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取的每20℃或30℃间隔的窄馏分,主要分析密度、运动粘度(20℃、50℃、100℃)、疑点、苯胺 点、酸度或酸值、硫含量、折光指数,并计算各窄馏分的特性因数、相关指数等。 3.各炼油厂的每半年或一季度的原油评价内容,除原油实沸点蒸馏外,<350℃的馏分应根据炼油 厂的生产方案(如重整、航煤方案或重整、分子筛脱蜡方案等),切取适当的馏分进行分析。>350℃的馏 分每50℃间隔切割一个馏分,到500℃或520℃为止。具体切割温度如下 初馏~60℃、60~130℃(或者~145℃、~165℃、~180℃)、130-140℃、140~190℃、190-240℃ 240~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520℃ 和>500℃或>520℃ 4.由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查出每10℃馏分的收率,列表 5.宽、窄馏分的性质分析内容见表1-1-1。 表1-1-1原油评价的基本内容 350 沸点范围℃初馏140101902403001350400450500 分析项目 14010923012403030-401450so0或50130 收率/xl02 密度/gcm 凝点/℃ 运动粘度/(mm2s)(-40℃) 馏程/℃ 腐蚀(铜片) 酸度/ meKon0omL) 酸值( mekoN/g) W残炭 苯胺点/℃ 柴油指数 数 折光指数n2(或n2) 相对分子质量 结晶点/℃ 芳烃 碘值/gl/l00g) 续表1-1-1
— 4 — 切取的每 20℃或 30℃间隔的窄馏分,主要分析密度、运动粘度(20℃、50℃、100 ) ℃ 、疑点、苯胺 点、酸度或酸值、硫含量、折光指数,并计算各窄馏分的特性因数、相关指数等。 3.各炼油厂的每半年或一季度的原油评价内容,除原油实沸点蒸馏外,<350℃的馏分应根据炼油 厂的生产方案(如重整、航煤方案或重整、分子筛脱蜡方案等),切取适当的馏分进行分析。>350℃的馏 分每 50℃间隔切割一个馏分,到 500℃或 520℃为止。具体切割温度如下: 初馏~60℃、60~130 ( ℃ 或者~145℃、~165℃、~180 ) ℃ 、130~140℃、140~190℃、190~240℃、 240~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520℃ 和>500℃或>520℃。 4.由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查出每 10℃馏分的收率,列表。 5.宽、窄馏分的性质分析内容见表 1-1-1。 表 1-1-1 原油评价的基本内容 沸点范围℃ 分析项目 初馏 ~ 140 140 ~ 190 130~ 230 190 ~ 240 240 ~ 300 300 ~ 350 350 ~400 400 ~ 450 450 ~ 500 500 ~ 520 350 ~ 500 或 520 > 500 > 350 收率/w×l02 * * * * * * * * * * * * * 密度/g⋅cm * * * * * * * * * * * * * -3 (20 ) ℃ (70 ) ℃ * * * * * * * 凝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动粘度/(mm2 ⋅s -1) (-40 ) ℃ (20 ) ℃ (50 ) ℃ (80 ) ℃ (100 ) ℃ * * 馏程/℃ * * * * * * * * * * * 腐蚀(铜片) * * * * * * 酸度/(mgKOH/100mL) * * * * * * 酸值/(mgKOH/g) * * * * * * * w 硫×102 * * * * * * * * * * * w 氮×102 * * * * * * w 残炭×102 * * * 苯胺点/℃ * * * * * * 柴油指数 * * * 十六烷指数 * * * 折光指数 n 70 D (或 n 20 D ) * * * * * * * * * * 相对分子质量 * * * * * * * 结晶点/℃ * w 芳烃×102 * 碘值/(gI/100g) * w 沥青质×102 * w 碳×102 * * w 氢×102 * * 续表 1-1-1
金属含量/h×0°Fe 软化点/℃ 针人度/0.1mm 延度/cm 结构族组成wcn×102 相关指数 特性因数 四、原油的综合评价 目的:为石油化工型加工厂提供拟定生产方案的参考数据,为新区拟定原油资源合理利用方案提 供依据 1.原油性质分析 密度(20℃)、运动粘度(50℃、70℃)、凝点或倾点、硫及氮含量、含盐量、酸值、残炭,蜡、胶质 沥青质含量,金属(Fe、Ni、V、Pb、As)含量,闪点及原油基属的确定 2.原油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性质的分析 密度、运动粘度(20℃、50℃、100℃)、凝点、轻质馏分的酸度、重质馏分的酸值、苯胺点(柴油 馏分,硫及氮含量,折光指数(n或nD)、柴油指数,十六烷指数、粘重常数、相关指数、特性因数。 3.计算每10℃馏分的质量和体积收率。 4.分析2~3个汽油馏分及重整原料的性质(宽、窄馏分) 密度、馏程、酸度、辛烷值、硫含量和铜片腐蚀等。 5.分析1~2个喷气燃料的性质 密度、运动粘度(20℃、-40℃)、结晶点、酸度、馏程、芳烃含量、碘值、铜片腐蚀、烟点、辉光 值、硫含量。 6.分析两个以上的煤、柴油馏分的性质 密度、运动粘度(20℃)、馏程、苯胺点、凝点、浊点、硫含量、无烟火焰高度、柴油指数、十六烷 指数 7.350~500℃C(或~520℃)之间每一馏分性质的分析 密度(20℃、70℃)、运动粘度(40℃或50℃、100℃)、凝点、折光指数(n、n)、相对分子质量 残炭,硫、氮、碳、氢含量,计算结构族组成、特性因数、相关指数 8.350~500℃(或~520℃)宽馏分性质的分析 密度、运动粘度(80℃、100℃)、疑点、残炭、折光指数、相对分子质量,硫、氮含量,馏程,计 算结构族组成、相关指数、特性因数,金属(Ni、V)含量
— 5 — 金属含量/w×l06 Fe * * * Ni * * * Cu * * * V * * * Pb * * * Na * * 软化点/℃ * 针人度/0.1 mm * 延度/cm * 结构族组成 wCp×102 * * * * * wCN×102 * * * * * wCA×102 * * * * * RA * * * * * RN * * * * * 相关指数 * * * * * * * * * * 特性因数 * * * * * * * * * * 四、原油的综合评价 目的:为石油化工型加工厂提供拟定生产方案的参考数据,为新区拟定原油资源合理利用方案提 供依据。 1.原油性质分析 密度(20 ) ℃ 、运动粘度(50℃、70 ) ℃ 、凝点或倾点、硫及氮含量、含盐量、酸值、残炭,蜡、胶质、 沥青质含量,金属(Fe、Ni、V、Pb、As)含量,闪点及原油基属的确定。 2.原油实沸点蒸馏及窄馏分性质的分析 密度、运动粘度(20℃、50℃、100 ) ℃ 、凝点、轻质馏分的酸度、重质馏分的酸值、苯胺点 (柴油 馏分),硫及氮含量,折光指数(n 20 D 或 n 70 D )、柴油指数,十六烷指数、粘重常数、相关指数、特性因数。 3.计算每 10℃馏分的质量和体积收率。 4.分析 2~3 个汽油馏分及重整原料的性质(宽、窄馏分) 密度、馏程、酸度、辛烷值、硫含量和铜片腐蚀等。 5.分析 1~2 个喷气燃料的性质 密度、运动粘度(20℃、-40 ) ℃ 、结晶点、酸度、馏程、芳烃含量、碘值、铜片腐蚀、烟点、辉光 值、硫含量。 6.分析两个以上的煤、柴油馏分的性质 密度、运动粘度(20 ) ℃ 、馏程、苯胺点、凝点、浊点、硫含量、无烟火焰高度、柴油指数、十六烷 指数。 7.350~500 ( ℃ 或~520 ) ℃ 之间每一馏分性质的分析 密度(20℃、70 ) ℃ 、运动粘度(40℃或 50℃、100 ) ℃ 、凝点、折光指数(n 20 D 、n 70 D )、相对分子质量、 残炭,硫、氮、碳、氢含量,计算结构族组成、特性因数、相关指数。 8.350~500 ( ℃ 或~520 ) ℃ 宽馏分性质的分析 密度、运动粘度(80℃、100 ) ℃ 、疑点、残炭、折光指数、相对分子质量,硫、氮含量,馏程,计 算结构族组成、相关指数、特性因数,金属(Ni、V)含量
9.重油(>350℃或>370℃)及渣油(>500℃或>520℃性质的分析 密度、运动粘度(80℃、100℃)、凝点、残炭,碳、氢、硫、氮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四组分分析、 金属(Ni、Ⅴ、h、Cu、Pb)含量。根据密度法计算结构参数,并根据原油的特点开展沥青方面的硏究工 作 10.350~400℃、400~-450℃、450~500℃、500~520℃馏分,进行-15℃脱蜡,并进行脱蜡油性质的 分析。 分析内容为密度、运动粘度(40℃、100℃)、凝点、折光指数(nD),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粘度指数、 粘重常数、结构族组成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关于原油中各馏分的组成分析未列要求,根据各单位具体分析手段而定。 上述仅为一个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例如第7项可选择作为裂解原料 或润滑油分析之用,第10项是专为考察脱蜡后润滑油性质而提出的,没有这些要求时,可以不做。但 是当原油适合生产液蜡或石蜡时,就需要另外增加一些分析内容。 12原油的分类 石油的组成极为复杂,对原油确切分类是很困难的。概括来说,原油可按地质、化学、物理及工 业的观点来区分,一般倾向于石油的化学分类。原油的化学分类中,有特性因数(K值)分类、关键馏分 特性分类、相关指数( Correlation index)分类、原油指数( Crude oil index)分类及结构族组成分类法等。其 中以前两种分类法应用较广泛 、特性因数分类法 特性因数K的确定方法与窄馏分的K的确定方法相同。原油按其K值大小分为石蜡基(K>12.1) 中间基K=115-12.1)和环烷基(K=10.5-115)三类。 二、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用汉柏( Hempel)的半精馏装置,在常压下蒸得250-275℃的馏分为第一关键馏分,残油用不带填料 的蒸馏瓶,在40mm汞柱的压力下减压蒸馏取275-300℃馏分(常压下为395~425℃)为第二关键馏分。 测定以上两个关键馏分的密度,对照表1-2-1所列密度,决定两个关键馏分的基属。最后按照表1-2-2 确定该油的类别。 关键馏分的取得,根据我国原油的特点,按第五节简易蒸馏或实沸点蒸馏得到的250-275℃和 395~425℃馏分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关键馏分。 表1-21关键馏分分类的指标 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p20在0.8207g/m以下p20在0.8207-0.8560gm3之间p20在0.8560gm3以上 比重指数(APl)>40 比重指数(AP)33~40 (轻油部分) 比重指数(APl)<33 (K值>1.9) (K值11.5~119) (K值<11.5) 第二关键馏分|在08321gm以上|m在082109302gm3中间|p0在09302gm以上 比重指数(AP)>30 比重指数(AP)20~30 比重指数(AP)<20 (重油部分) (K值>122) (K值11 (K值<115) 表中括号内的K值根据关键馏分的中沸点和比重指数查图而得,以便比较,不是分类指标
— 6 — 9.重油(>350℃或>370 ) ℃ 及渣油(>500℃或>520 ) ℃ 性质的分析 密度、运动粘度(80℃、100 ) ℃ 、凝点、残炭,碳、氢、硫、氮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四组分分析、 金属(Ni、V、h、Cu、Pb)含量。根据密度法计算结构参数,并根据原油的特点开展沥青方面的研究工 作。 10.350~400℃、400~450℃、450~500℃、500~520℃馏分,进行-15℃脱蜡,并进行脱蜡油性质的 分析。 分析内容为密度、运动粘度(40℃、100 ) ℃ 、凝点、折光指数(n 20 D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粘度指数、 粘重常数、结构族组成。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关于原油中各馏分的组成分析未列要求,根据各单位具体分析手段而定。 上述仅为一个基本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例如第 7 项可选择作为裂解原料 或润滑油分析之用,第 10 项是专为考察脱蜡后润滑油性质而提出的,没有这些要求时,可以不做。但 是当原油适合生产液蜡或石蜡时,就需要另外增加一些分析内容。 1.2 原油的分类 石油的组成极为复杂,对原油确切分类是很困难的。概括来说,原油可按地质、化学、物理及工 业的观点来区分,一般倾向于石油的化学分类。原油的化学分类中,有特性因数(K 值)分类、关键馏分 特性分类、相关指数(Correlation index)分类、原油指数(Crude oil index)分类及结构族组成分类法等。其 中以前两种分类法应用较广泛。 一、特性因数分类法 特性因数 K 的确定方法与窄馏分的 K 的确定方法相同。原油按其 K 值大小分为石蜡基 (K>12.1)、 中间基(K=11.5~12.1)和环烷基(K=10.5~11.5)三类。 二、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用汉柏(Hempel)的半精馏装置,在常压下蒸得 250~275℃的馏分为第一关键馏分,残油用不带填料 的蒸馏瓶,在 40mm 汞柱的压力下减压蒸馏取 275~300℃馏分(常压下为 395~425 ) ℃ 为第二关键馏分。 测定以上两个关键馏分的密度,对照表 1-2-1 所列密度,决定两个关键馏分的基属。最后按照表 1-2-2, 确定该油的类别。 关键馏分的取得,根据我国原油的特点,按第五节简易蒸馏或实沸点蒸馏得到的 250~275℃和 395~425℃馏分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关键馏分。 表 1-2-1 关键馏分分类的指标 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轻油部分) ρ20 在 0.8207g/cm3 以下 比重指数(APl)>40 (K 值>11.9)﹡ ρ20 在 0.8207~0.8560g/cm3 之间 比重指数(APl)33~40 (K 值 11.5~11.9) ρ20 在 0.8560g/cm3 以上 比重指数(APl)<33 (K 值<11.5) 第二关键馏分 (重油部分) ρ20 在 0.8721g/cm3 以上 比重指数(APl)>30 (K 值>12.2) ρ20 在 0.872l~0.930 2g/cm3 中间 比重指数(APl)20~30 (K 值 11.5~12.2) ρ20 在 0.9302g/cm3 以上 比重指数(APl)<20 (K 值<11.5) ﹡ 表中括号内的 K 值根据关键馏分的中沸点和比重指数查图而得,以便比较,不是分类指标
衰1-22关键馏分特性分类 编号 轻抽部分的类别 重油部分的类别 原油的类别 石蜡(P) 石蜡(P) 石蜡(P) 中间() 石蜡中间(P 中间-石蜡(l 中间(D) 中间(1) 中间(D) 中间(D) 环烷(N) 6 环烷(N) 中间 环烷中间(N-D) 从前,曾用过特性因数对原油进行分类,对有些原油(如克拉玛依原油)得到不恰当的结果。因为 K值分类法的适用范围是沸点范围较窄的馏分,用于原油这种沸点分布很宽的复杂混合物时,确实存在 着不足之处。作为我国统一的原油评价分类方法,推荐采用关键馏分分类法,补充以硫含量的分类法 以实测的原油硫含量为准,<0.5%质量分数)的为低硫原油,>0.5%(质量分数)的为含硫原油。表1-2-3 列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原油的类别 表1-2-3我国几种原油的分类 原油名称 因数特性因第一关键馏分第二关键馏分 密度p20特性 关键馏分建议原油 g. cm 数分类的密度,p2 的密度,P20特性分类 gcm. 3 分类命名 (某构造) 0.814 混合原油0110.8615125石蜡基(K值120) (K值125石蜡基()|低硫石蜡基 胜利混0.830.9144 18中间基 0.832 0.88l 合原油 (K值8)(K值12.0) 中间基()含硫中间基 大港混 0.86 0.887 环烷中间基|低硫环烷中 合原油0.140.961.8中间基(K值114)(K值120) (N-) 间基 胜利原油20309574 0.936 (孤岛) 中间基(K值107 7)(K值11.4) 环烷基(N)含硫环烷基 新疆克拉0040.868912.2-123石蜡基 0.82 28 0.895 玛依原油 (K值119)(K值119)中间基(1)|低硫中间基 0.870 合原油0180820123石蜡基(x值120(K值123)石蜡基(P)|低硫石蜡基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采用的各种原油分类方法,均是针对可蒸出组分进行的,未涉及到真空蒸馏 不挥发组分的性质。已有研究表明,按目前的分类方法,基属相同的原油,其减压渣油的性质可能相差 甚远。针对我国原油可挥发组分少的特点,深入进行减压渣油的物化性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期得到 种对减压渣油的分类方法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普通原油储量增长有限,目前大约有占世界产量5%的密度大、粘度大 的重质原油,即稠油得到开发,起到了弥补普通原油不足的作用。根据1981年有关资料估算,全世界 普通原油资源为3600×10t,可采储量为1350×10°t:而稠油资源有9000410°t,可采储量为1800×10
— 7 — 表 1-2-2 关键馏分特性分类 编号 轻抽部分的类别 重油部分的类别 原油的类别 l 2 3 4 5 6 7 石蜡(P) 石蜡(P) 中间(I) 中间(I) 中间(I) 环烷(N) 环烷(N) 石蜡(P) 中间(I) 石蜡(P) 中间(I) 环烷(N) 中间(I) 环烷(N) 石蜡(P) 石蜡-中间(P-I) 中间-石蜡(I-P) 中间(I) 中间-环烷(I-N) 环烷-中间(N-I) 环烷(N) 从前,曾用过特性因数对原油进行分类,对有些原油(如克拉玛依原油)得到不恰当的结果。因为, K 值分类法的适用范围是沸点范围较窄的馏分,用于原油这种沸点分布很宽的复杂混合物时,确实存在 着不足之处。作为我国统一的原油评价分类方法,推荐采用关键馏分分类法,补充以硫含量的分类法。 以实测的原油硫含量为准,<0.5%(质量分数)的为低硫原油,>0.5%(质量分数)的为含硫原油。表 1-2-3 列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原油的类别。 表 1-2-3 我国几种原油的分类 原油名称 w 硫 ×102 密度ρ20 g·cm-3 特性 因数 特性因 数分类 第一关键馏分 的密度,ρ20 g·cm-3 第二关键馏分 的密度,ρ20 g·cm-3 关键馏分 特性分类 建议原油 分类命名 大庆 (某构造) 混合原油 0.11 0.861 5 12.5 石蜡基 0.814 (K 值 12.0) 0.850 (K 值 12.5) 石蜡基(P) 低硫石蜡基 胜利混 合原油 0.83 0.914 4 11.8 中间基 0.832 (K 值 11.8) 0.88l (K 值 12.0) 中间基(I) 含硫中间基 大港混 合原油 0.14 0.889 6 11.8 中间基 0.860 (K 值 11.4) 0.887 (K 值 12.0) 环烷-中间基 (N-I) 低硫环烷-中 间基 胜利原油 (孤岛) 2.03 0.957 4 11.6 中间基 0.891 (K 值 10.7) 0.936 (K 值 11.4) 环烷基(N) 含硫环烷基 新疆克拉 玛依原油 0.04 0.868 9 12.2~12.3 石蜡基 0.828 (K 值 11.9) 0.895 (K 值 11.9) 中间基(1) 低硫中间基 玉门混 合原油 0.18 0.852 0 12.3 石蜡基 0.818 (K 值 12.0) 0.870 (K 值 12.3) 石蜡基(P) 低硫石蜡基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采用的各种原油分类方法,均是针对可蒸出组分进行的,未涉及到真空蒸馏 不挥发组分的性质。已有研究表明,按目前的分类方法,基属相同的原油,其减压渣油的性质可能相差 甚远。针对我国原油可挥发组分少的特点,深入进行减压渣油的物化性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期得到 一种对减压渣油的分类方法。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普通原油储量增长有限,目前大约有占世界产量 5%的密度大、粘度大 的重质原油,即稠油得到开发,起到了弥补普通原油不足的作用。根据 1981 年有关资料估算,全世界 普通原油资源为 3600×10t,可采储量为 1350×108 t;而稠油资源有 9000×108 t,可采储量为 1800×108 t
稠油的勘探开发工作在我国已受到重视,稠油的产量逐年提高。由于稠油的特点是粘稠,给原油的输送 带来困难,因此各油田均将所采稠油混入一些稀油中,这将给加工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根据中国石油天 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推荐,稠油的划分标准如表1-2-4 表1-24稠油的分类 动力粘度(Pas 相对密度 (50℃) 稠油 101~102 0.934~1.000 沥青 >1.000 13原油的取样和脱水 、原油的取样 原油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原油评价结果的实用价值。 原油取样应遵循《石油产品试验方法》GB/4756规定。在矿区取样时,应与有关地质人员联系 根据具体情况,从油井出口取得单井样品,或从集油站取得混合油样,或将单井油样按日产量混对得到 相应油井的混合油样。 取样时要详细记载地质和取样情况:油井名称、层位、油层深度、采油方式、平均日产量及取样 日期、取样负责人及送样单位等。油桶必须保证清洁、坚固和良好的密封性。油桶上应有明显的标记 、原油脱水 原油一般含水,原油含水影响原油的性质分析,因此,对含水量高于05%(质量分数)的原油,除 根据要求测定含水原油的性质外,都必须先进行脱水。原油脱水可根据SY2051-77规定的方法进行,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高压釜脱水原油在高压釜内温度保持在150℃左右,压力小于15kgcm2,时间为4h,也可 同时加入0.5%(质量分数)左右的破乳剂以提高破乳脱水的效果。一般可以把水脱到0.5%质量分数)以 下 2.蒸馏脱水法将原油置于矮颈蒸馏瓶内,慢慢升温,馏岀部位要有适当的保温措施。此时,轻 馏分与水分一起被蒸出,然后分去馏出物中的水分,轻馏分倒回蒸馏瓶内冷却后的原油中,混合摇匀即 可。蒸馏时气相温度保持在150~-200℃,这样,原油中的水分才能脱去。此法的缺点是轻馏分容易损失 因此要注意接口的密封及馏出物的冷却。 3.静置脱水法对含水量高、密度较小的原油在高于疑点温度(约高出10-20℃)下静置,待水分沉 降后即可分去。该法只能脱去部分水分,静置时要加回流冷凝器,以免轻馏分损失。 4.热化学脱水法在分液漏斗中,每100g原油加入若干破乳剂,如SPl69或BP69,激烈摇动 5min后,将其放在70℃水浴中加热沉降4h,然后分出沉降于分液漏斗底部的水分,即得脱水原油。 此法的缺点是轻馏分易损失,同时,破乳剂对不同原油的效果不同,应选用合适的破乳剂 5.闪蒸脱水法闪蒸脱水装置示意图见图1-3-1。含水原油经沉降脱去游离水后,置于原油储管1 中,由考克2进入加热管3,被加热到180-220℃后进入闪蒸器4,在闪蒸器中分离为气、液两相,气 相经冷凝冷却后得到轻油和水分,分离除去轻油中的水分,把轻油与冷却后液相混合均匀,即得到脱水 后原油
— 8 — 稠油的勘探开发工作在我国已受到重视,稠油的产量逐年提高。由于稠油的特点是粘稠,给原油的输送 带来困难,因此各油田均将所采稠油混入一些稀油中,这将给加工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根据中国石油天 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推荐,稠油的划分标准如表 1-2-4。 表 1-2-4 稠油的分类 指 标 种 类 动力粘度/(Pa·s) (50 ) ℃ 相对密度 15.6 d15.6 稠 油 101 ~102 0.934~1.000 沥 青 >102 >1.000 1.3 原油的取样和脱水 一、原油的取样 原油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原油评价结果的实用价值。 原油取样应遵循《石油产品试验方法》GB/T 4756 规定。在矿区取样时,应与有关地质人员联系, 根据具体情况,从油井出口取得单井样品,或从集油站取得混合油样,或将单井油样按日产量混对得到 相应油井的混合油样。 取样时要详细记载地质和取样情况:油井名称、层位、油层深度、采油方式、平均日产量及取样 日期、取样负责人及送样单位等。油桶必须保证清洁、坚固和良好的密封性。油桶上应有明显的标记。 二、原油脱水 原油一般含水,原油含水影响原油的性质分析,因此,对含水量高于 0.5%(质量分数)的原油,除 根据要求测定含水原油的性质外,都必须先进行脱水。原油脱水可根据 SY 2051—77 规定的方法进行,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高压釜脱水 原油在高压釜内温度保持在 150℃左右,压力小于 15kg/cm2 ,时间为 4~5h,也可 同时加入 0.5%(质量分数)左右的破乳剂以提高破乳脱水的效果。一般可以把水脱到 0.5%(质量分数)以 下。 2.蒸馏脱水法 将原油置于矮颈蒸馏瓶内,慢慢升温,馏出部位要有适当的保温措施。此时,轻 馏分与水分一起被蒸出,然后分去馏出物中的水分,轻馏分倒回蒸馏瓶内冷却后的原油中,混合摇匀即 可。蒸馏时气相温度保持在 150~200℃,这样,原油中的水分才能脱去。此法的缺点是轻馏分容易损失。 因此要注意接口的密封及馏出物的冷却。 3.静置脱水法 对含水量高、密度较小的原油在高于疑点温度(约高出 10~20 ) ℃ 下静置,待水分沉 降后即可分去。该法只能脱去部分水分,静置时要加回流冷凝器,以免轻馏分损失。 4.热化学脱水法 在分液漏斗中,每 100g 原油加入若干破乳剂,如 SP169 或 BPl69,激烈摇动 5min 后,将其放在 70℃水浴中加热沉降 4 h,然后分出沉降于分液漏斗底部的水分,即得脱水原油。 此法的缺点是轻馏分易损失,同时,破乳剂对不同原油的效果不同,应选用合适的破乳剂。 5.闪蒸脱水法 闪蒸脱水装置示意图见图 1-3-1。含水原油经沉降脱去游离水后,置于原油储管 1 中,由考克 2 进入加热管 3,被加热到 180~220℃后进入闪蒸器 4,在闪蒸器中分离为气、液两相,气 相经冷凝冷却后得到轻油和水分,分离除去轻油中的水分,把轻油与冷却后液相混合均匀,即得到脱水 后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