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一中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陨首(yrn)相形见绌(zhuo)伺(si)候犄(j)角之势 B.口 角 自惭形秽(hui)巢穴(xue)骄横(heng)无礼 消长( zhang)惴惴(zhui)不安袒(tan)护烜(xudn)赫一时 D.嫠妇(11)如鲠(jing)在喉租赁(in)靡靡(mi)之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初出茅庐面面相觑 飞扬拔扈 债券 B.老态龙肿喁喁私语 犹豫不决 执拗 C.咄咄逼人众口烁金 功亏一篑 炮烙 D.莫名其妙鞠躬尽瘁 理屈词穷 怯懦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 书记和他的汽车。 ②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 脂球》、《项链》之类的高的作品。 ③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 A.琢磨品位刮目B.捉摸品味刮目 C.捉摸品位侧目D.琢磨品味侧目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 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B.她比所有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所有男宾都注 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 C.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 好今天卖,格啦崩脆。 D.“难道非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欧也妮问道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不可能象动物一样容易满足,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 传的火焰,我要使这团火越烧越旺,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萃。 B.她们是一个个高智商的知识分子,饱学多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然而一旦
1 嘉兴一中 0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24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陨.首(yǔn) 相形见绌. (zhuō) 伺.(sì)候 犄.(jǐ)角之势 B. 口角.(jué) 自惭形秽.(huì) 巢穴.(xué) 骄横.(héng)无礼 C. 消长.(zhǎng) 惴惴..(zhuì)不安 袒.(tǎn)护 烜.(xuǎn)赫一时 D. 嫠.妇(lí) 如鲠.(jǐng)在喉 租赁.(lìn) 靡靡..(mí)之音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初出茅庐 面面相觑 飞扬拔扈 债券 B.老态龙肿 喁喁私语 犹豫不决 执拗 C.咄咄逼人 众口烁金 功亏一篑 炮烙 D.莫名其妙 鞠躬尽瘁 理屈词穷 怯懦 3、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 书记和他的汽车。 ②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 脂球》、《项链》之类的高_____的作品。 ③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________。 A.琢磨 品位 刮目 B.捉摸 品味 刮目 C.捉摸 品位 侧目 D.琢磨 品味 侧目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 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B.她比所有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所有男宾都注 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 C.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 好今天卖,格啦崩脆。 D.“难道非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欧也妮问道。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不可能象动物一样容易满足,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 传的火焰,我要使这团火越烧越旺,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萃 ....。 B.她们是—个个高智商的知识分子,饱学多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然而一旦
踏入纷纭复杂的社会,却犹如盲人瞎马 C.某中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经过整整一学期的紧张忙碌,师生们都 应该有一段时间养精蓄锐 D.儿时的同学在这异国的小岛上萍水相逢,自然有着说不完的舒心话 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②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③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④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A、夸张 互文 对偶 排比 B、排比 互文 对偶 夸张 C、排比 对偶 互文 夸张 D、互文 对偶 夸张排比 7、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刘病日笃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东亦客也 ④长吾女与汝女 ⑤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⑥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⑦泣孤舟之嫠妇 ⑧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A.①③⑧/②④⑦⑤/⑥ B①⑧/②④⑦/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⑧/⑥⑦ D.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8、对下列句中遣词用字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一一句中用“诚 和“虽”这两个表假设的连词,表达了作者舍侄而旅食于京师的痛悔:“万乘” 与“一日”两个数量词前后相对,突出了作者与其贤侄之间的深挚情义。 B.“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一一这一句中的“超”和“混”两 个词,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傲慢和蔑视权贵的清髙。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一这句中的“纵”和“凌”一气相承;“浩浩乎 “飘飘乎”相映相生,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之乐。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中的“舞”和“泣”都是使动 用法,很形象地描绘出箫声的悲哀凄凉,烘托出作者惆怅失意的心境
2 踏入纷纭复杂的社会,却犹如盲人瞎马 ....。 C.某中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经过整整一学期的紧张忙碌,师生们都 应该有一段时间养精蓄锐 ....。 D.儿时的同学在这异国的小岛上萍水相逢 ....,自然有着说不完的舒心话。 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②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③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④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A、夸张 互文 对偶 排比 B、排比 互文 对偶 夸张 C、排比 对偶 互文 夸张 D、互文 对偶 夸张 排比 7、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刘病日.笃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东.亦客也 ④长.吾女与汝女 ⑤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⑥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⑦泣.孤舟之嫠妇 ⑧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A.①③⑧/②④⑦/⑤/⑥ B.①⑧/②④⑦/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⑧/⑥⑦ D.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8、对下列句中遣词用字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句中用“诚” 和“虽”这两个表假设的连词,表达了作者舍侄而旅食于京师的痛悔;“万乘” 与“一日”两个数量词前后相对,突出了作者与其贤侄之间的深挚情义。 B.“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这一句中的“超”和“混”两 个词,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傲慢和蔑视权贵的清高。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句中的“纵”和“凌”一气相承;“浩浩乎”、 “飘飘乎”相映相生,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之乐。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中的“舞”和“泣”都是使动 用法,很形象地描绘出箫声的悲哀凄凉,烘托出作者惆怅失意的心境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如此孩提者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④可冀其成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①④ 10、下列句中的“其”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⑥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 生乎 ⑦其然乎?其不然乎? ⑧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 后唯其所愿。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A.①⑤⑧1②④③⑥\⑦⑩⑨ B.①②④③⑥\⑤⑧1⑦⑩⑨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⑩⑨ D.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⑨⑩ 11、《守财奴》构思精巧,作者写葛朗台的“反常的变”有好几处,选出分析不当 的一项() A.葛朗台在庄园里决定回家改善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决意向欧也妮屈服, 巴结她、诱哄她”,可是走到家就发生了“抢夺梳妆匣”丑剧,致使太太晕过去, 大大加剧了矛盾。这是因为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抵制不住对金子的占有 欲所致。 B.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时,已是76髙龄,可他看见金子,竟“身子一纵,扑上 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超乎寻常的举动,应是受对金子 的强烈占有欲的驱使而致 C.在葛朗台太太死后,“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对女儿是 那么体贴:“他来搀她去用午饭”。这说明葛朗台太太的死,使他的的良心发现, 后悔自己以前的做法,对女儿的殷勤是为了补偿,尽以前未尽父亲之责。 D.葛朗台82岁时患了风瘫,很快地加重,平时,“好像迷迷糊糊地神志不清, 可是一到人家该送田租来,跟管庄园的算帐,或者出立收据的日子与时间,他会
3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如此孩提..者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可冀其成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句中的“其”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⑥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 生乎? ⑦其然乎?其不然乎? ⑧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 后唯其所愿。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A.①⑤⑧\②④\③⑥\⑦⑩\⑨ B.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⑩\⑨ C.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⑩\⑨ D.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⑨⑩ 11、《守财奴》构思精巧,作者写葛朗台的“反常的变”有好几处,选出分析不当 的一项 ( ) A.葛朗台在庄园里决定回家改善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决意向欧也妮屈服, 巴结她、诱哄她”,可是走到家就发生了“抢夺梳妆匣”丑剧,致使太太晕过去, 大大加剧了矛盾。这是因为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抵制不住对金子的占有 欲所致。 B.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时,已是 76 高龄,可他看见金子,竟“身子一纵,扑上 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超乎寻常的举动,应是受对金子 的强烈占有欲的驱使而致。 C.在葛朗台太太死后,“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对女儿是 那么体贴:“他来搀她去用午饭”。这说明葛朗台太太的死,使他的的良心发现, 后悔自己以前的做法,对女儿的殷勤是为了补偿,尽以前未尽父亲之责。 D.葛朗台 82 岁时患了风瘫,很快地加重,平时,“好像迷迷糊糊地神志不清, 可是一到人家该送田租来,跟管庄园的算帐,或者出立收据的日子与时间,他会
立刻清醒”。他的一切“反常的变”,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是为了“金钱” 1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故事取材于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一般认为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 庵在民间传说和话本的基础上整理润饰而成的章回体古白话小 B.《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 史、王、 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在古代文言小说的 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项链》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 王”。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创作的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 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课文《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每题2分,共6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 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 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 珠钗,项上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_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 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 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 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 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 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 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 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 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 来招我。你妺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 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 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 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
4 立刻清醒”。他的一切“反常的变”,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是为了“金钱”。 12、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故事取材于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一般认为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 庵在民间传说和话本的基础上整理润饰而成的章回体古白话小说。 B.《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在古代文言小说的 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 《项链》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 王”。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创作的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 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课文《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5 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 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 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 珠钗,项上 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 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 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 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 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 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 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 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 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 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 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 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 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 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 什么玩的,只
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 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3、依次填写在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绾着戴着带着系着披着 B.戴着插着环着挂着穿着 C.绾着带着戴着挂着披着 D.戴着绾着带着系着穿着 14、当谈到黛玉命苦时,王熙凤“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在 极短的时间内的这种感情变化,表明王熙凤() A.富有同情心,怕引起黛玉伤心 B.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C.善于察言观色,迎合贾母 D.为黛玉的标致和命苦所打动,真心疼爱黛玉 15、对下面两段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 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瞎子罢了!” (2)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贾母是长辈,宝玉是同辈,答话自应不同,这表现黛玉年龄虽小,却 善于应答。 B.作者为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意这样安排黛玉的回答,这正是他写作技 巧高超的表现 C.林黛玉进贾府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他人耻笑,见到贾母对女 子读书不以为然,遂于回答宝玉问话时改了口。 D.黛玉早就知道宝玉极恶读书,外祖母又极溺爱他,怕宝玉难堪,外祖 母会不高兴,遂有意隐藏起自己的学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每题2分,共6分,)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煕凤,她那活跃
5 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 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3、依次填写在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绾着 戴着 带着 系着 披着 B.戴着 插着 环着 挂着 穿着 C.绾着 带着 戴着 挂着 披着 D.戴着 绾着 带着 系着 穿着 14、当谈到黛玉命苦时,王熙凤“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在 极短的时间内的这种感情变化,表明王熙凤( ) A.富有同情心,怕引起黛玉伤心 B.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C.善于察言观色,迎合贾母 D.为黛玉的标致和命苦所打动,真心疼爱黛玉 15、对下面两段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 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瞎子罢了!” (2)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贾母是长辈,宝玉是同辈,答话自应不同,这表现黛玉年龄虽小,却 善于应答。 B.作者为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意这样安排黛玉的回答,这正是他写作技 巧高超的表现。 C.林黛玉进贾府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他人耻笑,见到贾母对女 子读书不以为然,遂于回答宝玉问话时改了口。 D.黛玉早就知道宝玉极恶读书,外祖母又极溺爱他,怕宝玉难堪,外祖 母会不高兴,遂有意隐藏起自己的学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18 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