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应试丛书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教学内容 (1)介绍我国和国外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专业特点 (3)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 (4)怎样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以及唾液腺、颞下颌关 节,还包括颈部的某些疾病的发生机理、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口腔其它学科密不可分,而且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学等 相关临床学科一脉相承,要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必须有丰富扎实的普通医学基础和临床医 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具备全身观点,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忌一叶障目,在考虑 口腔颌面问题时忽视它对全身诸系统的影响,以及全身诸系统对口腔颌面部的影响,把二者 的联系始终贯穿在临床思维中。 2、日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专业特点。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正确思维方式和 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和国外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重点和难点 领会并逐渐掌握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必须具备的临床思维方法,把全身医学的普遍性和 口腔颌面部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型题】 1、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 B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颈部疾病 C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 D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及某些颈部疾病的防治 E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唾液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防治 【X型题】 2、在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A作为医学的分支,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具备全身观点 B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临床主诉和体征中探寻疾病的本质。 C具备扎实的普通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学中。 D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 E加强临床实践 【简答题】 3、简述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参考答案】 l、C2、 ABCDE 3、口腔颌在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部分,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牙周病学 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密不可分:同时,口腔颌面外科学又是医学科学的一部分,须具
《口腔颌面外科学》应试丛书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教学内容 (1)介绍我国和国外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专业特点。 (3)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 (4)怎样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以及唾液腺、颞下颌关 节,还包括颈部的某些疾病的发生机理、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口腔其它学科密不可分,而且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学等 相关临床学科一脉相承,要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必须有丰富扎实的普通医学基础和临床医 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具备全身观点,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忌一叶障目,在考虑 口腔颌面问题时忽视它对全身诸系统的影响,以及全身诸系统对口腔颌面部的影响,把二者 的联系始终贯穿在临床思维中。 2、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专业特点。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正确思维方式和 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和国外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重点和难点 领会并逐渐掌握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必须具备的临床思维方法,把全身医学的普遍性和 口腔颌面部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 型题】 1、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 B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颈部疾病 C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 D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及某些颈部疾病的防治 E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唾液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防治 【X 型题】 2、在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A 作为医学的分支,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具备全身观点。 B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临床主诉和体征中探寻疾病的本质。 C 具备扎实的普通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学中。 D 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 E 加强临床实践 【简答题】 3、简述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C 2、ABCDE 3、口腔颌在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部分,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牙周病学、 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密不可分;同时,口腔颌面外科学又是医学科学的一部分,须具
备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儿科学等有关临床各科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一些更专门的 分科知识,如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学等,必须掌握丰富而扎实的普通医 学知识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郑谦)
备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儿科学等有关临床各科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一些更专门的 分科知识,如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学等,必须掌握丰富而扎实的普通医 学知识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郑谦)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教学内容 (1)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咽部以及牙、颌骨的检查 (2)颜面部检査颜面外形检查包括唇腭裂先天畸形、颌骨发育畸形以及后天畸形等 面瘫的检查,表情与意识状态的检查。 (3)颈部检查颈部包块的检查 (4)颞下颌关节检查关节区、颌周咀嚼肌以及下颌运动、殆关系的检査 (5)唾液腺三大唾液腺腺体及其分泌功能的检查 (6)常用的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査,穿刺检查以及ⅹ线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特 殊检查。 2、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检査手段,做到规范化、系统化,不漏体征,准确无误,客观 有序。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对颌面部各组织的外形和功能的检查。 (2)颈部包块的检査,对包块客观、准确、完整地描述。 2、难点 (1)对包块的部位、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的客观判断要依靠规范的手法,必要 时还需借助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査手段,要求检查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 析能力 (2)对常用的辅助检査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来选择相关的检查, 以便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增加病员 负担 三、试题及参考答案 【A型题】 1、颌面外科医生检査牙齿时,最重要的是了解: A牙有无松动及松动原因 B上下牙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C牙列有无缺失 牙齿有无叩痛 E牙龈瘘管及其走行方向 2、颌骨肿瘤、颌骨骨折最容易出现的牙问题是 A颌骨上的牙齿松动、脱落 B牙龈撕脱或坏死 C咬合关系错乱 D牙齿自发痛 E慢性牙髓炎 3、张口度的测量是指 A上、下唇之间的距离 B上、下前牙的切缘间之距 C上、下中切牙的切缘间之距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教学内容 (1)口腔检查 包括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咽部以及牙、颌骨的检查。 (2)颜面部检查 颜面外形检查包括唇腭裂先天畸形、颌骨发育畸形以及后天畸形等; 面瘫的检查,表情与意识状态的检查。 (3)颈部检查 颈部包块的检查 (4)颞下颌关节检查 关节区、颌周咀嚼肌以及下颌运动、牙合 关系的检查 (5)唾液腺 三大唾液腺腺体及其分泌功能的检查 (6)常用的辅助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穿刺检查以及 X 线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特 殊检查。 2、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检查手段,做到规范化、系统化,不漏体征,准确无误,客观 有序。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对颌面部各组织的外形和功能的检查。 (2)颈部包块的检查,对包块客观、准确、完整地描述。 2、难点 (1)对包块的部位、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的客观判断要依靠规范的手法,必要 时还需借助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手段,要求检查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 析能力。 (2)对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来选择相关的检查, 以便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增加病员 负担。 三、试题及参考答案 【A 型题】 1、 颌面外科医生检查牙齿时,最重要的是了解: A 牙有无松动及松动原因 B 上下牙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C 牙列有无缺失 D 牙齿有无叩痛 E 牙龈瘘管及其走行方向 2、 颌骨肿瘤、颌骨骨折最容易出现的牙问题是 A 颌骨上的牙齿松动、脱落 B 牙龈撕脱或坏死 C 咬合关系错乱 D 牙齿自发痛 E 慢性牙髓炎 3、 张口度的测量是指: A 上、下唇之间的距离 B 上、下前牙的切缘间之距 C 上、下中切牙的切缘间之距
D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 E上、下颌骨之间的距离 4、正常张口度的简易测量 A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 B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 C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 D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 E被检查者除拇指外的任意三指宽度 5、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 A1度 B2度 C3度 D4度 度 6、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在1cm以内,称为: A轻度张口受限 B中度张口受限 C中重度张口受限 D重度张口受限 E完全性张口受限 7、上、下中切牙间距在1~2cm左右,称为: A轻度张口受限 B中度张口受限 C中重度张口受限 D重度张口受限 E完全性张口受限 8、对舌肌内病损临床检査通常选用 A双手双合诊法 B双指双合诊法 CB超 DCT或核磁共振 E穿刺检查 9、对口底深在病损的临床检査通常采用: B超 BCT或核磁共振 C穿刺检查 D双指双合诊法 E双手双合诊法 0、对腮腺的扪诊检查应选用 A双手双合诊法 B双指双合诊法 C三指平触诊 D双指提拉式扪诊 E单指扪诊
D 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 E 上、下颌骨之间的距离 4、 正常张口度的简易测量: A 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 B 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 C 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 D 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 E 被检查者除拇指外的任意三指宽度 5、 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 A 1 度 B 2 度 C 3 度 D 4 度 E 5 度 6、 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在 1cm 以内,称为: A 轻度张口受限 B 中度张口受限 C 中重度张口受限 D 重度张口受限 E 完全性张口受限 7、 上、下中切牙间距在 1~2cm 左右,称为: A 轻度张口受限 B 中度张口受限 C 中重度张口受限 D 重度张口受限 E 完全性张口受限 8、 对舌肌内病损临床检查通常选用: A 双手双合诊法 B 双指双合诊法 C B 超 D CT 或核磁共振 E 穿刺检查 9、 对口底深在病损的临床检查通常采用: A B 超 B CT 或核磁共振 C 穿刺检查 D 双指双合诊法 E 双手双合诊法 10、对腮腺的扪诊检查应选用: A 双手双合诊法 B 双指双合诊法 C 三指平触诊 D 双指提拉式扪诊 E 单指扪诊
11、对颌下腺及舌下腺的扪诊常采用: A双手双合诊法 B双指双合诊法 C三指平触诊 D单指扪诊 E双指提拉式扪诊 12、穿刺检查最适用于 A深部实体包块的诊断 B深部囊性包块的诊断 C表面实体包块的诊断 D表面新生物的诊断 E浆液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3、冰冻活检的标本切取后,应 A立即放入10%甲醛固定液中 B立即放入3%戊二醛固定液中 C立即放入75%酒精中脱水 D立即放入0.9%生理盐水中 E不作任何处理,尽快送病理科 14、对颞下区深部包块的早期诊断,最佳的手段是 切取活检 穿刺活检 C CI 超 E放射性核素检查 15、要判断口腔癌晚期有无全身转移,最佳的检查手段是: A全身CT B MRI C ECT D DS.A EB超 【B型题】 A张口度2.5~37cm左右 B张口度2~25cm左右 C张口度1~2cm左右 D张口度lcm以下 E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 6、轻度张口受限 7、中度张口受限 8、重度张口受限 【C型题】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11、对颌下腺及舌下腺的扪诊常采用: A 双手双合诊法 B 双指双合诊法 C 三指平触诊 D 单指扪诊 E 双指提拉式扪诊 12、穿刺检查最适用于: A 深部实体包块的诊断 B 深部囊性包块的诊断 C 表面实体包块的诊断 D 表面新生物的诊断 E 浆液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3、冰冻活检的标本切取后,应: A 立即放入 10%甲醛固定液中 B 立即放入 3%戊二醛固定液中 C 立即放入 75%酒精中脱水 D 立即放入 0.9%生理盐水中 E 不作任何处理,尽快送病理科 14、对颞下区深部包块的早期诊断,最佳的手段是: A 切取活检 B 穿刺活检 C CT D B 超 E 放射性核素检查 15、要判断口腔癌晚期有无全身转移,最佳的检查手段是: A 全身 CT B MRI C ECT D D.S.A E B 超 【B 型题】 A 张口度 2.5~3.7cm 左右 B 张口度 2~2.5cm 左右 C 张口度 1~2cm 左右 D 张口度 1cm 以下 E 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 16、轻度张口受限 17、中度张口受限 18、重度张口受限 【C 型题】 A 99mTc B 125I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