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物的稳定性,即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由MY的稳定常数Ky的大小来表示。 KMy值是不受溶液浓度、酸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称为绝对稳定常数。Ky在一 定的温度下是一定值。当溶液中有副反应存在时,用绝对稳定常数KMY来表示反应进行 的程度,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必须要用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条件稳定常数Ky来表示反 应进行的程度,才能符合实际情况。 MY) OMY MY] MY M'Y]OM May [Y] aMOY 取对数,得:IgK MY=lgKy-lgaM-lgay+IgaMY ≈IgK MY-lgaM-lgay( MY 在一定条件下,aM和Qy均为定值,因此KMy在一定条件下是个常数。因它是随 条件而变的,故称之为条件稳定常数,在有的书中也称之为表现稳定常数。 4.金属离子指示剂 4.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在络合滴定中,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络合物的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 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In能与金属离子M形成有色络合物MIn,In与MIn应具有不同的颜色: M+In(甲色)=MIn(乙色)。 随着EDTA的加入,金属离子逐步被络合。当接近化学计量点时,已与指示剂络合的 金属离子被EDTA夺取,使指示剂In游离出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MIn(乙色)+Y=MY+In(甲色)。 金属离子的显色剂很多,但其中只有一部分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金属离子指示 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a. 显色络合物(MIn)与指示剂(In)的颜色应显著不同。 b.显色反应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c. 显色络合物的稳定性要适当。它既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但又要比该金属离子的 EDTA络合物的稳定性小。 d.金属离子指示剂应比较稳定,便于贮藏和使用。 此外,显色络合物应易溶于水,如果生成胶体溶液或沉淀,则会使变色不明显。特 别应该注意的是:许多金属指示剂不仅具有络合剂的性质,而且本身常是多元弱酸式或 多元弱碱,能随溶液H变化而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络黑T,它是一个三元弱酸,在溶 液在存在下列平衡: 89
89 3.2 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物的稳定性,即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由 MY 的稳定常数 K MY 的大小来表示。 K MY 值是不受溶液浓度、酸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称为绝对稳定常数。 K MY在一 定的温度下是一定值。当溶液中有副反应存在时,用绝对稳定常数 K MY来表示反应进行 的程度,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必须要用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条件稳定常数 ' K MY 来表示反 应进行的程度,才能符合实际情况。 [( ) ] [ ][ ] [ ] [ ] [ ] M Y MY MY M Y MY ' ' ' 'MY α α α K α M α Y α MY M Y MY K = = = 取对数,得: MY M Y MY 'MY lgK = lgK − lgα − lgα + lgα lgK lgα lgα ( MY ) ≈ MY − M − Y 在一定条件下, α M 和 αY 均为定值,因此 ' K MY 在一定条件下是个常数。因它是随 条件而变的,故称之为条件稳定常数,在有的书中也称之为表现稳定常数。 4.金属离子指示剂 4.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在络合滴定中,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络合物的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 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In 能与金属离子 M 形成有色络合物 MIn,In 与 MIn 应具有不同的颜色: M + In (甲色)= MIn(乙色)。 随着 EDTA 的加入,金属离子逐步被络合。当接近化学计量点时,已与指示剂络合的 金属离子被 EDTA 夺取,使指示剂 In 游离出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MIn(乙色)+ Y = MY + In(甲色)。 金属离子的显色剂很多,但其中只有一部分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金属离子指示 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a. 显色络合物(MIn)与指示剂(In)的颜色应显著不同。 b. 显色反应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c. 显色络合物的稳定性要适当。它既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但又要比该金属离子的 EDTA 络合物的稳定性小。 d. 金属离子指示剂应比较稳定,便于贮藏和使用。 此外,显色络合物应易溶于水,如果生成胶体溶液或沉淀,则会使变色不明显。特 别应该注意的是:许多金属指示剂不仅具有络合剂的性质,而且本身常是多元弱酸式或 多元弱碱,能随溶液 pH 变化而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络黑 T,它是一个三元弱酸,在溶 液在存在下列平衡:
H2ln二H HIn2--H* +H+ *H天 红色 蓝色 橙色 pH<6pH8~11pH>12 络黑T与许多阳离子能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显然,络黑T只有在pH为8~11时才 能作为金属指示剂来使用。所以使用金属指示剂,必须要注意选用合适的范围。 4.2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由于金属指示剂一般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要在一定的酸度下使用,络合平衡为: M+In MIn 条件稳定常数为:KM= MIn] M In 当达到指示剂的变色点时,[Ⅲn]=[In],则上式可表示为: pM=IgK MIn =IgK MIn -Iga i(H) 选择金属指示剂时,应使指示剂的变色点pM,也就是滴定终点pMep与化学计量点 pMsp尽量一致。 4.3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有敏锐的颜色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发生MI络 合物颜色不变或者变化非常缓慢的现象,前者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后者称为指示剂 的僵化现象。 a.产生指示剂封闭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存在某些离子与指示剂形成十分稳定 的有色络合物,且比该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螯合物还稳定,以致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滴入过量的EDTA,指示剂也不能释放出来,造成颜色不变的现象。通常可以加入适当的 掩蔽剂消除。 b.产生指示剂僵化现象的原因:是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难溶于水的有色络合物, 虽然它的稳定性比该金属离子与EDTA生成的螯合物稳定性还差,但置换反应速度缓慢, 使终点拖长。一般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或加热可消除。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络合滴定与酸碱滴定相似,若以EDTA为滴定剂,大多数金属离子M与Y形成1:1 型络合物,可视M为酸,Y为碱,与一元酸碱滴定类似。但是M有络合效应和水解效应, Y有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所以络合滴定要比酸碱滴定复杂。酸碱滴定中K,或K是 不变的,而在络合滴定中Y的KMy是随滴定体系中反应的条件而变化。欲使滴定过程 中KY基本不变,常用酸碱缓冲溶液控制酸度。 5.1络合滴定曲线 设金属离子M的初始浓度为c,体积为VmL,用等浓度的滴定剂Y滴定,滴入 90
90 − + + − + + − + − + − 2 3 2 In H H HIn H H H In 红色 蓝色 橙色 pH<6 pH 8~11 pH>12 络黑 T 与许多阳离子能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显然,络黑 T 只有在 pH 为 8~11 时才 能作为金属指示剂来使用。所以使用金属指示剂,必须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pH 范围。 4.2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由于金属指示剂一般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要在一定的酸度下使用,络合平衡为: M + In = MIn 条件稳定常数为: [ ] [ ][ ] ' 'MIn M In MIn K = 当达到指示剂的变色点时,[HIn]=[In ’ ],则上式可表示为: MIn In(H) 'MIn pM = lgK = lgK − lgα 选择金属指示剂时,应使指示剂的变色点 pM,也就是滴定终点 pMep 与化学计量点 pMsp 尽量一致。 4.3 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有敏锐的颜色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发生 MIn 络 合物颜色不变或者变化非常缓慢的现象,前者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后者称为指示剂 的僵化现象。 a.产生指示剂封闭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存在某些离子与指示剂形成十分稳定 的有色络合物,且比该金属离子与 EDTA 形成的螯合物还稳定,以致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滴入过量的 EDTA,指示剂也不能释放出来,造成颜色不变的现象。通常可以加入适当的 掩蔽剂消除。 b.产生指示剂僵化现象的原因:是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难溶于水的有色络合物, 虽然它的稳定性比该金属离子与 EDTA 生成的螯合物稳定性还差,但置换反应速度缓慢, 使终点拖长。一般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或加热可消除。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络合滴定与酸碱滴定相似,若以 EDTA 为滴定剂,大多数金属离子 M 与 Y 形成 1:1 型络合物,可视 M 为酸,Y 为碱,与一元酸碱滴定类似。但是 M 有络合效应和水解效应, Y 有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所以络合滴定要比酸碱滴定复杂。酸碱滴定中 Ka 或 Kb 是 不变的,而在络合滴定中 MY 的 ' K MY 是随滴定体系中反应的条件而变化。欲使滴定过程 中 ' K MY 基本不变,常用酸碱缓冲溶液控制酸度。 5.1 络合滴定曲线 设金属离子 M 的初始浓度为 Mc ,体积为 VM mL ,用等浓度的滴定剂 Y 滴定,滴入
的体积为VmL,则滴定分数为p= 义根据物料平衡和络合平衡方程式,得到下列方 [M]+[MY]= VMCM =CM VM+Vy 程组: [Y]+[MY]-Vyey-oe-gc MY MY] 由方程组得到下列络合滴定曲线方程: KMy [M]+KMyC(-1)+1M]-C=0 当已知Kw,c和p值,或己知KMY,c,VMVy时,便可由此方程求得[M. 以pM对o,或对V,作图,即得滴定曲线。注意:当M,Y或Y有副反应时,必须用KMY 代替Ky,用M代替M。 由滴定曲线可以看出影响络合滴定中pWM突跃大小的主要因素是Ky和c。c的 大小取决于cM和cY。当CM,cy越大,c越大:所以M突跃就越大。KMY值取决 于KMY,aM和ay值的大小:因而KMy越大,则Ky越大,pM突跃也大。体系的酸 度越大,αy越小,则Kw越小,所以pM突跃越小。当缓冲溶液或其它辅助络合剂对M 有络合效应时,a就变小,则Ky就小,所心pM突跃就小。 5.2终点误差 由于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叫终点误差。在化学计量点时, Y=Mbp:但在终点时,如果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即Y≠M就产生了 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为: TE%=( -M×100% (1) CM ApM'=PM.P-pM Mp=Mlp.10-APM (2) 同理可得Vlp=Ye10y (3) 在任何情况下,关系式KMw= M M 都成立,所以 pMep+pYcp IgK MYep-IgMYp (4) pMsp pYsp =IgKMs-lgMYsp (5) 当化学计量点与终点非常接近时, 91
91 的体积为 VYmL ,则滴定分数为 M Y V V φ = 根据物料平衡和络合平衡方程式,得到下列方 程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Y MY K φc φc V V V c Y MY c V V V c M MY MY sp M sp Y M Y Y Y sp M M Y M M 由方程组得到下列络合滴定曲线方程: K [M] [K c (φ 1) 1][M] c 0 sp M sp MY M 2 MY + − + − = 当已知K MY , sp Mc 和 φ 值,或已知 K MY , sp Mc , M Y V V 时,便可由此方程求得[M]。 以 pM 对 φ ,或对 VY作图,即得滴定曲线。注意:当 M,Y 或 MY 有副反应时,必须用 ' K MY 代替 K MY ,用[ ] M' 代替[M]。 由滴定曲线可以看出影响络合滴定中 pM ‘突跃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K MY和 sp Mc 。 sp Mc 的 大小取决于 Mc 和 Yc 。当 Mc , Yc 越大, sp Mc 越大;所以 pM ‘突跃就越大。 ' K MY 值取决 于 K MY ,αM 和αY 值的大小;因而 K MY 越大,则 ' K MY 越大,pM ’突跃也大。体系的酸 度越大, αY 越小,则 ' K MY越小,所以 pM ‘突跃越小。当缓冲溶液或其它辅助络合剂对 M 有络合效应时,αM 就变小,则 ' K MY就小,所心 pM ’突跃就小。 5.2 终点误差 由于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叫终点误差。在化学计量点时, [ ] [ ]SP ' SP Y' = M ;但在终点时,如果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即[ ] [ ]ep ' ep Y' ≠ M 就产生了 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为: [ ] [ ] 0 0 eP M ep ' ep ' 0 0 100 c Y M TE × − = (1) 令 [ ] [ ] ' ΔpM SP ' eP ' ' sp ' eP ' ΔpM pM pM , M M 10 − = − = • (2) 同理可得 [ ] [ ] ΔpY SP ' eP ' Y Y 10 − = • (3) 在任何情况下,关系式 [ ] [ ][ ] ' ' ' 'MY M Y MY K = 都成立,所以 [ ]eP ' ' MYep ' eP ' pMeP + pY = lgK − lg MY (4) [ ]SP ' ' MYsp 'SP ' pMSP + pY = lgK − lg MY (5) 当化学计量点与终点非常接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