 密度(20 )/g·cm ℃ 3 运动粘度/mm2 ·s-1 20℃ 50℃ 沥青质质量分数×102 胶质质量分数×102 蜡含量质量分数×102 水分质量分数×102 残炭质量分数×102 酸值/(mgKOH/g) 含盐量/(mgNaCl/L) 闪点(开口)/℃ 灰分质量分数×102 19 20 21 22 23 24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102 硫含量质量分数×102 氮含量质量分数×102 金属分析, 镍质量分数(10-6) 钒质量分数(10-6) 铁质量分数(10-6) 铜质量分数(10-6) 铅质量分数(10-6) 馏 程 初馏点,℃ 10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2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4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6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180℃馆出量体积分数×102 20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22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24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26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28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300℃馏出量体积分数×102 原油类别
油的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的性质 占原油 占原油 馏沸点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 密度/ 运动粘度/ 特相粘 胺|酸度 折光指 分范围 ℃/点 性关重 因指常 /℃ 馏分|总馏分馏分总馏分gcm3220c50℃|100℃ ℃酸值 油蒸馏每10℃的收率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102 十分度 百分度 四、汽油馏分的性质 沸点范围 密度/ 辛烷值 酸度 馏程/℃ 程/C ℃质量分数(20 腐蚀ws×102| meKhI10 gcm1|(不加铅) 100mL初馏点10%30% 70%
— 11 — 二、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的性质 占原油 质量分数 ×102 占原油 体积分数 ×102 密度/ (20 ) ℃ 运动粘度/ mm 2 ·s 馏 -1 折光指数 分 号 沸点 范围 /℃ 馏分 总馏分 馏分 总馏分 g·cm-3 20℃ 50℃ 100℃ 疑点 /℃ 苯胺 点/ ℃ 酸度 或 酸值 wS ×102 wN ×102 20 nD 70 nD 特 性 因 数 相 关 指 数 粘 重 常 数 三、原油蒸馏每10℃的收率[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102] 十分度 百分度 0 10 20 30 40 50 6() 70 80 90 0 100 200 300 400 500 四、汽油馏分的性质 馏程/℃ 馏程/℃ 沸点范围 /℃ 收率 质量分数 ×102 密度/ (20 ) ℃ g·cm -1 辛烷值 (不加铅) 腐蚀 wS×102 酸度 mgKOH/10 0ml 100 mL 初馏点 10% 30% 50% 70% 90%
、喷气燃料馏分的性质 收率密度 运动粘度 沸点范围 芳烃 闪点 酸度 馏程/℃ 质量分数(20℃) 晶点碘值 质量分数w3×102闭口 VmgO/|腐蚀 ℃|-40℃ ℃| gl/100g 100mL 初馏点10%30%50%70%90%98% 六、灯用煤油馏分的性质 运动粘度 密度/(20℃ 沸点范围r℃C 质量分数x102g:cm3 (20℃) 疑点/C 点灯试验腐蚀 初馏点10%30%50%70%|90% 七、柴油馏分的性质 gm/c/(20c)/胶点/点 密度/ 克//运动粘度 馏程厂℃C柴油 质量分数 沸点范围℃质量分数(20℃) 酸度柴油|十六烷 c mgKOH/ 00n指数|指数腐蚀 初馏点10%30%50%|70%90%千点
— 12 — 五、喷气燃料馏分的性质 运动粘度 /mm2·s-1 馏 程/℃ 沸点范围 /℃ 收率 质量分数 ×102 密度/ (20℃) g•cm-3 20℃ -40℃ 结晶点 /℃ 碘值 gI/100g 芳烃 质量分数 ×102 wS×102 闪点 (闭口)/ ℃ 酸度 mgKOH/ 100mL 腐蚀 初馏点 10% 30% 50% 70% 90% 98% 六、灯用煤油馏分的性质 馏 程/℃ 沸点范围/℃ 收率 质量分数 ×102 密度(/ 20℃) g•cm-3 运动粘度/ (20℃) mm2·s-1 疑点/℃ 浊点/ ℃ wS×102 烟点/mm 点灯试验 腐蚀 初馏点 10% 30% 50% 70% 90% 七、柴油馏分的性质 馏 程/℃柴油 沸点范围/℃ 收率 质量分数 ×102 密度/ (20℃) g•cm-3 疑点/ ℃ 运动粘度 (20 ) ℃ mm2·s-1 苯胺点 /℃ 闪点 (闭口)/ ℃ 质量分数 wN×102 酸度 mgKOH/ 100mlI 柴油 指数 十六烷 指数 腐蚀 初馏点 10% 30% 50% 70% 90% 干点
八、催化裂化原料油的性质 收率 运动粘度 沸点范围/质身密度/mm2s 残炭/元指数 金属含量wx10° 结构族组成 点质量|②或平均相对同、cl 特性相关 /℃ 数 (20℃) - cmac ℃分数 分子质量 钒镍|铁|/\/mwe.R/./因数指数 102×102|×1032 九、不同拔出深度下的重油及渣油的特性 动粘度/ 元素分析 金属含量 范图//量密度 四组分分析,wx02 结构参数 凝点质量 软化|延度 十、滑油馏分的性质 密度/gcm3 粘度/mm2s 折光指数 沸点范围 疑点相对 粘重粘度 质量分数 50℃100℃C|分子质量n或nD|常数|指数|"e|wx x02|×102|×02
— 13 — 八、催化裂化原料油的性质 运动粘度/ mm2·s-1 金属含量 w×l06 结构族组成 沸点范围 /℃ 收率 质量 分数 ×102 密度/ (20 ) ℃ g·cm-3 80℃ 100℃ 凝点 ℃ 残炭 质量 分数 ×102 折光指数 20 nD 或 70 nD 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 wS×102 wN×102 钒 镍 铁 铅 铜 wCp ×102 wCN ×102 wCA ×102 RA RN 特性 因数 相关 指数 九、不同拔出深度下的重油及渣油的特性 运动粘度/ mm2·s-1 元素分析 质量分数×102 金属含量 w×l06 四组分分析,w×l0 沸点 2 结构参数 范围/ ℃ 收率 质量 分数 ×102 密度/ (20 ) ℃ g·cm-3 80℃ 100℃ 碳 氢 硫 氮 凝点 /℃ 残炭 质量 分数 ×102 相对 分子 质量 针入度 1/10m m 软化 点/℃ 延度 /cm 钒 镍 铁 铅 铜 饱和烃 芳烃 胶质 沥青质 ƒa CI #C #Ca RT RA RN 十、滑油馏分的性质 密度/g·cm-3 粘度/mm2·s-1 结构族组成 沸点范围 /℃ 收率 质量分数 ×102 20℃ 70℃ 40℃ 50℃ 100℃ 疑点 /℃ 相对 分子质量 折光指数 20 nD 或 70 nD 粘重 常数 粘度 指数 wCp ×l02 wCN ×l02 wCA ×l02 RA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