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 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霭后,余晖穿过突兀在半空的古槐和枯柳,打在汉白玉桥身 上,泛出冷清的光。 远处的湖面已凝结成厚厚的冰层,一个临时围起来的溜冰场,人山人海,不时传 出阵阵嬉笑打闹声,人们正沉浸在新春的欢娱中。近得桥下,却依然是一汪碧潭, 虽看不到“银锭桥下水倒流”的往日景观,却也给这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机 趣 这时节,桥上依然游人如织。或许他们中真的有人相信,情侣携手走过银锭桥, 就能相知相守一生 在我看来,名胜大抵都是“远香近臭”,那些与它们近在咫尺者,往往难有细究 的热情和心思。银锭桥于我,便是如此。 居京10年,我曾无数次从什刹海的银锭桥上走过,也知晓它的声名在外,每次 却总是步履匆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万家欢聚时 我依然天涯孤旅。人生,大抵只有在悲绝伤怀、寂寥落寞时,才会特别留心起身 边的物事。仿佛直到此刻,在既见不到古时《燕都游览志》里所载“荷芰菰蒲, 不掩沦漪之色”的景色,而当下灯红酒绿的后海夜色也还未兴起时,我才有心思 认真打量起这座“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的桥来。 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的“城中第一佳山水”,是否就是眼前的这般光景?我不得 而知。我倒是读过跟李东阳同样出身此地的文人纳兰性德笔下的“藕风轻,莲露 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画卷。然 而,对银锭桥而言,仿佛只有在这万木萧瑟的季节,才是它华丽登场的时候。 银锭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但眼前我所见到的桥是分别于1984年、190年 修复、改建的,时光并不久远,有关的资料也不多: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横跨前 海后海的细脖处,桥身长8.3米、桥面宽7.9米、桥髙4.35米,有镂空云花栏 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桥身正面镌刻的“银锭 桥”三字,为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所题。 银锭桥的举世闻名,据说要归功于那位因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 成一决,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铭、黄树中、罗世 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欲刺摄政王载沣,未果,三人同时被捕。汪兆铭就此 写下了那首《慷慨篇》,银锭桥也因此举世皆知。可惜的是,银锭桥始终保持着 玉洁冰清,而汪精卫却晚节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汉奸。 游人似乎对桥头那块写着“银锭观山”四个大字的巨石情有独钟,纷纷靠前留 影。不知道他们是否知晓这四字所表述的“西涯八景”之一的美色底蕴。一旁落 款的“杨萱庭”几个字,因掉了颜色,不仔细看,很难辨识。这位书法家,曾为 瞿秋白、李大钊陵墓书写过碑文。 据说旧时唯有站在平坦的银锭桥上西望,才可一览西山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然 而此刻,我无论如何都看不见西山的影子,那远处林立的高楼就是答案。我一直 认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多考虑一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就会多一分迷 人的底蕴,多留给后世一笔无价的财富
2013 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 ) (时间:45 分钟 分值: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 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霭后,余晖穿过突兀在半空的古槐和枯柳,打在汉白玉桥身 上,泛出冷清的光。 远处的湖面已凝结成厚厚的冰层,一个临时围起来的溜冰场,人山人海,不时传 出阵阵嬉笑打闹声,人们正沉浸在新春的欢娱中。近得桥下,却依然是一汪碧潭, 虽看不到“银锭桥下水倒流”的往日景观,却也给这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机 趣。 这时节,桥上依然游人如织。或许他们中真的有人相信,情侣携手 走过银锭桥, 就能 相知相守 一生。 在我看来,名胜大抵都是“远香近臭”,那些与它们近在咫尺者,往往难有细究 的热情和心思。银锭桥于我,便是如此。 居京 10 年,我曾无数次从什刹海的银锭桥上走过,也知晓它的声名在外,每次 却总是步履匆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万家欢聚时, 我依然天涯孤旅。人生,大抵只有在悲绝伤怀、寂寥落寞时,才会特别留心起身 边的物事。仿佛直到此刻,在既见不到古时《燕都游览志》里所载“荷芰菰蒲, 不掩沦漪之色”的景色,而当下灯红酒绿的后海夜色也还未兴起时,我才有心思 认真打量起这座“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的桥来。 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的“城中第一佳山水”,是否就是眼前的这般光景?我不得 而知。我倒是读过跟李东阳同样出身此地的文人纳兰性德笔下的“藕风轻,莲露 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画卷。然 而,对银锭桥而言,仿佛只有在这万木萧瑟的季节,才是它华丽登场的时候。 银锭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但眼前我所见到的桥是分别于 1984 年、1990 年 修复、改建的,时光并不久远,有关的资料也不多: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横跨前 海后海的细脖处,桥身长 8.3 米、桥面宽 7.9 米、桥高 4.35 米,有镂空云花栏 板 5 块、翠瓶卷花望柱 6 根,因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桥身正面镌刻的“银锭 桥”三字,为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所题。 银锭桥的举世闻名,据说要归功于那位因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 成一决,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铭、黄树中、罗世 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欲刺摄政王载沣,未果,三人同时被捕。汪兆铭就此 写下了那首《慷慨篇》,银锭桥也因此举世皆知。可惜的是,银锭桥始终保持着 玉洁冰清,而汪精卫却晚节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汉奸。 游人似乎对桥头那块写着“银锭观山”四个大字的巨石情有独钟,纷纷靠前留 影。不知道他们是否知晓这四字所表述的“西涯八景”之一的美色底蕴。一旁落 款的“杨萱庭”几个字,因掉了颜色,不仔细看,很难辨识。这位书法家,曾为 瞿秋白、李大钊陵墓书写过碑文。 据说旧时唯有站在平坦的银锭桥上西望,才可一览西山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然 而此刻,我无论如何都看不见西山的影子,那远处林立的高楼就是答案。我一直 认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多考虑一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就会多一分迷 人的底蕴,多留给后世一笔无价的财富
桥旁沿后海岸一直延伸出去的林立的各式酒吧,让我想起了那首《什刹海》:“地 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不知道 清代这位得硕亭先生在写这首竹枝词时,是否曾想到过,有朝一日,天香楼不复 存,银锭桥边会开出一溜儿酒肆?[来源:学科网ZXXK] 其实,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白驹过隙,世易时移。桥如此,人生亦然。 听着远处溜冰场上男女老少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看着身边这些笑逐颜开的游 人,我闭上双眼,做了一次悠长的深呼吸。缠绕心头的落寞,也就丝丝缕缕地淡 去……是啊,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 得 伸手抚摸银锭桥上的翠瓶卷花望柱,手心传来一片透心的寒意。此刻的我,却从 这透心的寒意中,获得了一份释怀和温暖 放眼望去,夕阳散尽了最后一抹光辉 银锭桥,坠入了夜的怀抱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7日)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是 ()(5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和环境,又为全文奠定了清冷、沉重 的感情基调。 B.作者认为携手走过银锭桥的情侣们迷信落后,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不以为然, 不屑一顾 银锭桥本是看西山的“第一绝胜处”,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失去了这个历史 悠久的人文景观。 D.作者漫步银锭桥,写了桥的过去和现在,桥的一带美景不再,不变的是灯 红酒绿、热闹繁华, E.作者由“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感悟到“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 得”,文章主旨有点消极。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有何作用?(6分) 答 3.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试作分析。(6分) 答 4.“银锭桥历史悠久”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人说这种表达方式与全文不协 调,内容也不可信,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地泉之灵 林子 十月。一场秋雨
桥旁沿后海岸一直延伸出去的林立的各式酒吧,让我想起了那首《什刹海》:“地 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不知道 清代这位得硕亭先生在写这首竹枝词时,是否曾想到过,有朝一日,天香楼不复 存,银锭桥边会开出一溜儿酒肆?[来源:学科网 ZXXK] 其实,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白驹过隙,世易时移。桥如此,人生亦然。 听着远处溜冰场上男女老少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看着身边这些笑逐颜开的游 人,我闭上双眼,做了一次悠长的深呼吸。缠绕心头的落寞,也就丝丝缕缕地淡 去……是啊,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 得。 伸手抚摸银锭桥上的翠瓶卷花望柱,手心传来一片透心的寒意。此刻的我,却从 这透心的寒意中,获得了一份释怀和温暖。 放眼望去,夕阳散尽了最后一抹光辉。 银锭桥,坠入了夜的怀抱。 (选自《人民日报》 2012 年 2 月 27 日)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是 ( )(5 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和环境,又为全文奠定了清冷、沉重 的感情基调。 B.作者认为携手走过银锭桥的情侣们迷信落后,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不以为然, 不屑一顾。 C.银锭桥本是看西山的“第一绝胜处”,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失去了这个历史 悠久的人文景观。 D.作者漫步银锭桥,写了桥的过去和现在,桥的一带美景不再,不变的是灯 红酒绿、热闹繁华。 E.作者由“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感悟到“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 得”,文章主旨有点消极。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有何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试作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锭桥历史悠久”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人说这种表达方式与全文不协 调,内容也不可信,请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5 分) 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 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 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 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 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 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 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 间奥义。①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臊,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圭 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 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 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 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 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 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②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 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洎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 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 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 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 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 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 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 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 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 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 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 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 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婉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 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 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 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 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 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 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 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 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 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 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 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 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 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 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 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 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 间奥义。①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 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 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 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 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 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 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②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 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 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 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 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 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 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 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 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 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 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 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 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 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婉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 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 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 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 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 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 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 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 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 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 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略有删改)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 是 ()(5分) 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 怅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 魂魄 D.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 的安全。 E.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 心保护有关。 6.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 者心情?(6分) 答 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6分) 答: 8.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8分) 答 参考答案 1.BE[B项,没有认为迷信落后,也没有不屑一顾;E项,不要忽略“人生何 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一句,所以主旨并不消极。] 2.①表现银锭桥的历史文化渊源,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为作者的思考议论 提供基础,也与现实中的银锭桥形成对比。 3.以明暗两条线结构全文,明的是从夕阳西下到夕阳散尽的时间线,暗的是从 悲伤落寞到释怀温暖的情感变化线。此外,以溜冰场上的笑声始,又以溜冰场上 的笑声结,对比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4.用说明的方式,介绍了银锭桥的建造历史和大小、结构。任何文体为了表达 的需要,都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此段的详细介绍,既与题目“漫步”照 应,又紧扣了当时的心情悲伤落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 看看”。 5.AD[A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D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 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 和漓江 6.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 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 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选自《南方日报》2011 年 11 月 30 日,略有删改)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 是 ( )(5 分) 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 怅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 魂魄。 D.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 的安全。 E.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 心保护有关。 6.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 者心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 [B 项,没有认为迷信落后,也没有不屑一顾;E 项,不要忽略“人生何 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一句,所以主旨并不消极。] 2.①表现银锭桥的历史文化渊源,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②为作者的思考议论 提供基础,也与现实中的银锭桥形成对比。 3.以明暗两条线结构全文,明的是从夕阳西下到夕阳散尽的时间线,暗的是从 悲伤落寞到释怀温暖的情感变化线。此外,以溜冰场上的笑声始,又以溜冰场上 的笑声结,对比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4.用说明的方式,介绍了银锭桥的建造历史和大小、结构。任何文体为了表达 的需要,都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此段的详细介绍,既与题目“漫步”照 应,又紧扣了当时的心情悲伤落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 看看”。 5.AD [A 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D 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 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 和漓江。] 6.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 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 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7.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转”“不骄不躁”等词写出 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 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用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用“安 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 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8.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从建筑角度 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 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 圣洁,让心与心沟通。 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散文 阅读(二)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记忆光线 李汉荣 天文学家的一生,是单相思的一生,他们苦苦思慕、追寻、凝视着遥远的天体, 而那些他们远在天上的“恋人”却浑然不觉。既不眉目传情,也不摇手拒绝。但 他们依然固执地捕捉她们的细微信息,一缕微光,一点脉冲,一丝烟云,都令他 们兴奋、迷狂,好像恋人有了微妙的暗示。也许他们中的不少人,用一生的激情 和精力,孜孜以求、苦苦眷恋的那个偶像级天体,仅仅是从一百多亿光年以外传 来的光线,很可能,经过一百多亿年的太空穿越,光线到达地球时,那天体早已 毁灭了,这位痴心人看见的,只是恋人的遗像 天文学家的单相思苦恋,是有点悲壮的意味了。但是细想来,我们人类的一切崇 高的精神活动也都有点单相思的悲壮意味。读屈原的诗,我们被他的高洁情怀所 感染,但谁见过屈原?屈原早已沉淀成历史长河深处的贵金属,我们感受到的是 从语言的云层里辐射而来的诗人灵魂的光线;读《红楼梦》,我们会为黛玉及那 些纯洁女子的不幸命运洒一掬同情之泪,但我们无一人到过大观园,无一人见过 林黛玉,那感动我们、洗礼我们的,是从时间那边、文字深处传来的美好生命陨 落的血泪之光;翻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壮举,是何等感天动地,但我们听到 那故事的时候,无数英雄们己经走进历史的壁画和浮雕,那让我们热血沸腾、情 怀壮烈的正是那穿透历史烟雨的强大记忆光线 我们总是在正在穿越的这段时间里,这段生活里,接受着此刻太阳的照耀,同时 回望和远眺那笼罩我们的历史苍穹,它已成为我们生存和心灵的深远背景和强大 磁场。那穿越层层烟云抵达我们的精神光线,也如此时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 增加着我们的精神钙质,扩大着我们的心灵幅员,且由于它携带着更多的记忆密 码,它更激起我们对一种崇高生命境界的缅怀、追慕和敬仰 这样说来,貌似单相思的苦恋和热恋,其实并不只是单相思,当对方足够美好、 伟大和可爱,你将她视为追慕的女神和偶像,她就会调动你全部的生命激情和美 好襟怀,去在精神上接近她,力求达到与她的美好、伟大与可爱对称的生命境界。 那么,被你追慕着的远方的那个光源,无论是一个女神、一个英雄,或一个天体 她就已经进入了你的生命和精神,参与和塑造了你的成长,成为你心路历程的 部分
7.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转”“不骄不躁”等词写出 灵渠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 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用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用“安 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 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8.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 从建筑角度 看,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 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 圣洁,让心与心沟通。 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散文 阅读(二) (时间:45 分钟 分值: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记忆光线 李汉荣 天文学家的一生,是单相思的一生,他们苦苦思慕、追寻、凝视着遥远的天体, 而那些他们远在天上的“恋人”却浑然不觉。既不眉目传情,也不摇手拒绝。但 他们依然固执地捕捉她们的细微信息,一缕微光,一点脉冲,一丝烟云,都令他 们兴奋、迷狂,好像恋人有了微妙的暗示。也许他们中的不少人,用一生的激情 和精力,孜孜以求、苦苦眷恋的那个偶像级天体,仅仅是从一百多亿光年以外传 来的光线,很可能,经过一百多亿年的太空穿越,光线到达地球时,那天体早已 毁灭了,这位痴心人看见的,只是恋人的遗像。 天文学家的单相思苦恋,是有点悲壮的意味了。但是细想来,我们人类的一切崇 高的精神活动也都有点单相思的悲壮意味。读屈原的诗,我们被他的高洁情怀所 感染,但谁见过屈原?屈原早已沉淀成历史长河深处的贵金属,我们感受到的是 从语言的云层里辐射而来的诗人灵魂的光线;读《红楼梦》,我们会为黛玉及那 些纯洁女子的不幸命运洒一掬同情之泪,但我们无一人到过大观园,无一人见过 林黛玉,那感动我们、洗礼我们的,是从时间那边、文字深处传来的美好生命陨 落的血泪之光;翻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壮举,是何等感天动地,但我们听到 那故事的时候,无数英雄们已经走进历史的壁画和浮雕,那让我们热血沸腾、情 怀壮烈的正是那穿透历史烟雨的强大记忆光线。 我们总是在正在穿越的这段时间里,这段生活里,接受着此刻太阳的照耀,同时 回望和远眺那笼罩我们的历史苍穹,它已成为我们生存和心灵的深远背景和强大 磁场。那穿越层层烟云抵达我们的精神光线,也如此时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 增加着我们的精神钙质,扩大着我们的心灵幅员,且由于它携带着更多的记忆密 码,它更激起我们对一种崇高生命境界的缅怀、追慕和敬仰。 这样说来,貌似单相思的苦恋和热恋,其实并不只是单相思,当对方足够美好、 伟大和可爱,你将她视为追慕的女神和偶像,她就会调动你全部的生命激情和美 好襟怀,去在精神上接近她,力求达到与她的美好、伟大与可爱对称的生命境界。 那么,被你追慕着的远方的那个光源,无论是一个女神、一个英雄,或一个天体, 她就已经进入了你的生命和精神,参与和塑造了你的成长,成为你心路历程的一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