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 1.皮质核束的组成及行程 ⅢVI 眼外肌 V3 咀嚼肌 中央前回 下1/3的 I 内囊膝部 脑干内躯体 表情肌 锥体 运动核 XX (Betz) 咽喉肌 细胞 XⅪ 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 XⅫ 舌肌 舌外肌
中央前回 下1/3的 锥体 (Betz) 细胞 内囊膝部 脑干内躯体 运动核 眼外肌 Ⅲ Ⅳ Ⅵ Ⅶ 表情肌 Ⅴ3 咀嚼肌 ⅨⅩ 咽喉肌 Ⅺ 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 Ⅻ 舌肌 舌外肌 (二)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 1.皮质核束的组成及行程
(1)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13 的Betz细胞。 轴突在锥体束内下降(途 径同皮质脊髓束)至延髓下 端终止,下降中沿途发出 纤维支配大部分的双侧脑 干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 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受 对侧皮质核束支配。 (2)下运动神经元 额 胞体位于8对脑干躯体运 动核内。 轴突由8对脑干躯体运动 核组成的相关脑神经(Ⅲ、 V、V、I、I、X,X Ⅺ、XⅫ)
(1)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 位于中央前回下1/3 的Betz细胞。 轴突 在锥体束内下降(途 径同皮质脊髓束)至延髓下 端终止,下降中沿途发出 纤维支配大部分的双侧脑 干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 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受 对侧皮质核束支配。 (2)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 位于8对脑干躯体运 动核内。 轴突 由8对脑干躯体运动 核组成的相关脑神经(Ⅲ、 Ⅳ、Ⅴ、Ⅵ、Ⅶ、Ⅸ、Ⅹ、 Ⅺ、Ⅻ)
2.特点 (1)正位投射。 (2)经内囊膝部并终止于延髓下端。 (3)除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外, 一侧皮质核束管理双侧8对脑干躯体运动 核中的其余6对半。(双侧管理:动眼神 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 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疑核和副神经核 对侧管理: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s precentralis 脑 brum 脑 dorsalis 225. Diagrar
2.特点 (1)正位投射。 (2)经内囊膝部并终止于延髓下端。 (3)除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外, 一侧皮质核束管理双侧8对脑干躯体运动 核中的其余6对半。(双侧管理:动眼神 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 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疑核和副神经核。 对侧管理: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3.皮质核束受损的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核上瘫),如:一侧(患侧)面丘平面以上的皮质核束受 损-一口舌瘫:①对侧(健侧)面部下部表情肌瘫痪,导致: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并流涎;露齿时口角歪向患(同)侧。②对侧(健侧)颏舌 肌瘫痪,导致: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健)侧。 (2)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核下瘫),如:一侧(患侧)面神经受损一口眼瘫:患侧 (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同侧(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 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并流涎:露齿时口角歪向对(健)侧。 核上 核下癀 核下瘫 核上瘫 Supranuclear paralysis Infranuclear paralysis Infranuclear paralysis Supranuclear paralysis 300.面神经摊 301.舌下神经摊
3.皮质核束受损的表现 (1)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核上瘫),如:一侧(患侧)面丘平面以上的皮质核束受 损-口舌瘫:①对侧(健侧)面部下部表情肌瘫痪,导致: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并流涎;露齿时口角歪向患(同)侧。②对侧(健侧)颏舌 肌瘫痪,导致: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健)侧。 (2)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核下瘫),如:一侧(患侧)面神经受损-口眼瘫:患侧 (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同侧(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 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并流涎;露齿时口角歪向对(健)侧
(三)锥体系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 (1)人体各部在大脑皮质的代表区是体倒头正,面积大小与其所 代表的器官的功能有关。 (2)躯干肌和大部分头面部骨骼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但上、 下肢肌、面神经核下半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 (3)运动传导路两级神经元之间多有中继神经元,只有支配精细 运动(如肢端)肌的上、下运动元之间才为单突触直接联系(约占 20%)。 s precentralis 脑 brum 脑 dorsalis
(三)锥体系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 (1)人体各部在大脑皮质的代表区是体倒头正,面积大小与其所 代表的器官的功能有关。 (2)躯干肌和大部分头面部骨骼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但上、 下肢肌、面神经核下半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 (3)运动传导路两级神经元之间多有中继神经元,只有支配精细 运动(如肢端)肌的上、下运动元之间才为单突触直接联系(约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