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关训练诗歌鉴赏1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 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 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 以为装饰。 (1)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②)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
2013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关训练 诗歌鉴赏 1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① 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 ②承露 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 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 以为装饰。 (1)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 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从本诗看,隐居者有怎样的人生情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本诗作者对 王昌龄的隐居是怎样的态度? 答 (2)齐梁隐士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而常建说王昌 龄“隐处唯孤云”。你是怎样理解本诗中“孤云”这一意象的?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髙,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 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1)从本诗看,隐居者有怎样的人生情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本诗作者对 王昌龄的隐居是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梁隐士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而常建说王昌 龄“隐处唯孤云”。你是怎样理解本诗中“孤云”这一意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 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愁?一 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答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注] 江 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 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 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答 8.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两位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螺川[注]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 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 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 日 寇 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两位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啣后,归兴浓于酒。 【注】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答 (2)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山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汪 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注]后,归兴浓于酒。 【注】 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